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肩袖修补术

肩袖修补术

肩袖修补术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8483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浙江创伤外科、当代医药论丛、中国伤残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2010第三届积水潭骨科论坛(2010第四届肌骨影像论坛)等;肩袖修补术的相关文献由19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敏琴、周琳、张翠苹等。

肩袖修补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8483 占比:99.93%

总计:118563篇

肩袖修补术—发文趋势图

肩袖修补术

-研究学者

  • 刘敏琴
  • 周琳
  • 张翠苹
  • 李晓
  • 李菱
  • 杨志
  • 梁潇
  • 王洪涛
  • 王靖
  • 董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肇华; 曹寅生; 易强; 金久楚
    • 摘要: 目的: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依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肩袖修补术后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恒古骨伤愈合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2、4、12周的VAS、UCLA、CMS评分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优良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12周,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UCLA、CM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被动屈曲和被动内旋活动度均大于术前,且两组被动外旋活动度均小于术前(P0.05);术后4、12周,观察组被动屈曲、被动外旋、被动内旋活动度均大于术前,且均大于同时间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袖修补术后对患者采用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及提升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减轻疼痛。
    • 王春艳; 李叶萍; 李佳琪; 胡蓉
    •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预康复策略在肩关节镜下行肩袖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因肩袖损伤进行肩关节镜修复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2月-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6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功能指导,观察组给予术前预康复指导,以术后3天、术后3个月为观察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及3个月的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肌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预康复策略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术后的肩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加速康复进程,提高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庆运; 丁振贝; 潘孝云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关节镜肩袖修补术联合肩峰成形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撕裂患者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关节镜肩袖修补术联合肩峰成形术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VAS疼痛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ASES评分分别记录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状况。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感染等情况出现。术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VAS评分均明显小于手术治疗前,而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ASES评分均明显大于手术治疗前(P<0.05)。结论 对肩袖撕裂患者采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肩峰成形术联合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暂无相关并发症出现。
    • 陈颖; 沈敏燕; 周红梅; 王翊飞; 黄成龙; 郑叶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中标准化手术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护理操作和配合,观察组以标准化手术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室取物频次。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室取物频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手术护理程序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中的应用有利于规范护理人员术中的护理配合行为,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前准备时间,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 马栋; 苑博; 李玉民
    • 摘要: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转位固定术与切断术两种术式联合肩袖修补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因巨大肩袖撕裂于民航总医院行关节镜下LHBT转位固定术与LHBT切断术联合肩袖修补术的4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29例;年龄40~80岁,平均(63.1±8.4)岁;LHBT转位固定组21例,LHBT切断组23例。所有患者术前MRI检查显示前上或后上型巨大肩袖撕裂,并经术中证实为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定期随访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情况。术后3个月、1年复查肩关节MRI观察肩袖肌腱愈合情况及测量最短肩峰-肱骨头间隙(acromio-humeral interval,AHI)。结果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1~13个月,平均随访(12.1±0.4)个月。术后1年LHBT转位固定组VAS评分由术前(7.6±1.4)分下降至(1.1±1.8)分,UCLA评分由术前(14.8±6.7)分上升至(32.1±4.9)分,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52.4±21.4)分上升至(92.8±13.0)分,AHI由术前(6.0±1.6)mm上升至(8.5±1.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HBT切断组AHI明显小于LHBT转位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BT转位固定术和切断术联合肩袖修补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LHBT转位固定术在没有明显增加手术难度的前提下能够增强肩袖的力学强度并获得更佳的肩峰下间隙。
    • 秦泗通; 王晖; 于权
    • 摘要: 目的分析全关节镜下修补术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关节镜组(30例,全关节镜下修补术)和小切口组(30例,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肩关节疼痛及功能变化情况,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全关节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小切口组,切口长度、肩关节被动活动开展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小切口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全关节镜组低于小切口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UCLA评分和ASE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全关节镜组高于小切口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外旋、内旋及外展角度均高于术前,且全关节镜组高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补术相比较,肩袖损伤患者接受全关节镜下修补术治疗可获取满意效果,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肩关节被动活动开展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能有效减轻肩关节疼痛,促进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李焕喜; 谭玲花; 梁伟乔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联合自制肩关节外展支具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20年11月30日58例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及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术后由护士协助佩戴肩关节外展支具,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肩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2周、4周、3个月、6个月肩关节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肌力、日常生活水平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自制肩关节外展支具可减轻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关节疼痛,改善肌力、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 李晓
    • 摘要: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结合康复训练对肩关节镜下行肩袖修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本文随机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内,从到本院就诊的于本院接受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人群中抽选出100例患者参与研究.在患者接受的不同的护理手段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编号并分组,常规护理者编为1~50号,为对照组,常规基础上以舒适护理结合康复训练者编为51~100号,为研究组.观察指标为护理前、术后1年的GEPI(《永久病损评定指南》)评分、ASES(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结果 术后实施护理前GEPI、ASES组间不存在差异性(P>0.05),术后1年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 对于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来说,舒适护理及康复训练的实施有理想价值,因此可行应用并予以推广.
    • 梁潇; 王靖; 王洪涛
    • 摘要: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撕裂患者关节活动度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每组各24例。A组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式肩袖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年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CRP、ESR水平。结果与术前比,术后1、2年两组患者Constant评分、UCLA评分均逐渐升高,术后各时间点A组均高于B组;与术前比,术后1、2年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体侧外旋度数均呈升高趋势,且术后各时间点A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度数均大于B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CRP、ESR水平均降低,且A组低于B组(均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应用于肩袖撕裂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修补,改善其关节活动度,减轻炎症反应,是一种疗效确切、恢复迅速的手术治疗方法。
    • 金芳; 贾菁; 朱亚玲; 李宏; 徐姬妍
    • 摘要: cqvip:关节镜下微创肩袖修补术是肩袖损伤的治疗手段之一^([1]),然而相当一部分患者因疼痛而缺乏术后早期的规范锻炼从而导致术后康复不理想^([2])。本研究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为指导,制定相关护理及康复对策来探讨无痛性ERAS护理在肩袖修补术后中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肩袖损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