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分子生物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专利文献421224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生物技术通讯、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等;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的相关文献由414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宝成、于芳、王丽等。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21224 占比:99.97%

总计:421349篇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发文趋势图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研究学者

  • 胡宝成
  • 于芳
  • 王丽
  • 绳纪坡
  • 何涛
  • 刘晓燕
  • 段承刚
  • 曹杰
  • 李旺林
  • 杨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钟铿; 王凯; 郭雯婷; 高坚蓉
    • 摘要: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溶酶体相关四次跨膜蛋白B(LAPTM4B)在新辅助化疗(NACT)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10例宫颈癌患者,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进行NACT。比较NACT前及NACT后2周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FHIT、LAPTM4B表达阳性率。根据宫颈癌患者对NACT的反应将其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NACT敏感性的因素。结果 NACT后2周,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FHIT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NACT前,LAPTM4B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NACT前(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效组的肿瘤直径≥5 cm、LAPTM4B阳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有效组,FHIT阳性患者占比明显低于有效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LAPTM4B阳性为影响宫颈癌患者NACT敏感性的危险因素,FHIT阳性为影响宫颈癌患者NACT敏感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NACT后,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FHIT表达上调,LAPTM4B表达下调。肿瘤直径≥5 cm、LAPTM4B阳性为影响宫颈癌患者NACT敏感性的危险因素,FHIT阳性为影响宫颈癌患者NACT敏感性的保护因素。
    • 许巧玲; 应江山; 崔冉; 张宁
    • 摘要: 目的研究miR-30b通过调控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对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DLBCL患者的肿瘤石蜡标本与同期淋巴结增生的石蜡标本分为DLBCL组与对照组;将DLBCL细胞分为WW组(DLBCL无转染组)、WZ组(DLBCL转染NC组)、ZR组(DLBCL转染miR-30b组)。RT-qPCR检测miR-30b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HIT蛋白表达;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DLBCL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结果DLBCL组中miR-30b、FHIT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ZR组中miR-30b、FHIT、caspase-3的表达水平高于WW和WZ组(P<0.05);ZR组细胞凋亡率呈时间依赖性高于WW和WZ组(P<0.05);ZR组DLBCL细胞侵袭数量明显低于WW和WZ组(P<0.05)。结论经过转染miR-30b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凋亡增加、侵袭数量减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miR-30b、FHIT、caspase-3水平提高有关。
    • 张汝倩; 赵君; 马灵云; 张然; 闫冰
    • 摘要: 目的研究干扰素联合ATP红外生物效应技术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407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202)和联合组(n=205),对照组使用ATP红外生物效应技术治疗,联合组使用干扰素联合ATP红外生物效应技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G6PD、FHIT、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CD3^(+)、CD8^(+)水平,并统计两组患者转阴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G6PD、IL-2、TNF-α水平较低,FHIT、CD3^(+)、CD8^(+)水平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ATP红外生物效应技术可降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体内G6PD水平,提高FHIT水平,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效果显著。
    • 黄勇; 王小敏; 周海娟; 李表清; 许政衡; 李枝锦
    • 摘要: 目的:研究层黏连蛋白α4亚基(LAMA4)、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及P16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进行肝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中切除的组织,分为远肝癌组织组(距离肝癌组织≥5 cm)80例,癌旁组织组(距离肝癌组织1~2 cm)80例,肝癌组织组120例,并收集患者术前1 d的空腹肘静脉血,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LAMA4、FHIT及P16 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LAMA4、FHIT及P16蛋白水平,Pearson法分析肝癌组织与血清中LAMA4、FHIT、P16的相关性,Spearman法分析LAMA4、FHIT及P16表达与肝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组、癌旁组织组、远肝癌组织组中LAMA4 mRNA水平依次降低,FHIT及P16 mRNA水平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患者血清LAMA4水平依次升高,FHIT及P16水平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Ⅲ期患者血清LAMA4水平依次升高,FHIT及P16水平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LAMA4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FHIT及P16水平低于淋巴结未转移者(P<0.05)。LAMA4、FHIT、P16在肝癌组织中与血清中表达呈正相关(r=0.616、0.517、0.552,均P<0.001)。肝癌患者血清LAMA4水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FHIT、P16水平均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LAMA4高表达,FHIT及P16低表达,LAMA4、FHIT及P16水平与肝癌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
    • 丹尼尔·多里坤; 卡吾力·居买; 张海平; 买地尼也提·尼亚孜; 伊地力斯·阿吾提
    • 摘要: 目的 研究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hMSH2与FHIT基因的表达,分析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7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43例患者的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30例采用qRT-PCR方法,43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MSH2和FHIT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hMSH2和FHIT两个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HIT表达水平仅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食管癌hMSH2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相关(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MSH2基因表达缺失及肿瘤分化程度是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MSH2和FHIT可能参与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联合表达的检测可作为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 郭丽; 赵虹; 张俊涛; 刘志贞; 弓韬; 梁文婷; 刘畅; 孙公勤; 