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环流背景

环流背景

环流背景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560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4篇、会议论文104篇、专利文献18492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广东气象、气象研究与应用、气象与环境科学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环流背景的相关文献由1302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冬梅、张云惠、温珍治等。

环流背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4 占比:2.38%

会议论文>

论文:104 占比:0.55%

专利文献>

论文:18492 占比:97.07%

总计:19050篇

环流背景—发文趋势图

环流背景

-研究学者

  • 黄冬梅
  • 张云惠
  • 温珍治
  • 许金镜
  • 张精华
  • 王正旺
  • 白波
  • 郭荣芬
  • 鲁亚斌
  • 侬耀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毛春旭; 夏阳; 张强; 陈翱章; 张润琼; 吴华洪
    • 摘要: 本文利用气象常规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六盘水市2021年8月7~13日连续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环流背景分析及模式预报评估。结果如下:1) 此次连续过程中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稳定。雅库茨克–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和巴尔喀什湖低压槽建立后长时间稳定维持,低压槽中不断分裂小槽东移,引导弱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交汇造成连续强降雨天气。2) 西太平洋副高经历了西伸北抬–东退南落–西伸北抬–东退南落的周期过程,相应地伴有小股冷空气在副高588线北部边缘发展为小槽和东移的周期过程,这种小槽的发展和东移对贵州暖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形势和触发作用。3) 过程平均(7~13日平均)的500 hPa、700 hPa、850 hPa及地面图上在贵州境内均以偏南风气流为主,贵州处于西太平洋副高附近的高能高湿环流背景下。此次过程除7日降雨以纬向水汽输送为主外,其余时段经向水汽输送更为重要,即南风暖湿气流在8日后逐渐发展强盛,为六盘水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4) 700 hPa湿位涡的大值中心与等值线密集区对强降雨落区具有较好的预测指示意义,最大降雨通常出现在其梯度最大的区域。5) 六盘水市降雨落区(雨带)可以综合考虑EC和德国的模式预报,德国的雨带预报亦常有较好的效果。全球模式量级预报普遍偏小,所以考虑最强降雨量级时,应以中尺度模式为主,贵州WRF、CMA-MESO在此过程中预报效果更好。6) 雷达回波外推产品对六盘水市短时强降雨的预报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外推初始时刻产品与实况的差异对外推结果影响很大。
    • 喻琴昆; 李钰春; 何巍
    • 摘要: 利用高空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和FY-2H卫星TBB资料,对2020年“7.15”和“8.24”四川盆地南部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盆地高能高湿的环境条件和中低层有利的系统配置是造成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而近地面层冷空气扩散南下是触发“8.24”暴雨的又一关键因素;(2)“8.24”暴雨过程中低层水汽和能量更充足,大气层结更加不稳定,降雨范围和强度更大;(3)“7.15”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云团偏东,“8.24”暴雨过程冷空气路径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初生有一定影响,使对流云团更偏西,强降雨均出现在中尺度对流系统成熟阶段,最强降雨时段与冷云中心最强时段对应。
    • 何靓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以及雷达资料等,对2020年3月26日发生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500 hPa、700 hPa和850 hPa三层的槽前,受深厚的西南气流控制。此配置的典型特征是随着低槽的东移,使得傍晚前后柯桥区附近上空有槽后的中空急流,对流风暴发生后,中空急流将干冷空气向对流风暴发生区输送,增强了大气层结的对流不稳定度和气流辐合,有利于对流向高空发展,是槽前出现对流风暴的重要条件。在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不稳定的能量条件、水汽条件以及动力条件均非常适宜。此外,雷达对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雷达图的不间断监控,对提前判断强对流天气的发展和发布预警信息十分重要。
    • 毕瑞君; 程志刚
    • 摘要: 为研究三江源冬季降雪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基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87-2016年三江源18个国家站逐日降水、平均温度资料,通过EOF分析、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三江源冬季降雪进行研究,发现北极涛动、东亚冬季风、南支槽对三江源冬季降雪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江源冬季降雪空间分布表现为“东强西弱”的特征,冬季降雪整体呈减弱趋势;多雪年冷暖气流在三江源地区相汇,少雪年三江源地区被偏北气流控制;当北极涛动为正(负)位相、东亚冬季风减弱(增强)、南支槽加深(减弱)都有(不)利于三江源降雪增加。
