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病理分级

病理分级

病理分级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77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3篇、会议论文121篇、专利文献36709篇;相关期刊333种,包括磁共振成像、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9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病理分级的相关文献由276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锦铭、杨文兰、郑京等。

病理分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3 占比:1.72%

会议论文>

论文:121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36709 占比:97.96%

总计:37473篇

病理分级—发文趋势图

病理分级

-研究学者

  • 刘锦铭
  • 杨文兰
  • 郑京
  • 阮诗玮
  • 丘余良
  • 任献国
  • 何旭
  • 刘伟
  • 夏正坤
  • 张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春雨; 马伶玉; 杨国辉; 沈新平
    •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的CT影像特征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22例经病理诊断为GEP-NET的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GEP-NET的CT影像特征(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边界、坏死囊变、周围侵犯、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GEP-NET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肿瘤边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病理分级GEP-NET的CT特征有一定差异,CT检查有助于GEP-NET的术前良恶性诊断。
    • 卢禹; 石梦园; 杨博
    • 摘要: 目的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颅内肿瘤切除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4例颅内肿瘤患者均接受MRI常规及DTI扫描。评价自动生成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对良恶性肿瘤及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结果74例颅内肿瘤患者中,良性脑肿瘤32例(均为脑膜瘤),恶性脑肿瘤42例(均为脑胶质瘤),其中低级别脑胶质瘤(LGG)28例,高级别脑胶质瘤(HGG)14例。恶性脑肿瘤患者ADC值、FA值和rFA值均明显低于良性脑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GG患者ADC值、FA值和rFA值均明显低于LGG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FA及rFA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脑肿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87,其诊断价值高于各单项指标的诊断价值;ADC、FA及rFA联合检测诊断HG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其诊断价值高于各单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论MRI DTI在颅内肿瘤切除术术前评估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以及脑胶质瘤病理分级
    • 高延忠; 王明利
    • 摘要: 目的:研究CT联合MRI评估肝细胞癌(HCC)病理分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HCC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分为高分化组(29例)、中分化组(29例)、低分化组(31例)。所有患者进行CT及MRI检查。CT检查记录肝动脉灌注量(HAP)及门静脉灌注量(PVP)。MRI检查记录脂肪分数(FF)及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_(min))。比较三组患者HAP、PVP、FF、ADC_(min)。分析HCC患者HAP与PVP、FF与ADC_(min)的相关性。评价CT和MRI各指标鉴别HCC病理分级的效能。结果:高分化组和中分化组HAP、FF明显低于低分化组,且高分化组HAP、FF明显低于中分化组(均P<0.001)。高分化组和中分化组PVP、ADC_(min)明显高于低分化组,且高分化组PVP、ADC_(min)明显高于中分化组(均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CC患者HAP与PVP、FF与ADC_(min)均呈现明显负相关(r=-0.9424、-0.8542,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AP、PVP、FF与ADC_(min)鉴别HCC病理分级的曲线下面积(AUC)均较高,且四项联合鉴别HCC病理分级的AUC高于各单项指标。结论:CT联合MRI对HCC病理分级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可以考虑将其运用于HCC的病理分级诊断中。
