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8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2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56252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解剖与临床、临床骨科杂志、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第五届西部宠物医师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骨与关节疾病高峰论坛、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等;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相关文献由137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洪、王坤正、赵德伟等。

髋关节发育不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2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56252 占比:99.21%

总计:56700篇

髋关节发育不良—发文趋势图

髋关节发育不良

-研究学者

  • 张洪
  • 王坤正
  • 赵德伟
  • 刘瑞宇
  • 沈彬
  • 王加宽
  • 裴福兴
  • 严世贵
  • 党晓谦
  • 刘建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科; 孔学军
    •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HFUS)在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就诊的128例疑似DD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接受常规X线检查及HFUS检查,以临床体格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及对不同类型DDH的检出率,比较DDH患儿与正常幼儿髋关节α、β角及股骨头覆盖率。结果临床体格检查结果显示,128例患儿中,有102例确诊,X线检查显示有92例,HFUS检查显示有100例。与男性及左侧发育不良患儿相比,女性及右侧发育不良患儿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X线检查比较,HFUS检查的诊断灵敏度(94.12%)、准确率(92.19%)较高,漏诊率(5.88%)较低(P<0.05);与X线检查比较,HFUS检查对于髋臼发育不良患儿的检出率较高(P<0.05);与正常幼儿相比,DDH患儿α角较小,股骨头覆盖率较低,β角较大(P<0.05)。结论HFUS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X线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及对不同类型DDH的检出率,对临床筛查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楼跃
    • 摘要: 最近查阅到美国儿科学会骨科分会和北美儿童骨科学会联合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医生和患者均应关注的5个儿童骨科临床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国家长与医生经常面对的。该文既是对医生的建议,也是对孩子家长的建议,值得一读。现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一一解读,供大家参考。问题1:目前根据超声或X线片检查,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DDH)存在过度诊断和治疗的现象。(1)关于国内髋关节超声检查的准确性。髋关节超声检查有较为严格的技术要求,包括检查时的体位,超声探头的技术参数,探头接触孩子的部位、方向、角度,超声图像截取的标准,测量指标等,均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 王淳; 史歆然; 崔远光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月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婴幼儿髋关节超声测值的变化,评价超声在治疗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1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儿科早教门诊接受髋关节超声检查的0~6个月婴幼儿903例(1806髋,左侧903髋,右侧903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测量α、β角及股骨头直径值,按照Graf诊断标准分型,比较不同月龄婴幼儿髋关节分型构成;比较Ⅰ型(正常)与Ⅱ、Ⅲ型(DDH)婴幼儿髋关节α、β角、股骨头直径超声测值变化。Ⅱb以上分型婴幼儿均采用Pavlik吊带法治疗,并定期门诊超声复查,评价超声在治疗监测中的价值。结果:A组、B组、C组、D组、E组、F组Ⅰ型检出率分别为85.00%、81.68%、90.18%、99.41%、97.50%、100%;A组、B组、C组Ⅱa型检出率分别为15.00%、18.11%、9.82%;D组Ⅱb型检出率为2.50%;B组、D组Ⅱc型检出率分别为0.14%、0.59%;B组Ⅲ型检出率为0.07%。A组、B组、C组、D组、E组Ⅱ、Ⅲ型α角小于Ⅰ型,A组、B组、C组Ⅱ、Ⅲ型β角大于Ⅰ型,A组、B组Ⅱ、Ⅲ型股骨头直径值小于Ⅰ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7例Ⅱa型中103例定期复查,34例失访,其中29例4周超声复查转为Ⅰ型,74例8~12周超声复查转为Ⅰ型,治愈率为100%。1例Ⅱb型、2例Ⅱc型确诊后均接受Pavlik吊带治疗,8~12周超声复查均达I型;1例Ⅲ型确诊后接受Pavlik吊带治疗,20周超声复查达Ⅰ型,治愈率均为100%。结论:超声α角、β角是筛查6个月内髋关节发育不良婴幼儿骨关节畸形的重要指标,可早期诊断骨关节畸形,利于早治疗;同时超声在治疗过程中可定期监测,可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助提高疗效。
    • 徐姗姗; 邱庆军; 戴红卫; 周彬
    • 摘要: 目的研究二维与三维超声在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30例临床怀疑为DDH的患儿,均接受髋关节二维与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二维与三维的检查时间、患儿检查依从性及二维、三维超声检查一致性。结果两组患儿进行三维超声的检查时间短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进行三维超声的检查依从性高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诊断敏感度为68.42%、特异性为90.91%、准确率为76.67%、阳性预测值为92.86%、阴性预测值为62.50%、Kappa值为0.541;三维超声诊断敏感度为84.21%、特异性为90.91%、准确率为86.67%、阳性预测值为94.11%、阴性预测值为76.92%、Kappa值为0.724。结论三维超声可缩短患儿检查时间,更精确观察髋关节情况,且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 吕欣; 苏日娜; 张志峰; 孙智文
    • 摘要: 目的总结采用自体股骨头移植重建髋臼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骨关节科采用自体股骨头移植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1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资料。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32~66岁,平均(50.67±8.62)岁。采集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影像学评估包括术前髋关节X线片和末次随访时髋关节X线片,评估人工关节位置和股骨头植骨愈合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2~96个月,平均(75.05±12.14)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21~42分,平均(31.33±5.77)分;末次随访时为83~94分,平均(88.81±2.98)分。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术后8个月随访时髋关节X线片见股骨头植骨处骨吸收,但是髋臼假体位置及骨长入良好。结论采用自体股骨头移植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中期疗效满意,未见假体松动等相关并发症。
