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硬骨鱼类

硬骨鱼类

硬骨鱼类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水产、渔业、古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6819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化石、海洋学研究、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水产工业化养殖技术研讨会、2011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等;硬骨鱼类的相关文献由22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敏、徐开达、朱文斌等。

硬骨鱼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1.5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6819 占比:98.27%

总计:6939篇

硬骨鱼类—发文趋势图

硬骨鱼类

-研究学者

  • 朱敏
  • 徐开达
  • 朱文斌
  • 李振华
  • 蒋日进
  • 郭爱
  • 陈峰
  • 万瑞景
  • 卢静
  • 吴利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海霞; 刘鹰; 张旭; 王婕; 胡雨; 马真
    • 摘要: 随着养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和鱼类福利关注度的提升,对养殖条件下鱼类生理和行为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大脑和外周组织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相应受体的介导下,参与调控鱼类的攻击、摄食、认知、社会等级及情绪调节等多种行为和生理过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5-HT及其受体对鱼类的生理活动(摄食、免疫、生殖等)、攻击行为、社会等级、情绪调节、学习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5-HT及其受体在基础研究和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未来应深入开展5-HT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不同环境下鱼类行为可塑性上的应用,以及5-HT不同受体的基本功能和对鱼类行为与生理响应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建议,以期为提高基于鱼类行为的规模化智能养殖水平和鱼类福利等研究提供参考。
    • 张永安
    • 摘要: 免疫球蛋白是脊椎动物在适应性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效应分子,其基本单元是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依据重链恒定区序列的不同,免疫球蛋白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在硬骨鱼类中发现了IgM、IgD和IgT 3种免疫球蛋白,其中IgT是硬骨鱼类特有的免疫球蛋白类型。自2005年首次被发现以来,有关IgT的起源、演化、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已有多种硬骨鱼类的IgT被鉴定,并且部分硬骨鱼类的IgT具有多个亚类且功能存在分化,说明鱼类IgT远比现有认知复杂得多。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硬骨鱼类免疫球蛋白IgT的亚类组成、基因结构、免疫功能及起源演化等研究进展,并针对硬骨鱼类IgT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进一步加强硬骨鱼类IgT与IgT+B细胞的功能、IgT重链基因产生机制及IgT的Fc受体鉴定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阐明IgT的免疫功能及鱼类抗感染免疫应答机制提供参考。
    • 温海深
    • 摘要: 鱼类作为数量最多的一类脊椎动物,进化出适应不同生境的生殖模式。生殖模式无疑代表着生命史上最关键的特征之一,因为它们深刻影响着鱼类的健康、生存与种族延续。鱼类生殖模式包括最为常见的卵生形式和软骨鱼中接近陆生动物的胎生形式,以及同时还存在着介于两者之间的卵胎生过渡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生殖模式的鱼类被发现和研究,而这些生殖模式的概念边界也逐渐模糊。本文对硬骨鱼类的生殖模式进行了较为精准的定义和分类,包括体外受精的卵生、体内受精的卵生、卵胎生和胎生,同时从地理分类和进化的角度阐述了卵胎生这一过渡性质生殖模式的适应意义;从繁殖生理学角度,对卵胎生鱼类的一些特殊生理过程,例如配子发生和性腺成熟、交配器官的分化、精子储存和妊娠维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对卵胎生鱼类交配行为的分子机制、精子储存带来的父权选择机制等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 卢静
    • 摘要: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领导的早期脊椎动物课题组,通过对在云南昭通早泥盆统坡松冲组发现的一块原始硬骨鱼类耳枕区化石短耳褶纹鱼(Ptyctolepisbrachynotus)进行显微CT及计算机三维重建等技术的还原分析显示,斑鳞鱼类已非常接近辐鳍鱼类和肉鳍鱼类共同的祖先。庞大的硬骨鱼支系最初正是从类似斑鳞鱼类的形态基础出发,在其后4亿年中分化出占据整个地球多样生态位的繁盛后代,人类也正是这些后代中的一支。
    • 李永婧; 吴利敏; 李学军
    • 摘要: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但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一类生物.与高等脊椎动物不同,鱼类的性别决定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界环境(激素水平、温度、盐度、氧气等)和自身内分泌调节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其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极其复杂.尽管如此,遗传因素仍然是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影响硬骨鱼类性别决定及分化的遗传因素(包括sox,dmrt1,amh,gsdf,cyp19a1a,foxl2等性别决定及分化相关基因和Rspo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研究动态与进展进行综述,为更深入的探索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提供参考.
    • 卢静; 朱幼安; 朱敏
