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41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96167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外医疗、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年会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相关文献由709位作者贡献,包括付德全、付武昌、余梅峰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9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6167 占比:99.57%

总计:96583篇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文趋势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研究学者

  • 付德全
  • 付武昌
  • 余梅峰
  • 倪海英
  • 傅建明
  • 凌媛
  • 刘冬梅
  • 刘彬
  • 刘有才
  • 刘淑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星彤; 高永亮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行手术固定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103例,将55例采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另48例行手法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腕、肘、肩关节麻醉阻滞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腕、肘、肩关节麻醉阻滞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实时监控麻醉进程、定位准确、操作方便的优势,应用于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手术中,可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提高腕、肘、肩关节麻醉阻滞程度,减少并发症。
    • 梁豪; 温新松
    • 摘要: 目的探讨行上肢骨折固定术治疗者,应用经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其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择期行上肢骨折固定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麻醉方式上均是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予以对照组常规麻醉阻滞方式,观察组经超声引导下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阻滞起效时间、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与手术当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干预行上肢骨折固定术的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同时可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郑东燕; 程梦雅; 章汉洲
    •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监测配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汕尾市人民医院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的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42例/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深度监测配合手术室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应激反应指标、麻醉恢复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1)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相比,t=0.056、0.043,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37.29±5.13)分〕、SDS评分〔(38.29±6.43)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41.38±5.26)分〕、SDS评分〔(41.05±6.37)分〕,t=3.608、1.976,P0.05。在手术开始后30min(T1),观察组患者的HR〔(92.56±9.08)次/min〕、MAP〔(98.63±7.09)mmHg〕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R〔(98.53±8.74)次/min〕、MAP〔(110.94±8.62)mmHg〕,t=3.070、7.148,P<0.05。在术后10min(T2),观察组患者的HR〔(90.58±8.16)次/min〕、MAP〔((96.82±8.14)mmHg〕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R〔(95.37±8.45)次/min〕、MAP〔(101.86±7.25)mmHg〕,t=2.643、2.996,P<0.05。3)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36.14±4.27)min〕短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43.46±4.58)min〕,其术后Ricker镇静-躁动评分〔(2.96±1.25)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Ricker镇静-躁动评分〔(3.78±1.46)分〕,t=7.576、2.765,P<0.05。4)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8.57%),χ^(2)=4.941,P<0.05。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97.62%)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80.95%),χ^(2)=4.480,P<0.05。结论:麻醉深度监测配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小其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少其不良反应,提高其术后苏醒质量,提升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 刘萍; 王睿; 芦智波; 胡鹏; 于仲君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臂丛麻醉)在老年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探式臂丛麻醉的50例老年上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另选取同期行超声引导下臂丛麻醉的50例老年上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麻醉前、麻醉10 min、麻醉30 min、术毕时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神经阻滞相关指标〔阻滞起效、镇痛持续时间,局部麻醉药物使用剂量(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剂量)〕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呕吐、胸闷、恶心)。结果麻醉10 min、麻醉30 min时两组HR、MAP较麻醉前显著下降,术毕时,两组HR、MAP较麻醉30 min时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麻醉10 min、麻醉30 min、术毕时HR、MAP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局麻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上肢手术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臂丛麻醉起效快,利于维持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可降低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风险。
    • 沈勤; 刘岩; 张永义; 尚磊晶
    •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BPB)麻醉在老年肱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超声引导下BPB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BPB麻醉。对比两组入室时(T0)、手术开始10 min(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Ramsay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感觉阻滞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1、T2时SBP、DBP及HR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2时比较,两组T3、T4时SBP、DBP及HR均显著上升,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3、T4时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T2、T3、T4时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BPB麻醉应用于老年肱骨骨折手术患者中麻醉效果确切,镇静、感觉阻滞效果好,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性较高。
    • 马丽珍
    • 摘要: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探寻B超定位下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治疗的前臂骨科手术病案中抽取80例,以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选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在B超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中对照组采取罗哌卡因,观察组在使用罗哌卡因的同时选取舒芬太尼进行辅助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麻醉维持时间更长(P<0.05);观察组用药后6h、12h、24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B超定位下舒芬太尼同罗哌卡因联合使用麻醉效果较佳,见效快,药效维持时间长,且十分安全,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郑云光
    • 摘要: 目的:分析彩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山东省诸城中医医院麻醉科接受治疗的上肢手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定位的对照组以及采用彩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后的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量、神经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视觉模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肢手术患者中采用彩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更有利于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完成以及麻醉起效时间,患者能够感受到的疼痛程度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麻醉使用量更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赵祯瑜
    • 摘要: 目的:分析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甘肃省兰州市解放军96604部队医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实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疼痛评分、临床指标、手部功能、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室护理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手部功能、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镇痛效果,降低血压、心率水平,促进手部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手术室护理质量,维持生命体征。
    • 郑明清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进行上肢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使用传统解剖穿刺定位,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下定位,对比两组的麻醉相关指标、麻醉优良率、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h、12h、24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阻滞起效快,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疼痛评分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余湛; 黄标新
    • 摘要: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于濠江新圣骨科医院行锁骨骨折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接受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不同阶段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7.14%较对照组的80.00%明显偏高(P0.05);麻醉10 min、1 h后及手术结束时,研究组患者各阶段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更为平稳(均P0.05);麻醉10 min、1 h后及手术结束时,研究组患者各阶段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好,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平稳,且不良反应较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