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肿瘤骨转移

肿瘤骨转移

肿瘤骨转移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75906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上海护理、中国临床医学、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关节专业学组第十二届影像学术会议等;肿瘤骨转移的相关文献由492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利、王芳、黄科等。

肿瘤骨转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5906 占比:99.77%

总计:76079篇

肿瘤骨转移—发文趋势图

肿瘤骨转移

-研究学者

  • 冯利
  • 王芳
  • 黄科
  • 何生奇
  • 杨霖
  • 闫秀峰
  • 石洪成
  • 蒋炳辰
  • 陈勇
  • 何晓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蓓; 宋其韬; 龙雷; 冯思源; 邢拓
    • 摘要: 骨骼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仅次于肺和肝脏^([1])。任何肿瘤都可以发生骨转移,并且部分肿瘤会以骨转移瘤作为首发表现形式,接近10%的骨转移瘤无法明确原发灶^([2])。对晚期癌症患者而言,不仅骨转移的风险增高,发生骨转移后还会引起骨质破坏及疼痛,甚至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骨转移瘤的早期定位、定性影像诊断对恶性肿瘤的分期.
    • 操晖; 吴志圣; 张达颖; 张学学; 廖云华; 朱梦叶; 顾丽丽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及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期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此而导致的相关临床问题也相继增多。据统计,80%的恶性肿瘤可发生骨转移,而80%以上的骨转移发生于中轴骨[1]。骨转移引起的相关症状早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既往国内外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种类[2]、肿瘤骨转移机制[3]以及骨转移的规范化治疗[1]等,并未对恶性肿瘤中轴骨转移的临床特点进行系统分析。
    • 摘要: 骨是包括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在内的实体肿瘤最为频繁的转移靶器官,而骨转移造成骨折、疼痛乃至病人死亡;且由于骨组织的特殊构造,肿瘤向骨转移的调控机制与向其他软组织的转移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肿瘤骨转移是众多研究关注的焦点。近日,一篇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胡国宏研究组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的研究,阐述了肺癌骨转移的新机制以及治疗策略。
    • 廖俊伟; 毕伟; 霍晓洋; 侯珍文
    • 摘要: 目的:比较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融合骨显像与常规骨扫描在肿瘤骨转移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20年12月来我院接受检查的180例具备恶性肿瘤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纳入对象均接受常规全身骨扫描与SPECT/CT局部融合骨显像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结果。结果:180例恶性肿瘤患者最终诊断为有肿瘤骨转移82例,无骨转移者98例。SPECT/CT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骨扫描检查(P0.05)。结论:SPECT断层骨显像配合CT检查,结合了CT的精细的解剖结构和SPECT骨组织代谢的三维骨图像,病灶检出率对比常规骨扫描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在肿瘤骨转移早期明确病情进展情况,指导医师及时为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升预后效果。因此患者行全身扫描检查时,结合局部SPECT/CT断层融合骨显像非常有必要。
    • 陈勇
    • 摘要: 目的 18氟代脱氧葡萄糖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18F-FDG/PET-CT)与99锝代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在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就诊恶性肿瘤患者110例,其中发生骨转移患者63例,未发生骨转移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PET-CT与99mTc-MDP骨显像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不同部位骨转移病灶检出率、对不同类型肿瘤骨转移的检出率.结果 18F-FDG/PET-CT检测诊断准确性、灵敏性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18F-FDG/PET-CT检测对胸部、脊柱的骨转移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18F-FDG/PET-CT对溶骨性骨转移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结论 18F-FDG/PET-CT检测肿瘤骨转移诊断效能更高.
    • 林敏; 朱柳君; 莫春香; 黄忠道; 李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全身骨扫描结果将88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骨转移组64例和无骨转移组24例,骨转移组进一步分为轻微骨转移组14例与多发骨转移组50例.检测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ⅠNP)、N端骨钙素、降钙素、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素(PTH)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的血清PTH、N端骨钙素、降钙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骨转移组的血清BALP、PⅠNP、CTX水平均高于无骨转移组(均P0.05),而多发骨转移组的BALP水平高于轻微骨转移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ALP、PⅠNP、CTX水平及3者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7、0.762、0.747、0.974(均P<0.05),灵敏度分别为84.32%、56.21%、68.72%、78.12%,特异性分别98.10%、91.63%、83.33%、98.31%.结论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BALP、PⅠNP、CTX水平明显升高,或可作为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血清学指标,且BALP、PⅠNP、CTX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高于各标志物单独应用.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血清BALP水平明显增加,或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病情发展.
