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理性设计

理性设计

理性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14676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读书、艺术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2006年全国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学术研讨暨教学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等;理性设计的相关文献由375位作者贡献,包括曹以诚、杜正平、邬敏辰等。

理性设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4676 占比:99.85%

总计:114844篇

理性设计—发文趋势图

理性设计

-研究学者

  • 曹以诚
  • 杜正平
  • 邬敏辰
  • Willy Bister(摄影)
  • 余蓉
  • 倪辉
  • 冯旭东
  • 刘中美
  • 刘均洪
  • 刘夫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金良
    • 摘要: 设计观是指作品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是作品的设计主导思想,设计观需要综合统筹好环境、资源和用户等各种因素,运用设计规律和方法取得人、环境、资源的平衡发展。进入数字传媒时代后,随着网络社交化,智能化和科技进步等因素,设计观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未来数字时代的设计观念,需要把握公平性原则,需要提供一种系统性服务,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另外还需要保持设计责任感。
    • 摘要: 赵国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会主任在生物研究中,基于理性设计原理和合成构建技术的“设计-合成-测试-学习”研究循环,往往速度慢、效率低,且高度依赖于昂贵的人力成本。所以,自动化、高通量的设备平台和标准化的实验方法、算法和流程,将是未来的合成生物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龚大春; 王德林; 万里; 刘润; 吕育财; 罗华军; 宋婷
    • 摘要: 通过蛋白质理性设计和定点突变技术,在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羰基还原酶wtCpCR的基础上,构建5个突变体酶A98N、S307N、G262N、S216N和S258N,考察了有机溶剂、温度、剪切力、氧气、辅酶NADPH浓度对突变体酶的稳定性影响。研究表明,A98 N在磷酸盐(potassium phosphate,PB)缓冲溶液中比酶活力提高10%,而S307 N没有酶活力,其他3个突变体比酶活力均有降低;A98 N和G262 N在PB/甲基叔丁基醚的双相体系中界面稳定性比原始酶wtCpCR分别提高1.7和1.4倍;4个突变体酶的耐热特性略有下降,T_(50)值介于31~36°C;在100、200 r/min条件下,4个突变体耐剪切力均增强,在300 r/min条件下G262 N突变酶的耐剪切稳定性比wtCpCR增强1.3倍;G262 N突变酶在有氧条件下的稳定性更好,比野生酶提高1.4倍,半衰期(t_(1/2))达到11.87 h;辅酶浓度为0~0.4 mmol/L时,G262 N突变酶更加稳定。该研究为该羰基还原酶wtCpCR的多点突变进一步改善酶稳定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可提高该酶在双相体系生物催化工艺的经济性。
    • 刘洋; 卢浩洋
    • 摘要: 为设计出既符合现代人审美特征和心理需求而又能充分体现社会型活动文化价值的吉祥物。本文围绕设计和传播推广方式两个方面,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思维角度对社会型活动吉祥物的设计和推广进行思考论证。吉祥物的设计一方面应重视理性设计对其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塑,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高科技、事件热点等手段进行多元化交叉的吉祥物推广,满足新时代走向和用户的精神需求,实现活动文化信息和内涵的有效传播。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研究对吉祥物的设计和推广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 周紫璇; 高鹏
    • 摘要: 借助可再生能源获取电能分解水制得的氢气,将CO_(2)转化为大宗化学品和液体燃料,不仅能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而且有助于解决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存储等问题.目前,实现CO_(2)转化工业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是缺乏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此外,将CO_(2)分子转化为更高附加值的C_(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的烃)产物比转化为简单的碳一分子产品更加困难.本文系统介绍了本课题组开发的CO_(2)加氢制甲醇、低碳烯烃、芳烃以及汽油与航空煤油馏分烃等高效多相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思路,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深入探讨了这些催化剂的结构-性能关系、活性位点的性质和反应机制.期望进一步推动CO_(2)加氢制大宗化学品和液体燃料的多相催化剂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对于CO_(2)加氢制甲醇,传统催化剂面临活性不高、逆水煤气变换反应使得选择性偏低、副产物水易导致纳米颗粒烧结失活等问题,以高铜含量碱修饰水滑石材料为前驱体,创制了纳米限域结构铜基催化剂,在5000吨/年CO_(2)制甲醇装置上完成了该催化剂的工业测试;由于氧化铟(In_(2)O_(3))催化剂具有更高的甲醇选择性,近年来备受研究者广泛关注,本课题组研究表明In_(2)O_(3)在CO_(2)加氢反应中对晶相和暴露面的结构敏感性,并创制了一种主要暴露(104)面的六方相材料,当反应温度为360°C时仍有利于甲醇合成.