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构动力学

结构动力学

结构动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16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力学、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7篇、会议论文353篇、专利文献1911377篇;相关期刊301种,包括振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航空学报等; 相关会议188种,包括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等;结构动力学的相关文献由2335位作者贡献,包括邱吉宝、张方、王建民等。

结构动力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5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911377 占比:99.94%

总计:1912447篇

结构动力学—发文趋势图

结构动力学

-研究学者

  • 邱吉宝
  • 张方
  • 王建民
  • 陈国平
  • 张令弥
  • 朱德懋
  • 刘小川
  • 胡正顶
  • 张凌霞
  • 张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小鸥; 臧朝平; 雷新亮; 曾亚未; 黄梓
    • 摘要: 构建精度高、规模适中的部件动力学模型,是航空发动机在研制初期实现从结构部件到整机的动力学特性准确分析的有效途径。为构建满足工程需求的部件结构动力学模型,依据某装配组合式涡轮后机匣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其各构件的“超模型”建模及装配组合形式的连接件分类建模的方法,实现装配组合式涡轮后机匣的整体“超模型”建模。同时,进一步介绍了各构件的“超模型”建模步骤、基于有限元单元网格尺寸变化的收敛准则,建立了自由度490万的后机匣构件“超模型”,“超模型”构件的频差精度可达1%以内;利用薄层建模法模拟多螺栓连接结构、采用接触对模拟支板搭接处的接触连接。装配组合后的涡轮后机匣“超模型”通过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后机匣前8阶为整体振动模态。整体“超模型”的建立,可以代替研制样机提供虚拟试验数据,实现简化模型的修正和确认,为研制初期的结构动力学特性精确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可推广应用到发动机其他部件及整机的精确建模中。
    • 摘要: 《振动工程学报》是反映振动工程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振动工程学报》欢迎国内外作者自由投稿。一、刊登内容《振动工程学报》主要刊登以下内容的综合评述、专题研究论文:振动理论及其应用,模态分析与试验,非线性振动,随机振动,机械动力学,结构动力学,转子动力学,动态设计与测试,动态信号分析,故障诊断,振动、冲击与噪声控制,振动环境预估与监测,振动利用,动力稳定性,流-固、气动弹性等耦合振动,土动力学,其他。
    • 吕钧澔; 校金友; 文立华; 杨永超; 刘海晴
    • 摘要: 为提高单目视觉方法进行模态测试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可估计分区视场大小及分区数的分区模态测试方法。考虑到低分辨率图像和运动模糊对振动测量精度的影响,建立了测量视场参数与测量精度的关系,通过求解最优的测量视场参数,估计出分区视场大小及分区数量;将整体结构的全局视场进行分区,展开振动模态测试,通过合并分区视场的频响函数获得整体结构的频响函数,采用PolyMAX方法辨识得到结构的模态参数;通过悬臂梁的模态实验,验证了该文所提基于视觉分区的模态测试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文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振动响应的测量信噪比和模态参数的辨识精度。
    • 赵阳阳; 王东; 杜鹏
    • 摘要: 为了能够建立汽车车身结构动力学性能的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文章以车身“点—线—面—体”为评价指标,制定相应的评分规则。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具体的试验数据进行多级综合评分。利用该评价方法对3款车身进行系统评分,结果表明:3款车身的系统评分与整车车轴声学灵敏度结果一致;文章建立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出车身结构动力学性能水平。
    • 向思铭; 王沈辉; 沈金荣
    • 摘要: 以动态秤称重结构为对象,研究钢球-碗状结构的晃动特性以及晃动对称重数据波动影响的机理。针对称重结构,分析其受外部冲击时的稳定性,可知钢球-碗状结构的晃动一方面引起传感器受力点位置偏移;另一方面晃动的垂直方向加速度变化造成传感器受力改变,从而影响称重数据。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并对比计算机运动仿真结果,发现称重结构晃动频率与钢球-碗状结构半径差呈负相关,并且称重结构垂直方向加速度变化频率以及其造成的称重数据波动频率都是晃动频率的两倍,研究结果可为动态秤的振动控制和滤波算法提供思路和依据。
    • 摘要: 飞机作为承载航空武器装备的平台,应该具备良好的结构动力学特性。严酷的振动、噪声和冲击环境可能会使飞机结构损坏、人机功效下降,甚至导致机载设备和武器装备功能失调,危害飞机飞行安全,削减军机战斗力,给部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国在飞机研制和使用中曾多次出现过结构动力学问题,造成了某些型号的研制周期延长,甚至机队停飞。主要原因是当时的飞机结构动力学设计技术体系不够健全,没有足够的技术基础和设计、分析与试验验证技术手段,以保障飞机承受在运行和作战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振动、噪声和冲击环境,无法满足严酷的使用要求。
    • 杨海
    • 摘要: 中国航空工业结构动力学专业组是在原航空工业部科技局领导下创办的一个学术性团体组织,成立于1978年。该专业组每2年组织1次学术交流活动,至今已办了22届,今年是第23届学术交流会。专业组第一届领导都是航空工业老一辈的结构动力学专家。组长由张阿舟教授(南航)担任,副组长由朱德懋教授(兼秘书长)(南航)、诸德超教授(北航)、赵令诚教授(西工大)、张克荣副院长(试飞院)、姚起杭副总师(623所)担任,副秘书长由施荣明(601所)和龚庆祥(320厂)担任。
    • 杨正玺; 常洪振
    • 摘要: 模态质量和模态刚度参数可通过结构固有频率相互导出,在结构动力学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模态质量获取方法进行了研究,重点在于试验测试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梁结构,表明基于频率变化率的试验方法得到的结果误差可控制在20%左右,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 刘思宏; 丁国元; 张冬梅; 洪良友; 张伟
    • 摘要: 振型斜率火箭是姿控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对飞行任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全箭动特性的测量原理及参数定义,结合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和模型修正技术,全面考虑了速率陀螺、惯组安装位置处的局部刚度对振型和振型斜率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局部细节精细化建模的全箭模态振型斜率预示方法,并总结了3种不同的振型斜率提取方法,提高了振型斜率的预示精度。同时提供了三维模型振型一维化的方法,解决了使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弹性运动方程式系数的难题。
    • 刘思宏; 丁国元; 张冬梅; 洪良友; 张伟
    • 摘要: 振型斜率火箭是姿控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对飞行任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全箭动特性的测量原理及参数定义,结合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和模型修正技术,全面考虑了速率陀螺、惯组安装位置处的局部刚度对振型和振型斜率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局部细节精细化建模的全箭模态振型斜率预示方法,并总结了3种不同的振型斜率提取方法,提高了振型斜率的预示精度.同时提供了三维模型振型一维化的方法,解决了使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弹性运动方程式系数的难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