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主治理

自主治理

自主治理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农业经济、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5453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法制与社会、人民论坛、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决策论坛——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第二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第六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等;自主治理的相关文献由290位作者贡献,包括毛寿龙、王亚华、汪全军等。

自主治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0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5453 占比:99.53%

总计:45668篇

自主治理—发文趋势图

自主治理

-研究学者

  • 毛寿龙
  • 王亚华
  • 汪全军
  • 薛冰
  • 马斌
  • 吕丽娜
  • 周向阳
  • 孙翠香
  • 孟庆国
  • 岳晓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勇; 江学祺
    • 摘要: 当前,耕地细碎化已成为影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耕地细碎化问题亟待破解。从全国范围来看,部分地区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耕地细碎化治理模式。蚌埠市怀远县农民自发地开展互换并地实现“一户一块田”承包经营,探索出一条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对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耕地细碎化自主治理实践中所探索的“一户一块田”改革进行实地考察,结合自主治理理论分析耕地细碎化自主治理的运行机制,并以蚌埠市徐圩乡为例对“一户一块田”改革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其他地区治理耕地细碎化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 于传海; 殷洁森
    • 摘要: 结合连云港市Y社区引入体育社会组织L参与社区体育治理的案例,以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中的制度内生模糊性为切入点,通过体育社会组织为居民搭建平台,以居民为主体的治理方式,将内生式发展理念引入情境,运用成熟的“工具”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治理的主体性,并内生出自主治理制度,形成“情境构建—制度内生—自主治理”的创新治理路径。
    • 汤庆新; 姜杨
    • 摘要: 高校学院自主治理面临权力集聚交叉、治理主体身份多元、掌控资源量类剧增等难题,其自主治理改革往往因权责利界定划分和匹配使用问题陷入困境。在调研分析国内外多所高校规章制度和改革实践基础上,提出权责利模糊界定和建立匹配机制,通过先权后责、多利少责和容错免责等机制,提高治理主体主动性,推进自主治理改革,提高学院治理水平。
    • 李纳川; 王文昌; 崔腾飞
    • 摘要: 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农民的根本福祉。为摆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暴露出的农民自主治理行为动机弱、合作意愿低、规则效力差等诸多现实困境,在结合自主治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与无结构式访谈对山西省晋中市TG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困境进行分析,并最终从行为动机、合作意愿和规则效力三方面提出化解机制。
    • 吴豪
    •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发挥农民群体的主体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乡村共同体式微和农民去组织化现象,如何重塑农民主体性就成为一个焦点议题。本研究借助再组织化和自主治理的研究视角,基于对云南省老君山贫困社区的个案观察,发现在外部主体的引导下,分散小农能够形成组织化的力量去有效承接外部资源,确保重塑农民主体性中的主体在场;再组织化的农民进一步内生村规民约制度,从制度生成、执行、强化三个方面分别解决制度供给、可信承诺、相互监督三个难题,实现有效的自主治理,确保重塑农民主体性中的主体行动。再组织化与自主治理确保主体在场和主体行动,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重塑农民主体性的有效路径。
    • 付亦丹; 何军
    • 摘要: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其提出的时间、内涵及意义均与共同富裕目标高度契合,因而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基于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从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三个方面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嵌入乡村”分析框架,并进一步以马涧镇“数字普惠金融试点”为案例,应用上述框架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有效执行并助推当地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研究发现,以诚信积分为核心的数字普惠金融制度依托乡村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嵌入乡村,进而通过完善多元主体共治实现在乡村的长期有效执行。同时,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与其嵌入过程中在乡村社会内部自发形成的多中心自主治理结构能够有效促进乡村社会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足。
    • 谭新华
    • 摘要: 城郊村社区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为城郊村社区治理转型和创新提供了新契机。文章以耦合治理为切入点,从双轨治理体制改革、多元协同治理和社区自主治理三个层面探讨了城郊村社区治理的现实逻辑;以耦合基础、耦合动力、耦合目标和耦合效应四个维度构建了城郊村社区耦合治理分析框架;最后提出耦合治理的实践路径:健全村民治理制度保障与供给;下放权限划定多元主体职责;强化治理主体间协调与合作;借鉴新治理工具创新城郊村社区治理。
    • 王琦
    • 摘要: “私有共治”是产权与治理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是一种具有良性自主治理能力的集体行动模式,通过“公共利益”等公共性元素的存在及作用机制,实现了形态上的“自由人联合体”,从而达到共益共赢的治理效果。分析传统时期农村水田治理过程中的集体行动个案发现,共同利益、权威主体、自主组织、共享规范是开展“私有共治”集体行动的条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权变机制是形成民间社会自治规则、实现有效自主治理的重要制度设计。未来,应在吸收传统的“私有共治”的治理模式的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自主治理的主体性地位和功能,引导他们通过创造条件、创设制度、创建机制等开展自主治理,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 夏炜宜
    • 摘要: 我国传统高校学生组织多数采用与一般行政班级相似的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具有管理主体单一、权力运行机制多为集权式、组织结构一般为垂直型、教育理念以管控式为主的特点。但在多元治理理论、自主治理理论的框架下形成的学生自组织在组织信息的传递、组织结构的调适、组织权力的把控以及组织文化的凝聚方面都显示出了较强的发展优势,对于未来高校学生自组织的运作也具有重要作用。
    • 廖金萍; 陈洋庚
    • 摘要: 自主治理理论是小规模公共事务治理的有力分析工具,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需解决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三大难题.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依据自主治理理论整理提出了村民自主治理模式的研究框架;再运用理论驱动型案例研究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已有30余年自治历史、由“贫困村”华丽转身变为“富裕村”的江西省H自然村作为典型个案,通过发掘有力的事实证据验证和发展自主治理理论研究框架.研究发现,村庄文化是村民自治实现的基础,优秀领导者对村民自治成功至关重要,自主治理的制度设计应有效解决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问题,从而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和村庄可持续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