    • 摘要: 硬骨鱼类(osteichthyans)是脊椎动物演化的主干,硬骨鱼下分的两大支系,即肉鳍鱼类(lobe-finned fishes)和辐鳍鱼类(ray-finned fishes)分另成为今日地球陆地和水域的征服者,前者最终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志留纪—泥盆纪是硬骨鱼类乃至整个有颌脊椎动物演化的关键阶段,硬骨鱼纲的起源、辐鳍鱼类与肉鳍鱼类的分异、肉鳍鱼类的早其期演化和四足动物的起源等关键演化事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直到20世纪末,化石资料的匮乏长期以来一直限制着学界对这些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关键事件的了解.近年来,来自中国的梦幻鬼鱼、初始全颌鱼、晨晓弥曼鱼、于氏箐门齿鱼和奇异东生鱼等一系列关键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极大地改变了上述情况,将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推到早期脊椎动物研究的聚光灯下,为脊椎动物“从鱼到人”的演化历史补上了大量缺失的篇章.
    • 张在鹏; 冯建军
    • 摘要: 介绍了Caspase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情况,综述了鱼类Caspases基因的组织表达、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在应激状态下的表达变化及鱼类Caspases分子的蛋白功能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鱼类Caspases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司李真; 时伟; 杨敏; 龚理; 孔晓瑜
    • 摘要: Eukaryotic ribosomal DNA (rDNA) consists of dozens or even tens of thousands of tandem repeat Units. Each repeat unit includes three coding genes (18S, 5.8S and 28S) and two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 The two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TS1 and ITS2) are often used for phylogenetic study of genus or lower level. However,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been shown that not all repeat units are identical; some of them have obviously intraspecific variations, as a result, which raise a question whether it is a useful tool for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Accordingly, sequence length and conservation ratio of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from GeneBank database including 10 orders of teleost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ITS1 and ITS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engths of ITS1 were from 272 to 918 bp. The conservation ratio had distinct differences among each taxon, which could be used as a potential marker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ost species. When the conservation ratio ranged from 89.51% to 100%, it indicated an intraspecific relationship, from 61.53% to 81.36% as an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When the number varied from 32.47% to 55.87%, the relationship was defined as an intergeneric one; and it was an interfamily relationship for the data between 1.62% and 30.46%. However, there were also several exceptions, which would lead to inaccuracy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By contrast, the lengths of ITS2 varied from 128 to 694 bp, and the conservation ratio among each taxon almost had a continuous value, suggesting that it was not suitable for identifying taxonomic category.%真核生物核糖体DNA (ribosomal DNA,简称rDNA)是由几十个甚至上万个高度串联重复序列组成的多基因家族,每个重复单元都包括编码区(18S、5.8S和28S)和非编码区(ITS1和ITS2)。间隔区ITS1和ITS2常被用于属级及以下阶元水平的系统关系研究。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些串联重复序列并非完全一致,有些甚至存在个体内差异,这种基因组内ITS多态性的发现,使我们对ITS用于物种系统发育重建的适用性产生了质疑。因此,我们对GeneBank中硬骨鱼类的10目ITS序列的长度和保守位点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ITS1长度范围为272~918bp,保守位点比例在各分类单元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并且这种区别可以作为判断物种之间关系的特征。当序列之间保守位点比例为89.51%~100%时,为种内关系;在61.53%~81.36%范围时,为种间关系;在32.47%~58.87%范围时,为属间关系;而在1.62%~30.46%时,达到科间水平。而一些物种的保守位点比例超出此范围时,依据此标准判断就会产生偏差。ITS2的长度范围为128~694bp,保守位点比例在各分类阶元之间互相重合,在各分类阶元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该特征不能用于区分各阶元之间的关系。
    • 黄丽聪
    • 摘要: 硬骨鱼类是脊椎动物,也是鱼纲的一个主要的大类群,是水中生活最繁盛的脊椎动物.影响硬骨鱼类生存的因素有很多,而盐度是影响硬骨鱼类生存生长的十分重要的水环境之一,盐度变化时,硬骨鱼类会通过自身的生理调整来维持体内外的渗透压平衡.硬骨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十分复杂,酶、细胞、激素、基因等都是硬骨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的影响因素.笔者综合这些因素,对硬骨鱼类对盐度的变化的适应及其相应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做出阐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