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环境修复

环境修复

环境修复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47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保护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5篇、会议论文153篇、专利文献211513篇;相关期刊378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科学与财富、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104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4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等;环境修复的相关文献由3423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王小治、侯建华等。

环境修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5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15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11513 占比:99.67%

总计:212211篇

环境修复—发文趋势图

环境修复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小治
  • 侯建华
  • 尹微琴
  • 封克
  • 符青山
  • 王圣森
  • 刘勇
  • 刘超
  • 朱晓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旭; 刘方; 杜嬛; 华超; 公旭中; 张秀芹; 汪滨
    • 摘要: 针对纳米零价铁(nZVI)复合材料存在易团聚和难分离回收等缺陷,导致其降解效率下降、使用寿命变短等问题,首先介绍了nZVI的制备方法及负载型nZVI基材料在治理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nZVI去除污染物的反应原理;重点总结归纳了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聚苯胺纳米纤维膜、碳纳米纤维膜等纳米纤维负载型nZVI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去除污染物效果;最后提出以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为代表的载体材料,可以有效抑制nZVI团聚,提高分离回收性能及拓宽其实际应用范围,是负载型nZVI基材料应用于环境修复的新型有效载体。
    • 薛莲英; 杨智宇; 李天芳; 李丽丽
    • 摘要: 植物内生菌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此外,应用植物内生菌还可修复环境污染,保护濒危物种。在内生菌-植物互作过程中,一些共生相关基因及microRNA发挥了重要作用。microRNA是重要的转录后调节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抵御逆境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针对植物内生菌的功能和植物microRNA对植物-内生菌互作的影响进行综述,建议除了关注内生菌对植物的影响,也要加强植物对内生菌影响的研究;加强非模式植物、微生物互作及多种内生菌与植物互作中microRNA的变化及功能研究;此外,也要加强新植物内生菌资源及植物内生菌新功能的挖掘。
    • 姜毅; 汤鼎; 周宇诚; 丁聪聪; 赵兴青; 柴育红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菌株还原Cr(Ⅵ)的机理,从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Cr耐受的菌株Bacillus sp.T124,对该菌株去除Cr(Ⅵ)的效率和Cr(Ⅵ)的还原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cillus sp.T124可以有效去除Cr(Ⅵ),在Cr(Ⅵ)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LB培养基中48 h还原率达到43.2%。此外,在作为菌体电子供体的6种碳源(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乙酸钠和甘露醇)中,果糖对Cr(Ⅵ)的还原效果最好,在不同共存离子存在条件下,HCO_(3)^(-)的添加对Cr(Ⅵ)的生物还原抑制作用最明显。扫描电镜(SEM)的结果显示,经Cr(Ⅵ)处理后的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图谱的分析表明菌株对Cr(Ⅵ)的还原产物为Cr_(2)O_(3);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的结果表明还原过程有烷基和羧基以及多糖的参与,并且通过X射线电子能谱(XPS)的分析确定了去除Cr(Ⅵ)的途径为生物还原而非生物吸附。研究表明,生物还原是Bacillus sp.T124去除Cr(Ⅵ)的主要途径,碳源和共存离子是Bacillus sp.T124对Cr(Ⅵ)还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 张胜田
    • 摘要: 项目名称:土壤热脱附技术装备体系与工程实践项目编号:HJJS-2021-2-15获奖等级:二等奖完成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中船绿洲环保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完成人:张胜田、林玉锁、徐海涛、陈纪赛、周永贤、刘志阳、万金忠、周艳、曾跃春、支晓欢、李群、胡孙、张静、金奇杰、沈诣.
    • 张红振
    • 摘要: 项目名称:大型复杂污染场地绿色修复与可持续风险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编号:HJJS-2021-2-17获奖等级:二等奖完成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北投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天津渤化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完成人:张红振、魏国、杨成良、李书鹏、叶渊、董璟琦、康日峰、郑晓笛、刘鹏、雷秋霜、梅丹兵、孟豪、李剑峰、张晓斌、李丁.
    • 李景豹
    • 摘要: 江苏常州"毒土地"案又被称作"天价诉讼费案",两级法院对原告环境修复诉求性质的不同认定,致使案件受理费等诉讼费用的计算和收取结果出现巨大反差,这对研究环境公益诉讼中环境修复诉求性质的界定、证成和诉讼费用的承担机理非常典型。案件诉讼费的调控、引导、教育、衡平功能表达是司法资源优化、价值引领、行为规制和成本追溯的产物,合理的诉讼费用负担原则更是发挥着正诉激励、滥诉预防和行为矫正作用,对促进环保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从成本—收益角度考量,环保公益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成本投入高、收益低、责任风险大,若用普通民事诉讼规则来调整和规制,激励性远远不够。基于此,对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成本分摊制度设计便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案二审法院将环境修复诉求认定为非财产性案件且属优先诉求并据此计算案件受理费,将承担修复费用认定为优先诉求不能实现时的备位诉求,且在同意原告缓交诉讼费的前提下,判决由败诉被告承担原告一方的律师费、差旅费、案件受理费等相关诉讼费用,用环境司法实践有效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司法中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但立法等层面仍有不足需要完善。
    • 鲁灏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和生活污水对于水体环境已经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而在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中,人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黑臭水体的治理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污水处理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此来为黑臭水体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相应参考。
    • 赵凯; 黎广荣; 孙占学; 刘金辉; 周义朋; 徐玲玲
    • 摘要: 黏土矿物广泛存在于铀矿石中,具有层间离子交换容量大、层间电荷高、片层径厚比和比表面积大等特征,在整个铀生产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黏土矿物颗粒细小,遇水膨胀,会造成采冶系统的堵塞,对铀矿浸出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利用黏土矿物对各种金属离子、放射性金属、原油及有机质的强吸附作用,可对采铀过程造成的污染,包括铀元素的泄漏,以及其他重金属如铅、铜、镉污染进行治理。当前黏土矿物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研究层面,缺乏大规模应用。今后研究应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究铀矿浸出过程中黏土的产生机理,避免浸矿过程中大量黏土的生成,并扩大黏土在矿山环境修复方面的使用范围,在铀矿山环境修复过程中可以考虑有效利用地层中广泛存在的黏土矿物,对铀矿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开展原位修复。
    • 李霞; 李华; 焦晓燕; 王慧贤
    • 摘要: 随着人们对矿山环境修复的重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新技术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部分,对地表植被具有一定影响,土壤中含有微生物种类繁多。土壤微生物探索具有巨大潜力,可能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新的途径。金属矿区存在对研究微生物改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微生物代谢影响土壤中有效利用态金属离子含量。研究通过对理化生矿山微生物修复技术理论分析,综述修复技术研究现状。提出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方向,以高精端技术为导向效率提升,通过微观机理精细研究提高修复效率。加强不同修复技术数据库建设,联合不同修复技术实现更好的修复效果。
    • 王林; 陈杨武; 周后珍; 谭周亮; 王欢
    • 摘要: 微波反应具有加热速率快、选择性加热、加热均匀等优势,已成功用于制备微波生物炭。主要分析了原料组成、湿度、粒径、热解温度及时间、微波功率、微波吸收剂等因素对微波生物炭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微波生物炭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微波生物炭是水中重金属离子、染料的优良吸附剂,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可起到重要作用。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