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化学沉积

电化学沉积

电化学沉积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5篇、会议论文122篇、专利文献129436篇;相关期刊270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90种,包括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2009年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等;电化学沉积的相关文献由2735位作者贡献,包括闫俊伟、张国才、董士豪等。

电化学沉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5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122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29436 占比:99.50%

总计:130083篇

电化学沉积—发文趋势图

电化学沉积

-研究学者

  • 闫俊伟
  • 张国才
  • 董士豪
  • 孙少东
  • 王成飞
  • 刘杰
  • 朱鹤孙
  • 袁广才
  • 曹传宝
  • 侯明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崇娥; 周明; 欧阳名钊; Niare Lucien; DrameBoubacar
    • 摘要: 采用两步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CZTS薄膜和CZTS纳米线阵列,对450~650°C硫化温度下的CZTS薄膜的形貌和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550°C硫化条件下可以获得锌黄锡矿相的CZTS。以阳极氧化铝(AAO)作为模板,采用了"先硫化,后移除AAO模板"和"先移除AAO模板,后硫化"两种方式对Cu-Zn-Sn预制层进行处理,得到了垂直形貌的CZTS纳米线,保证了纳米线的完整性和较好的垂直度。在0.2~2μm入射光波范围,与CZTS薄膜相比,CZTS纳米线平均反射率降低20%,展现了良好的减反射特性,有利于增大吸收层的吸收;同时也通过优化硫化工艺顺序为制备垂直的CZTS纳米线提供了新思路。
    • 陈旭芳; 李杨; 陈荣生; 倪红卫
    • 摘要: 降低铂的用量,提升铂基催化剂在碱性环境中的析氢反应性能,是电解水工业化应用的一个关键问题.本工作是在三电极体系中,以Pt丝对电极为Pt源,采用简单易于控制的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电化学沉积方法,在水热制备的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NiCo-LDHs)上实现了高分散Pt的痕量负载.利用NiCo-LDHs促进水的解离,Pt位点推动H的结合和脱附,有效解决Pt在碱性环境中析氢反应过程动力学滞缓的问题.在1 mol·L^(−1) KOH溶液中,在Pt负载量为30.4 g·cm^(−2)时,Pt-NiCo-LDHs电极驱动10 mA·cm^(−2)电流密度的过电位仅需要56 mV,塔菲尔斜率仅为43 mV·decade^(−1),摆脱了Volmer步骤的限制,展现了优异的析氢催化活性.在100 mV的过电位下,Pt-NiCo-LDHs的质量活性比商品化Pt/C电极高5.6倍.另外,Pt-NiCo-LDHs在100 h的恒电流测试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
    • 陈哲; 康树杰; 朱乾科; 张克维
    • 摘要: 采用E-T和脉冲电化学沉积法,利用氧化铝(AAO)模板制备出直径200 nm,长度约为13.1μm的非晶态FeNi纳米线阵列。FeNi纳米线阵列的形貌、成分、微观结构以及磁学性能分别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eNi纳米线排列致密,外壁平整光滑,粗细均匀,元素分布均匀。制备的纳米线表现出纯非晶结构,退火后从非晶基体中析出γ(Fe,Ni)相,且晶粒的生长具有明显的(111)择优取向。VSM结果表明在非晶纳米线中具有较强的磁各向异性,其易磁化轴为平行于长轴方向。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矫顽力H_(c)和剩磁比B_(r)/B_(s)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归因于纳米线内应力的释放及纳米晶间的磁交换耦合作用。
    • 杨科; 闫俊; 肖勇; 徐晶; 陈磊; 刘雍
    • 摘要: 为开发性能优越、制备工艺简单的可充电锌离子电池(ZIBs)正极材料,以静电纺纳米纤维膜为前驱体,经预氧化和高温炭化制备了碳纳米纤维膜(CNFs),并以CNFs为基底,结合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具有皮芯结构的MnO_(x)/CNFs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电化学沉积时间对MnO_(x)/CNFs复合材料表面形貌、结构以及ZIBs循环充放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沉积法使MnO_(x)活性材料与CNFs基底间界良好结合,减少了活性材料脱附,提高了二者的界面离子和电子传输能力;以沉积2 h的MnO_(x)/CNFs作为正极时,ZIBs在0.1 A/g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可达647.9 mA·h/g,且在0.5 A/g电流密度下循环充放电500次后仍能保持221.8 mA·h/g的比容量;经2 A/g电流密度循环充放电后在0.1 A/g电流密度下仍能恢复至初始比容量的94%,具有较好倍率性能。
    • 彭迪; 张雨嫣
