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番茄果实

番茄果实

番茄果实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371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保护、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697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生物技术通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植物需水与调控技术交流暨现代节水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等;番茄果实的相关文献由799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志彪、罗云波、张余洋等。

番茄果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1.4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697 占比:98.50%

总计:13905篇

番茄果实—发文趋势图

番茄果实

-研究学者

  • 叶志彪
  • 罗云波
  • 张余洋
  • 张俊红
  • 生吉萍
  • 申琳
  • 刘永胜
  • 李汉霞
  • 傅达奇
  • 高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洋; 赵瑞瑞; 孙存一; 申琳; 生吉萍
    • 摘要: 本实验以番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缺失型突变体(NahG)和野生型(wild type,WT)的采后果实为试材,于4°C下贮藏28 d后观察番茄果实冷害症状,同时测定冷藏期间果实的冷害指数,游离脯氨酸含量,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和纤维素酶活力,以及木质素、纤维素、总酚和儿茶素水平。结果表明:与WT果实相比,NahG果实在冷藏后冷害症状较轻,PLC、PLD、LOX、PG和纤维素酶总体活力降低,游离脯氨酸、总酚、儿茶素含量以及木质素、纤维素质量分数升高。结论:与WT番茄果实相比,低温下SA缺失型突变株NahG果实的细胞膜和细胞壁降解减轻,抗冷相关物质含量提高,其抗冷性更强。
    • 摘要: 2021年12月,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腾波教授团队在《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在线发表题为"Sly-mi R159 regulates fruit morphology by modulating GA biosynthesis in tomato"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创新性发现Sly-mi R159作为一个关键因子通过其靶基因Sl GAMYB2调控番茄果实形态,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 张先洁; 汪小旵; 孙国祥; 施印炎; 魏天翔; 陈昊
    • 摘要: 【目的】为测定温室中番茄不同成熟阶段的果实数量,提出一种基于彩色点云图像的测定方法。【方法】在移动平台上搭载KinectV2.0采集温室中行栽番茄的图像信息合成番茄植株点云,再将二视角的番茄植株点云合成1个点云,并通过深度信息截取得到近处番茄植株点云,将标注的点云数据输入到PointRCNN目标检测网络训练预测模型,并识别番茄植株点云中的番茄果实,最后利用基于特征矩阵训练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对已经识别出来的果实进行成熟阶段分类,获得不同成熟阶段番茄果实的数量。【结果】基于PointRCNN目标检测网络的方法识别番茄果实数量的精确率为86.19%,召回率为83.39%;基于特征矩阵训练的SVM分类器,针对番茄果实成熟阶段的预测结果在训练集上准确率为94.27%,测试集上准确率为96.09%。【结论】基于彩色点云图像的测定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不同成熟阶段的番茄果实,可以为评估温室番茄产量提供数据支撑。
    • 摘要: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首次证实了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SlIDI1通过可变转录、可变剪切以及负反馈效应等方式参与番茄果实类胡萝卜素合成调控,为深入解析番茄果实类胡萝卜素调控网络奠定了分子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1月在线发表在《Horticulture Research》上。
    • 摘要: 2022年1月20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阳课题组在《New Phytologist》发表了题为“SlWRKY35 positively regulates carotenoid biosynthesis by activating the MEP pathway in tomato frui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鉴定了一个调控番茄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合成新的转录因子SlWRKY35,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类胡萝卜素衍生物——叶黄素代谢工程研究。
    • 何斌; 张亦博; 龚健林; 付国; 赵昱权; 吴若丁
    • 摘要: 为实现日光温室夜间环境下采摘机器人正常工作以及番茄快速识别,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5的夜间番茄果实的识别方法。采集夜间环境下番茄图像2000幅作为训练样本,通过建立一种基于交并比的CIOU目标位置损失函数,对原损失函数进行改进,根据计算函数anchor生成自适应锚定框,确定最佳锚定框尺寸,构建改进型YOLO v5网络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改进YOLO v5网络模型对夜间环境下番茄绿色果实识别精度、红色果实识别精度、综合平均识别精度分别为96.2%、97.6%和96.8%,对比CNN卷积网络模型及YOLO v5模型,提高了被遮挡特征物与暗光下特征物的识别精度,改善了模型鲁棒性。将改进YOLO v5网络模型通过编译将训练结果写入安卓系统制作快速检测应用软件,验证了模型对夜间环境下番茄果实识别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可为番茄实时检测系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 2022年10月8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番茄团队题为“Variation in the fruit development gene POINTED TIP regulates protuberance of tomato fruit tip”的研究论文。研究通过对包含311份材料群体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F2群体的连锁分析鉴定到控制番茄果实远端形态(果尖)基因POINTED TIP(PT).
    • 李寒; 陶涵虓; 崔立昊; 刘大为; 孙建桐; 张漫
    • 摘要: 为解决多个番茄重叠黏连时难以识别与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GB-D图像和K-means优化的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OM)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番茄果实识别与定位方法.首先,利用RGB-D相机拍摄番茄图像,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取果实的轮廓信息;其次,提取果实轮廓点的平面和深度信息,筛选后进行处理;再次,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采用K-means算法优化的SOM神经网络中,得到点云聚类结果;最后,根据聚类点,通过坐标转换得到世界坐标信息,拟合得到各个番茄的位置和轮廓形状.以果实识别的正确率和定位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指标对该算法进行验证和分析,采集80幅图像共366个番茄样本,正确识别率为87.2%,定位结果均方根误差(RMSE)为1.66 mm.与在二维图像上利用Hough变换进行果实识别的试验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强的鲁棒性.
    • 岳有军; 孙碧玉; 王红君; 赵辉
    • 摘要: 为了使采摘机器人在收获番茄时更加精准地识别目标果实,采用改进后的Cascade RCNN网络对温室内的番茄果实进行目标检测.将Cascade RCNN网络中的非极大值抑制算法替换为Soft-NMS(soft non-maximum suppression)算法,采用适合番茄形状的锚框,增强网络对重叠果实的识别能力,与原Cascade RCNN网络相比,目标识别的准确率提高了近2%,在识别番茄果实的同时,该网络对番茄的成熟度进行了简单分类.为进一步验证网络性能,将改进网络与经典的Faster RCNN网络和YOLOv3网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网络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番茄果实,并对成熟番茄与未成熟番茄做出区分.该方法可为温室内番茄果实的采摘提供技术支持.
    • 摘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功能基因创新团队通过对紫果番茄中花青素的研究,解析了番茄果实中花青素结构及主要修饰类型,并发现了番茄果实中4种新的花青素成分,为解析番茄果实花青素合成和代谢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