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子含量

离子含量

离子含量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3年内共计108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化学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55962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科学之友、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电力行业化学检测技术及中心化验室建设论坛、中国海洋学会第六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第七届青年海洋科学论坛、首届海洋女科学家论坛等;离子含量的相关文献由3077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华瑞、M·D·拉曼、李鑫等。

离子含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5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5962 占比:99.90%

总计:256228篇

离子含量—发文趋势图

离子含量

-研究学者

  • 何华瑞
  • M·D·拉曼
  • 李鑫
  • 王尔中
  • 邹强
  • 刘大颖
  • D·P·奥宾
  • 刘冰
  • 刘静
  • 张庆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本帅; 于立河; 于崧; 杨贺麟; 闫天雨; 朱雪天
    • 摘要: 为了研究中性盐胁迫和碱性盐胁迫下芸豆幼苗叶片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可溶性糖和离子含量,试验采用耐盐碱性较强的芸豆品种“HYD”为试验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NaCl和NaHCO_(3)(0,50,100,150 mmol·L^(-1))模拟中性盐和碱性盐环境对芸豆进行不同时间的盐碱胁迫(0,24,96 h)。分别对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离子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HCO_(3)胁迫浓度的升高,芸豆幼苗叶片中的膜脂造成氧化损伤的程度呈现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当处理浓度大于50 mmol·L^(-1)时上升幅度更加明显;芸豆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递增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浓度为100 mmol·L^(-1)时,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值;两种盐胁迫下芸豆幼苗叶片中K^(+)/Na^(+)变化相同,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均显著降低,NaHCO_(3)处理的K^(+)/Na^(+)下降程度更大。
    • 刘磊; 陈军锋; 吕棚棚; 赵德星; 杜琦
    • 摘要: 冻融作用是地下水浅埋区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其对土壤盐分及离子变化的影响对土壤盐渍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冻融作用下土壤盐分及离子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以太谷均衡实验站地中蒸渗仪系统为试验设备,结合野外和室内试验分析了2020—2021年冻融期内6种不同地下水埋深下土壤剖面水分、可溶性盐分及离子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冻结层在冻融过程中对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土壤含盐量与离子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1)蒸渗仪土壤中以Na^(+)、Ca^(2+)、HCO_(3)^(-)、SO_(4)^(2-)及Cl^(-)为主,土壤含盐量与Na^(+)和HCO_(3)^(-)极显著相关,与Ca^(2+)、SO_(4)^(2-)和Cl^(-)显著相关。(2)冻结层在整个冻融过程中对于Ca^(2+)和Cl^(-)变化影响较小,对Na^(+),HCO_(3)^(-),SO_(4)^(2-)及土壤总盐分变化影响较大。当冻结层全部处于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范围内时,冻结层起积盐作用;当冻结层未处于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范围内时,冻结层对于盐分运移起阻碍作用。(3)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之间呈反比关系。当地下水埋深为3.0 m时,土壤含盐量变化值远小于0.5~2.5 m埋深。该研究可为地下水浅埋区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沈建新; 刘建仪; 刘举; 吴红军; 谢泱; 孙涛; 曹立虎