    • 摘要: 潜手印作为最重要的痕迹物证之一,一直是各国执法部门打击犯罪、识别人身的有力工具。近二十年来传统的手印显现与纳米技术、免疫荧光技术、生物适配体技术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为深入识别指纹物证的化学、生物学信息提供了可能性。电化学检测因其具有灵敏度高、可控性好、成本低廉且易于联用等优势,在物质检测和组分分析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法庭科学工作者逐渐重视电化学方法在潜手印显影方面的应用,相关报道日渐增多。本文通过对作用于基底物质的电化学反应相关研究的梳理和归纳,全面综述了基于电化学沉积、电致化学发光及表面等离子共振三种技术的“负像”潜手印显影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电化学方法检测潜手印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期为手印的无损检测和残留物识别提供借鉴和思路。
    • 樊小勇; 朱永强; 毋妍; 张帅; 许磊; 苟蕾; 李东林
    • 摘要: 通过在化学镀构建的三维多孔铜上电沉积锡-锌(Sn-Zn)合金,构筑了孔径为5μm左右的三维多孔Sn-Zn合金电极(3D Sn-Zn),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该电极拥有高稳定性和适宜孔径的三维多孔结构,可降低局部电流密度,提供均匀的电场分布,缓解了由于锌的不均匀生长而造成的粗大枝晶;合金镀层中的Sn元素不仅可以增大析氢过电位,增强电极的防腐蚀性能,还可降低锌的形核势垒,为锌的沉积提供丰富的形核位点,促进锌在电极表面的均匀沉积,减少枝晶的形成.采用3D Sn-Zn电极组装的对称电池,在0.5 mA/cm^(2)下可稳定循环超过1200 h,电压滞后仅为21.3 mV;而采用锌片(2D Zn)组装的对称电池电压滞后达到了99.2 mV,且在循环300 h后开始出现剧烈的电压波动.使用3D Sn-Zn电极组装的全电池在1.8 A/g电流密度下可稳定循环2000次.
    • 张志斌; 屈少鹏; 尹衍升
    • 摘要: 采用不同的制备溶液及制备参数在X80钢表面制备出不同的氧化铈膜,并对其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RD、拉曼光谱、接触角测试仪对不同的氧化铈膜腐蚀前后的表面形貌、元素、物相及亲水性进行了分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不同的氧化铈膜在3.5wt.%NaCl溶液中的开路电位、线性极化电阻、交流阻抗、极化曲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溶液中的水会导致膜层出现龟裂现象,增强电流密度不会引起膜层龟裂;电流密度增强或时间增加均会增加电化学沉积膜的表面能;制备溶液中的水可以提高膜层的耐腐蚀性能,增强制备电流密度亦能明显提升其耐腐蚀性能,但涂层耐腐蚀性能对制备时间的影响不敏感。优化氧化铈膜制备参数可以明显提升其耐腐蚀性能。
    • 郭子娇; 李悦; 张瑞; 陆赞
    • 摘要: 为制备电化学性能优异的一维纤维超级电容器,利用碳纳米管(CNT)的液晶态性质和MXene(Ti_(3)C_(2)T_(x))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协同制备复合纤维作为电极基体,运用简单可控的电化学沉积方法在纤维表面沉积聚苯胺(PANI)制备复合纤维电极。对纤维进行微观形貌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获得最佳沉积时间的电极并组装纤维超级电容器。研究表明:当沉积5 min时,在5 mV/s的扫描速度下PANI/Ti_(3)C_(2)T_(x)/CNT纤维电极表现出最大的体积比电容,为113.92 F/cm^(3);在0.1 A/cm^(3)的电流密度下证明其组装的超级电容器比电容可达65.4 F/cm^(3),同时在0.8 A/cm^(3)电流密度下循环5000次后,比电容保持率为79%,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马骏; 苏冬云; 褚岩; 孟祥康
    • 摘要: 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沉积聚苯胺和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得到层层自组装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对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测试不同组装层数下石墨烯/聚苯胺纳米复合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优化制备工艺,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赝电容性能,当电流密度为2 mA/cm^(2)时,比电容达到4.78 F/cm^(2),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电流密度20 mA/cm^(2)对应的比电容为4.12 F/cm^(2)),且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2 mA/cm^(2)电流密度下循环5000次的比电容保持率为97.6%)。
    • 王历; 吴敏娴; 李珺; 陈艳丽; 王文昌; 陈智栋
    • 摘要: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较低电压下(4.0~8.0 V)以甲酸作为主要碳源,甲酸钠作为辅助碳源,二甲基亚砜与去离子水作为溶剂,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碳薄膜,研究了沉积电压对碳膜形貌和成分的影响。电化学沉积含氢类金刚石碳薄膜致密、均匀,膜的电导率与沉积电压呈负相关关系,电导率介于金属与半导体之间。拉曼光谱在1332 cm^(-1)处出现金刚石的特征峰,sp^(3)碳成分随沉积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显示沉积的类金刚石碳膜为含氢碳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显示这些薄膜中存在sp^(2)和sp^(3)键碳原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