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羊草

羊草

羊草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252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6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248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第四届中国奶业大会等;羊草的相关文献由234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公社、齐冬梅、杨允菲等。

羊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6 占比:77.96%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2.24%

专利文献>

论文:248 占比:19.81%

总计:1252篇

羊草—发文趋势图

羊草

-研究学者

  • 刘公社
  • 齐冬梅
  • 杨允菲
  • 梁正伟
  • 郭继勋
  • 马红媛
  • 陈双燕
  • 穆春生
  • 李建东
  • 周道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侯向阳; 白乌云
    • 摘要: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禾本科赖草属多年生根茎型牧草,是我国北方草原优良牧草之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是羊草多重抗逆性的遗传基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境破碎化导致草原加剧退化,严重威胁羊草遗传多样性。为评价羊草遗传多样性,本文以66份不同地理来源羊草为试验材料,在同质园栽培条件下,基于17个性状,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析羊草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结果表明:羊草不同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质量性状;5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861,其中锈病发生程度遗传多样性最高;17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257,其中叶长宽比遗传多样性最高;内蒙古中部地区是羊草遗传多样性分布中心,也是遗传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
    • 李丹; 图雅; 史超逸; 吴倩倩; 张晓; 时忠杰; 杨晓晖; 刘艳书
    • 摘要: 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草原优势物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研究氮添加对羊草碳、氮、磷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对羊草茎叶N,P含量和叶片C∶N,C∶P影响显著;不同氮添加水平对灌丛下和灌丛间羊草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存在分异;随氮添加的增加,灌丛间羊草茎叶C∶N和叶片C∶P呈降低趋势,灌丛下羊草茎叶化学计量特征变化不显著;灌丛下羊草茎叶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异系数均低于灌丛间羊草;氮添加显著影响灌丛间羊草茎叶N含量,C∶N和C∶P,但是,氮添加对灌丛下羊草茎叶化学计量特征影响不显著。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过程可能会削弱氮添加对草本植物叶片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草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重要的理论依据。
    • 赵成振; 李强; 钟荣珍
    • 摘要: 刈割是羊草草地一种常见的利用方式,为探究不同物候期刈割对羊草再生和产量的影响程度,分别设置了对照组(CON)和刈割组。刈割组包括拔节期刈割(ES)、抽穗期刈割(HS)和开花期刈割(FS)。对照组不刈割,8月15日收获;刈割组起始刈割后,8月15日收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HS和FS刈割处理增加了(P<0.05)羊草干物质(DM)总产量而ES刈割处理则降低了(P<0.05)DM总产量。此外,所有处理均提高了(P<0.05)羊草的粗蛋白总产量。不同物候期刈割羊草的再生过程是不同的,ES处理羊草细根长、根表面积和体积最低。FS处理羊草再生后期净光合速率高于其余处理(P<0.05),导致其后期再生效率较高,但根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最低(P<0.05)。HS和CON处理在羊草根形态和WSC含量上则无显著差异。尽管不同物候期刈割后羊草的再生过程不同,但其再生产量是接近的,特别是ES和HS处理,这是因为较长的再生周期被较低的再生效率所抵消,因此,总DM累积量主要由刈割前的DM来决定。综上所述,应在抽穗期进行刈割,能提高羊草产量并保持其持久性。
    • 刘公社; 王德利; 石凤翎; 武自念; 申忠宝; 李晓霞
    • 摘要: 羊草广布于欧亚大陆东部,是我国优势的禾本科多年生优质牧草,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羊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历程,将其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1951~1987年,开始羊草种质资源调查研究和省级项目立项;1988~2000年,培育出第一批国审羊草品种,干草出口日本;2001~2013年,早期品种扩繁推广,羊草有关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立项;2014~2021年,羊草种质资源研发体系初步建立,第二批5个国审羊草品种育成,种子规模化繁殖面积扩大,生态建设广泛应用。羊草种质资源研发历史、启示、问题及展望的探讨,对促进我国羊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加速草原生态修复、发展草牧业及国土绿化具有参考价值。
    • 王晓龙; 杨曌; 李红; 来永才; 钟鹏; 徐艳霞; 柴华; 李莎莎; 吴玥; 张杨; 宋敏超; 王锐; 高海娟; 周景明
    • 摘要: 为解决松嫩平原优质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质资源匮乏的问题,自1996年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牧草育种课题组历经18年,育成了龙牧1号羊草新品系,以中科1号羊草和吉生1号羊草为对照,于2017年进行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同时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开展了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生产试验中,龙牧1号羊草的越冬率为99%~100%,其中在佳木斯市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1896.15 kg/hm^(2)。在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中,龙牧1号羊草产量最高,为6536.80 kg/hm^(2),与中科1号羊草和吉生1号羊草相比,分别增产10.01%、9.13%,其中在吉林白城的产量最高,为10268.33 kg/hm^(2)。鉴于龙牧1号羊草的耐寒适应性较强,饲草产量较高,可作为东北寒区人工草地建植、退化草原改良的优质牧草。
    • 宝乌日其其格; 张金旺; 银杉; 张连霞
