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眼动特征

眼动特征

眼动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体育、公路运输、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92183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心理与行为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十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第14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等;眼动特征的相关文献由327位作者贡献,包括袁景玉、刘美丽、姚胜等。

眼动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2183 占比:99.95%

总计:192271篇

眼动特征—发文趋势图

眼动特征

-研究学者

  • 袁景玉
  • 刘美丽
  • 姚胜
  • 徐军莉
  • 白学军
  • 阎国利
  • 乐超
  • 于永斌
  • 任继平
  • 佘惠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文博; 王长元; 贾宏博; 周高豪
    • 摘要: 为了解决传统意图推断方法不能很好地利用多生理源数据融合优势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融合脑电信号、眼动信号和触觉反馈的人机交互意图推断方法,识别被试发出的预期命令。通过对脑电、眼动特征的提取,根据特定于预期最终用户的输入数据对CNN进行不同的预训练,对每个试验者的数据进行特征级数据融合得出推断结果,最后通过触觉反馈输出。研究结果表明:相同任务下,该系统的分类性能比基于传统几何方法提高了9.1%;多通道数据融合的意图推断中加入触觉反馈信号可以将意图识别准确率提高至71.99%。
    • 周树青; 刘福临; 侯立; 张昕; 魏宁; 洪琴; 池霞; 禹东川; 童梅玲
    • 摘要: 目的探索正常儿童面孔注视偏好的眼动特征及规律,为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的临床早期识别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10个月~6岁的正常儿童540名,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建立面孔注视偏好的眼动范式,通过Tobii Eye Tracking眼动仪捕获儿童的眼动数据,分析目标区域注视率和首次注视区。结果在多个面孔注视范式中,2.5岁以下儿童对女性面孔的注视率显著高于对儿童和男性面孔的注视率,4岁以上儿童对儿童面孔的注视率显著高于对女性和男性面孔的注视率;从女性、儿童、男性面孔年龄注视轨迹看,女性面孔与儿童面孔注视率的交叉点出现在2.5~3岁,而男性面孔注视率始终低于女性和儿童面孔注视率。在单个面孔注视范式中,所有年龄组在注视女性和儿童面孔时,首次注视区为眼区,而男性面孔的首次注视区则是嘴区;各年龄组儿童对女性、儿童、男性面孔的眼区注视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儿童对女性、儿童、男性面孔不同区域的首次注视呈现的轨迹趋势平稳,对女性和儿童面孔,眼区>嘴区>额区>鼻区;对男性面孔,嘴区>眼区>额区>鼻区。结论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对不同面孔和不同区域表现出注视偏好,并呈现出年龄的一些特征和规律,这可为早期识别神经发育障碍儿童提供参考依据。
    • 王晓晓; 董香丽; 孙伟铭; 袁沁; 袁也丰
    • 摘要: 眼动追踪技术是指采用眼动追踪设备测量视线数据和眼动轨迹的过程,可用于眼球运动信息的获取、建模和模拟等,能达到研究个体内在认知过程的目的。在研究失语症患者阅读、词句整合加工和理解文字等过程时,该技术发现患者的注意力分配会随着任务模式的复杂化而增加,其中Wernicke失语症患者注视明显增加,眼跳变化明显变小。这种视觉刺激的变化可推断出受试者的理解能力、认知等与听觉刺激的联系。眼动追踪技术对探索失语症患者的信息加工机制和词句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还应根据汉语的语言特性开展更多样化的目的性研究,帮助失语症患者获取和反馈更多有效信息。
    • 潘福全; 牛远征; 张丽霞; 李敏; 杨金顺; 康国祥
    • 摘要: 为研究海底隧道入口段驾驶员眼动特征,以海底隧道收费站至入口为研究对象,运用Facelab5.0眼动仪和录像机等设备,采集真实状态下驾驶员眼动特征、行车速度和行车位置数据,并依据道路线形、车辆行车特征和路段标志标线设置,将收费站至入口划分为提速驶离段、换道减速段、缓和段和过渡段(入口段),分析各区段驾驶员眼动特征及车速变化规律,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驾车通过换道减速段和过渡段时,分别受交织车流与黑洞效应影响,行车速度减小、眼睑闭合度下降、眨眼频率增大;驾驶员行经入口段,车速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眼睑闭合度呈增大-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眨眼频率呈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且受交织车流与黑洞效应的影响显著。
    • 崔晓宇; 肖庆一; 杨萌; 袁景玉
