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科手术

胸科手术

胸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6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4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729033篇;相关期刊290种,包括护理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胸科手术的相关文献由1501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冰、刘伟、叶靖等。

胸科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4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29033 占比:99.91%

总计:729676篇

胸科手术—发文趋势图

胸科手术

-研究学者

  • 黄冰
  • 刘伟
  • 叶靖
  • 于丽
  • 代冬梅
  • 冯立
  • 古妙宁
  • 崔荣敏
  • 张敏
  • 张笑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解凤磊; 李梦华; 冯迎迎; 葛晓燕; 闫声明; 宋小倩; 何川; 吴浩
    •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sual Double-Lumen Tube,VDLT)塑形方法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08至2021-08我院胸外科择期手术单肺通气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Ⅲ级,年龄24~80岁,性别不限,BMI 19~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塑形组(Tsaditional Shaping,TS组)和改良塑形组(Isproved Shaping,IS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的心率(Heart Rate,HR)及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支气管定位情况;记录术后咽喉部疼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TS组插管时间(67.1±23.8)s明显长于IS组(38.9±10.0)s;TS组插管次数1.3±0.4次明显多于IS组1.0±0.0次(P<0.05),两组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定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S组比较,IS组T3时HR、MAP明显更低(P<0.05);与TS组比较,IS组术后咽喉部疼痛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VDLT塑形方法可缩短插管时间、降低插管难度、且不影响支气管定位,同时插管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更平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陈杰; 马燕; 刘勇; 曹兴华
    • 摘要: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比较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科手术中术后镇痛以及不良反应效果影响Meta分析。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EMBASE、CNKI、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无语种和发表时间限制。收集随机对照试验关于两种阻滞方式对患者术后镇痛影响。评价的指标包括:术后24 h静息时、咳嗽时VAS评分;术后48 h静息时、咳嗽时的VAS评分,采用了RevMan 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共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362例。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组相比,竖脊肌平面阻滞组患者于24 h静息时、咳嗽时VAS评分;术后48 h静息时、咳嗽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对于胸科手术患者术后VAS评分不具统计学差异。
    • 邹楠楠; 蒙臣; 矫永倩; 张冰; 曾文; 王思露; 王贤裕
    • 摘要: 胸科手术是治疗胸腔内脏器官病变的必要措施,然而胸科手术后常并发肺部并发症,包括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等。长期以来,术后肺部并发症被认为是术后早期死亡和长期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影响胸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因素众多,包括患者基础生理情况、手术操作、麻醉管理等。多数患者虽能耐受胸科手术,但无法避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了解麻醉对术后肺部并发症造成的影响,可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肺部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 闫声明; 解凤磊; 葛晓燕; 赵腾飞; 刘伟; 杜凯
    • 摘要: 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会因不同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右心功能下降,可持续至术后数周。围术期右心功能下降与术后右心功能不全的发展紧密相关。避免围术期右心功能下降,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已成为目前围术期医学的研究热点。围术期多种因素会影响患者右心功能,主要包括单肺通气、手术方式、镇痛模式、液体管理等。全文对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右心功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旨在更好地践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有效保护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右心功能,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 刘胜强; 万政佐; 陈欣; 龚国丽; 周蓉; 温小红
    • 摘要: 目的评价自制低压给氧装置在胸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择期胸科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单肺通气后术侧管空置(A组);单肺通气后低压给氧装置用于术侧肺吹氧(B组).观察麻醉诱导前(T1),双肺通气平卧位(T2),开胸后单肺通气15min(T3),单肺通气30min(T4),单肺通气45min(T5),术毕双肺通气平卧位(T6),术后6h(T7)时记录动脉血气PaO_(2)值.采用Campos肺萎陷分级法进行术中肺萎陷程度评价.结果T1-4时点,两组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时T5时点,B组PaO_(2)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低压给氧装置可用于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时术侧肺吹氧,安全有效且不影响手术操作.
    • 李萍; 黎平; 高进
    • 摘要: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加重其家庭与社会的负担。通过麻醉相关的保护措施来避免术中单肺通气相关的脑供氧不足、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加强围手术期镇痛管理可以降低PND的发生率。本文就胸科手术PND危险因素及其对应的麻醉干预措施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PND的防治提供参考。
    • 任林雨(综述); 曲音音; 魏滨(审校)
    • 摘要: 一项多中心研究[1]显示,1202例腹部、骨科和神经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包括肺不张、支气管痉挛、肺炎、急性上呼吸道阻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水肿等,发生率为33%。PPCs是导致全身麻醉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 姚博炜; 高斌; 楼能
    • 摘要: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以及麻醉清醒前是否拔除导尿管的影响。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胸科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150例患者,根据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躁动组与无躁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是否在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将患者分为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和麻醉清醒前未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尿道刺激发生率、躁动发生率、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的差异。结果150例胸科手术患者中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23例,躁动发生率为15.3%。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后无镇痛、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肌松药物残留、麻醉清醒后拔除导尿管是导致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观察组术后1、2、3 d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指令恢复时间均明显更短(均P<0.05)。结论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后无镇痛、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肌松药物残留、麻醉清醒后拔除导尿管是导致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可减少术后躁动、减轻尿道刺激,提升患者躯体舒适度,有利于加快患者苏醒。
    • 张红凤
    • 摘要: 目的针对胸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8年10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诊的胸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1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5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原因及发生躁动的几率。结果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切口疼痛、手术时间较长、引流管路。研究组发生躁动的几率2例(3.64%),明显低于常规组10例(18.18%),(P<0.05)。结论胸外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可能引发躁动的原因包括:引流管、切口及手术时间等,通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能够减少躁动的发生。
    • 谢丽敏; 赵金阳
    • 摘要: 胸科术后镇痛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静脉镇痛联合区域神经阻滞能够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应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胸科手术中常见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包括经典的胸段硬膜外阻滞、胸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椎板后阻滞、肋间神经阻滞。胸段硬膜外阻滞是胸科手术镇痛金标准,但应用条件有严格要求,且并发症较多。胸椎旁神经阻滞能够提供与硬膜外麻醉相当的镇痛效果,尤其是超声引导下穿刺,能够显著降低气胸、硬膜外扩散等并发症发生率。竖脊肌平面阻滞与前锯肌平面阻滞操作简单,超声下结构易于辨认,能够明显减轻胸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但仍需要大样本临床试验探究其局麻药物剂量及扩散规律。椎板后神经阻滞及肋间神经阻滞实施方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胸科术后疼痛,但持续时间短、阻滞范围小。对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胸科手术围手术期镇痛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可为临床医师行胸科手术时选择合适的区域神经阻滞方法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