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盆栽试验

盆栽试验

盆栽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1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5篇、会议论文61篇、专利文献187090篇;相关期刊216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种业导刊、中国果业信息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五届全国桃学术年会、全国第19届新型肥料技术及新工艺推介研讨会、2013第五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等;盆栽试验的相关文献由172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黄耀、周权锁等。

盆栽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5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6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87090 占比:99.77%

总计:187526篇

盆栽试验—发文趋势图

盆栽试验

-研究学者

  • 刘刚
  • 黄耀
  • 周权锁
  • 宗良纲
  • 廖宗文
  • 焦燕
  • 吴平霄
  • 张民
  • 柴冠群
  • 秦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佳; 冯志威; 田志刚; 高振峰
    • 摘要: 以清香型白酒糟为原料,利用复合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CM3、解淀粉芽孢杆菌Lh-1及微白黄链霉菌G-1)发酵酒糟生产生物有机肥并对其肥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成的生物有机肥有效活菌数> 109 cfu/g,种子发芽指数为86.04%,已经完全腐熟。盆栽试验表明,相较于其他处理,施加生物有机肥后黄瓜根际微生物群落发生了定向改变,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类群和放线菌类群数量显著提高而真菌类群数量降低,生物有机肥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提高了黄瓜植株的抗氧化保护酶活性,植株长势明显优于对照组,肥效显著。
    • 梁元振; 朱忠坤; 樊志磊; 郭景丽; 王立欣; 张梦君
    • 摘要: 为探讨硝硫基复合肥与纳米碳配合施用对作物生长和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以上海青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盆栽试验,共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5次。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上海青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前期硝硫基复合肥处理的表现较好,后期添加纳米碳处理的占优势;随生育期推移,不同施肥处理的上海青叶片数逐渐增多,收获时最多,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硝硫基复合肥与纳米碳配合施用可促进作物叶绿素合成,增强光合作用,并提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质量;纳米碳可减缓养分的释放,延长肥效,促进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积累。
    • 黄忠权; 莫熙宏; 覃奎; 李妍浇; 王凌晖
    • 摘要: 为探究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对土壤铅胁迫的耐受性,以3年生澳洲坚果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铅处理下(0、200、400、800、1 200、1 600和2 000 mg/kg)澳洲坚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除地径增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外,铅浓度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均影响极显著。随铅浓度升高,幼苗株高和地径增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MDA含量逐渐上升。澳洲坚果幼苗对1 200 mg/kg以下的铅胁迫有一定抗性;1 200 mg/kg以上会对其造成毒害,抑制其生长。
    • 石嘉琦; 刘宇庆; 王艳玲; 杨再强
    • 摘要: 为了揭示果期高温胁迫下氮素施用水平对黄瓜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以津优101号黄瓜为试验材料,以28°C/18°C为对照,设置了35°C/25°C、38°C/28°C、41°C/31°C3个高温处理,施氮量设置0(N0),160(N1),240(N2),320(N3)kg/hm^(2)4个水平,共1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果期高温胁迫9 d后测定了黄瓜功能叶片的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并探讨了各处理间变化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果期高温胁迫后黄瓜叶片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显著受损,叶片的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合性能指数(PIabs)、Fm与荧光曲线围成的面积(Area)均显著降低。