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专利文献233535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华病理学杂志、医学临床研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等;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的相关文献由60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令强、田春艳、沈丹华等。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33535 占比:99.94%

总计:233675篇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发文趋势图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研究学者

  • 张令强
  • 田春艳
  • 沈丹华
  • 谢萍
  • 贺福初
  • 何春妮
  • 侯卫东
  • 侯卫华
  • 侯婧
  • 侯庆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婉莹; 王书宝; 李兆阳; 杨向红
    • 摘要: 鼠双微体基因2(Mdm 2/Hdm 2)被认为是一种致癌基因,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MDM2蛋白是肿瘤抑制蛋白P53的关键负调控因子,主要通过P53依赖途径抑制细胞周期停滞及细胞凋亡,继而发挥恶性作用。此外,MDM2还可以通过P53非依赖途径,如参与调控多条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个体对乳腺癌的易感性等,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而针对上述途径中涉及的各靶点的药物尚在不断研发中。本文旨在总结乳腺癌中MDM2发挥作用的机制及可能的治疗靶点,并将其转化为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手段,以促进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使患者更多获益。
    • 李雪梅; 郑丽娥; 王金华; 何春妮
    • 摘要: 目的 评价宫颈癌术前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hAd-p53注射液)及放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宫颈癌患者50例分为GTRT组(n=20)和RT组(n=30),GTRT组采用rhAd-p53注射液+后装照射+手术治疗,RT组采用后装照射+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非手术治疗前后局部肿瘤消退情况、术后累积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采用TUNEL法检测两组术后宫颈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肿瘤面积均明显缩小(P0.05);两组术后1年内生存率无差异,术后2,5年及5年以上生存率,GTRT组明显高于RT组;GTRT组的凋亡指数及Caspase-3染色均高于RT组(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瘤内注射rhAd-p53注射液治疗有效,与后装照射有协同作用.
    • 舒涛; 杨帆; 杨增悦; 赵致广; 王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血清p53、转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确诊的RCC患者101例,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53、TGF-β1、VEGF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病理学分级的提高,血清中p53和VEGF水平指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分级Ⅰ级的TGF-β1水平较Ⅲ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血清中p53、TGF-β1、VEGF水平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RCC患者病理学分级与血清中p53、VEGF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临床分期与血清中p53、TGF-β1、VEGF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p53、VEGF在RC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表达与病理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p53、VEGF可作为判断RCC的预后指标.
    • 张雨阳; 孙春艳
    •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由骨髓浆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引发的疾病.目前,MM仍无法治愈.肿瘤抑制蛋白p53功能异常影响MM的发生、发展,伴p53基因异常MM患者的预后差.然而,p53功能异常在M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笔者拟就MM中的p53基因异常类型,以及针对p53基因异常的靶向治疗方案新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MM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张辉; 金瑞; 郑鸾鸾; 毛渭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结肠腺瘤息肉病(APC)和抑癌基因(P53)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行胃切除及胃镜活检标本130例,其中肠上皮化生35例、异型增生42例、胃癌53例,另选取同期32例胃癌手术标本断端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检测不同组织中VEGFR-3、APC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VEGFR-3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且异型增生组织中VEGFR-3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肠上皮化生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APC蛋白在胃癌、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分化程度为低中分化、临床分期为Ⅲ/Ⅳ期、VEGFR-3阳性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VEGFR-3和P53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APC蛋白阳性表达率低,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且VEGFR-3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胃癌的发生、发展.