    • 陈聪; 赵雪强; 林云; 蒋碧佳; 李宁; 银建华; 卢春兰; 周成风; 曾锦荣
    • 摘要: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12(CXCL12)/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在人肺腺癌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为破骨细胞前体细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Transwell小室的下室接种RAW264.7细胞,上室接种人肺腺癌细胞A549;干预组在小室内分别加入含12.5、25.0、50.0、100.0 μg/mL CXCR4竞争性拮抗剂AMD3100的培养基,对照组仅加入培养基;培养7d后取两组细胞,行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RAP)染色并计数分化成的破骨细胞数量,qPCR检测Transwell下室破骨细胞标志基因组织蛋白酶K(CTSK)、降钙素受体(CTR)、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受体(RANK)mRNA,ELISA法检测小室上清液CXCL1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干预组在12.5、25.0、50.0、100.0 μg/mL AMD3100处理后,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数量分别为(81±3)、(49±3)、(34±3)、(11±2)个,均低于对照组的(99±5)个(P均<0.05);且随着AMD3100处理浓度的增加,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数量逐渐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在不同浓度AMD3100干预后破骨细胞标志基因CTSK、CTR、TRAP、RANK mRNA表达减少,小室上清液CXCL12、IL-6、TNF-α水平降低(P均<0.05);且随着AMD3100处理浓度的增加,破骨细胞各标志物表达逐渐减少,小室上清液CXCL12、IL-6、TNF-α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结论 抑制CXCL12/CXCR4通路可减少人肺腺癌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IL-6、TNF-α表达实现的.
    • 陈勇
    • 摘要: 目的18氟代脱氧葡萄糖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18F-FDG/PET-CT)与99锝代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在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就诊恶性肿瘤患者110例,其中发生骨转移患者63例,未发生骨转移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PET-CT与99mTc-MDP骨显像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不同部位骨转移病灶检出率、对不同类型肿瘤骨转移的检出率。结果18F-FDG/PET-CT检测诊断准确性、灵敏性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18F-FDG/PET-CT检测对胸部、脊柱的骨转移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18F-FDG/PET-CT对溶骨性骨转移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结论18F-FDG/PET-CT检测肿瘤骨转移诊断效能更高。
    • 钦敬茹; 杨鹭; 王雯珺; 张程程; 汤哲伟; 钱鑫乐; 邓海滨; 王中奇
    • 摘要: 目的观察温阳散结中药内服、外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温阳散结中药内服、外敷,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周期。观察两组爆发痛次数,比较疼痛数字评分(NRS)、盐酸羟考酮24 h用量、相关实验室指标、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骨转移特异子量表(EORTC QLQ-BM22)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1例、剔除1例,最终完成试验者90例,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②治疗2周期、治疗4周期、治疗6周期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NRS评分均降低(P<0.001);治疗2周期、治疗4周期、治疗6周期组间比较,治疗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爆发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4周期、治疗6周期与治疗第3天组内比较,治疗组盐酸羟考酮24 h用量减少(P<0.001),对照组盐酸羟考酮24 h用量增加(P<0.001);治疗4周期、治疗6周期组间比较,治疗组盐酸羟考酮24 h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4周期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血钙水平降低(P<0.01);治疗6周期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降低(P<0.01),对照组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P<0.01)。治疗4周期、治疗6周期组间比较,治疗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⑥治疗2周期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EORTC QLQ-BM22量表中的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模块评分降低(P<0.01);治疗4周期、治疗6周期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模块评分降低(P<0.01)。治疗6周期组间比较,治疗组功能障碍模块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⑦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止痛相比,加用温阳散结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满意,可以减少爆发痛次数和镇痛药物剂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6、钙水平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