35°C胁迫下各施氮处理黄瓜叶片的ΔW_(O-J)和ΔW_(O-K)均为负值,放氧复合体(OEC)未失活且PSⅡ中心类囊体之间的能量传递顺畅;而38°C胁迫下N2处理和41°C胁迫下N1处理黄瓜叶片的ΔW_(O-J)均为正值,OEC失活,且N1~N3处理的叶片ΔW_(O-K)均为正值,PSⅡ中心类囊体之间的能量传递受阻。高温胁迫下施氮可显著增加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Fm、Fv/Fm、PIabs、PItotal、Area、Sm,增强OEC活性且促进PSⅡ中心类囊体之间的能量传递;高温胁迫下黄瓜叶片PSⅡ单位活性反应中心的吸收光能(ABS/RC)、捕获光能(TRo/RC)、热耗散光能(DIo/RC)均表现为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而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则呈上升趋势。施氮量和温度对黄瓜叶片荧光特性和产量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果期35,38,41°C高温环境中,施氮量分别为236,283,177 kg/hm^(2)时黄瓜叶片光合作用较旺盛,且能获得较高产量。因此,果期高温胁迫下合理施氮可以提高黄瓜叶片PSⅡ的OEC活性,促进能量传递,减缓PSⅠ受体侧末端电子受体库的抑制,促进叶片光合作用的有序进行。
    • 王保君; 沈月明; 何凯波; 韩斌; 张红梅; 沈亚强; 程旺大
    • 摘要: 秸秆还田和氮肥调控是稻菜轮作模式下后茬蔬菜种植过程中重要的生产措施。为了明确秸秆造粒还田耦合氮肥调控对桐乡市当地特色蔬菜长梗白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设置秸秆还田量(S)和施氮量(N)两个因素,研究秸秆造粒还田耦合氮肥调控对长梗白菜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造粒还田可以显著提高长梗白菜叶片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同N处理相比,SN处理的叶片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均显著增加;同N-25%处理相比,SN-25%处理的叶片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均显著增加。氮肥减量显著降低了长梗白菜单株净重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同N处理相比,N-25%处理的单株净重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降低;同SN处理相比,SN-25%处理的单株净重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造粒还田配施240 kg·hm^(-2)氮肥的长梗白菜产量最高,在维持土壤养分和活性碳库方面效果最佳。
    • 秦佳豪
    • 摘要: 为验证多孔膜的节水效果,重点考虑多孔膜的开孔度(30%、40%和50%)和埋深(10 cm、15 cm和20 cm)2种因素,以不铺多孔膜处理为对照,共计10个处理,立足于木耳菜盆栽试验,研究了风沙土条件下根层铺多孔膜的开孔度与埋深对木耳菜耗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铺多孔膜各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和耗水强度分别在72.34~92.82 mm和0.96mm/d~1.24 mm/d之间变化,整体较CK减少了6.22%~26.91%。表明风沙土条件下根层铺多孔膜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铺多孔膜处理中,当开孔度或埋深一定时,除成熟期外,各生育阶段耗水量、耗水强度、全生育期耗水强度和耗水量均随着埋深或开孔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 赵志杰; 李驰; 高瑜; 张振国; 张永锋
    • 摘要: 为探究MICP技术与超旱生植物联合进行防风固沙的可行性,基于MICP技术对流沙进行处理,选择霸王、无芒隐子草和白沙蒿3种超旱生植物进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菌液浓度和胶结液浓度对植物出苗率的影响,并采用室内风沙侵蚀系统对MICP技术处理的试件进行吹蚀试验,研究了其抗风蚀性能。结果显示:MICP技术联合超旱生植物进行防风固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的最佳菌液OD_(600)值为0.8、胶结液浓度为0.10 mol/L,以此配比对流沙进行处理后矿化覆膜生成情况最优、旱生植物出苗率最高;3种超旱生植物出苗率顺序为白沙蒿>霸王>无芒隐子草;矿化覆膜具有良好的抗风蚀性能,菌液和胶结液混合液按喷洒量为0.5~0.7 mL/cm^(2)处理的试件经12 m/s风速吹蚀10 min后,质量损失率比对照试件降低50~64个百分点,喷洒量为0.7 mL/cm^(2)的试件抗风蚀性能最好。
    • 赵苗苗; 郑粉莉; 王婧; 王雪松; 焦健宇; 魏晗梅
    • 摘要: 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对CO_(2)摩尔分数和温度升高的响应,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土壤健康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谷子(Setaria italica)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气候模拟情景,即对照(400μmol/mol CO_(2)摩尔分数,22°C大气温度)、仅CO_(2)摩尔分数升高(700μmol/mol CO_(2)摩尔分数,22°C大气温度)和CO_(2)摩尔分数和温度双升高(700μmol/mol