    • 邓意学; 肖天贵; 汤志亚; 史朝
    • 摘要: 2020年7月22日,安徽宿州和苏北宿迁、连云港、盐城三市先后出现了龙卷天气过程。利用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对龙卷发生的天气背景、环境条件和雷达特征进行分析并简单对比,结果表明:(1)两次龙卷过程都发生在有利于发生强对流的梅雨期环流背景下,龙卷发生地位于副高边缘且500 hPa上存在西风槽东移,700 hPa和850 h Pa上低涡切变明显,中低空西南急流强盛且不断输送水汽。(2)环境条件的相同点表现在具有强的0—6 km垂直风切变和0—1 km垂直风切变,龙卷发生地处于0—3 km风暴相对螺旋度(SRH)高值中心左侧的高梯度区域,同时位于能量—螺旋度指数(EHI)的高值中心附近,梅雨锋前上升运动强烈且低层假相当位温θse值较大,不同点为两次过程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存在明显的差异。(3)雷达特征表明,两次龙卷均由准线状对流雨带南端的超级单体所引发,并具有明显的中气旋特征,其中宿州龙卷的钩状回波特征明显,而苏北龙卷具有明显的入流缺口、有界弱回波区和悬垂回波特征。
    • 张泽瑾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2.5°×2.5°)等,应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从环流背景、系统发展演变、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19年5月5—8日宁夏一次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乌拉尔山高压脊和巴尔喀什湖低涡的稳定存在和“东高西低”形势的建立与维持为连阴雨过程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中低层持续的切变线活动有利于降水的持续,符合宁夏连阴雨的预报模型。低层能量锋区和不稳定层结的存在、下负上正的涡度平流垂直分布和整层持续的上升运动,提供了良好的热动力机制;地面洄流形势和偏东南大风速带对水汽有较好的输送作用。
    • 伊尔潘江·牙生; 李如琦
    • 摘要: 为了解伊犁州冬季风雪天气成因,提升相关部门天气预报能力,本文利用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1年1月22日—25日伊犁州一次大风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环流形势属于北疆大降水类型,大风降雪天气过程发生前,亚欧中高纬呈“1槽2脊”环流型,欧洲脊发展,引导冷空气南下使西西伯利亚低槽发展增深并分裂短波于中亚低槽结合后快速东移造成本次大风降雪天气。在降雪过程中,近地面超过2.5 g/kg的比湿、850 hPa急流及750 hPa以下水汽通量辐合为降雪天气提供一定的水汽条件;假相当位温线的增密与锋区的加强相对应,冷锋的抬升作用、正涡度平流输送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结构为空气的上升运动提供动力条件。
    • 陈高娃; 田野
    • 摘要: 以阿荣旗1957年—2016年31次暴雨过程环流为背景,对某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副高和鄂霍次克海高压与阿荣旗暴雨的形成关系密切,其副高西缘的西南气流和鄂霍次克海高压偏东或东南气流是阿荣旗暴雨的主要水汽输送来源;副高北界线纬度比常年偏北3~10°N,或副高与鄂霍次克海同位相叠加形成高压坝;西风带环流系统有冷涡移入时,常有暴雨发生;热带气旋远距离影响均副高东撤至140°E以东,热带低压多处于东海;副高西脊点比常年偏东时与热带气旋共同作用于阿荣旗暴雨。
    • 王丹平; 罗苑苗; 陈晓芳
    • 摘要: 利用常规天气图、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雷达资料等,综合分析了2022年6月13日永安市出现的大暴雨天气。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在槽前西南气流、低层切变线及其南侧西南气流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湿层深厚、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有利于暴雨的产生;降水回波质心低,降水效率较高,降水集中时段强反射率因子发展高度高,厚度厚,强回波区在垂直高度上延展较高,雷达产品分析对短时强降水天气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 刘楚薇; 程博文; 马玉霞
    • 摘要: 分析了2013年12月2日-2018年12月31日江苏省持续性大气污染事件的总天数和主要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的逐月和年际变化特征及空气质量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 2018年1月17-20 日发生的一次典型持续性污染事件期间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冬季大气污染最严重,PM2.5为主要污染物;夏季污染程度较低,O3为主要污染物;夏末秋初空气质量最好.年均ρ(PM2.5)、ρ(PM10)、ρ(SO2)、ρ(CO)逐年减小,ρ(O3)最大8 h逐年增加,ρ(NO2)年变化不明显.江苏省各季节污染程度均表现为北部工业城市>南部人口密集城市>西北部沿海城市;中度及以上持续性污染事件均发生于冬季,伴随着冷空气在北方堆积.2018年1月17-23日典型大气污染事件发生期间,500 hPa里海阻塞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对峙,配合850 hPa暖脊和地面均压场,为江苏省创造了静稳天气形势,使污染物得以堆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