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膨体聚四氟乙烯

膨体聚四氟乙烯

膨体聚四氟乙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8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01745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七届国际摩擦密封材料技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全国鼻整形美容大会、2014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等;膨体聚四氟乙烯的相关文献由82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云、丁荣华、朱庆等。

膨体聚四氟乙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1745 占比:99.87%

总计:202005篇

膨体聚四氟乙烯—发文趋势图

膨体聚四氟乙烯

-研究学者

  • 张云
  • 丁荣华
  • 朱庆
  • 马陆军
  • 李锦蓓
  • 叶明
  • 郭玉海
  • 陈建勇
  • 时德
  • 李建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鹏; 刘一正; 雷震
    • 摘要: 背景:尽管预构皮瓣已是修复复合缺损的理想手段,但是皮瓣坏死的风险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促进预构皮瓣的再血管化,可提高其存活率并减少并发症。目的:探讨膨体聚四氟乙烯膜阻隔材料对大鼠预构皮瓣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硅胶膜组、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组。硅胶膜组、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组大鼠采用阻隔延迟方法预制双侧后背任意皮瓣,皮瓣长7.5 cm,宽1.5 cm,分别将硅胶膜、膨体聚四氟乙烯膜植入皮瓣下方;对照组大鼠采用非阻隔延迟方法预制皮瓣,皮瓣下方不垫阻隔物,直接原位缝合。术后大体观察血管再生情况;术后14 d取皮瓣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皮瓣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结果与结论:①术后2周皮瓣再次切开,硅胶膜组大鼠部分有轴心血管再生,有1只大鼠硅胶出现卷曲,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组所有大鼠均可见明显轴心血管;②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组大鼠的微血管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硅胶膜组(P<0.05);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组大鼠的CD34阳性血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和硅胶膜组(P<0.05);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积分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硅胶膜组(P<0.05);③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硅胶膜组和对照组(P<0.05),丙二醛水平低于硅胶膜组和对照组(P<0.05);④以膨体聚四氟乙烯膜作为阻隔延迟材料,能促进大鼠预构皮瓣血管生成,减少氧化应激,有助于提高皮瓣成活率。
    • 周世成; 韩宏光; 季芳; 徐莉莹; 张晓慧; 孙畅
    • 摘要: 背景: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手术被普遍应用于严重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该手术需要根据解剖结构及心肺发育的情况建立新的心内外血液循环通路,此时合适的血管替代物不可或缺.目的: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在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中的应用效果与组织相容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9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2例,年龄3个月至15岁,均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进行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手术.根据住院及随访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组,存活组57例,死亡组5例,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存活者,随访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组织相容性.结果 与结论:①62例患者术毕SaO2即刻升高至80%以上,紫绀显著改善,术中发生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心律失常8例(12.9%),其中死亡组5例均为围术期死亡,其余57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两组术后早期的床旁透析、血红蛋白尿、灌注肺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低体质量、术中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③随访期间,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手术改善了患者左心室和肺动脉发育,无人工管道断裂或撕脱、溶血、排斥反应、非结构性功能障碍及结构性损伤等生物学和解剖学不良反应发生;④结果提示,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手术治疗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可明显缓解症状,促进左心室与肺动脉发育,术中应用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短期组织相容性.
    • 刘俊炜; 李彬; 杨嗣星; 熊云鹤; 宋超; 廖文彪; 孟令超; 李德; 宋钱林; 何子奇
