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代谢工程

代谢工程

代谢工程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68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6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251057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加工过程、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2011年国际氨基酸产业创新与联盟发展高峰论坛等;代谢工程的相关文献由177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涛、堵国成、赵学明等。

代谢工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6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51057 占比:99.76%

总计:251668篇

代谢工程—发文趋势图

代谢工程

-研究学者

  • 陈涛
  • 堵国成
  • 赵学明
  • 陈宁
  • 陈坚
  • 刘立明
  • 王钦宏
  • 王智文
  • 吴辉
  • 周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姝媛; 吴良焕; 刘香健; 王博; 于涛
    • 摘要: 利用来源广、价格低、易制备且储量丰富的一碳化合物作为底物,通过构建甲基营养型细胞工厂,生物合成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不仅可以促进一碳资源的洁净利用,同时可以缓解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深入了解甲基营养型微生物(天然型和合成型)的一碳代谢网络,是高效利用一碳化合物进行生物炼制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多种一碳化合物(甲烷、甲醇、甲酸和二氧化碳)生物炼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甲基营养型微生物(天然型和合成型)的关键代谢酶及多种代谢网络;(2)基于多种甲基营养型微生物进行生物合成的研究现状。文章最后讨论了一碳化合物作为底物进行生物转化所面临的主要瓶颈,并据此提供可行的研究策略,以期推动一碳化合物作为原材料进行生物炼制的工业化进程。
    • 赵嫚; 刘薇; 成浩; 王美南
    • 摘要: β-丙氨酸作为最具开发潜力的一种三碳化工产品,具有重要的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近年来,β-丙氨酸的合成方法在化学法和生物法均有较大的进展。化学法相对成熟;在生物法上,随着β-丙氨酸合成途径和调控机理被深入揭示,通过基因工程、基因编辑和代谢工程等方法对合成β-丙氨酸菌株的改造和生产工艺优化,也得到了一系列具有工业竞争力的菌株。该文着重于对β-丙氨酸合成的化学法和生物法合成途径、调控机理、关键酶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和影响因素等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β-丙氨酸合成方法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基础。
    • 贾彬; 兰成湘; 李翔宇
    • 摘要: 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是植物次生代谢的调节剂,参与异戊二烯代谢调控,对莱茵衣藻的异戊二烯类物质合成有重要影响.为探究莱茵衣藻如何快速响应MeJA处理,测定MeJA处理下莱茵衣藻的生长状态和光合效率等生理特征参数,重点关注MeJA处理24 h内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2-C-methnatureyl-D-rythritol-4-phosphate,MEP)合成途径、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和甾醇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MeJA处理降低了莱茵衣藻的生物量积累和光合活性,上调了MEP通路和甾醇合成通路相关基因,下调了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在转录与生理层面,莱茵衣藻对于MeJA处理的初期响应具有快速与剂量依赖性的特点.研究结果为探索微藻类异戊二烯合成和代谢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 邱益彬; 马艳琴; 沙媛媛; 朱逸凡; 苏二正; 雷鹏; 李莎; 徐虹
    • 摘要: 解淀粉芽孢杆菌是FDA认定的安全级(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菌株,在工业酶制剂、高分子聚合物、大宗化学品、绿色生物农药等方面的生产具有突出的优势。近年来,随着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分子遗传操作技术越来越成熟,对利用该菌开发成微生物发酵平台化菌株用于合成生物学制造领域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文中围绕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遗传操作工具、代谢改造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综述,为进一步推动解淀粉芽孢杆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马艳琴; 邱益彬; 李莎; 徐虹
    • 摘要: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功能性糖胺高分子聚合物,在日化、医疗和食品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基因工程与代谢工程等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HA的生物合成过程和机理解析越发深入的同时,也伴随一些新的挑战来临。该综述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总结了HA的关键合成酶基因及合成途径,对不同来源的HA合成酶进行了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并详细描述了HA在常用微生物宿主中生产的安全性、底物不平衡性、发酵低溶氧性等瓶颈问题及其相应的合成生物学策略开发,从而归纳出了目前微生物中高产HA的有效策略,为进一步推动HA的绿色生物制造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 刘琪; 戴宗杰; 王钦宏