    • 摘要: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凝析水结垢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采用自研的高温高压凝析水结垢量测试实验装置,通过正交实验方法,测试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凝析水发生结垢反应前后成垢离子含量变化,研究了地层条件下凝析水离子变化规律以及CO_(2)对凝析水结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凝析水的蒸发导致凝析水中离子含量总体上升,随温度升高,非成垢离子含量升高,成垢离子含量只有在垢物析出时才开始下降,主要形成CaCO_(3)垢与CaSO_(4)垢,与实际井筒垢样全岩分析结果一致;压力降低使得水蒸发加剧,引起成垢离子含量增加,溶解在水中的CO_(2)逸出,其分压降低,易形成CaCO_(3)垢;CO_(2)对CaCO_(3)垢形成的影响存在临界值,对CaSO_(4)垢形成的影响无临界值。本研究可为生产现场井筒内凝析水结垢规律分析及防垢、除垢工艺技术优选提供支撑。
    • 陈奋奇; 方鹏; 白明兴; 姬祥卓; 庄泽龙; 彭云玲
    • 摘要: 为探讨施用外源脯氨酸(Pro)对不同耐性玉米(Zea mays)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以耐盐自交系8723和盐敏感自交系P138为试材,在苗期以180 mmol·L^(-1) NaCl为胁迫条件,施加浓度为250μmol·L^(-1)的外源Pro,研究了盐胁迫下外源Pro对玉米幼苗生长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Pro处理可以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渗透溶质Pro与可溶性糖含量,减少丙二醛含量,稳定细胞膜结构。添加外源Pro后,还可以加强细胞内营养离子平衡性,降低Na^(+)对幼苗的毒害作用。此外,外源Pro对盐敏感品种具有更好地缓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源Pro可通过调节抗氧化物酶活性、渗透溶质及营养离子平衡能力来缓解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的伤害作用,从而提高其耐盐性。
    • 陈现军; 付群超; 刘永华; 胡诗越; 邱正阳; 原金海
    • 摘要: 对南海某高温高压地层体系钻井液中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究与讨论。经过依次尝试双指示剂法、电位滴定法、酸度计法后,最终采用酸度计法成功测定了CO_(3)^(2-),HCO_(3)^(-)含量。该方法消除了钻井液颜色干扰对滴定终点判断造成的误差,且精密度良好。采用硝酸、高氯酸、双氧水体系对钻井液进行微波消解,然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了钻井液中K^(+),Ca^(2+),Na^(+),Mg^(2+),Fe^(3+)各种金属阳离子含量。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适用于分析钻井液体系大部分金属离子。
    • 朱天奇; 鲁泽宇; 胡桑源; 李光裕; 李尤月; 游翔凯; 高双红; 刘铁芫; 许岳飞
    • 摘要: 本研究以两个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品种‘钛极-2LS’(Festuca arundinacea‘Titanium 2LS’)和‘易凯’(Festuca arundinacea‘Easycare’)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盐浓度递增的方式对其进行14 d高盐处理(500 mmol·L^(-1) NaCl),测定两个高羊茅品种幼苗的形态、离子含量、光合参数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比较其耐盐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两个高羊茅品种幼苗地下生物量,K+/Na+,光合、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但‘钛极-2LS’的降低幅度低于‘易凯’;两个高羊茅品种幼苗内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但‘钛极-2LS’的增加幅度高于‘易凯’;此外,盐胁迫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在‘钛极-2LS’中呈上升趋势而在‘易凯’中呈下降趋势。综上,盐胁迫下‘钛极-2LS’可以维持相对较高的K+/Na+和较好的光合能力,积累更多渗透调节物质来缓解盐胁迫引起的渗透胁迫、离子毒害和氧化胁迫的伤害,从而更有利于植株生长,因此‘钛极-2LS’耐盐性更好。
    • 王鹏
