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纯林

纯林

纯林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29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防护林科技、福建林业科技、广西林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4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专题研讨会、中国林学会林业分类经营学术研讨会等;纯林的相关文献由814位作者贡献,包括温远光、陈永亮、明安刚等。

纯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0 占比:94.2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61%

专利文献>

论文:17 占比:5.17%

总计:329篇

纯林—发文趋势图

纯林

-研究学者

  • 温远光
  • 陈永亮
  • 明安刚
  • 罗洪
  • 贾宏炎
  • 农友
  • 刘世荣
  • 刘增文
  • 周晓果
  • 朱宏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庆武
    • 摘要: 对25年生木荷+杉木混交林及对照纯林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单株立木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木荷树高性状外,混交林、纯林间各性状差异均显著;混交林杉木、木荷树高生长量分别比纯林高9.0%和-6.3%,胸径生长量分别比纯林高6.1%和17.1%,冠幅生长量分别比纯林高2.5%和5.6%,枝下高生长量分别比纯林高8.0%和11.6%,单株立木材积分别比纯林高16.9%和10.6%,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纯林低53.2%和33.7%;混交林单位面积总蓄积量比杉木纯林高10.0%,比木荷纯林高15.4%。
    • 周军; 胡雪玲; 唐锡奎; 梁国辉; 苏强; 阎志军; 任世奇
    • 摘要: 为了解广西南部沿海区域桉树混交林生长状况及林下植物多样性,选取广西国有钦廉林场4年生桉树纯林和桉树混交林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桉树树高、胸径等生长量及林下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结果表明:从两种模式下桉树生长量来看,混交林模式下桉树单株生长量优于纯林,桉树在混交林模式下树高比纯林高3.2m,平均胸径比纯林大1.3 cm,其树高、胸径的变异系数也大于纯林,桉树混交林的材积、蓄积量均比桉树纯林的高,分别高出6.0m^(3)、7.6m^(3);经方差分析,两种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均呈现差异极显著。从混交模式下桉树与刨花润楠的生长状况来看,桉树生长速度优于刨花润楠,但树高、胸径的变异系数比刨花润楠小。从两种模式下径阶分布来看,桉树混交林径阶分布在5~18 cm,纯林径阶分布在6~14 cm,表明混交林内桉树林木径阶分布范围更广,长势相对不均匀;纯林内林木径阶分布更集中,长势相对均匀。从两种模式下林下植物多样性来看,混交林模式下物种丰富度比纯林高,灌木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比纯林高,草本植物比纯林略低。整体来看,桉树与刨花润楠混交促进桉树生长量和林分质量,是生产上适合选择的混交树种。
    • 周晓果; 孙冬婧; 温远光; 王磊; 明安刚; 贾宏炎; 朱宏光; 赵岩岩; 黄勇杰; 梁佳
    • 摘要: 为阐明岩溶石漠化不同修复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选择2011年营造的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纯林(PAFP)、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PDOP)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MADP)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基于2013年、2015年、2019年和2021年的4次林分生物量测定,研究3种修复林分生物量、定期平均净生产力的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3种修复林分生物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不同林分、不同树种各器官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类似,但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2)3种林分在2013-2021年的林分定期年平均净生产力以PDOP最高(8.68 t/hm^(2)),PAFP最低(2.36 t/hm^(2)),MADP(5.09 t/hm^(2))介于两者之间;3种修复林分在2015-2019年、2019-2021年和2013-2021年的林分定期平均净生产力均存在显著差异,PDOP显著高于MADP和PAFP,MADP显著高于PAFP(P<0.05);采用豆科固氮树种修复10 a的林分净生产力达到甚至超过了岩溶顶极、次顶极森林乔木层的净生产力,PAFP、MADP和PDOP在2019-2021年平均净生产力比2015-2019年分别提高53.65%、113.32%和38.36%,实现了岩溶石漠化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快速修复和提升。(3)PAFP林分树叶的年平均净生产力非常低,仅为0.08 t/hm^(2),分别占PDOP(0.62 t/hm^(2))的12.90%和MADP(0.30 t/hm^(2))的26.67%,这是随着时间推移PAFP逐渐衰退的重要原因。
