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煤

石煤

石煤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1262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7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735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金属矿山、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煤炭学报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八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暨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高峰论坛、第九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暨第三届青年论坛会议、2014年湖南省地质学会学术年会等;石煤的相关文献由180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一敏、刘涛、黄晶等。

石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7 占比:39.38%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2.38%

专利文献>

论文:735 占比:58.24%

总计:1262篇

石煤—发文趋势图

石煤

-研究学者

  • 张一敏
  • 刘涛
  • 黄晶
  • 陈铁军
  • 包申旭
  • 王明玉
  • 王学文
  • 魏昶
  • 何东升
  • 徐红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文旗; 成宝海(指导)
    • 摘要: 钒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随着高精尖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高端制造业对钒产品的纯度要求也比以往更高,所以对高纯度五氧化二钒制备技术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石煤焙烧浸出后的原液为原料,研究偏钒酸铵结晶过程,考察了加铵系数、反应温度、反应pH、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沉钒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生产偏钒酸铵条件:加铵系数为1.3,反应温度为45°C,反应pH为9.5,搅拌速度为400 r/min。
    • 赵明辉; 成宝海
    • 摘要: 以湖南某地的石煤钒矿石为原料,进行空白氧化焙烧得到焙烧矿粉,使用H_(2)SO_(4)浸出以确定石煤钒矿中钒的含量。探讨了硫酸浓度、固液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4 mol/L的硫酸作为浸出剂,在温度为95°C、液固比为4∶1的条件下进行浸出8 h,通过计算可得此时钒的浸出率为88.3%。石煤钒矿的浸出过程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Arrhenius方程近似计算,得出Ea=43.23 kJ/mol,符合界面化学反应控制。
    • 张飘飘; 张湜溪; 夏梦婵; 赵存良; 雒昆利
    • 摘要: 陕南石煤储量大、分布广,开采和利用历史久远,因富含Se等微量元素而备受关注。为了研究陕南石煤中的元素对其分布区水中元素含量和富集程度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理,共采集并分析了岚皋县北部佐龙镇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石煤出露区和开采区的天然水样35个。研究结果表明:石煤分布区的水质大部分较好,参照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 5749—2006)和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卫生标准(WHO)可知适于饮用的水样占总水样的62.86%。其中以Se含量高为特征,有11个水样中的Se达到中国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2018)规定的含量标准(10~50μg/L)。水样pH值为6.72~8.34,呈近中性或弱碱性;所有样品均为淡水,溶解性总固体平均值为39.22 mg/L;水化学类型主要以Ca-HCO_(3)和Ca·Mg-HCO_(3)为主;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岩石风化控制,水中Se主要来源于石煤风化以及水-石煤相互作用导致的元素溶出,富硒石煤是当地水中Se元素的主要来源。
    • 张卫国; 侯恩科; 李军; 刘晓玉; 左鑫; 冯馨月
    • 摘要: 陕南是驰名中外的石煤赋存区,石煤中伴生有多种元素。通过测试石煤中磷元素的含量,发现陕南石煤样品中磷元素含量普遍较高(139.1~2946.8μg/g),远高于中国煤中磷均值,富集磷元素特征明显,并且石煤灰样普遍高于对应原石煤样中磷元素含量。利用浸泡实验模拟了四种条件下(超纯水、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矿井水)石煤及煤灰中磷元素的浸出(迁移)过程,实验周期长达12个月,计算了不同类型样品和浸泡条件下的磷元素浸出率。结果显示:酸性溶液对于石煤样品中磷元素有较高的浸出率,普遍高于其他三种类型溶液,矿井水溶液的磷浸出率次之,超纯水和碱性溶液的磷浸出率微弱,指示碱性条件有抑制石煤样中磷元素浸出的趋势。石煤灰样品在不同类型溶液条件下磷元素的浸出率特征也是在酸性溶液中比较高,矿井水溶液次之。与不同溶液石煤样磷元素浸出率相比,石煤灰样在碱性溶液和矿井水溶液中略有增高。
    • 张卫国; 杨帆; 张池; 王凯玲; 李明超; 赵志成