    • 摘要: 背景: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构建形成具有良好抗尿液渗漏性能的组织工程管,能够显著降低各类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目的:应用脂肪干细胞与膨体聚四氟乙烯管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尿液流出道,尝试用于犬尿流改道手术,评估其可行性.方法:实验组取4只雌性比格犬,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向尿路上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14 d,将诱导分化后的细胞种植于膨体聚四氟乙烯工程管内表面,构成组织工程尿流改道装置;切除犬膀胱组织(仅保留三角区1.0 cm×1.0 cm组织),将组织工程尿流改道装置两端分别与三角区、腹壁造口吻合,完成尿流改道手术,术后1,2,4,8周取材.对照组2只犬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工程管完成尿流改道手术,术后8周取材.动物实验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证号为WDRM动(福)第20180810号.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植入的组织工程尿流改道装置均与腹壁或肠壁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实验组2只犬存在轻度肾积水,无尿外渗、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1只犬形成严重的尿瘘,术后7周死亡,另1只组织工程流出道被结石包裹,长满结石;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流出道内腔在术后1周后开始出现连续生长的薄层上皮细胞,细胞间连接较松散;术后2周细胞间连接开始变得致密,上皮细胞数量增多;术后4周开始细胞出现堆积、增厚,逐步变为多层结构;术后8周上皮层已经覆盖整个管腔,并可见新生血管生成;③结果 表明,脂肪干细胞向尿路上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后与膨体聚四氟乙烯共同构建组织工程尿液流出道,在比格犬体内进行尿流改道是可行的,流出道内腔可形成具有紧密连接的尿路上皮层,具备引流尿液、防止尿外渗的功能.
    • 刘俊炜; 杨嗣星; 熊云鹤; 宋超; 廖文彪; 孟令超; 李德; 宋钱林; 何子奇; 李彬
    • 摘要: 背景: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构建形成具有良好抗尿液渗漏性能的组织工程管,能够显著降低各类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目的:应用脂肪干细胞与膨体聚四氟乙烯管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尿液流出道,尝试用于犬尿流改道手术,评估其可行性。方法:实验组取4只雌性比格犬,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向尿路上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14 d,将诱导分化后的细胞种植于膨体聚四氟乙烯工程管内表面,构成组织工程尿流改道装置;切除犬膀胱组织(仅保留三角区1.0 cm×1.0 cm组织),将组织工程尿流改道装置两端分别与三角区、腹壁造口吻合,完成尿流改道手术,术后1,2,4,8周取材。对照组2只犬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工程管完成尿流改道手术,术后8周取材。动物实验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证号为WDRM动(福)第20180810号。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植入的组织工程尿流改道装置均与腹壁或肠壁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实验组2只犬存在轻度肾积水,无尿外渗、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1只犬形成严重的尿瘘,术后7周死亡,另1只组织工程流出道被结石包裹,长满结石;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流出道内腔在术后1周后开始出现连续生长的薄层上皮细胞,细胞间连接较松散;术后2周细胞间连接开始变得致密,上皮细胞数量增多;术后4周开始细胞出现堆积、增厚,逐步变为多层结构;术后8周上皮层已经覆盖整个管腔,并可见新生血管生成;③结果表明,脂肪干细胞向尿路上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后与膨体聚四氟乙烯共同构建组织工程尿液流出道,在比格犬体内进行尿流改道是可行的,流出道内腔可形成具有紧密连接的尿路上皮层,具备引流尿液、防止尿外渗的功能。
    • 申丽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膨体聚四氟乙烯与硅胶在隆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郑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150例拟行隆鼻术治疗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植入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乙烯组(79例)与硅胶组(71例)乙烯组研究对象隆鼻术中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植入,硅胶组研究对象隆鼻术中采用硅胶植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鼻部塑形指标、鼻翼软骨夹角降低度及鼻尖至两鼻翼顶点连线距离增加度、以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研究对象满意情况。结果 术后2个月,两组研究对象鼻根高、鼻面角、鼻尖角以及鼻额角均无明显差异(t=0.205、0.566、0.325、0.071,P=0.838、0.572、0.746、0.943);术后1年,乙烯组研究对象鼻根高、鼻面角、鼻尖角均高于硅胶组(t=3.732、7.647、3.457,P均<0.001),鼻额角低于硅胶组(t=2.000,P=0.047),鼻翼软骨夹角降低度小于硅胶组(t=9.415,P<0.001),鼻尖至两鼻翼顶点连线距离增加度高于硅胶组(t=29.579,P<0.001)。术后1年内乙烯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率为3.80%,明显低于硅胶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12.68%(χ^(2)=4.005,P=0.045);乙烯组研究对象总满意度为89.87%,明显优于硅胶组研究对象的总满意度49.30%(Z=-4.586,P <0.001)。结论 与硅胶填充相比,在隆鼻术中填充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塑形效果更好,满意度更高,且安全可靠。
    • 路会; 陈波
    • 摘要: 目的:评价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填充矫正泪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6年11月-2021年4月,针对无下睑手术史的泪沟就医者,采用经下睑缘切口在眶缘前下方骨膜上置入膨体的方法矫正泪沟,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共46例就医者,术后泪沟明显改善者37例、改善9例,就医者对手术效果满意者43例、一般者2例、不满意者1例,门诊随访3~50个月,泪沟矫正效果稳定,发生轻微睑球分离4例均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单侧假体移位1例,经手术修复后改善,无假体排异、感染、瘢痕增生、持续性下睑退缩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膨体填充矫正泪沟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效果持久的方法。
    • 钱涛; 黄灿; 卢婷; 张鸿; 袁浩泳; 谢立; 吴忠仕
