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现代作家

中国现代作家

中国现代作家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4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1篇、专利文献6243篇;相关期刊259种,包括社会科学辑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中国现代作家的相关文献由359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克凌、龙泉明、王兆胜等。

中国现代作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1 占比:6.46%

专利文献>

论文:6243 占比:93.54%

总计:6674篇

中国现代作家—发文趋势图

中国现代作家

-研究学者

  • 罗克凌
  • 龙泉明
  • 王兆胜
  • 刘纳
  • 卢斯飞
  • 宋剑华
  • 罗成琰
  • 赵学勇
  • 郝伟
  • 钱谷融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洪军
    • 摘要: 1980年代,一大批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重新焕发青春,积极参与文学活动,推动了“问题”作家作品的平反,领导了1980年代的各级文学机构、文学期刊和文学评奖,创作了《随想录》《归来的歌》《杜晚香》《洗礼》《干校六记》等著名作品,重版了重要的个人旧作或作品集,参与了中外作家之间的文学交流,为他们举办的纪念活动也成为1980年代文学的重要事件。这些文学活动体现了中国现代作家人生晚年的思想意识与艺术追求,构成了新启蒙与现代派之外的另一部1980年代文学史,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史料来源。
    • 柳冬妩
    • 摘要: 冯至十分推崇一位几乎被遗忘的诗人韦丛芜,并引起了汉学家马悦然的注意。他听了冯至的建议,把《君山》收入他正在编的《中国文学指南1900--1949》一书中,这本书使像韦丛芜这样被历史遗忘的中国现代作家得以“复活”。但到目前为止,对韦丛芜及其诗歌,仍然缺少较为深入的系统研究,对《君山》的研究也多有误读。一、《君山》的发表和出版鲁迅主编的《莽原》半月刊,在1926年1月10日出版的第1期上开始连载韦丛芜的《君山》,直到1926年8月10.日出版的第15期才刊载完毕。1927年3月,《君山》作为《未名新集》丛书的第一种正式出版。《君山》由林风眠设计封面,画家司徒乔画了十幅插图,出版设计则主要是由京中同人负责的。
    • 陈国恩
    • 摘要: 俄罗斯文论,作为世界文苑中的一颗明珠,深受中国现代作家的推崇,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对中国左翼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因为俄罗斯文学是美的,甚或堪称美之极致。拥有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等世界闻名的文学巨匠的俄罗斯文学,具备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底蕴。
    • 闫艺康
    • 摘要: 自五四运动始,新的文化思潮涌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面临新文化的洗礼.中国文学在社会性的历史变革中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形成具有时代性的新文学,即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中国现代作家在中国作家群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其传记、作品、评论等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至关重要.本文从人物数据库发展现状、中国现代作家人物数据库建设构想、鲁迅专题人物数据库建设、中国现代作家人物数据库发展前景和展望四个方面,提出建设中国现代作家人物数据库的初步设想.
    • 吴福辉
    • 摘要: 整理说明吴福辉先生在《春润集》1986年纪事中提及,"中国文学在保持自己民族主体的基础上怎样与世界文学发生关联,成了‘开放’中国的应有之题。那时,全国的南北学人(大部分正是1977、1978届的学生)正为一本‘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的书共同执笔,我就草了《施蛰存:对西方心理分析小说的向往》《张天翼:熔铸于英俄讽刺的交汇处》两文,都是这大气候下的产物。"正是因为意识到"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历史联结,可作为研究我们民族文学的一个重要命题","研究现代小说借鉴外国文学的一般性特点,正是中国文学导向世界文学的历史回顾".
    • 牛小溪
    • 摘要: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在鲁迅的身上闪烁着现代中国的民族魂。走近鲁迅就是走进一个时代,就是走近民族精神。语文教材第三学段一直保留着鲁迅单元,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学生中学接触鲁迅的大量作品做充分的准备。
    • 周思辉
    • 摘要: 抗战全面爆发一年后的1938年8月,何其芳、卞之琳、沙汀夫妇等一行四人走向延安,最终卞之琳、沙汀离开延安返回四川大后方,而何其芳却留在了延安成为中国现代进步作家.对于三人的去留延安问题,学界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曾经作为京派代表性作家的何其芳为什么留在延安,至今更是缺少有力的研究成果.三人的延安去留是洞悉现代作家与延安复杂关系的重要参照,何其芳更具典型性.一个曾经信奉自由主义的京派文人能留在思想高度统一的延安,这给我们考察中国现代作家思想转变与现代文学的复杂性提供了有力佐证,折射出中国现代作家在追求思想进步与坚守文学观冲突时的抉择走向,也是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 周密; 谭俊
    • 摘要: 学术界对于川端康成与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关系更多是从平行研究着手的,关注最多的就是川端康成与沈从文的比较研究了,之外还有川端与郁达夫、曹禺等等.而在探究川端康成与中国当代作家的关系时,研究者们(更多的也是作家本人)更注意从影响的角度来予以剖析或自述.比如王小鹰、余华、贾平凹、莫言等等都提到川端文学对他们创作的推动.这种研究状况的形成,与20世纪中国学界对川端作品的译介相关联,此中可见文学研究与社会变迁的互动,以及未来研究领域的开拓.
    • 黄艳芬
    • 摘要: 华希理·爱罗先珂(Vasili Eroshenko,1890-1952),俄国童话作家、诗人和世界语学者。出生于库尔斯克省(今别尔戈罗德州),四岁时因病双目失明。于1914年4月离开俄国去往日本,并在东亚游历,至1923年4月,期间除了两度旅居日本外,还先后到过泰国、缅甸、印度和中国。1921年5月,在日本参加五一游行,被视为有社会主义思想嫌疑,在遭受暴力殴打和拘禁后,被日本政府驱逐。8月底,爱罗先珂自海参崴流亡到中国,1923年4月离开中国。在中国时期,除去1922年夏秋赴欧洲,以及1923年2月在上海和杭州度假,他一直生活在鲁迅与周作人北京八道湾十一号的家中,与周氏兄弟朝夕相处。在中国时期,爱罗先珂主要用世界语和日语写作,文体包括童话小说、散文、诗歌和演讲稿,出版的汉译文集有《爱罗先珂童话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7月)、《过去的幽灵及其他》(上海民智书局,1923年3月)、《桃色的云》(北京新潮社,1923年7月)、《枯叶杂记及其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4月)、《世界的火灾》(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12月)和《幸福的船》(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3月)。自1921年7月在日本出版第一部日语童话小说集《天明前之歌》(《夜アケ前ノ歌》,东京丛文阁)后,爱罗先珂获得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作家的关注,包括鲁迅、周作人、胡愈之和巴金等在内的译者,在京沪两地,依托于《晨报副刊》《民国日报》《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小说月报》等报刊,以日语和世界语为翻译媒介语,积极开展对他的译介,大大促动了其作品1920年代初期在中国文坛的传播。本年表系统梳理1921至1923年爱罗先珂在中国时期的人生和文学活动,客观呈现其这段旅华经历,以纪念他来到中国一百周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