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肠外营养液

肠外营养液

肠外营养液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69232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国药房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八届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大会、2014全国医院药学(药物安全性与评价)学术会议、 2014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 等;肠外营养液的相关文献由332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彬、陈莲珍、宋燕青等。

肠外营养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69232 占比:99.97%

总计:369352篇

肠外营养液—发文趋势图

肠外营养液

-研究学者

  • 赵彬
  • 陈莲珍
  • 宋燕青
  • 曲若宁
  • 李静
  • 梅丹
  • 王芳
  • 于倩
  • 关敬彬
  • 刘晓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翠霞; 李元辉
    • 摘要: 目的浅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的规范化配置与稳定性。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80份随机肠外营养液处方作为观察样本,基于回顾性视角,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的规范化配置问题。根据处方评审结果进行分组,规范处方40份纳入规范组、不规范处方40份纳入不规范组。第一轮调查主要针对不规范处方,统计不规范处方的不规范原因,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的规范化配置积累循证经验。第二轮调查主要针对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观察对象为规范组40份规范处方,观察指标为pH值合理性、阳离子浓度、溶液总体积。结果不规范组中药物配置流程操作不当22份(55.00%)、溶媒与溶剂选择不当17份(42.50%)、运输不当15份(37.5%)、存储方法不当5份(12.5%)、消毒不当3份(7.5%);其中药物配置流程操作不当问题尤为突出。经单因素比较可知,规范组pH值合理率(100.00%)、阳离子低浓度占比(87.50%)、溶液总体积大占比(85.00%)均高于不规范组(20.00%、25.00%、22.50%),pH值不合理率(0.00%)、阳离子高浓度占比(12.50%)、溶液总体积小占比(15.00%)均低于不规范组(80.00%、75.00%、7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分析可知,pH值不合理、阳离子高浓度、溶液总体积大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肠外营养液规范化配置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配置流程操作不当、溶媒与溶剂选择不当等;影响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pH值合理性、阳离子浓度与溶液总体积。
    • 何志光; 张海洋; 郑芝欣; 李震; 赵磊
    • 摘要: 目的探究含ω-3鱼油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液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血清S100A6BP水平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ω-3鱼油脂肪乳组,n=62)和对照组(常规脂肪乳组,n=6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1 d以及术后1、3、5 d血清S100A6BP水平与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体重、BMI、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8、TNF-ɑ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术前1 d两组的血清IL-6、IL-8、TNF-ɑ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1、3、5 d试验组IL-6、IL-8、TNF-ɑ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试验组血清S100A6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可以降低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炎症水平,改善预后不良,促进术后恢复。
    • 陈火树; 刘佳萍; 刘凤婷; 徐骞
    • 摘要: 目的考察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与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为临床静脉注射液配制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澄明度检测仪观察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与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混合后所得的肠外营养液外观是否有可见异物,颜色有无变化,是否分层、沉淀、絮凝、挂壁现象;在室温环境下放置,于0、6、12、24 h取样测定肠外营养液的pH值,对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估;在各组肠外营养液样品中加入油溶性染料苏丹红Ⅰ号,并于0、12、24 h三个时间点取样,定时观察各组肠外营养液样品是否发生破乳现象。结果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与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混合后无肉眼可见异物,室温下未出现营养液颜色改变,且均未发生分层、沉淀、絮凝、挂壁等异常现象;肠外营养液24 h内不同时间点(0、6、12、24 h)的pH值均维持在5~6之间,经统计学分析,各时间点的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液的稳定性良好;实验检测期间,苏丹红染色未观察到溶解扩散现象,营养液样品未发生破乳现象,不同时间点现象无显著差异。结论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与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配伍后所得输液在室温条件下24 h内稳定性良好,可根据临床需要配伍使用。
    • 金燕; 杨雄堡
    • 摘要: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液在静配中心集中配制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为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可靠保障。方法2021年5月该院静配中心开始实施全流程风险管理,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流程风险管理实施前)、2021年5-10月(流程风险管理实施后)分别选取757袋、1402袋肠外营养液。对静配中心的药物配制进行全流程风险管理,分析风险管理实施前后肠外营养液配制不合格率情况。结果全流程风险管理实施前配制肠外营养液757袋,不合格51袋,不合格率为6.74%;实施后配制肠外营养液1402袋,不合格15袋,不合格率为1.07%。实施前后配制肠外营养液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75,P<0.001)。结论加强肠外营养液在静配中心集中配制的全流程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肠外营养配制不合格率,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保障。