    • 摘要: 目的:由于缺乏大口径肺动脉带瓣管道产品,手工缝制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带瓣管道逐渐被国际上众多心脏中心用于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重建。本研究旨在总结e PTFE带瓣管道植入后的早期临床结果,并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总结管道的缝制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使用ePTFE带瓣管道进行RVOT重建的21例患者,手术时年龄4.3~43.8(中位数15.1)岁,体重(38.9±4.1)kg。14例为再次行RVOT重建,其中12例为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术后6.3~31.0(中位数13.8)年肺动脉瓣反流患者,2例为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ovine jugular vein conduit,BJVC)衰败;7例为Ross手术,其中3例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2例以主动脉瓣反流为主,2例同时存在中度及以上的狭窄和反流。ePTFE带瓣管道均在术中按统一标准缝制,3叶瓣膜等大,瓣窦底缘呈圆弧形;瓣叶游离缘呈直线形,长度比管道直径约长1 mm;瓣窦高度为管道直径的4/5;瓣叶交界高度为瓣窦高度的3/4;裁剪后连续不穿透缝合至Gore-Tex血管内面以制成带瓣管道。直径18、20、22 mm的带瓣管道各使用2例、9例、10例。总结手术结果、术后康复速度和并发症,分析术后心功能状态和管道血流动力学状态变化趋势。结果:在ePTFE带瓣管道重建RVOT术中,2例Ross手术患者同期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2例TOF术后肺动脉反流患者同期行左右肺动脉加宽成形,1例BJVC衰败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再次RVOT重建手术转流时间为(130.9±16.9)min,仅1例阻断主动脉行室间隔残余漏修补;Ross手术转流时间为(242.7±20.6)min,阻断时间为(145.6±10.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监护室停留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5 h~7.7 d(中位数17.1 h)、11.2 h~29.5 d(中位数1.9 d)和6.0~56.0(中位数13.0)d。患者均存活出院,出院后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15.0(13.0~39.0)个月。随访期无死亡;1例患者在行Ross术后2个月因右冠状动脉狭窄行支架植入,1例患者再次RVOT重建术后1年因右肺动脉开口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心功能恢复为NYHA I级;出院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管道跨瓣峰值压差为(9.4±2.6)mmHg(1 mmHg=0.133 kPa),末次随访的跨瓣峰值压差为(18.3±6.1)mmHg,随访期间管道压差无明显增加(P=0.134),管道瓣膜均无轻度及以上的反流。结论:手工缝制的ePTFE带瓣管道用于RVOT重建切实可行,可有效填补临床中大口径肺动脉带瓣管道的空缺,是一种非常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RVOT重建材料。笔者设计的ePTFE带瓣管道的制作简单、早期临床效果良好。在应用ePTFE带瓣管道时应注意植入指征及术后抗凝管理,特别是带瓣管道的制备细节,以使管道植入后获得更好的功能及耐久性。
    • 刘旻硕; 刘芳; 张雅琳; 李海滨
    • 摘要: 质子交换膜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基于全氟磺酸离子交联聚合物(PFSA),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多孔膜,制备出双层ePTFE增强型复合质子交换膜。与采用传统的单层ePTFE(ePTFE厚度为20μm)增强的复合膜相比,双层ePTFE增强膜(每层ePTFE厚度为10μm)因其更小的ePTFE单层厚度而更容易被PFSA渗透和填充。研究显示,与单层ePTFE增强膜相比,双层ePTFE增强膜具有更高的质子电导率、拉伸强度以及更低的溶胀率。燃料电池性能方面,双层ePTFE增强膜的峰值功率密度(477 mW/cm^(2))高于单层ePTFE增强膜(335 mW/cm^(2))。为了评估所研制双层ePTFE增强膜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其各项物性参数与商业化增强膜(GORE)进行了对比。
    • 谷守娜; 朱丽英; 于文成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形式的鼻整形修复术对于鼻背皮肤菲薄就医者的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收治的50例鼻背部皮肤菲薄鼻整形就医者,随机分为乙烯组与软骨组,乙烯组(25例)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联合自体真皮方案,软骨组(25例)采用自体肋软骨联合自体筋膜方案,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美学指标、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就医者满意度。结果:术后软骨组创口愈合时间和肿胀时间均少于乙烯组(P<0.05);两组术后鼻子美学相关指标均比术前有所提高,且软骨组高度、长度、鼻面角均高于乙烯组(P<0.05);术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情况均好于术前,且软骨组SAS、SDS评分均低于乙烯组(P<0.05);软骨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低于乙烯组(40.00%,P<0.05);软骨组就医者对于鼻部皮肤流畅程度、弹性以及鼻子流畅度的满意度(76.00%,92.00%,88.00%)均高于乙烯组(48.00%,60.00%,64.00%,P<0.05)。结论:自体软骨联合自体筋膜术式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就医者的美学效果和临床满意度高,就医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较轻,临床安全性高。
    • 胡纯兵; 陈国双; 王亮
    •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与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在鼻部整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于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鼻部整形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材料分为观察组(n=81)和对照组(n=79),对照组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隆鼻,观察组采用自体肋软骨隆鼻.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愈合时间、鼻尖突出度、鼻背长度、小柱-小叶比、鼻额角、鼻根部的鼻梁高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鼻尖突出度[100.00%、(0.59±0.06)cm]均高于对照组[88.61%、(0.46±0.05)cm],愈合时间(8.24±1.56)d显著低于对照组(11.24±1.9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背长度、小柱-小叶比及鼻根部的鼻梁高度[(43.15±4.31)mm、1.87±0.13、(12.87±1.56)mm]均高于对照组[(41.17±4.12)mm、1.61±0.31、(12.04±1.21)mm],鼻额角(121.25±6.13)°显著低于对照组(136.54±7.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2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部整形患者中使用自体肋软骨隆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满意度及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