    • 摘要: 萜烯是一类基于五碳单元类异戊二烯的天然化合物,种类繁多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领域。传统萜类物质生产依赖于化学合成或植物组织提取,存在产率低、资源浪费的缺点。近年来,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细胞工厂的高效构建,为化学品的微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选择。解脂耶氏酵母因前体甲羟戊酸途径的内源性、乙酰辅酶A供给的充足性以及底物利用的广谱性,被视为萜类化合物合成的重要底盘生物。本文总结了萜烯合成关键酶的挖掘与改造、代谢途径设计与优化、细胞器水平的区室化以及细胞整体水平调控等解脂耶氏酵母中萜类化合物的合成策略,展望了进一步提高该宿主中萜类化合物产量的研究方向与工程方法。
    • 李洋; 闫亚楠; 赵春雷; 郭亮; 高聪; 刘立明; 陈修来
    • 摘要: 己二酸作为生产尼龙、化纤和工程塑料等聚合物的单体,在食品、医药、塑料和化工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己二酸的生物合成主要利用可食用原料,碳原子损失较多,造成己二酸产率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和重构以脂肪酸为原料的己二酸合成新路径,提高己二酸的理论得率;其次,强化本源的β-氧化路径和引入异源的ω-氧化路径;增强细胞对脂肪酸的利用能力;再次,借助系统代谢工程策略,进一步优化己二酸合成路径。最后,经发酵条件优化,最优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AA0304能够产生1.32 g/L己二酸。上述研究结果为利用废弃脂肪酸类化合物生产高价值化学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储晓婷; 谢承佳; 唐苏苏; 江凌; 徐娴
    • 摘要: 紫色杆菌素是微生物以色氨酸分子为前体物质氧化缩合得到的一种非水溶性次级代谢产物,不仅可用做染色剂,还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及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目前,虽然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Janthinobacterium lividum和Pseudoalteromonas luteoviolacea等被证实具有紫色杆菌素合成能力,由于紫色杆菌素合成机制复杂,涉及多酶级联反应,而且野生型菌株易形成无色突变体,导致紫色杆菌素产量不高,因此现阶段主要采取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手段在微生物宿主中进行异源生产。本文从紫色杆菌素合成基因簇的多样性、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以及工程菌生产途径的调控机制三方面具体介绍紫色杆菌素生产菌的构建及生产途径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从微生物资源及基因来源等方面改善微生物菌株的紫色杆菌素生产能力,提出进行途径工程的调控策略,为实现紫色杆菌素产量规模化提供思路。
    • 刘芳美; 赵学群; 沙如意; 夏凯; 黄俊
    • 摘要: 糖的过量摄入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风险。甜味剂的发现和合理使用有助于减少食品中糖的添加。作为天然甜味剂的赤藓糖醇,因其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如热值低、基本不被人体代谢、稳定性高和食用不会引起肠道不适等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赤藓糖醇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产品中,其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正逐年提升,这对赤藓糖醇的工业化生产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笔者综述了利用微生物发酵合成赤藓糖醇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概况,包括生产所使用的主要菌种和优良菌种选育策略、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合成赤藓糖醇的技术探索,以及菌种的代谢工程改造方案,讨论了提高赤藓糖醇产量的组合策略和路径,以期为今后高产赤藓糖醇菌种的选育和赤藓糖醇的绿色可持续生产提供思路和参考。
    • 张桂林; 张亚亭; 姜宏; 刘振; 毛相朝
    • 摘要: 岩藻黄质是海洋藻类中常见的叶黄素之一,尤其在褐藻中含量较高,具有抑菌、抗炎、抗肥胖、抗糖尿病、抗肿瘤、调节肠道菌群和抗器官纤维化等多种生理活性。新黄质是岩藻黄质的可能前体物质,首次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构建新黄质合成途径,首先构建了pTrc99a-crt EBIYZ质粒,该质粒携带5个来自于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的基因crt E、crt B、crt I、crt Y和crt Z,编码的蛋白分别是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番茄红素环化酶和β-胡萝卜素羟化酶。将该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中,得到了产玉米黄质的工程菌E.coli BL21 pTrc99a-crt EBIYZ,玉米黄质产量(细胞干质量,下同)为0.70 mg·g^(-1)。以产玉米黄质工程菌为宿主,将来自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ZEP3基因去信号肽之后转入,得到产紫黄质的工程菌E.coli BL21 pTrc99a-crt EBIYZ p ACYCDuet-1-QZEP3。在紫黄质工程菌E.coli BL21 p Trc99a-crt EBIYZ p ACYCDuet-1-QZEP3的基础上转入新黄质合酶基因NSY,成功获得了产新黄质的工程菌E.coli BL21 NEO,新黄质产量为99.27μg·g^(-1),紫黄质产量为150.30μg·g^(-1),玉米黄质产量为119.77μg·g^(-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