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病原细菌

病原细菌

病原细菌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0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基础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篇、会议论文64篇、专利文献19303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海洋与湖沼、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2016年第三次会议、2015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等;病原细菌的相关文献由1028位作者贡献,包括马越、刘映前、安俊霞等。

病原细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1 占比:1.33%

会议论文>

论文:64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19303 占比:98.34%

总计:19628篇

病原细菌—发文趋势图

病原细菌

-研究学者

  • 马越
  • 刘映前
  • 安俊霞
  • 张智军
  • 贺颖慧
  • 赵文斌
  • 信丙越
  • 孙明
  • 彭东海
  • 谢关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韦中; 王佳宁; 江高飞; 王孝芳; 徐阳春; 沈其荣
    • 摘要: 土传病原细菌严重威胁土壤-植物系统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接触和入侵寄主植物根系之前,病原细菌会经受土壤pH、含氧量、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等非生物因素骤变以及其他土壤微生物的竞争、寄生和捕食等生物胁迫。病原细菌的生物膜形成、代谢、运动、毒力、DNA修复以及对噬菌体、抗生素或环境压力的抵抗能力等特性对其在土壤环境中生存和侵染寄主非常重要。为适应复杂且多变的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病原细菌必须动态权衡其生存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维持其生存、传播、增殖和侵染致病间的平衡,以最大化其在土壤环境中的适应性。系统理解土传病原细菌应对胁迫和侵染寄主植物的过程及权衡机制是建立精准、高效生态防控手段的关键。为此,以土传病原细菌为代表,总结了土传病原细菌生存与致病的权衡规律和典型现象及土壤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影响因素,阐述了土传病原细菌入侵植物根际过程中的生存与致病权衡机制,并提出一些与土传病原细菌生存与致病权衡相关的科学问题,呼吁建立基于生存-致病权衡理论的土传病害生态防控策略,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朱洪吉; 孟闯; 潘志明; 焦新安; 胡茂志
    • 摘要: 病原细菌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因此,病原细菌快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传统检测方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由于无需样品前处理、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病原细菌的检测。本文综述了SPR技术(直接检测法、消减抑制法、“三明治”法、核酸探针法)在细菌检测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病原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帮助。
    • 赵丽兰; 万康林; 柳志文
    • 摘要: 口腔中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智齿冠周炎和颌骨骨髓炎等,其发生通常与病原细菌有关,其病原学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发现疾病相关病原细菌.以往由于传统培养技术的限制,对微生物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是由某种特定的致病微生物感染所造成的.随着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也译为元基因组学)及其测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大量的口腔微生物被人们所知晓,打破了认识局限,使不同环境下口腔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构及变化、健康及致病微生物种类、特殊种类微生物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陆续被发现,这为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和诊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本文将对宏基因组学技术及其在口腔几种常见慢性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摘要: 2021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瞿介明教授课题组在Genome Medicine发表题为“Mobilization of the nonconjugative virulence plasmid from 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肺炎克雷伯菌非接合型毒力质粒转移的新机制,即接合型IncF质粒可以将非接合型毒力质粒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诱导转移至ST11型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中。该研究表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质粒和毒力质粒之间存在转移互作;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可能极大促进耐药与毒力这2种重要性状在病原细菌中的共同播散。
    • 马星辰
    •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细菌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 选取菏泽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检验的69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验标本为痰液,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690例患者中,检出革兰阳性菌220株,革兰阴性菌360株,真菌110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克林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克林霉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于头孢曲松以及左氧氟沙星,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于左氧氟沙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菌为革兰阴性菌,需根据不同病原细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 刘刚
    • 摘要: 日前,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孙文献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病原细菌通过三型分泌系统向植物细胞内注射多种效应蛋白,以帮助病原细菌成功侵染。这些分泌蛋白靶向植物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功能各异,是决定病原细菌致病力的关键毒力因子,其功能研究一直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 刘晓静; 楚敏; 朱静; 唐琦勇; 宋素琴; 孙建; 朱璇; 张志东
    • 摘要: 从库车小白杏采后自然软腐组织中筛选获得1株潜在病原细菌XAAS-XY2,经16S rDNA系统进化树构建,并结合生理生化鉴定,初步确定其归属于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为了确定其与采后库车小白杏软腐变质的关系,该实验利用离体接种法对其致腐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菌株XAAS-XY2对采后不同成熟度的库车小白杏均具有较强的致腐能力,并呈现出与自然软腐一致的病状.其中,菌株对完熟期杏果的致腐能力最强,接种4 d后,其致腐率即可达100%,与自然对照组相比,接种组杏果软腐提前2 d发生.同时,接种组病灶中微生物经再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AAS-XY2是病灶组织中的绝对优势菌群,进一步证明了菌株XAAS-XY2是导致库车小白杏采后软腐变质的主要病原细菌.此外,研究发现,卡那霉素、四环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利福平、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对菌株XAAS-XY2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效果.该研究结果为库车小白杏采后贮藏保鲜、软腐及病害的防治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阐明其采后软腐变质的内在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何江文
    • 摘要: 目的探究和分析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细菌的临床检验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气管深部痰液,采用细菌培养方法对所有患者行病原细菌检测,培养出致病菌后,对致病菌进行鉴定,同时针对不同的致病菌类型开展药敏试验,总结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细菌培养共检出200株病原菌株,其中,包含128株革兰阴性菌(62株肺炎克雷伯菌、34株大肠埃希菌、32株铜绿假单胞菌),占比64.00%;52株革兰阳性菌(33株肠球菌、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26.00%;20株真菌,占比10.00%,各类型病原微生物占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原细菌的耐药性具有一定差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细胞菌等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均较低,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高;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低。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是引发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病的主要病原细菌,且不同病原细菌的耐药性具有一定差异,为避免患者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性,临床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取相应的抗生素药物对患者治疗,才能保证其治疗效果和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