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漠化

石漠化

石漠化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58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5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590265篇;相关期刊652种,包括中国岩溶、生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13年学术会议、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石漠化防治专业委员会首届中国石漠化防治学术研讨会、院省科技合作经验交流会等;石漠化的相关文献由4363位作者贡献,包括熊康宁、刘子琦、王世杰等。

石漠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5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90265 占比:99.63%

总计:592429篇

石漠化—发文趋势图

石漠化

-研究学者

  • 熊康宁
  • 刘子琦
  • 王世杰
  • 蒋忠诚
  • 吴协保
  • 李阳兵
  • 谢世友
  • 覃稳梅
  • 雷军强
  • 韦在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晨元; 刘建祥; 张叶飞; 秀洁; 李伞剑
    • 摘要: 为揭示云南典型石漠化地区土壤理性质特征及演变趋势,以云南省典型石漠化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和分析潜在、轻度、中度、重度4个石漠化程度土壤的腐殖质结合态分布特征和理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该地区土壤腐殖质主要以松、紧结合态为主,土壤理化指标随石漠化程度呈严格规律变化,总有机碳及4种腐殖质结合态含量为潜在>轻度>中度>重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全氮、总有机碳、全磷与4种腐殖质结合态相互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石漠化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指标、结合态腐殖质含量能较好地反映石漠化程度,研究结果可为生态恢复提供数据参考。
    • 李萌; 谭许脉; 肖纳; 徐浩成; 莫雪青; 张文; 尤业明; 黄雪蔓
    • 摘要: 我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土壤贫瘠。植被恢复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治理措施,在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广西马山县经过8年植被恢复的4种样地类型(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顶果木混交林;相邻的天然灌草丛作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引进固氮树种(降香黄檀和顶果木)及其种植模式对石漠化山区土壤磷素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降香黄檀/顶果木混交林土壤的有机质(SOM)、硝态氮(NO;-N)、有效磷(AP)、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降香黄檀/顶果木混交林、顶果木纯林和降香黄檀纯林的全磷(TP)相比于对照组更易转化为AP,其中以降香黄檀/顶果木混交林的效果最佳。(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H;-N、NO;-N和MBN与AP分别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MBN与MBP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3)引种降香黄檀和顶果木后,各林分的土壤无机磷组分均发生变化,其中降香黄檀/顶果木混交林和顶果木纯林的各种无机磷含量显著增加(P<0.05)。(4)最后,冗余分析表明MBP、SOM和MBN可能是影响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的最主要因素(P<0.05)。研究表明降香黄檀和顶果木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石漠化山区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其中以二者混交种植模式的效果最显著,以期为珍贵固氮树种在石漠化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 杨露杰; 周丽琴; 农香香; 梁珊珊; 黄瑞祥
    • 摘要: 石漠化严重影响农业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石漠化发展的速度。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特色农业--茶叶发展为例,概括研究区域石漠化和特色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发展现状,分析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与特色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内在关系。以布央仙人山和大塘坳侗天湖茶叶种植基地两个茶叶规模化种植基地为典型案例,从其能够实现规模发展的共性原因、当地农业产业的特定发展方向、推动就业情况三方面进行剖析,并从特色农业发展对土地利用结构、价值这两方面分析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最后得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山地丘陵地区可发展旅游业等特色农业,以及创新机制、鼓励农户、保障农户基本权益的四大结论;阐述理论成果的推广意义,提出可通过打破石漠化地区依托自然优势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瓶颈,来克服和缓解石漠化问题,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 李张雨(文/图); 王赵清(文/图)
    • 摘要: 近日,笔者走进云南省开远市大庄乡龙潭村委会驻马哨村百草香橙林产业项目建设基地,2300亩果林一眼望不到头,金灿灿的纽荷尔脐橙、沃柑挂满枝头。驻马哨村的果农们正忙着采摘,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村企合作流转土地以前,驻马哨村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产出率不高,村民生活并不宽裕。近年来,随着开远市实施城市面山和通道绿化工程建设项目,驻马哨村抓住契机。
    • 李孪娟; 刘坷; 何莉; 江伟民; 曹丽敏
    • 摘要: 复羽叶栾树是一种优良的行道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文章对复羽叶栾树的生物学特性、复羽叶栾树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及对Cd、Pb污染的修复潜力以及种仁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复羽叶栾树在园林、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石漠化生态修复、药用保健、生物柴油等方面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 陈双双; 朱宁华; 周光益; 袁星明; 尚海; 王迤翾