    • 摘要: 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状构造物,因内外光环境的差异导致隧道进出口处的事故率明显高于普通路段。为提高隧道进出口处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具有视觉诱导功能的交通标线设计,并采用眼动特征指标检验标线的警示作用。基于透视原理与闪现率原理确定交通标线宽度与间距的取值范围,依据山区隧道的特点确定交通标线的具体设计值,通过视觉诱导理论设计的渐变交通标线与常规等间距设计的交通标线作对比;选取85名年龄在18~50周岁的受试者参与本项试验,通过虚拟驾驶技术获得不同的交通标线对驾驶员眼动特征的影响规律,以眼动特征表征受试人员在模拟行驶时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对比两种交通标线对受试人员的瞳孔面积和注视区域的影响,绘制路面热力图及眼动轨迹图。研究表明:受试人员在试验中,接近隧道入口处时,行驶在具有视觉诱导功能的交通标线上瞳孔面积变化率较小,注视区域集中,注视点离散程度低,待完全进入隧道后眼动特征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具有视觉诱导功能的交通标线能较好的吸引驾驶人员的注意力,减少事故发生,与常规的交通标线相比眼动特征明显且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 刘翠; 张颖; 丛林; 程珊; 杨菁华; 宋春杨; 胡文东; 马进
    • 摘要: 目的探讨军航塔台飞行管制员在连续工作条件下进行管制任务中的注意力分配特征。方法选取21名一线塔台飞行管制员进行长达3 h的模拟塔台飞行管制工作。采用Tobii glass3眼镜式眼动仪进行眼动数据采集,根据研究内容将模拟系统的屏幕划分为3个动态兴趣区:飞行计划区、雷达区和进出场区。将试验数据进行分段处理,即T0、T1、T2、T3、T4和T5时刻,每30 min为一段。结果军航管制员在不同兴趣区分配的注意资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整体上来看,雷达区是管制的主任务,对雷达兴趣区的总注视持续时间、扫视持续时间以及注视点最多,在此分配的注意力资源最多(P<0.05)。T1时刻为雷达区注意资源逐渐增多的敏感时刻(P<0.05)。对于飞行计划区,在管制任务初期时分配的注意资源相比进出场和雷达区为最多(P<0.05)。随着管制任务的进行及任务类型发生变化,管制员对飞行计划的熟悉度增加,在T3时刻注意资源显著减少,呈现出先多后少的变化趋势(P<0.05)。结论管制员在任务刚开始时的注意力主要分配在飞行计划区,随着任务的进行,注意力资源向雷达区转移,可为管制员培训提供依据。
    • 陶小梅; 陈心怡
    • 摘要: 在e-Learning环境中,学习普遍存在"情感缺失"问题,该问题会导致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下降.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识别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解决"情感缺失"的首要问题,情感识别技术在人机交互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随着眼动追踪技术的发展,将眼动信号引入情感识别成为研究的热点.针对当前国内外在e-Learning环境中基于眼动特征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相关研究中采用的眼动特征、机器学习方法以及涉及的学习过程进行分类、归纳及分析,归纳了五类学习过程研究中常用的眼动特征和识别算法.通过对应用在疲劳检测、健康医疗以及人机交互等相关领域中的眼动特征进行分析,对可借鉴至MOOC学习环境下情感识别的眼动特征进行汇总,并为下一步如何采用眼动特征在MOOC环境下进行情感识别研究提出建议.
    • 康诚; 李文辉; 王朝晖; 李石坚; 黄志义; 吴珂
    • 摘要: 采用视觉功效试验,研究隧道暗适应过程中LED光源色温对瞳孔直径、瞳孔面积变化率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眼暗适应过程分为初期和中后期两个阶段,前者时长约2 s,瞳孔面积变化率频繁超过70%,眨眼频率高达1.7次/s;后者时长约20 s,瞳孔面积变化率在±4%,眨眼频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暗适应初期,LED光源色温越高,人眼瞳孔面积越小,视觉负荷更低,反应更快;而中间色温LED光源更有利于提升暗适应中后期的视觉功效.据此,提出隧道入口段和过渡段的LED光源色温推荐值.
    • 秦鹏程; 王明年; 包逸帆; 陈劲宇; 严涛; 陈湛文
    • 摘要: 公路隧道疲劳缓解灯光带的设置可以改善隧道内视觉环境,但其形式设计过于复杂会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过多地转移到灯光带上,危害驾驶安全.基于此,文章依托杨林特长隧道,利用眼动仪对驾驶员在隧道内以及疲劳缓解灯光带段的眼动特征进行现场测试,通过对比得到疲劳缓解灯光带对眼动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灯光带段内驾驶员的注视范围扩大,呈线状向两侧隧道壁分布;驾驶员在疲劳缓解灯光带段内对隧道壁的注视时间更长,但仍远小于对中央主视区远方的注视时间;疲劳缓解灯光带段驾驶员在中央主视区远方的眼动类型几乎均为注视,而在两侧隧道壁的区域眼跳占据一定比例;在通过杨林特长隧道疲劳缓解灯光带时驾驶员主要关注的仍是前方的道路情况,驾驶员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得并感知墙壁图案提供的信息.
    • 袁景玉; 焦墨雪; 姚胜; 朱敏清
    • 摘要: 为解决隧道内驾驶员视觉舒适性差及行车安全性低的问题,搭建新型路面亮度系数测量装置,通过测量红色、黄色、绿色3种路面样品的亮度系数,分析其反光性能;同时采用虚拟实验法,建立符合实际工程的实验模型以及测试视频,分析受试者在3种彩色路面与原始路面驾驶时的视点注视轨迹、瞳孔面积变化率等眼动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黄色样品的反光性能优于绿色与红色样品;2)受试者在红色路面驾驶时视点最集中,黄色路面驾驶时最分散;3)在红色路面驾驶时瞳孔面积变化率最大,其次是黄色;4)综合考虑路面样品反光性能与驾驶员视觉舒适性、驾驶警示性等因素,在公路隧道中间段铺设黄色路面最有利于驾驶员的安全行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