CO_(2)摩尔分数,26°C大气温度)和2种水分条件,即充分供水(70%田间持水量)和轻度干旱(50%田间持水量),研究谷子农田土壤微量元素对CO_(2)摩尔分数升高和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1)仅CO_(2)摩尔分数升高较对照处理增加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其中,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土壤有效铜和锌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0.4%和107.4%(P<0.05),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二者分别显著增加18.6%和133.4%(P<0.05);2)CO_(2)摩尔分数和温度双升高较对照处理增加土壤有效态锰、铜和锌含量,但降低土壤有效铁含量;其中,充分供水条件下土壤有效铜和锌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9.4%和109.3%(P<0.05),轻度干旱条件下土壤有效锰、铜和锌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4.4%、14.5%和118.3%(P<0.05);3)充分供水条件下土壤有效锌含量和谷子地下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轻度干旱条件下土壤有效锰与谷子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总之,CO_(2)摩尔分数升高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但在CO_(2)摩尔分数升高的基础上增温则使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的增幅减小;与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锰相比,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对CO_(2)摩尔分数升高和增温的响应更为敏感。
    • 李泓池; 张洁; 蔡传涛
    • 摘要: 为探讨铜、锰2种微量元素肥料配施对密花豆生长、光合和生物量的影响,优化微肥配施用量,为密花豆高效栽培提供依据。采用完全随机设计10个配施水平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各配施水平对密花豆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和干重的影响。结果发现,Cu、Mn配施各水平下的密花豆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和干重普遍增加,其中E处理(3.91mg/盆CuSO_(4)·5H_(2)O+30.73 mg/盆MnSO_(4)·H_(2)O)和I处理(5.87 mg/盆CuSO_(4)·5H_(2)O+46.09 mg/盆MnSO_(4)·H_(2)O)相对于其他处理能促进密花豆各光合参数的提高,E处理下的密花豆的株高、基径、攀附率、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达到最高,而I处理下的各生长指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相对于对照,E处理能显著(p<0.05)提高密花豆生长、光合和生物量。通过研究铜、锰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优化了铜、锰微肥配施方案,为密花豆合理施肥、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与应用依据。
    • 黄安林; 付绘澄; 柴冠群; 范成五; 黎瑞君; 秦松
    • 摘要: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复合钝化材料对贵州喀斯特地貌农田土壤砷(As)形态及蔬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能大幅降低蔬菜作物As含量的复合钝化材料,为As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钝化剂为对照(CK),设添加铁矿粉+钢渣(AB)、铁矿粉+煤渣(AC)、铁矿粉+钢渣+煤渣(ABC)、铁矿粉+钢渣+腐殖质(ABD)、铁矿粉+钢渣+煤渣+腐殖质(ABCD)5个复合钝化剂处理,种植小白菜收获后,利用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测定As在土壤中形态变化差异和白菜中的含量,分析不同复合钝化剂的钝化效果。【结果】与CK相比较,添加AB、AC、ABC和ABCD 4种复合钝化材料能显著降低土壤As有效态含量(P0.05),处理ABC的钝化率最高,为60.91%。供试土壤中残渣态As(O-As)和铝型As(Al-As)的比例呈逐渐增加趋势,比例范围分别为32.52%~34.88%和16.44%~28.17%;而易溶态As(AE-As)、铁型As(Fe-As)和钙型As(Ca-As)比例呈下降趋势,比例范围分别为0.66%~1.50%、19.63%~31.28%和16.64%~17.15%。施用复合钝化剂的白菜生物量均显著提高,株高和株幅也相应有所增长,均达显著水平(除AC处理的株幅外),其中处理ABC的生物量增长达91.46%;地上部和地下部As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06~0.588 mg/kg和0.622~1.592 mg/kg,有效抑制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对As的累积,其中,处理AB、AC、ABC和ABD的地上部(可食部位)As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GB 2762—2017)(新鲜蔬菜As≤0.5 mg/kg);处理AB、AC和ABC均不同程度地抑制白菜向地上部迁移As的能力。【结论】施用复合钝化剂2.5%铁矿粉+1.0%钢渣+2.0%煤渣,既可有效降低土壤As有效态含量,又能最大限度减少As在白菜地上部(可食部位)中的累积,有效促进白菜生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