    • 王芳; 刘颖; 张宇威; 马娟微; 叶兆祥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缩放成像技术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ZOOMit IVIM)在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及Ki-67表达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65例术前两周内接受盆腔ZOOMit IVIM检查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其中25例患者同时行SS-EPI IVIM检查。分析ZOOMit IVIM与SS-EPI IVIM成像在图像质量及定量参数测量方面的差异;测量基于ZOOMit成像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真扩散系数D值、伪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分析各参数值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Ki-67表达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分级与Ki-67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对病理高级别组(G3级)及Ki-67高表达组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ZOOMit IVIM图像在几何失真、解剖细节、伪影主观评分及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客观评价方面均优于SS-EPI IVI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两组图像测量的定量参数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基于ZOOMit成像两名医师测量结果的组间一致性更高(ICC_(ZOOMit)=0.957,95%CI 0.899~0.981;ICC_(SS-EPI)=0.890,95%CI 0.750~0.952)。ZOOMit IVIM定量参数ADC值、D值与病理分级、Ki-67表达指数呈负相关,D^(*)值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f值与病理分级、Ki-67表达无明显相关性。鉴别诊断G3级子宫内膜癌,ADC值、D值和D^(*)值的AUC值分别为0.711、0.763、0.679,其中D与D^(*)值联合的AUC值为0.817。鉴别子宫内膜癌Ki-67高表达组,ADC值、D值的AUC值分别为0.698、0.720。结论:ZOOMit技术在子宫内膜癌IVIM序列检查中具有较好可行性,ZOOMit IVIM成像在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及Ki-67表达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张鹏
    •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CXC4L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1月行前列腺检查的患者共168例,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68例(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100例(前列腺增生组),检测两组血清CXCL4L1含量,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的血清CXCL4L1与前列腺癌抗原3(PCA3)含量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不同病理分级患者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列腺癌组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XCL4L1与PCA3、病理分级、前列腺体积等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A3、病理分级、前列腺体积为影响血清CXCL4L1表达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多伴随有血清CXCL4L1的高表达,且与患者的病理分级、PCA3表达等存在相关性,可为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较可靠的客观学依据。
    • 龙安予; 王玉; 滑洋洋
    • 摘要: 目的探究足细胞蛋白Podocalyxin与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足细胞损伤、病理分级以及临床分型之间的关联,为更好的开展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经肾活检最终确诊为HSPN的63例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针对患儿开展Podocalyxin检测以及肾穿刺活检。通过肾组织病理检验(常规的病理分级、免疫荧光分型及电镜)观察分析肾小球足细胞的损伤程度,从而探讨Podocalyxin对于儿童HSPN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经过肾脏穿刺活检,共有29例患儿被确诊为Ⅱ级HSPN(46.03%);另有34例患儿被确诊为Ⅲ级HSPN(53.97%)。检验数据表明,Ⅲ级患儿的Podocalyxin显著高于Ⅱ级患儿。以电镜方式观察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情况分析:18例患者的足突呈现出广泛融合态势,32例患儿呈现出足突的节段融合,9例无足突融合,另外4例患儿在电镜观察下未见肾小球。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加重与患儿尿液中Podocalyxin的检测值呈正相关。此外,HSPN患儿尿液中Podocalyxin的检测值与其临床分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足细胞Podocalyxin与HSPN患儿的足细胞损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型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有望成为HSPN患儿的临床诊断标志物。
    • 康钦钦; 边云; 田冰; 李晶; 刘芳; 郝强; 陆建平
    • 摘要: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评估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病理分级中的价值,分析其相关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82例CCRCC患者(Ⅰ级14例,Ⅱ级47例,Ⅲ级15例,Ⅳ级6例)行IVIM-DWI检查,Ⅰ级+Ⅱ级归为低级别组(n=61),Ⅲ+Ⅳ级归为高级别组(n=21)。IVIM-DWI检查设定9个b值(0、20、50、100、200、400、600、800、1000 s/mm^(2))。通过DWI双指数模型获得不同病理分级CCRCC的单纯组织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采用CD34免疫组化进行MVD值的测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高、低级别肿瘤IVIM-DWI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值的诊断效能并确定诊断阈值。低级别和高级别CCRCC的IVIM-DWI各参数、MVD值及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分析。结果:高、低级别CCRCC的D*值分别为(51.1±7.6)、(944.3±9.5)mm^(2)/s(P=0.007),D值分别为(1.2±0.3)、(1.3±0.3)mm^(2)/s(P=0.015),MVD值分别为(81.5±8.8)、(67.5±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值对于鉴别高、低级别CCRC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7。D、D*值的诊断阈值分别为1.2 mm^(2)/s、44.4 mm^(2)/s,敏感度分别为70.0%、60.7%,特异度分别为70%、90%。D*及D值均与MVD存在相关性,MVD与D*值呈正相关(r=0.585,P<0.05),与D值呈负相关(r=-0.337,P<0.05)。结论:IVIM-DWI可提供CCRCC病理分级的相关信息,可用于微血管密度的无创评估。