    • 摘要: 目前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是生态系统研究的一大难题。以武陵山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人工林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踏查选定樟树-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地区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在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强度石漠化4种等级石漠化环境下的植被特征、土壤物理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探寻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下人工林植被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生态恢复和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4种等级石漠化环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均匀度与丰富度指数随石漠化等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小。(2)草本层植物共有24科35属36种,以禾本科、菊科为主;灌木层植物共有28科43属47种,以蔷薇科为主;乔木层植物共有13科13属13种,以樟科为主,物种相对丰富。同一物种对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的适应性差异显著,蔷薇科植物可作为石漠化等级的区分指标。(3)同一石漠化环境下,除土壤容重外,土壤自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土壤通气度等土壤物理指标随土层的加深呈减小趋势。不同石漠化环境下土壤物理特征(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土壤容重以外,其他指标随着石漠化等级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物理特征与石漠化等级、植物多样性指数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容重、土壤自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是影响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下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土壤因子,累积解释量为82.486%。综上,在人工造林一定时间后,该区域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下的物种数量逐渐增加,土壤物理结构有所改善,植被和土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距离恢复成理想的群落结构还有一定的差距。建议在后期植被恢复时不仅要考虑植物的多样性,还要考虑不同石漠化等级的适生植物物种。
    • 韦彩玲; 陈茜; 蓝飞行
    • 摘要: 城镇化进程加速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造成了农村老人留守现象。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土地保障功能削弱等多重现实制约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养老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土地资源闲置、老龄人口养老难双重困境下,有部分地区创新性提出“以地养老”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置换养老服务。本文通过对石漠化地区农村“以地养老”可行性的探讨,分析发现石漠化地区实行“以地养老”模式存在产业化进程滞后,农地流转进程缓慢;农户流转收入低下,缺乏养老保障;农企流转效益低,流转价金无保障等现实困境。需要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农地流转利益共同体、完善农业保险和担保机制三方面完善政策,以实现石漠化地区“以地养老”。
    • 隋夕然; 吴丽芳; 王妍; 王紫泉; 肖羽芯; 刘云根; 杨波
    • 摘要: 【目的】探究岩溶石漠化区土壤团聚体养分及酶活性特征,可为该地区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高原4种不同石漠化程度(潜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3种团聚体(粒径2.00 mm)分布特征,团聚体4种水解酶(淀粉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3种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质量分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团聚体组成比例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由高到低依次为粒径>2.00 mm(51.31%)、粒径0.25~2.00 mm(36.53%)、粒径2.00 mm的团聚体最高,其次为粒径0.25~2.00 mm,粒径0.05)。【结论】在岩溶石漠化地区,较大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在土壤组成上占优势,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贡献率也相对较高,而较小粒径的土壤团聚体更有利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积累,其相应的含量也更高。图2表6参45。
    • 李晓林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石漠化就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石漠化问题的治理力度,但并没有有效地控制石漠化进一步蔓延,石漠化甚至出现了日渐加剧的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石漠化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对策,最后就治理石漠化提出了植树造林技术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 孙耀鹏; 周忠发; 赵宇鸾; 方敏; 吴跃
    • 摘要: 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活动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载体,探究不同用地类型石漠化响应情况,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及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期土地利用和石漠化数据,辅以GIS空间分析技术和转移矩阵模型,对黔西南州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及石漠化景观的时空演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黔西南州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草地转有林地和耕地,耕地转有林地和草地,灌木林地转草地和耕地,依次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79%,5.82%,4.91%,4.08%,4.75%,3.85%。2000—2010年草地、灌木林地、耕地和有林地石漠化等级明显改善,改善面积依次为2703.7 km^(2),1347.8 km^(2),2219.1 km^(2),2532.8 km^(2);2010—2020年草地、灌木林、耕地、有林地、裸地石漠化改善面积分别为557.14 km^(2),318.78 km^(2),819.35 km^(2),665.60 km^(2),244.48 km^(2)。过去20年间,黔西南州石漠化状况持续恢复改善,但局部区域仍存在不稳定的恶化风险,此部分地区应作为黔西南州后期石漠化土地治理工作中的重点。对黔西南州长时间序列的石漠化演变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在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的变化,可对研究区生态恢复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