    • 摘要: 地表水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主要水资源的来源,通过前期的调查和了解,兴隆山地区共有兴隆山和马啣山2条主要的地表水系。随着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于该地区地表水系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在自然作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该地区的地表水系的化学特征或许会发生一些改变。该文以兴隆山与马啣山地表主干流为例,开展地表主干流影响机制研究,从而得出地表流水的化学特征及影响机制,提出科学的水资源治理方案。运用水文地球化学及统计学方法,对马啣山山系及兴隆山山系地下水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得出马啣山地区的地表水的总溶解固体量小于200 mg/L,属于淡水,总硬度为5.154度,属软水,平均pH为7.6,属弱碱性水,主要阳离子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a^(2+)>Mg^(2+)>Na^(+)>K^(+),根据Gibbs图判断马啣山地表主干流属于蒸发-结晶型;兴隆山地区的地表水的总溶解固体量稍大于200 mg/L,属淡水,总硬度为8.101,属硬水,平均pH为7.4,属弱碱性水,主要阳离子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a^(2+)>Mg^(2+)>Na^(+)>K^(+),根据Gibbs图判断马啣山地表主干流属于蒸发-结晶型。
    • 张睿; 封晓辉; 吴玉洁; 孙琦; 李静; 李劲松; 刘小京
    • 摘要: 盐渍土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的生长同时受到旱和盐的胁迫。本研究以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探究了盐、旱及其互作对长穗偃麦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长穗偃麦草在盐碱地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4个土壤含盐量水平:0 g·kg^(−1)、4 g·kg^(−1)、8 g·kg^(−1)和12 g·kg^(−1);3个干旱水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85%(常规灌水)、55%~65%(中度干旱)和35%~45%(重度干旱),共12个处理,以常规灌水和无NaCl添加为对照。试验测定了长穗偃麦草幼苗的生物量及叶绿素SPAD值、光合参数、抗氧化物酶活性和地上、地下部Na^(+)、K^(+)含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均可使长穗偃麦草的生长受到抑制,但盐旱互作可提高根/冠比,长穗偃麦草仍可在重度干旱和高盐胁迫(12 g·kg^(−1))下存活。干旱或盐胁迫使长穗偃麦草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下降,但这些指标在盐旱互作下高于常规灌水下的同一盐分处理。适当的盐分和干旱胁迫提高长穗偃麦草叶片SOD、POD、CAT活性,高盐则降低;重度干旱和高盐胁迫提高了叶片MDA含量。长穗偃麦草地上部Na^(+)、K^(+)含量和K^(+)/Na^(+)比高于根部;干旱和盐分胁迫下,长穗偃麦草根部和地上部Na^(+)含量增加,K^(+)含量减少但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干旱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根部Na^(+)含量,但根部K^(+)/Na^(+)相对稳定,地上部K^(+)/Na^(+)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在重度干旱和高盐胁迫下的存活特征可能与其具有发达的根系、高根/冠、完善的抗氧化系统以及根系Na^(+)积累和根系稳定的K^(+)/Na^(+)有关,但要获得一定的生物量仍需要适度的干旱和低盐条件。
    • 唐洪明; 张文锦; 彭东宇; 卢浩; 唐浩轩; 周翊
    • 摘要: 目的高岭石是沉积岩重要的黏土矿物,为明确高岭石在CO_(2)水溶液中化学行为与变化历程,探究CO_(2)与高岭石反应规律。方法在10 MPa、60°C下,利用XRD、XRF、ICP、SEM等手段系统评价了高岭石与CO_(2)在不同反应阶段的状态,重点对比了高岭石粉末反应前后固相元素、晶体结构及反应液中离子含量变化,结合高岭石结构特征,明确高岭石在酸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液相中新增加了Al^(3+)、Si^(4+),Mg^(2+)含量先上升后趋于平稳,固相粉末中Si/Al(质量比)变化较小,衍射曲线峰形稳定,高岭石集合体未见明显溶蚀,单体边缘有轻微溶蚀。结论高岭石与CO_(2)反应后总体变化较小,在CO_(2)溶液中相对稳定存在。实验结果为注CO_(2)对储层特征的影响以及气/水交替驱的可行性研究提供重要参数和依据。
    • 吴志宇; 黎建平; 矿玉丹; 李杏清
    • 摘要: PCB生产线的生产工艺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硝酸,且废硝酸成分复杂、酸度高,腐蚀性强,铜镍离子含量高。本文针对PCB行业废硝酸特点,综述了当前废硝酸处理技术,并展望未来废硝酸处理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据相关数据报道,广东省电路板(PCB)企业上千家,PCB行业是我国废硝酸液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在PCB生产工艺中使用浓硝酸来清洗不合格镀层,因此不仅会累计大量的金属离子,而且还会使硝酸酸度下降[1]。废硝酸液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HW34废酸”废物类别[2][3],因其成分复杂,不仅氧化性、腐蚀性大,而且还包含可回收的金属离子。若不妥帖处置直接外排,不仅是对废硝酸资源和重金属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