基于反应耦合策略,在多功能催化剂上可以将CO_(2)加氢制甲醇与甲醇制烃类反应耦合,或者将RWGS与费托合成以及烯烃异构/环化/芳构反应耦合,由此可实现CO_(2)加氢直接合成各种C_(2+)产品.多功能催化剂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与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类似的问题,但反应网络更加复杂.本文阐明了不同功能组分的结构与物化性质以及不同组分的耦合方式对催化剂上CO_(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影响机制,并揭示了不同耦合反应的中间物种的演化与反应机制.另外,对该领域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与各类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前景也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更高效催化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并加深对CO_(2)加氢反应网络的理解.
    • 郭静; 高文君; 朱小梅; 赵晗; 张欣; 王怡; 王芯楺; 赵希岳; 蔡志强
    • 摘要: 为提高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SaCsn46A壳聚糖酶的温度稳定性,利用SWISS-MODEL在线服务器,以链霉菌SirexAA-E壳聚糖酶(PDB登录号:4ily.1A)为模板对SaCsn46A的蛋白结构进行同源模拟,将预测获得的SaCsn46A蛋白结构提交至在线预测软件PoPMuSiC-2.1,寻找对SaCsn46A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的氨基酸残基,通过定点突变构建突变体,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Rosetta中异源表达野生型壳聚糖酶及突变体。经Ni-NTA亲和层析获得电泳纯重组酶蛋白,测定野生型壳聚糖酶及突变体G237A的酶学性质,发现突变体最适温度提高5°C,并且温度稳定性及pH稳定性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高突变体的表达效率,对突变体表达菌株进行诱导条件优化,确定最优条件为IPTG浓度0.7 mmol/L,诱导温度20°C,诱导时间8 h。
    • 刘欣悦; 韩来闯; 刘中美
    • 摘要: 腈水解酶(Nitrilase,EC 3.5.5.1),是一类可以将腈类物质一步水解为羧酸的酶,是多种重要大宗化工品、药物中间体的理想生物催化剂。但是天然酶活性低、热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近年来通过蛋白质改造来解决酶活性与稳定性间的“trade-off”效应以提升催化性能的研究较多。该研究提出一种酶-底物亲和设计改造策略,以来源于Syechocystis sp.PCC6803的腈水解酶Nit6803作为改造对象,结合基于Rosetta的Cartesian_ddG方法和基于自由能微扰的酶-底物亲和力计算,对Nit6803的催化口袋进行单点突变及组合突变设计。基于此获得了活性显著提升的单点突变体F64Y、W170G,及组合突变体F64Y/W170G。其中,F64Y/W170G的比酶活力达到(22.48±0.64)U/mg,为野生型的4.56倍,且该突变体的热稳定性不低于野生型。通过分批补加3-氰基吡啶进行全细胞催化表明F64Y/W170G催化能力强于野生型,在达到相同转化率情况下极大的缩短了催化时间。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设计策略可以有效提升酶的活性而不影响其稳定性,为酶的理性设计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 龙柳妃; 苏羽; 陈艳红; 姜泽东; 倪辉; 李清彪; 朱艳冰
    • 摘要: 对假交替单胞菌JMUZ2的κ-卡拉胶酶进行理性设计,以获得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酶。用PoPMuSiC在线分析工具对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进行分析,筛选了10个单点突变体。利用定点突变获得突变酶基因,并对突变酶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及性质鉴定,筛选出酶比活力不降低且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体K155A。热稳定性分析表明,在50、55°C和60°C分别处理40 min,突变酶残余酶活力分别是野生型酶的1.8、2.7倍和4.5倍。酶的结构及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表明,酶分子疏水相互作用和结构刚性的增强是K155A突变体热稳定性提高的可能原因。通过理性设计获得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体K155A,对改善酶的性质、扩大κ-卡拉胶酶的应用范围以及κ-卡拉胶酶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王伟颖; 葛佳; 苏志国; 马光辉; 郑永祥; 郝冬霞; 余蓉
    • 摘要: 核磁共振饱和转移差谱(STD-NMR)技术能够用于检测小分子配基与大分子蛋白之间的亲和性。利用STD⁃NMR技术评价了基于Protein A设计的仿生肽段与人抗体(hIgG)的亲和力以及结合机制,从中筛选出了与抗体亲和性最强的仿生六肽FYEILH,利用静态吸附试验确定了此六肽与抗体的亲和力(Kd)为0.8×10^-6 mol/L,静态结合载量为61.22 mg/mL,与目前文献中报道的许多多肽配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本研究中成功将Protein A最小化,获得了与抗体具有高亲和性的Protein A仿生多肽配基。
    • 叶俊; 宋萍
    • 摘要: 依据前沿的教育理论与国内对校园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摒弃商业性,从理性设计入手,文章探讨校园设计如何让空间回应当代教学和成长的需求,重建学校与社区的紧密联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解决切实存在的接送问题以及探讨如何通过功能创新和精细的构造设计实现形式创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