    • 石志伟; 顾言阁; 靳文舒; 赵璋; 李树锋; 闫新峰
    • 摘要: 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Bernese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效果较好。PAO治疗DDH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术前影像学参数、术后影像学参数、一般资料及手术并发症。影响PAO治疗效果的术前影像学参数主要有外侧中心边缘角、关节间隙宽度及骨性关节炎的Tonnis分级、头臼匹配度、非球形股骨头、髋臼前倾角、股骨颈前倾角、股骨头超出指数、α角、髋臼倾斜度。影响PAO治疗效果的术后影像学参数主要有外侧中心边缘角、前方中心边缘角、髋臼倾斜度、股骨头超出指数、髋关节中心内移程度、髋臼前倾角、关节间隙宽度、α角。除此之外,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以及神经损伤、骨不连、截骨进入关节、应力性骨折等并发症可能会影响PAO的治疗效果。
    • 陈晶祥; 余专一; 程球新; 付美清; 史柏娜; 杨俊; 周江军; 赵敏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个性化数字模拟辅助髋臼假体精准植入在髋关节发育不良应用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1例(12髋)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男4例(5髋),女7例(7髋),年龄27~61 (46.64±12.93)岁;Crowe分型Ⅰ型8髋,Ⅱ型4髋。将术前CT薄层扫描导入Mimics 10.01软件,通过术前模拟选择合适髋臼假体尺寸及安放角度,并了解髋臼骨量缺损情况,决定术中是否需要结构植骨,测量患者术前后的双下肢长度、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髋臼旋转中心高度、髋关节中心水平距离,观察术后脱位、植骨愈合情况及臼杯松动情况,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30(23.45±3.70)个月,术后未发生假体脱位、松动、植骨均愈合。1例因术中坐骨神经牵拉出现支配区域麻木,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于术后1个月恢复。双下肢长度差由术前(31.73±5.98) mm下降至术后3个月的(4.73±1.90) mm(t=15.268,P<0.01)。术后臼杯髋臼前倾角(17.45±3.62)°、外展角(40.10±2.30)°。所有病例外展角及前倾角均位于Lewinnek安全范围内,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20.64±2.58) mm,术后髋关节水平内移距离(33.46±3.61) mm。Harris评分由术前(45.36±2.34)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91.27±2.37)分(P<0.05)。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通过术前个性化数字模拟重建髋臼,可以更好的了解髋臼缺损情况,有助于评估髋臼假体的大小、安放角度及是否需要结构植骨,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王雪松
    • 摘要: 髋关节镜技术在髋关节及其周围疾患的治疗中具有损伤小和恢复快的显著优势,当前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30年代,关节镜技术最早在德国和日本被应用于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但当时只有零星病例。20世纪80年代,牵引技术的应用使髋关节镜手术技术得到很大发展。目前髋关节镜技术日趋成熟,欧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亚洲国家髋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近年来,髋部相关疾病治疗中的髋关节镜技术在中国同样得到迅猛的发展。
    • 唐晓波; 王健; 董佩龙; 卞为伟; 王海荣
    • 摘要: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THA治疗42例DDH骨缺损患者(42髋),术中行生物型髋臼杯联合髋臼外上方结构性植骨。按照Crowe分型将患者分为CroweⅢ型组(25例)和CroweⅣ型组(1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及影像学评估指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年。(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CroweⅢ型组均明显短(少)于CroweⅣ型组(P<0.001);髋臼杯直径:CroweⅢ型组明显大于CroweⅣ型组(P<0.05)。(2)术后6个月双下肢长度差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两组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CroweⅢ型组均明显优于CroweⅣ型组(P<0.05)。(3)两组髋臼杯均安放于真臼或接近真臼,髋臼杯覆盖率均为100%。(4)术后3 d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两组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CroweⅢ型组均明显低于CroweⅣ型组(P<0.05)。(5)宿主骨覆盖率及植骨块覆盖率:CroweⅢ型组均明显高于CroweⅣ型组(P<0.001)。结论 采用THA治疗成人DDH骨缺损,术中行生物型髋臼杯联合髋臼外上方结构性植骨,移植骨块可与髂骨逐渐融合并完成重建,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且CroweⅢ型较CroweⅣ型的治疗效果更好。
    • 王海波; 关莉; 张方梅; 孙晓伟; 王志宽
    • 摘要: 目的探讨2~6个月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收治的3596例2~6个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分为发生组(450例)和未发生组(3146例)。分析髋关节发育不良流行病学特征,统计新生儿年龄、性别、民族、臀位情况、家族史、合并畸形、皮纹对称情况、产妇分娩方式、孕龄、胎次、高龄产妇情况、孕期羊水情况、产后出血量、血红蛋白(Hb)水平、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2~6个月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新生儿年龄、民族,产妇孕龄、胎次、血压指标水平及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女性新生儿、臀位、皮纹不对称、家族史、合并畸形及产妇孕期羊水少、高龄产妇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新生儿、臀位、皮纹不对称、有家族史、合并畸形及产妇孕期羊水少、高龄产妇是影响2~6个月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6个月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有一定发生风险,女性新生儿、臀位、皮纹不对称、有家族史、合并畸形及产妇孕期羊水少、高龄产妇是影响2~6个月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