    • 周晓果; 孙冬婧; 温远光; 王磊; 明安刚; 贾宏炎; 朱宏光; 赵岩岩; 黄勇杰; 梁佳
    • 摘要: 为阐明岩溶石漠化不同修复林分的早期生长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选择2011年营造的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纯林(PAFP)、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PDOP)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MADP)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基于2013年、2015年、2019年、2021年的4次林分调查,研究了3种修复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监测期8 a内,3种修复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量均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PAFP林分蓄积量增长率为137.23%,MADP为292.28%,PDOP为1090.39%;3种林分单株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年平均生长量均表现为PDOP(0.76 cm,0.56 m,0.004 m^(3))>MADP(0.55 cm,0.53 m,0.003 m^(3))>PAFP(0.34 cm,0.30 m,0.002 m^(3)),3种林分蓄积量年平均生长量也表现为PDOP(5.49 m^(3)/hm^(2))>MADP(4.50 m^(3)/hm^(2))>PAFP(3.01 m^(3)/hm^(2)),3种林分间差异显著;3种林分的平均胸径与树高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顶果木与降香黄檀混交可以促进顶果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同时也能促进降香黄檀的树高生长。这一结果表明混交有利于促进顶果木和降香黄檀的生长,减缓顶果木的生长衰退。
    • 李勋; 张艳;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 摘要: 为了调整低山丘陵区低效林林分结构,探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的全碳(C)释放规律。本研究以华南广泛分布的马尾松、檫木(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以及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将这4个树种凋落叶按照不同树种搭配以及混合比例组合为35个处理后进行野外分解实验,探讨C释放最佳的凋落叶树种组合以及混合比例。研究发现:4个单一树种凋落叶之间,香椿凋落叶的C释放最快,檫木和香樟凋落叶次之,马尾松凋落叶最慢。31个混合凋落叶中,C释放的非加和效应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升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且相对于其他季节,凋落叶在秋季的非加和效应有所减弱。一针一阔树种组合中,香樟凋落叶占比≥30%的处理:PC73和PC64的协同效应较强;一针两阔和一针三阔组合中,阔叶占比≥30%且含有香椿凋落叶的处理:PST613和712、PCT631和613、PSCT7111和6121的协同效应较强。
    • 张博文; 秦娟; 任忠明; 陈子齐; 姚舜佳; 刘烨; 宋炎玉
    • 摘要: 以北亚热带大别山地区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纯林(PF)及3种不同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型(马尾松-麻栎(Quercusacutissima)混交林(PQM)、马尾松-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混交林(PLM)和马尾松-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混交林(PPM))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向(东南坡(SE)和西北坡(NW))下马尾松4种林型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旨在为该区不同环境梯度下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生产经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马尾松4种林型林下出现植物种类共35科49属49种,其中东南坡为23科31属31种,西北坡为26科36属36种;灌木层的物种数表现为:西北坡>东南坡,而草本层的物种数表现为:东南坡>西北坡。(2)马尾松4种林型林下物种数目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马尾松-枫香混交林(PLM)林下物种最丰富(23科26属26种),而马尾松纯林(PF)林下物种数最少(16科17属17种);马尾松-麻栎混交林(PQM)和马尾松-枫香混交林林下物种数显著高于马尾松-化香混交林(PPM)和纯林。