    • 冯淑雯; 冯淑婷; 叶历; 张晓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组织人类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自噬相关蛋白-12(Atg-12)、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表达情况与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诊断为SIL的患者227例,根据宫颈病变分级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124例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103例,另选取子宫肌瘤手术患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支链DNA信号扩增法检测HPV E6/E7 mRNA,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Atg-12、Tie-1蛋白。分析E6/E7 mRNA、Atg-12、Tie-1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HSIL与LSIL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HSIL组的HPV E6/E7 mRNA、Tie-1蛋白阳性检出率高于LSIL组和对照组(P<0.05),HSIL组的Atg-12蛋白阳性检出率低于LSIL组和对照组(P<0.05),HSIL组的HPV E6/E7 mRNA拷贝数、Tie-1蛋白表达量高于LSIL组和对照组(P<0.05),HSIL组的Atg-12蛋白表达量低于LSIL组和对照组(P<0.05)。HPV E6/E7 mRNA、Tie-1蛋白表达量与SIL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514,0.488),Atg-12蛋白表达量与SIL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433)。HPV E6/E7 mRNA、Atg-12、Tie-1鉴别诊断HSIL与LSIL的灵敏度为88.57%、74.29%、82.86%,特异度为57.14%、66.67%、64.29%。3项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77.14%,特异度为85.71%(AUC=0.854)。结论HSIL患者HPV E6/E7 mRNA、Tie-1表达较高,Atg-12表达较低。HPV E6/E7 mRNA、Atg-12、Tie-1表达与SIL病理分级有一定相关性,联合诊断可为HSIL与LSIL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 李香营; 刘丽杰; 梁其洲; 赵国栋; 王世旺; 袁园; 符水喜; 何冬雷; 李强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术前评估直肠癌分化程度及瘤体微观结构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2021年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82例,所有患者在接受3.0 T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后均测量瘤体ADC值,分析不同分化程度直肠癌ADC值的差异,通过ROC曲线确定ADC值区分直肠癌分化程度的效能,并研究ADC值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高、中分化直肠癌ADC值[(1.16±0.05)×10^(-3)mm^(2)/s、(1.04±0.08)×10^(-3)mm^(2)/s]高于低分化直肠癌[(0.93±0.0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ADC值区分低分化与高、中分化直肠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05×10^(-3)mm^(2)/s,曲线下面积为0.902(95%CI:0.831~0.972);直肠癌瘤体ADC值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微淋巴管密度均呈负相关关系(r=-0.56、-0.61、-0.59,P<0.05)。结论直肠癌瘤体ADC值有助于术前评估肿瘤分化程度和微观结构特点,间接反映肿瘤血管新生和微淋巴管密度。
    • 杨椿雪; 原梦; 张金玲; 王天佐
    • 摘要: 目的建立基于轴位及矢状位T1WI增强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脑膜瘤病理分级,并测试其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病理诊断为脑膜瘤且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32例)的MRI图像。使用图像分割软件ITK-SNAP勾画感兴趣区,再采用pyradiomics从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数据以8∶2的比例分成训练集(105例)和测试集(27例)。通过组内相关系数评估特征的可重复性,之后筛选特征,采用RBF核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模型。最后,使用测试集数据评估模型表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基于轴位和矢状位图像的综合模型表现优于其他单序列模型,各模型表现在应用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应用SMOTE的综合模型测试表现最优,其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82、0.900、1.000和0.963。结论基于轴位和矢状位T1WI增强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术前预测脑膜瘤病理分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