    • 侯卫华; 申民强; 侯卫东; 张晓兰; 金木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上皮)分化型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6-2019年食管分化型异型增生184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184例患者中位年龄65岁(范围39~83岁),男女比为1.7∶1.0.食管上段17例,中段143例,下段24例.肿瘤中位直径15mm(范围2~50mmn).按巴黎分型0~Ⅰ型2例,0~Ⅱa型25例,0~Ⅱb型70例,0~Ⅱb+Ⅱc型74例,0~Ⅱc型13例.内镜下病变黏膜发红,表面粗糙,可见白苔,窄带成像病变黏膜微血管异常,卢戈碘染病变不着色.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清晰的鳞状上皮特征,细胞体积大,含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细胞核圆形至不规则形,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细胞密度增加,排列紊乱,基底层细胞极性丧失伴异常成熟.当肿瘤未完全累及鳞状上皮层的全层时,与其上方正常上皮之间常界限清楚.肿瘤性上皮突向固有膜生长伴肿瘤前缘间质内明显的炎性细胞反应是常见现象,有时可见异常成熟的单个上皮细胞或细胞簇浸润固有膜.98例分化型异型增生伴有灶状的普通型高级别异型增生和/或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p53蛋白突变型表达率为47.7%(53/111).Ki-67阳性指数中位数为50.0%(范围10%~80%).基底层细胞Ki-67标记指数中位数为12个/HPF(范围3~65个/HPF).Ki-67显示免疫表型分布异常111例(100%).原病理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16例,不典型性上皮细胞37例,高级别异型增生及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131例.结论 食管分化型异型增生形态特殊,肿瘤细胞高度分化的特征提示它们可能代表了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异型增生形态学谱系亚型中的一种分化型.当对该肿瘤认识不足时,病理上易误诊或漏诊.
    • 侯卫华; 申民强; 侯卫东; 张晓兰; 牛静伟; 周胜理; 金木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上皮梭形细胞型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项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2009-2019年食管鳞状上皮梭形细胞型异型增生3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37例患者中位年龄65岁(范围47~81岁),男女比为1.5∶1.0.食管上段4例,中段31例,下段2例.肿瘤中位直径14.0 mm(范围3~40 mm).按巴黎分型0~Ⅱa型11例,0~Ⅱb型14例,0~Ⅱb+Ⅱa型3例,0~Ⅱc型9例.内镜下病变黏膜发红,微血管增粗,形态不一,密度不均.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及细胞核呈梭形或长梭形,细胞形态基本一致,核深染,染色质细腻或轻度增粗,核分裂象易见,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细胞质嗜酸,细胞间桥明显.细胞密集,极向轻度紊乱,仍呈平行排列,多垂直于基底膜.梭形细胞经常累及鳞状上皮全层,无正常鳞状上皮的梯度成熟分化,肿瘤边界清楚.常见梭形细胞上皮突向固有膜,浸润性生长.15例肿瘤内伴有灶状的普通型高级别异型增生和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p53蛋白突变型表达突变率为41.4%(12/29).Ki-67阳性指数中位数值为40%(范围20%~80%).Ki-67异常分布模式29例(100%).原病理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6例,不典型性上皮细胞4例,高级别异型增生及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27例.结论 梭形肿瘤细胞具有中-重度异型性,一些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以及p53的突变,表明它们是食管鳞状上皮的高级别异型增生;梭形肿瘤细胞的独特特征提示它们可能代表了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形态学谱系中的一种梭形细胞亚型.当对该肿瘤认识不足时,病理上易误诊或漏诊.
    • 杨喜佳; 刘琪
    • 摘要: [目的]探讨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顸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79例,取术中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表达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及总生存期(OS),并分析复发转移、OS与p53表达的关系.[结果]三阴性乳腺癌中p53的表达率高速40.51%(32/79),高于癌旁组织的11.39%(9/79),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高表达组淋巴结分期(N)Ns期比例及组织学Ⅲ级比例高于p53低表达组(均P<0.05).随访时间36~60(49.6士4.9)个月,共70例患者得到随访,9例失访.共17例患者复发,高表达组复发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共11例患者转移,高表达组转移率显著高于p53低表达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内有17例(24.28%)死亡.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p53高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OS较p53低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缩短(P<0.05).多因素COX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p53表达、组织学分级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p53表达上调,且高p53的患者预后不良,复发转移及死亡风险增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