(3)不同坡向下马尾松4种林型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均存在显著差异。东南坡马尾松4种林型林下草本层中,重要值排名靠前且出现频率较高的物种为香港薹草(Carexligata)和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西北坡优势种重要值排名靠前且出现频率较高的物种为泽兰(Eupatorium japonicum)、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和香港薹草,两个坡向的草本层共同优势种为香港薹草。在灌木层中,4种林型不同坡向林下植物种类重要值排名靠前且出现频率较高的物种差异较大。(4)坡向对马尾松4种林型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影响显著,而对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影响。4种林型中,马尾松-麻栎混交林(PQM)在不同坡向林下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其他3种林型。相较马尾松纯林而言,3种马尾松针阔混交林林下植物种类更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尤其以马尾松-麻栎混交林为最优。
    • 林武星; 朱炜; 林伟东; 李茂瑾; 林捷
    • 摘要: 针对沿海沙地木麻黄单一树种防护林结构简单和人工林群落生态系统稳定性弱的特点,在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开展了木麻黄与台湾栾树混交造林研究,采用木麻黄与台湾栾树分别按3∶3、2∶3和1∶3比例行状混交,以木麻黄纯林与混交林对比,对9年生的试验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木麻黄生长量大于木麻黄纯林,树高、胸径差异不显著,平均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存在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木麻黄+台湾栾树1∶3混交林中台湾栾树的生长量最大;木麻黄+台湾栾树混交林土壤的容重小于木麻黄纯林土壤,孔隙度大于木麻黄纯林土壤;木麻黄纯林的防风效果略好于木麻黄+台湾栾树混交林,混交林中木麻黄+台湾栾树3∶3混交林的防风效果稍好于其余2种混交林。
    • 黄欣宇; 黄春晖; 聂锦燕; 叶锦培; 邓文军; 蒋维昕
    • 摘要: 对苍梧县国有天洪岭林场1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桐棉种源)-湿加松P.elliottii×P.caribaea人工混交林及桐棉种源、土贡种源马尾松人工纯林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种源、林分类型对林木生长量以林下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湿加松混交林的树高生长量显著高于桐棉种源、土贡种源马尾松纯林(P<0.05);马尾松-湿加松混交林中树木的平均胸径(14.96 cm)与土贡种源马尾松纯林(15.06 cm)相当,但显著低于桐棉种源马尾松纯林(15.90 cm)(P<0.05);马尾松-湿加松混交林与桐棉种源马尾松纯林在单株材积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优于土贡种源(P<0.05);马尾松-湿加松混交林内马尾松的生长显著优于湿加松;从多样性指标均值看,混交林灌木层植被的多样性较纯林高。综上,营建马尾松-湿加松混交林在林分生长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维持方面均优于马尾松纯林,且桐棉种源马尾松相对土贡种源马尾松及湿加松均具有显著生长优势。本研究结果为马尾松人工林的经营提供了一定参考。
    • 王国联
    • 摘要: 通过秃杉与光皮桦2∶1和4∶1比例及秃杉与杉木1∶1比例行状混交,与营造秃杉纯林进行造林效果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林分中秃杉生长量顺序为秃杉+光皮桦2∶1混交林>秃杉+光皮桦4∶1混交林>秃杉+杉木1∶1混交林>秃杉纯林;混交林土壤>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等高于纯林,而混交林土壤结构体破坏率低于纯林。秃杉与光皮桦2∶1的比例行状混交的效果最佳。
    • 裴云霞; 曹健; 安林辉; 倪天虹; 蒋祥娥; 郭胜华; 管兰华; 杜克兵
    • 摘要: 通过对桢楠、浙江楠的4年生和5年生的纯林和混交林的生长情况分别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造林模式下桢楠与浙江楠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叶绿素含量(SPAD值)、枝下高、侧枝轮数、分枝角和最粗侧枝直径等主要生长因子的差异,为桢楠与浙江楠的科学造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对于4年生林分,采用混交模式对浙江楠的树高、胸径、材积、叶绿素含量(SPAD值)、侧枝轮数和分枝角均有促进作用.对于5年生林分,桢楠和浙江楠以泡桐为混交树种时,其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和分枝角均优于以杉木为混交树种,以湿地松为混交树种时生长最差.在相同混交模式下,桢楠的树高、侧枝轮数、分枝角均优于浙江楠,而浙江楠的胸径、冠幅、枝下高和最粗侧枝直径显著优于桢楠.因此,对于4年生林分,混交造林模式更适合浙江楠的生长.对于5年生林分,泡桐最适合与桢楠和浙江楠混交,湿地松混交的效果最差,杉木介于二者之间.相同混交模式下,浙江楠的长势略优于桢楠,但差异不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