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系统药物

神经系统药物

神经系统药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3946098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世界临床药物、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毒理学会灾害与应急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十届全国学术会议、2013年《药物分析杂志》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等;神经系统药物的相关文献由252位作者贡献,包括J·F·达尔宁、K·B·斯皮、K·B·赖特尔等。

神经系统药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46098 占比:100.00%

总计:3946252篇

神经系统药物—发文趋势图

神经系统药物

-研究学者

  • J·F·达尔宁
  • K·B·斯皮
  • K·B·赖特尔
  • M·R·施林普夫
  • 匡远深
  • 纪建国
  • 金伟华
  • 徐积恩
  • 朱传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影; 张亚如
    • 摘要: 目的:研究托吡酯致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服用托吡酯致神经系统药物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托吡酯服用剂量、托吡酯致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进行临床数据分析.结果:根据用药量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当托吡酯剂量达到200mg时,不良反应率最多;38例患者中均明确各自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其中用药1~3月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人数最多;单独服用托吡酯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17例(44.74%),联合丙戊酸服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21例(55.26%);神经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为高血氨脑病11例次(22.92%)、认知障碍17例次(35.42%)、肌阵痉挛9例次(18.75%)、偏瘫5例次(10.42%)、共济失调4例次(8.33%)、梦游2例次(4.17%);依照世界卫生组织药物不良反应等级分析:Ⅰ级5例(13.16%)、Ⅱ级14例(36.84%)、Ⅲ级不良反应有19例(50.00%).结论:患者服用托吡酯后应实时监测患者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倘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应及时停减药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张金梅; 康文全; 靳广毅; 陈婷婷
    •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神经系统药物对胃肠道肿瘤的作用.方法 选取硫利达嗪、氯雷他定、东莨菪碱、多巴胺、乙酰胆碱、舒乐安定6种经典的神经系统药物,利用CCK-8法,从0.01、0.1、1、10、100 μmol/L不同浓度梯度分别检测其对胃肠道肿瘤体外的活性.并以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为模型,研究神经系统药物在体外对免疫细胞的安全性.结果 6种经典的神经系统药物中,100 μmol/L东莨菪碱、100 μmol/L氯雷他定和10 μmol/L硫利达嗪对人结肠癌和人胃癌细胞产生毒性(均P<0.05),并且以硫利达嗪和氯雷他定的组合最为有效.6种神经系统药物仅对肿瘤细胞起到杀伤的作用,而对正常小鼠的脾淋巴细胞无毒性.10 μmol/L硫利达嗪联合25 μmol/L氯雷他定体外抑制鼠源结肠癌细胞和鼠源胃癌细胞.结论 硫利达嗪联合氯雷他定在体外可以有效地提高抗胃肠道肿瘤作用,为进一步联合治疗提供新策略.
    • 赵群; 司继刚; 王冰洁
    • 摘要: 目的:了解山东省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山东省2012年收集的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严重ADR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报告的576份严重ADR报告表中,涉及脑功能改善与抗记忆障碍药、中药注射剂、脑血管舒张药、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降纤和抗凝药等;严重ADR的发生主要与药品剂型、给药途径、年龄等有关;严重ADR损害最多为呼吸系统,其次是神经系统、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选用药物,对易造成严重ADR的药物须重点监测,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归成
    • 摘要: 目的:了解近年来(20119—2011年)上海医院神经系统用药的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统计2009-2011年上海119家样本医院神经系统用药销售金额、排序等,结合临床应用对销售金额领先品种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医院神经系统药物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增速快于全部用药。主要品种有神经节苷脂、异丙酚、奥氯平等。结论:神经系统用药市场潜力大,
    • 杨良
    • 摘要: 一些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由于具有药物依赖性特性,有可能发生药物滥用现象。多数依赖性药物在反复用药过程中使病人产生耐受性,用药者必须加大药量才能获得原有的欣快效应,因而增加中毒的危险性。滥用者不断加大用量,这样一来,那些不产生耐受性的作用就会由于剂量加大而明显加重。
    • 艾常虹
    • 摘要: 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同时伴发抑郁性障碍,并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疾病恢复。要判断这种抑郁是源于疾病本身还是患者所用的药物并非易事。本文旨在通过对多篇有关神经系统药物与抑郁发生之间联系的文献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 周斌
    • 摘要: 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由于认知功能障碍等退行性病变不断被认识和重视,以及人们对生存质量的关注,该领域医药市场潜力不容忽视.本文依据中国新药研发临测数据库,按大类分别汇总针对认知功能障碍、多发性硬化、癫痫以及帕金森病和偏头痛等疾病的处于开发阶段的治疗药物品种.
    • Bin Wang Weitao Guo Yun Huang
    • 摘要: Here, we review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ability of thrombospondin to promote synaptogenesis and examine its role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and drug actions. Thrombospondin secreted by glial cell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synaptogenesis and maintains synapse stability. Thrombospondin regulates synaptogenesis through receptor α2δ-1 and neuroligin 1, and promotes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It also participates in synaptic remodeling following injury and in the action of some nervous system drugs.
    • 朱晓洁; 刘检; 张予阳
    • 摘要: Objective;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some rare drug-induced diseases (DIDs) induced by anti-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agents, cardiovascular agents, nervous system agents and so on. Method:The present review was completely based on the latest published English periodicals in the past year. Some new understanding of rare DIDs reported in 2010 was shown and discussed. ResuThe diseases induced by the analyzed drugs included rash, hemolysis, pulmonary diseases, liver diseases, angioedema,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rhabdomyolysis and so on. Conclusion;An active universalisa-tion of the knowledge of all kinds of DIDs could help clinical pharmacists use the drugs safely and reasonably. Meanwhile, it also could help doctors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DIDs or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onsequences caused by DID.%目的:总结分析抗病原微生物、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药物引发的罕见药源性疾病.方法:参阅2010年公开发表的英文期刊文献,对2010年罕见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分析的药物引起的药源性疾病主要有皮疹、溶血、肺部疾病、肝脏疾病、血管性水肿、超敏反应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症等.结论:积极普及各种药源性疾病知识,能够帮助临床医师更安全合理地用药,同时,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或降低由药源性疾病引起的不良后果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