    • 摘要: 石煤是特殊的煤,因其伴生多种元素而被重视.陕南地区石煤资源丰富,石煤矸石中伴生有多种有害元素.为查明石煤中有害元素向周边环境的迁移能力及规律,通过测试石煤及其矸石中钒、铬、钼、磷元素的含量,发现陕南石煤样品中钒、铬、钼、磷元素含量较高,普遍高于中国煤中元素含量均值,钼元素富集特征明显.矸石样品中也普遍富集钒、铬、钼、磷元素.利用浸泡试验模拟4种条件下石煤矸石中钒、铬、钼、磷元素的浸出(迁移)过程,试验周期长12个月,计算了浸泡条件下矸石样品中4种元素的浸出率,结果显示:酸性环境更有利于钒元素迁移,偏酸、偏碱条件都能增大铬元素的迁移性能;石煤矸石样品钼元素在4种类型溶液中迁移能力总体较弱,酸性环境更有利于磷元素迁移,而碱性环境能抑制磷元素的迁出;石煤矸石中钒、铬、磷元素在酸性溶液具有较高的浸出率,不同样品中钒、铬、磷元素浸出率变化趋势相似,石煤矸石中钒、铬、钼、磷元素在碱性溶液的浸出效率总体较低,碱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矸石中钼和磷的迁出存在抑制现象.石煤矸石中钒、铬、钼、磷元素在矿井水溶液的浸出效率总体不高,矿区周边水环境有利于铬和磷元素的迁移,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 张鑫; 宋茂生; 柳金良; 钟春明; 朱姝; 刘朝; 鄢飞燕; 姚杰祖
    • 摘要: 调研和监测了几家石煤开发利用企业的辐射环境现状和"三废"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结果表明,石煤开发产业链中各企业均存在放射性污染,但主要处于弱放射性水平.依据GB/T 24001—2016/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以此规范企业的辐射环境管理和指导放射性污染防治,可以有效地发挥企业在环境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企业履行合规义务.
    • 张卫国; 侯恩科; 李军; 刘晓玉; 左鑫; 冯馨月
    • 摘要: 陕南是驰名中外的石煤赋存区,石煤中伴生有多种元素.通过测试石煤中磷元素的含量,发现陕南石煤样品中磷元素含量普遍较高(139.1~2 946.8 μg/g),远高于中国煤中磷均值,富集磷元素特征明显,并且石煤灰样普遍高于对应原石煤样中磷元素含量.利用浸泡实验模拟了四种条件下(超纯水、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矿井水)石煤及煤灰中磷元素的浸出(迁移)过程,实验周期长达12个月,计算了不同类型样品和浸泡条件下的磷元素浸出率.结果显示:酸性溶液对于石煤样品中磷元素有较高的浸出率,普遍高于其他三种类型溶液,矿井水溶液的磷浸出率次之,超纯水和碱性溶液的磷浸出率微弱,指示碱性条件有抑制石煤样中磷元素浸出的趋势.石煤灰样品在不同类型溶液条件下磷元素的浸出率特征也是在酸性溶液中比较高,矿井水溶液次之.与不同溶液石煤样磷元素浸出率相比,石煤灰样在碱性溶液和矿井水溶液中略有增高.
    • 洪颖; 郭双华; 李雨; 田佳蓉
    •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从废催化剂、石煤、冶炼废渣等含钒资源中提取钒的技术成果.提钒技术由比较成熟的焙烧、溶液浸提、萃取分离、烧制成品的工艺向降低二次污染、降低成本、提高回收率、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逐步和超声波技术、超重力技术、微乳液萃取分离技术、空气/氯气氛分离技术、微生物技术等相结合,有力的促进了钒资源的绿色环保综合利用.
    • 王俊琪
    • 摘要: 我国南方地区石煤资源丰富,但其热值较低,含硫量高,利用难度大.利用1 MW循环流化床试验台进行了石煤和烟煤的混燃试验,分析不同工况下烟气中的SO2、NOx等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石煤与烟煤混燃非常稳定,燃烧效率高,通过采取加入石灰石和低温燃烧等技术,可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研究结果为石煤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 张卫国; 杨建业; 李军; 李焕同; 车晓阳
    • 摘要: 石煤中伴生有多种稀有金属元素,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稀有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限制和影响了其从石煤中被提取出来的可能和效率,同时也决定了有害元素向周边环境的迁移、转化能力.立足石煤属性特点,设计了一套石煤稀有金属元素赋存状态分析的实验方案,根据物料平衡原则及相关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验证,认为该实验方案设计合理、逻辑严谨、可操作性强,结果可信,适用于石煤中稀有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研究.通过对不同赋存状态中稀有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分配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石煤中稀有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种类多样,总体以无机态为主,其中以杂矿态居多.其中Zr,Nb,Hf,Ta与杂矿态(石英、伊利石及难溶硅酸盐矿物)结合紧密,Li,V,Cr,Ga,Y,Ba,Bi,Th以杂矿态形式存在为主,Cu,Rb,Mo,Cd,Sb,W与有机质关系密切,Co,Ni,Zn,Y,Cd,Bi,Th与碳酸盐矿物存在联系,Y,Mo,T1,Th存在少量的氧化物态,其他元素氧化物态含量较低;Co,Ni,Cu,Zn,Mo,Cd存在一定量的水溶态形式;大部分元素不存在或存在微量吸附态形式.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稀有金属元素的联合开发,有助于减缓有害元素向周边环境的迁移.根据石煤中稀有金属元素赋存特征,建议在石煤稀有金属元素提取工艺设计中选取温和、可控的破坏有机质方案,有机质破坏后再进行无机矿物态元素提取;重点关注"杂矿态"中赋存的稀有金属元素的联合提取,并且要注意残渣、废液的回收,以减少和监控有害元素向环境的迁移转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