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274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33篇、会议论文78篇、专利文献129906篇;相关期刊477种,包括临床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等;肱骨近端骨折的相关文献由6029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春岩、张军、王伟等。

肱骨近端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33 占比:1.99%

会议论文>

论文:78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29906 占比:97.96%

总计:132617篇

肱骨近端骨折—发文趋势图

肱骨近端骨折

-研究学者

  • 姜春岩
  • 张军
  • 王伟
  • 刘涛
  • 张伟
  • 张磊
  • 陈华
  • 付中国
  • 周君琳
  • 唐佩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炎; 葛鸿庆; 陈文治; 梁泽乾; 黎俊烨; 贺杰龙
    • 摘要: 背景:腓骨支撑重建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已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而腓骨在髓腔内最佳支撑位点仍存在争议,需要通过生物力学的方法研究其稳定性。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腓骨在肱骨髓腔中心、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后外侧5个位置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内侧柱缺失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获取1名老年骨质疏松女性患者肱骨近端CT数据,通过Mimics 19.0软件及Geomagic Wrap软件建模,在Soildworks 2017软件中按照肱骨解剖颈下5 mm截骨,建立肱骨近端内侧柱缺失型骨折模型,根据腓骨在髓腔内的位置分为5组:F-C组(腓骨位于髓腔中心)、F-AL组(腓骨位于髓腔前外侧)、F-AM组(腓骨位于髓腔前内侧)、F-PL组(腓骨位于髓腔后外侧)、F-PM组(腓骨位于髓腔后内侧),将数据导入Ansys 2019软件模拟间接暴力状态下不同分组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在600 N轴向载荷下,肱骨应力:F-PL组(49.706 MPa)
    • 李建安; 林枫松; 卜国云; 杨涛; 魏万富
    • 摘要: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人群的常见病.对于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伴或不伴脱位患者,越来越多学者倾向于反肩关节置换治疗,但假体周围骨吸收、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不可忽视的并发症.目的:综述肱骨近端骨折者反肩关节置换后出现假体周围骨吸收和无菌性假体松动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Reverse shoulder arthroplasty,complication,osteolysis,aseptic loosening"为英文检索词,以"肱骨近端骨折、反肩关节置换、并发症、假体周围骨吸收、无菌性假体松动"为中文检索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2000年12月至2021年7月,最终纳入5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①反肩关节置换后发生假体周围骨吸收及假体松动平均时间约为置换后6年,按假体部件分类主要有假体柄和假体基座周围的骨吸收、松动.②反肩关节置换后由于假体周围磨损颗粒刺激、假体周围应力及假体周围炎性反应,导致发生假体周围骨吸收、无菌性假体松动.③反肩关节置换后,假体柄周围骨吸收、松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假体基座,然而假体基座周围发生骨吸收、松动多需要再手术或翻修手术.④肱骨近端骨折者反肩关节置换后出现假体周围骨吸收和无菌性假体松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基础病变情况等)、医师因素(包括假体选择、假体固定方式、安放角度、术后针对性抗骨质疏松和康复方案等).⑤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假体、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操作、置换后个体化康复方案及针对性干预措施,可在未来减少假体周围骨吸收和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 张毅立; 田雅峰; 董军格; 杨名帅; 董少阳; 薛鹏宇; 陈宝生; 樊金瑞
    • 摘要: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架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老年高危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省中医院骨伤一科收治的60例老年高危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行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试验组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基础上配合复元活血汤,两组均6个月后拆除固定装置,试验组停止服药。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情况、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周、3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1 d和术后1 d,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1 d和术后1 d;术后3、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3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3周;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3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周、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7、14 d的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术前1 d和术后1 d,术后7、14 d时的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术后3 d,术后14 d时的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术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7、14 d的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周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老年高危肱骨近端骨折,有助于加快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术后肿胀,促进骨折的愈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功能恢复时间。
    • 李欣; 丁学艺; 徐向前
    • 摘要: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并发肱骨头内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某院接收的9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记录随访6个月期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发生肱骨头内翻情况;设计患者基线资料填写表,询问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可能导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并发肱骨头内翻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6个月期间,9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评估,术后发生肱骨头内翻28例,占28.57%(28/98);发生组手术入路方式、骨密度、骨折分型、复位质量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劈三角肌入路、Ⅲ~Ⅳ型骨折、复位质量不满意均是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并发肱骨头内翻的危险因素(OR>1,P<0.05),骨密度高是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并发肱骨头内翻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并发肱骨头内翻可能与劈三角肌入路、Ⅲ~Ⅳ型骨折、复位质量不满意、骨密度低等因素有关。
    • 叶超
    • 摘要: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乐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组,将采用解剖钢板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RS评分、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Neer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效果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利于肩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 贾进; 陆晓涛; 蒙顺; 邓永成; 雷毅豪; 侯开宇
    • 摘要: 目的比较双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20年0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与创伤外科收治的57例接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双钢板组(A组,28例)和锁定钢板组(B组,29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综合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比较A组均差于B组(P0.05)。结论双钢板及锁定钢板均可有效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但双钢板在固定稳定性及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更佳,更适用于治疗骨折类型复杂、粉碎严重、内侧柱支撑不完整的患者。
    • 侯建伟; 王晓东; 谢仁国; 王岩松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2019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骨科收治40例年龄≤65岁的新鲜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微创组20例,采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常规组20例,采用传统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ESE)结果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5.3±1.1)、(16.2±2.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常规组术中出现头静脉损伤2例。两组均未发生腋神经损伤、复位丢失、骨不连、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在手术创伤、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较传统入路具有明显优势。
    • 李文祥; 吕科; 李引刚; 李彦民
    • 摘要: 患者,男,62岁,双手吊单杠时扭伤致双上臂肿痛、活动受限10 h,于2020年11月11日进入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创伤一科治疗。X线检查提示:双侧肱骨近端骨质断裂,断端移位。查体:双上臂明显肿胀,压痛阳性,活动受限,双侧桡动脉搏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完善相关检查后,给予消肿治疗。于2020年11月20日在全身麻醉下手术。
    • 金万通; 刘兵; 纪振钢; 马翔宇; 杨超; 马泽方; 宗宇宁; 张咏皓; 周大鹏
    • 摘要: 目的比较Multiloc髓内钉和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老年Neer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内固定治疗的50例老年Neer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接受Multiloc髓内钉或Philos锁定钢板治疗分为髓内钉组(28例)与钢板组(22例),并进行至少9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髓内钉组优于钢板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hilos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Multiloc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Neer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 杨万贵; 王应兵; 王川; 钟凤林
    • 摘要: 目的探讨肩峰下外侧入路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及三角肌-胸大肌手术入路对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1月—2018年12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62~75岁,平均66.2岁;右侧41例,左侧19例;道路交通伤31例,平地摔伤18例,高处坠落伤6例,扭伤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行胸大肌三角肌肌间沟入路钢板内固定,试验组行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69.4±13.4)min、切口长度(7.9±1.2)cm、术中出血量(73.2±8.7)mL、住院时间(6.4±2.1)d,对照组分别为(105.3±15.3)min、(14.5±1.6)cm、(121.2±23.2)mL、(8.4±3.1)d,试验组患者围术期各临床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美国加州大学(ULCA)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25.3±3.2)分、(29.3±2.9)分、(32.7±3.7)分,对照组(23.1±3.7)分、(25.2±5.2)分、(30.3±3.9)分,试验组术后3、6个月UCL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40.0%),试验组5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6.7%),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切口小、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患者术后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