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秦皮

秦皮

秦皮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4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医药学会2001-2002年度学术会议、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分析化学年会暨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等;秦皮的相关文献由67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丽梅、彭芝配、滕久祥等。

秦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61.7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1.07%

专利文献>

论文:104 占比:37.14%

总计:280篇

秦皮—发文趋势图

秦皮

-研究学者

  • 刘丽梅
  • 彭芝配
  • 滕久祥
  • 王瑞海
  • 张琦
  • 陈琳
  • 刘瑾姝
  • 师文钊
  • 梁承远
  • 王学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莹莹; 阎力君
    • 摘要: 秦皮(Cortex fraxini)作为中国陕西道地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木犀科植物苦栃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秦皮性寒,味苦、涩,归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止泻和明目等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秦皮的药理作用研究日益增多,主要含香豆素、木质素和酚类等功效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抗抑郁等广泛的生物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肾损伤、腹泻、细菌性痢疾、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和癌症的治疗等。本文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秦皮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秦皮更深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廖娜; 黄光伟; 杨卫豪; 唐红艳; 周传检
    • 摘要: 为防治口腔炎症,研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考察秦皮提取物牙膏抗炎作用,测定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和牙膏空白基质组比较,秦皮提取物牙膏均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有望进一步开发成用于防治口腔炎症的口腔护理用品。
    • 朱瑞雪; 卫若楠; 张海宇; 曾方兴; 郑仲华
    • 摘要: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秦皮具有以下特点:汤剂中临床用量为3.75~41.4 g,常用剂量为6~30 g,丸剂用量为9.2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清热燥湿治疗皮肤病(湿疹、黄水疮、尖锐湿疣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路感染、睾丸炎、肾盂肾炎等)、代谢类疾病(痛风、高尿酸血症等)、小儿惊痫发热等,为3.75~30 g;收涩止痢治疗胃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生殖系统疾病(不育症、不孕症等)等,为6~41.4 g;除湿止带治疗带下病(盆腔炎、阴道炎等),为10~20 g,其中丸剂为9.25 g;清肝明目治疗眩晕耳鸣、眼疾(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玻璃体混浊等),为6~41.4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燥湿常配伍灯芯草、苦参等;收涩止痢常配伍白头翁、黄连、乌梅等;除湿止带常配伍黄柏、苦参等;清肝明目常配伍白头翁、决明子等.
    • 黄帅帅; 余庆; 刘明珠; 李梦梦; 徐凤巧; 李鹏飞
    • 摘要: 为开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抗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 Riridovirus,SGIV)渔用药物,本研究先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CCK-8细胞活力测定实验确定秦皮水提物(Cortex Fraxini water extracts,CFE)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秦皮乙素(Esculetin,EC)的细胞安全浓度,并在确定药物安全工作浓度基础上,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RT-qPCR)、基于核酸适配体LYGV1的荧光分子探针技术(LYGV1-AFMP)等方法探究CFE和EC抗石斑鱼虹彩病毒的效果.结果表明,当CFE浓度低于1 mg/mL、EC浓度低于10 μg/mL时,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细胞形态正常,无明显病变效应.光学显微镜观测结果与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一致,即秦皮水提物安全工作浓度为1 mg/mL(ρCFE≤1 g/L),秦皮乙素安全工作浓度为≤10 μg/mL(ρEC≤0.01 g/L).光学显微镜观察、RT-qPCR、LYGV1-AFMP这3种检测技术均证实秦皮水提物及秦皮乙素具有明显的抗石斑鱼虹彩病毒效果,且在安全工作浓度下,抗病毒效果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关系.秦皮水提物及秦皮乙素能够有效抑制石斑鱼虹彩病毒的感染,具有开发成高效抗病毒渔用药物的潜力.
    • 童天娇; 刘伟; 胥鑫萌; 李恒睿; 刘军海
    • 摘要: 以秦皮为原料,香豆素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秦皮中香豆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表面活性剂用量3%,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60°C,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10(g/mL),在此工艺条件下,香豆素得率高达1.038%。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浓度下香豆素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强于VC,秦皮中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 刘瑾姝; 马晓燕; 邢建伟; 师文钊
    • 摘要: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在酸性条件下制备硅溶胶,将秦皮天然染料浸提液与硅溶胶共混杂化,制备秦皮天然染料杂化硅溶胶.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染色后纤维表面形成了连续均匀的薄膜.优化的杂化硅溶胶制备工艺和染色工艺为:酯与水物质的量之比1:7,pH值4,陈化温度60°C,硅溶胶与秦皮浸提液体积比1:1;80°C染色30 min.染色产品K/S值显著增加且有较强的抗紫外线性能,织物力学性能增强.
    • 刘瑾姝; 马晓燕; 邢建伟; 师文钊
    • 摘要: 为深入研究秦皮天然染料在染色加工中的应用,采用水浸提法从中药秦皮中提取天然染料对羊毛进行染色,通过测试染后样品K/S值对比了直接染色及不同媒染剂媒染染色工艺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染色温度及时间、染浴pH值、媒染剂硫酸铜用量、媒染温度及时间等后媒法染色工艺对羊毛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以硫酸铜作为媒染剂,采用后媒法染色工艺染色效果最好.秦皮天然染料对羊毛的最佳工艺为:后媒染染色工艺,染色温度100°C,染色时间45 min,染液pH值4.0,媒染剂硫酸铜用量2.0%(owf),媒染温度100°C,媒染时间30 min,染后样品K/S值及耐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显著提升.
    • 施枝江; 陈林明; 姜涛; 翁玉萍; 陈锦淳; 陈东虹; 张海楚; 周建苗
    • 摘要: 目的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陕西与河南产秦皮干的质量.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浸出物测定方法及HPLC法测定秦皮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含量,并运用成组t检验、聚类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别对两产地的秦皮中浸出物、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产地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主成分分析中,排在前列的依次为陕西产的5号、4号和12号样品,综合得分分别为1.839、1.401和1.124.结论 结果表明两产地的质量均一性好,以综合得分作为质量评价指标,陕西产地的5号、4号和12号样品质量更优.
    • 后旭青
    • 摘要: 目的 通过性状、显微、理化等中药鉴定方法,分析比较合欢皮、秦皮和海桐皮的异同点.方法 从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理化实验以及经验总结等方面对三者进行鉴别和比较.结果 合欢皮、秦皮和海桐皮在性状、横切片显微特征和粉末显微特征、理化实验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 中药合欢皮、秦皮以及海桐皮都属于皮类中药,性状较为相似,综合运用各种鉴别方法可以准确地进行区分,掌握三者的鉴别方法可以保证药房人员正确选药,患者放心用药,避免出现混淆使用,确保临床药效.
    • 王凡一; 张祺; 刘璐璐; 许亮
    • 摘要: 目的 白头翁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的名称及别名、产地迁移进行考证,确定白头翁汤最初使用的品种.方法 采用翻阅本草书籍及相关资料,分析整理,本草考证,古今相关文献系统比较的方法.结果 确定白头翁汤最初所用的品种.结论 白头翁汤始见于《伤寒论·厥阴病脉证并治》,方中所用白头翁为“滁州白头翁”“商州白头翁”和“徐州白头翁”,黄连为味连或雅连,黄柏为川黄柏(关黄柏是后起药材),小叶梣或白蜡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