    • 摘要: 文章以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东乌珠穆沁旗草原2004—2018年大针茅和羊草的返青与黄枯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气象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大针茅的返青期以9.8 d/(10 a)的速度明显提前,而黄枯期则以2.4 d/(10 a)的速度推迟。羊草的返青和黄枯日期与大针茅基本一致,其返青期以8.8 d/(10 a)的速度提前,而黄枯期则以2.9 d/(10 a)的速度推迟;(2)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生长季长度与4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生长季长度均与4月18日0~20 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也与8月18日10~2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牧草产量指标之间相关性多达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
    • 高战武; 范春燕; 鄢上钦; 刘金霖; 崔艳辉
    •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用油菜素内酯、接种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及其复合使用对盐碱胁迫(150 mmol/L)下羊草生长、光合生理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探明两者缓解羊草盐碱胁迫的机制。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羊草生理生化指标受到显著影响。接种AM真菌、施用油菜素内酯皆可有效提高盐碱胁迫下羊草地上部、根系生物量累积,改善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光合气体交换参数(Pn、Ci、Gs、Tr)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NPQ、qP)指标,激活抗氧化酶(SOD、CAT、APX、GR),提高抗氧化酶合成基因(Cu/Zn-SOD、CAT和APX)的表达水平,降低丙二醛(MDA)和H_(2)O_(2)累积。盐碱胁迫条件下,油菜素内酯与AM真菌结合使用上述效果更佳,其潜在机制可能是,改善AM真菌生长、保护光合色素、维持光合生理、激活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降低脂质过氧化和ROS累积。
    • 赵京东; 宋彦涛; 徐鑫磊; 乌云娜
    • 摘要: 为探究适合辽西北农牧交错带人工草地种植的水肥配比,以羊草为对象,系统地分析了水分添加(0和400mm)和氮磷肥(氮素:0、5、10和20g/m^(2)/a;磷素:0和10g/m^(2)/a)配施对羊草营养价值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水处理显著降低了羊草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适口性降低;(2)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羊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体外干物质消化率、钙以及镁元素含量,极显著降低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可有效提升羊草品质,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指标对氮肥的响应幅度增大;(3)增施磷肥对羊草12项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4)羊草粗灰分、粗脂肪、木质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以及钙、镁元素与粗蛋白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水肥配比为水分0mm+磷素10g/m^(2)/a+氮素20g/m^(2)/a时羊草品质较高。综上,虽然磷素对羊草品质无显著正效应,但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推荐生产者采用磷素10g/m^(2)/a+氮素20g/m^(2)/a的肥料配比,且不推荐加倍增水处理。在辽西北农牧交错带羊草人工草地,氮素仍然是最主要限制因子,可适度增施磷肥,但仍需考虑施肥方式,以获得较高的羊草品质。
    • 郭丰辉; 丁勇; 纪磊; 李贤松; 李西良; 侯向阳
    • 摘要: 【背景】母体放牧历史可以改变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隆后代的形态及光合生理性状,也可以改变其对干旱环境的响应,但是母体放牧历史是否影响了羊草克隆后代对家畜啃食的响应尚不清楚。【目的】研究母体放牧历史是否增强了羊草克隆后代对模拟家畜啃食(刈割)的适应性。【方法】利用不同放牧历史的羊草克隆后代(1983年围封VS长期自由放牧)进行室内盆栽试验,从个体性状、子株数、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等角度对比了其对模拟放牧处理(刈割)的响应。【结果】(1)母体放牧历史与刈割处理对羊草单株株高、单株生物量交互作用极显著,放牧羊草克隆后代(GZ)单株株高、单株生物量对刈割处理的抵抗力较围封羊草克隆后代(NG)强;但是,母体放牧历史并没有明显改变羊草克隆后代子株数对刈割处理的响应。(2)母体放牧历史与刈割处理对羊草根茎生物量交互作用显著,对地上、根系及总生物量交互作用不显著,但是NG地上、根系及总生物量在刈割处理下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及绝对减少量均明显大于GZ。因此,母体放牧经历增强了羊草克隆后代对刈割处理的适应性。(3)NG在刈割处理下被刈割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小于GZ,但是NG的被刈割程度(被刈割生物量/总生物量)显著高于GZ。(4)GZ生物量分配对刈割处理响应不显著,但是刈割处理显著降低了NG的根茎生物量分配。【结论】羊草母体经历放牧干扰后,其克隆后代对家畜啃食的适应性增强;母体放牧历史并不通过改变生物量分配增强羊草克隆后代的适牧性,叶片光合生理的响应及避牧性可能是母体放牧历史增强羊草克隆后代的途径。本研究通过控制试验排除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干扰,从植物自身角度出发,研究其克隆后代表型性状对放牧的响应,这对充分认识草原生态系统放牧退化过程及退化修复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 高志强; 谢腾龙; 艾俊国; 梅琳琳
    •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与大多数陆地植物形成共生关系,提高植物对碳(C)、氮(N)、磷(P)等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改变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以禾本科牧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研究对照、施氮、施AMF及施氮+AMF 4种处理对羊草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AMF对羊草氮含量有显著影响,使羊草氮含量提高107%(P<0.001),碳氮比降低27%(P<0.05),氮磷比提高58%(P<0.05);施氮显著影响羊草碳氮比和氮磷比,碳氮比降低20%(P<0.05),氮磷比提高35%(P<0.05);施氮条件下,施AMF对羊草生物量和碳、氮、磷含量有显著影响,生物量显著提高154%(P<0.05),碳含量提高212%(P<0.01),氮含量提高176%(P<0.05),磷含量提高146%(P<0.05),碳氮比降低20%(P<0.05)。因此,AMF与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关系,能通过改变植物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最终促进羊草吸收氮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