    • 严承宗; 陈秋南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普外科手术患者肠外营养液(TPN)处方,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解,制定出完善处方的具体对策。方法323张6种不同种类的处方,分别为处方1、处方2、处方3、处方4、处方5、处方6。由专业人士配制TPN,在TPN配制完成后,分别在0、1、4、8、24 h进行取样,分析本院常用的6种TPN处方的成分及外观、观察TPN的pH值测定结果以及不溶性微粒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对配制完成后的TPN外观进行检查,发现并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并且处方2、4为透明液体,无色,在24 h内未产生沉淀,处方1、3、5和6为不透明液体,颜色呈现乳白色,在24 h内没有出现沉淀或者分层的情况。6种处方配制完成时以及配制24 h内,发现TPN的p H值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通过对不溶性微粒实施检查:以葡萄糖或者葡萄糖氯化钠为基础的TPN,其中包含的不溶性微粒数量满足药典相关要求,加入了维生素C的处方2的不溶性微粒数量大于同期处方1,但是依然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加入了水溶性维生素和维生素C后,处方4中微粒的数量大于同期处方3。处方3和处方4两种处方在分别放置了4、8 h后,颗粒的数量均符合相关要求。含有中/长链脂肪乳、不含脂溶性维生素或者水溶性维生素的处方5,TPN中粒径≥10μm的大粒径微粒数量比较少,但不符合要求,但是粒径≥25μm的微粒含量符合要求。TPN中含有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的处方6配置完成时,不溶性微粒增加速度快,配制8 h后,不溶性微粒的数量虽然逐渐减少,但依然超过标准范围。结论针对TPN的稳定性来说,其会受到多种物质的影响,造成不溶性颗粒的数量增加,还需要不断的对处方进行完善,保证TPN的整体稳定性和用药安全性。
    • 康健; 聂会娟; 陈晓旭; 钞艳惠; 周晓燕; 乔高星; 刘胜利; 杜书章
    • 摘要: 目的为提高审方药师的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使用肠外营养液提供参考。方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MATE系统上开发肠外营养液审方模块,依据肠外营养液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资料,对肠外营养液处方的审方模块进行参数赋值,设置阈值及计算公式,由系统自动对处方进行判定。统计我院2020年1-8月和2022年1-8月的肠外营养液不适宜处方类型和数量,对肠外营养液审方模块应用前后的不适宜处方审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该模块实现了肠外营养液的离子浓度、热氮比、糖脂比、葡萄糖浓度、糖胰比、复方制剂最大用量、必须搭配使用的药品、配伍禁忌、重复用药、年龄限制等基础属性参数和自定义参数的信息化审核,大大缩短了审方时间,原来2人审核100张处方大约需要33 min,审方模块上线后只需要6 s;与2020年1-8月相比,2022年1-8月的肠外营养液不适宜处方平均审出率由0.582%提升至1.416%(P<0.05)。结论我院利用参数赋值法建立的肠外营养液审方模块,大大减少了药师漏审、错审的现象,降低了肠外营养液处方的配置风险,减轻了审方药师的工作压力,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 李平; 林海燕; 何劲松
    • 摘要: 目的 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及药师干预对肠外营养不合理医嘱的影响。方法 抽检2019年1月—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福建省肿瘤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1 220张肠外营养液处方进行整理和审核,对不合理医嘱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福建省肿瘤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1 220张肠外营养液不合理用药处方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福建省肿瘤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1 216张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未实施任何干预,研究组实施药师干预。比较两组肠外营养液处方不合理医嘱检出情况。结果 1 220张肠外营养液处方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医嘱36张(2.95%)。研究组干预后的肠外营养液处方不合理医嘱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肠外营养液处方不合理医嘱主要表现:溶媒选择不适宜13张,占比为36.11%;配伍禁忌4张,占比为11.11%;成分比例不适宜8张,占比为22.22%;药品使用浓度错误5张,占比为13.89%;超药品说明书及重复用药6张,占比为16.67%。干预后,肠外营养液处方不合理医嘱6张,主要表现为:溶媒选择不适宜3张,占比为50.00%;配伍禁忌1张,占比为16.67%;成分比例不适宜1张,占比为16.67%;药品使用浓度错误1张,占比为16.67%;超药品说明书及重复用药0张。结论 肠外营养液处方不合理医嘱主要表现为溶媒选择不适宜、配伍禁忌、成分比例不适宜、药品使用浓度错误、超药品说明书及重复用药等,药师干预后可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患者用药合理、安全。
    • 朱磊
    • 摘要: 目的:分析肠外营养液规范化配制方法及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肠外营养液治疗的50例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总结肠外营养液规范化配制及稳定性等相关措施及信息.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肠外营养液治疗后,有35例(70.00%)患者营养状况良好,11例(21.00%)营养不良,4例(9.00%)营养低下.输注期间,发生发热反应患者2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因肠外营养液成为较复杂,故在配制时应具有规范的配制流程、环境及无菌操作技能,分析影响其稳定性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严格审核医嘱,以确保营养液质量,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 王旭; 曹凯; 兰丙欣
    • 摘要: 目的:设计开发肠外营养计算助手,协助临床药师快速制订肠外营养方案,缩短肠外营养组方时间,提高临床药师的工作效率。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2019年6-12月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临床药师参与的肠外营养配方记录,根据肠外营养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寻找设计了肠外营养计算助手的切入点。根据肠外营养输注途径、是否应用特殊营养物质,在Windows XP平台上,基于微软电子表格软件设计肠外营养计算助手工具。结果:肠外营养计算助手包含中心静脉途径计算助手、中心静脉途径+丙氨酰谷氨酰胺应用计算助手、中心静脉途径+ω-3鱼油脂肪乳应用计算助手、中心静脉途径+丙氨酰谷氨酰胺+ω-3鱼油脂肪乳应用计算助手、周围静脉途径计算助手、最终方案合理性检测助手6部分。临床药师可根据临床情况选择相应的计算助手协助制订肠外营养方案。结论:肠外营养计算助手的开发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药师的工作效率,使临床药师有更多的时间为临床医师、护士和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 萧佐圣
    •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配置不合理处方用药情况.方法 从2020年1—12月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的肠外营养液中随机抽取500袋为研究对象.全部样本肠外营养液处方在调配之前均由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师预先进行审核,筛查不合理处方,记录不合理问题,并针对不合理问题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确认或修改医嘱.回顾性分析样本肠外营养液的处方审核结果,统计处方不合理率,汇总不合理表现.结果 经审核,筛查出不合理肠外营养液处方13张,不合理率为2.60%.13张不合理处方共涉及4个不合理医嘱项目,包括配伍不当6条(42.86%)、组分超量5条(35.71%)、处方输入错误2条(14.29%)、组分重复1条(7.14%).结论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配置基本合理,但仍有不足,与临床医生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足、经验不够丰富等因素有关,建议定期开展肠外营养液配置相关培训与考核工作、加强营养液配置管理、强化营养液配置前处方审核工作等,以提高处方合理性,更好地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