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腮腺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7854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中国保健、健康博览、中国民间疗法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第九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2004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等;腮腺炎病毒的相关文献由622位作者贡献,包括安祺、田大勇、张亚静等。

腮腺炎病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9 占比:0.5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7854 占比:99.49%

总计:58149篇

腮腺炎病毒—发文趋势图

腮腺炎病毒

-研究学者

  • 安祺
  • 田大勇
  • 张亚静
  • 朱凤才
  • 俞慕华
  • 武力
  • 胡献国
  • 傅振芳
  • 刘元宝
  • 张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磬清; 徐宇歌; 唐国荣; 徐颖; 贝春华
    • 摘要: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区肿痛、腮腺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引发睾丸炎等多种并发症,四季均有流行,高发于冬、春季。目前防控流腮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CV)[1]。
    • 郑九嘉
    • 摘要: 由于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因素影响,男性不育的数量逐渐增加。其中,还有部分男性患上了无精子症。导致睾丸生精障碍的病因很多,其中的一个致病因素,是一种会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染的病毒。而这种可能会引起男性睾丸萎缩、精子生成障碍,导致无精子症的病毒,竟然是腮腺炎病毒。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疑惑,怎么得腮腺炎还会引起不育呢?感觉八竿子也打不着。
    • 关小川; 于月新; 侯开波; 王博伦; 杜超
    • 摘要: 目的 探讨感染腮腺炎病毒(MuV)但未并发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的男性在育龄时的精液质量与未感染者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于我科进行孕前检查的1022名育龄男性为研究对象,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MI)、MuV感染史、吸烟量、基础病史对精液参数的影响.按是否曾经感染MuV,分为感染组(n=56)和未感染组(n=963),比较2组间各项精液参数的差异.结果 感染组男性的精子总数、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NSMR)、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精子高DNA可染性(HDS)均差于未感染组(P<0.05).MuV感染史与精子总数、精子浓度、NSMR呈负相关(P<0.01),与DFI、HDS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uV感染史对精子总数、精子浓度、PR、NSMR、DFI、HDS存在负性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V感染与精子质量异常有明显的相关性.对于无急性睾丸炎症状的MuV感染者,要格外关注睾丸的慢性损害对远期生育力的影响.
    • 张海荣; 杨秀惠; 吴瑞红; 张苏晗; 潘伟毅; 周勇; 李东
    • 摘要: 目的 了解福建省2018年健康人群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抗体水平和基因分型情况.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人群静脉血 IgG 抗体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腮腺炎现症患者咽拭子标本及细胞培养物中MuV的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n,SH)基因序列,通过SH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MuV基因型别.结果 完成血清学检测4 925人,MuV IgG抗体阳性3 780人,阳性率78.58%,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245.83 IU/ml.不同性别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GMC具有统计学差异(x2=4.295,P=0.117;Z=-2.220,P=0.026).抗体阳性率和GMC在不同地区人群之间以及不同年龄组人群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抗体阳性率和GMC最低的为<1岁组的婴幼儿,其次为12~15岁组人群.有含MuV成分的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CV)免疫史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和GMC均高于无MuCV免疫史人群及MuCV免疫史不详人群,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9.315,P<0.001;Z=-16.319,P<0.001).病毒基因型表明2018年福建省2起腮腺炎疫情中分离出的2株活病毒及6例咽拭子核酸阳性标本均为F基因型.结论 2018年福建省流行性腮腺炎婴幼儿及12~15岁人群组的抗体水平较低,其中12~15岁人群组为重点关注对象;MuV主要是以F基因型毒株流行为主.
    • 摘要: 贯众治腮腺炎。贯众30克,洗净,加水约700毫升,煎煮至50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用250毫升,或分次当茶饮服,每日1剂,一般服用3~7日即可痊愈。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急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小儿易患此病,主要表现有腮部肿胀不化脓、发热、易传染等。此病中医称“痄腮”,治疗多以清热解毒、祛淤、软坚等为主。
    • 张海荣; 潘伟毅; 杨秀惠; 陈致飞; 周勇; 李东
    • 摘要: 目的 了解福建省莆田市2015年G基因型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全基因组序列特征.方法 选择福建省莆田市2015年分离得到的2株腮腺炎流行株进行研究,命名为MuV15-01和MuV15-23.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分离株全基因组进行扩增,并对产物进行测序拼接,结合GenBank下载的不同基因型腮腺炎参考株及现有疫苗株序列比对分析分离株基因序列遗传差异及抗原位点变异情况.结果 福建省莆田市MuV分离株基因全长15 384个核苷酸,与其它基因型毒株相比,全基因组核苷酸差异在3.7%~6.0%之间,其中与A基因型(疫苗株)的遗传差异最大,与N和B基因型的遗传差异最小;在基因组编码7种病毒蛋白核苷酸序列上,SH基因变异最大,M和L基因最为保守;在N基因和HN基因已知抗原相关位点上分别存在7和11个氨基酸位点变异;相比于疫苗株福建分离株在HN基因的464位点上多增加了一个N-糖基化位点.结论 现流行于福建省莆田市的G基因型MuV与腮腺炎其他基因型及疫苗株之间在全基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腮腺炎流行株与疫苗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性监测,为更好的腮腺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朱永强
    • 摘要: 宝宝是爸爸妈妈手中的“宝”,也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头肉”。若是宝宝生病了,一家人可谓是十分担心,害怕对宝宝今后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腮腺炎是宝宝常见病。宝宝若是得了腮腺炎,应该警惕些什么呢?一:腮腺炎到底怎么回事?腮腺炎(parotitis)主要影响腮腺三对唾液产生(唾液)腺体之一。患上腮腺炎可能造成腮腺中一个或者两个腺体出现肿胀症状。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引起腮腺炎,感染所致腮腺炎比较常见,包括细菌性与病毒性等。细菌性腮腺炎多表现出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病变进入至化脓期,挤压腮腺会流出脓液。流行性腮腺炎比较常见,是有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如今,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已是常规要求。疫苗接种以来,腮腺炎发病率逐年下降,但是婴幼儿的抵抗力差,机体发育尚不成熟,患上腮腺炎的风险依然较大。
    • 方敏
    • 摘要: 流行性腮腺炎,也是人们常说的流腮、痄腮,该病在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尤其在春季和冬季更为高发,是青少年与儿童时期比较多发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症可通过吸入唾液、飞沫等途径传染。因为腮腺炎病毒对人体神经组织与腺体亲和力比较高,不仅会侵犯人体腮腺,同时还会侵犯各腺体组织与神经系统,严重的可引发脑膜脑炎、胰腺炎以及睾丸炎等严重并发症。
    • 王俊
    • 摘要: 小儿腮腺炎也称之为痄腮,该疾病是因为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耳下腮部疼痛现象,一年四季都有可能产生,特别是春季或者秋冬季。该病毒是由呼吸道飞沫通过空气传播传染的,病毒给上呼吸道黏膜带来影响,使局部生长繁殖,利用血流传播到身体的各个器官或者是腮腺,也会通过口腔传播到腮腺。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发病几率很少,年长儿童容易增加并发症,治疗后康复效果好,且获得良好的免疫能力。那么,小儿腮腺炎如何治疗呢?下面,给出具体分析和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