于保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miR-654对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654表达水平;HepG2细胞随机分为anti-miR-NC组、anti-miR-654组、anti-miR-654+si-NC组、anti-miR-654+si-FHIT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Transwell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目;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654和FHIT的靶向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中miR-65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转染anti-miR-NC、anti-miR-654后,anti-miR-654组miR-654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nti-miR-NC组(P<0.05).anti-miR-654组48 h及72 h细胞活性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B细胞淋巴瘤(Bc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nti-miR-NC组,而细胞凋亡率和p21、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nti-miR-NC组(均P<0.05),anti-miR-654组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目、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nti-miR-NC组,而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nti-miR-NC组(均P<0.05).WT-FHIT与miR-654共转染后HepG2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WT-FHIT与miR-NC共转染的细胞(P<0.05).miR-654组FHIT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iR-NC组(P<0.05);anti-miR-654组FHI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nti-miR-NC组(P<0.05).anti-miR-654+si-FHIT组48 h及72 h细胞活性及CyclinD1、Bcl-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nti-miR-654+si-NC组,而细胞凋亡率及FHIT、p21、Bax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nti-miR-654+si-NC组(均P<0.05),anti-miR-654+si-FHIT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数目及MMP-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nti-miR-654+si-NC组,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nti-miR-654+si-NC组(均P<0.05).结论 抑制miR-654表达可能通过上调FHIT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 徐纪中; 袁维堂; 王贵宪; 周全博; 胡晟云
    • 摘要: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及凋亡抑制蛋白Apollon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CR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FHIT及Apollo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蛋白表达与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CRC组织中,FHIT和Apollo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2.5%和84.7%,癌旁组织中分别为67.5%和48.5%;与癌旁组织比较,CRC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率降低,Apollon蛋白阳性率升高(P0.05).结论:FHIT、Apollon蛋白表达与CRC侵袭、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两者可作为预测CRC转移及预后的可靠标志物.
    • 鲁帅奇; 杨凌博; 秦帅锋; 张寒; 孙建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lncRNA)SNHG14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SNHG14在75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膀胱癌细胞株及正常膀胱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量.以表达量最低的BIU?87细胞为对象,分别转染阴性对照质粒或SNHG14高表达质粒,定义为对照组和实验组.MTT法、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高表达SNHG14对BIU?87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SNHG14作用的分子机制.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高表达SNHG14对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SNHG1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SNHG14在膀胱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膀胱上皮细胞(P<0.01).高表达SNHG14可抑制BIU?87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和侵袭能力(P<0.05).生物信息学技术显示,SNHG14可互补结合miR?217?5p,miR?217?5p可互补结合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eiad,FHIT).高表达SNHG14明显降低BIU?87细胞中miR?217?5p的表达(P<0.01),明显促进FHIT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SNHG14在膀胱癌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显著降低,高表达SNHG14可显著抑制膀胱癌BIU?87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是抑制miR?217?5p的表达、促进FHIT基因的表达.
    • 朱清; 李楠; 武侠; 黄园莉; 唐明洋; 吴礼高
    • 摘要: 目的:探讨Fhit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RNA激活上调Fhit表达后观察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1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hit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hit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构建Fhit-saRNA表达载体,转染至子宫内膜癌ISK细胞株,建立上调Fhit基因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和RT-PCR验证转染效果.通过CCK-8和Transwell试验分析转染前后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均显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明显降低甚至缺失(P<0.01);CCK-8结果显示Fhit基因表达上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明显减慢,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Fhit基因表达上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减弱,空白对照组的穿膜细胞数显著高于转染组(P<0.01).结论:相比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Fhit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较低且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通过saRNA上调Fhit后,其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
    • 魏丽丽; 林叶飞; 王娟; 谈顺; 韩朝辉; 余丽金; 刘洁玲; 黄明晓; 王莉; 胡春霞
    • 摘要: 目的 观察丙氨瑞林对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患者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40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患者,给予丙氨瑞林150 μg,皮下注射,每月1次,4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集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FHIT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后,检查患者子宫膜厚度变化.结果 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FHIT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3±0.25,2.68±0.36;FHIT蛋白免疫组化评分分别为(2.35±0.54),(6.54±1.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治疗1,2个疗程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9.84±2.33),(5.12±1.62),(3.98±0.69)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丙氨瑞林可有效增加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FHIT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