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3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0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2950篇;相关期刊529种,包括四川戏剧、上海戏剧、戏剧艺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戏剧艺术高层论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四次青年学者研讨会等;中国戏剧的相关文献由1268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星亮、廖全京、解玉峰等。

中国戏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0 占比:34.26%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94%

专利文献>

论文:2950 占比:64.79%

总计:4553篇

中国戏剧—发文趋势图

中国戏剧

-研究学者

  • 胡星亮
  • 廖全京
  • 解玉峰
  • 傅谨
  • 董健
  • 谢柏梁
  • 李祥林
  • 刘平
  • 吴戈
  • 张福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璇
    • 摘要: 沉浸式戏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沉浸式戏剧打破了传统戏剧固定的表演方式、场地设计以及观演关系等,带给观众以全新的戏剧观看体验。笔者通过对沉浸式戏剧的分析,以小见大,探究中国戏剧的发展情态,以使参考。
    • 阎方正; 王方好
    • 摘要: 透过细读学科核心文献、整合学界重要专家的发言谈话、参考国家社会科学与艺术学基金立项等途径,总结概括2020年度中国戏剧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现况展开反思之外试图探求未来研究的趋势走向。横向选取中国古典戏剧、中国现当代戏剧、外国戏剧三大基本维度,纵向依循历史、理论、批评、实践等视角全景式地扫描全年戏剧研究的概况。面对保持戏剧研究的独立性与倡导同其他学科进行融会贯通两种不同的学术路径取向,充分厘清当前戏剧研究的核心价值意蕴,在此基础上寻求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不断拓宽和丰富中国戏剧的研究范式,最终彰显人文科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正面功能。
    • 王国威
    • 摘要: 撰写《20世纪中国戏剧文学理论史》教材,是对推动新学科建设这一时代主题的呼应。构建20世纪中国戏剧文学理论史,涉及到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对象与目的,方法与思路,价值与意义。
    • 黄东阳
    • 摘要: 一直以来,中国戏剧起源和仪式间的关系始终是戏剧领域中的重点研究对象。戏剧研究重点从舞台向傩戏、队戏、目连戏等仪式性戏剧转变,促进了中国戏剧的发展,丰富了戏曲理论研究。本文主要从原始部落宗教和戏剧的孕育、戏曲要素、春秋战国时期祭祀和戏剧雏形等方面展开讨论,具体分析仪式中的“扮演”和中国戏剧起源之间的关系,以便加深对中国戏剧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促进中国戏剧不断发展。
    • 周映辰
    • 摘要: 戏剧,作为一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戏曲的新的艺术形式,20世纪初期终于登上了中国舞台。最早公开发表的戏剧作品,是胡适的《终身大事》,它于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杂志。自1917年《新青年》杂志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倡白话化、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之后,被视作旧文学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就受到了陈独秀、钱玄同、鲁迅、刘半农、周作人、傅斯年等人的激烈批判,而且几乎是全盘否定。1918年6月的《新青年》刊发了一期"易卜生专号",同期刊载了胡适和罗家伦合译的《玩偶之家》,还有易卜生的名作《国民公敌》等剧作的节译、袁昌英的《易卜生传》,以及胡适亲自撰写的论文《易卜生主义》。通过梳理20世纪早期中国一系列戏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可以认定,"易卜生主义"深刻地影响到了20世纪早期的中国戏剧,而正是借助于此,中国戏剧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成为一种足以与中国传统戏曲分庭抗礼的舞台艺术形式。
    • 刘丽丽
    • 摘要: 美国汉学家海陶玮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古典文学,关涉中国戏剧的研究.他对中国古代戏剧史论进行了梳理,在《中国文学论题》中简要论述了中国戏剧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历程,并从世界文学的角度观照中国戏剧的海外学术影响;高度评价了中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并翻译了《西厢记》的故事起源——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与中国话剧作家老舍也有一定的交往.
    • 李湛; 常赛; 冯伟
    • 摘要: 1935年春,中国男旦演员梅兰芳与其剧团赴苏联演出,引起当地报社热议.一众男性评论家的声音之外,两位女性的评论引人关注:一位是俄罗斯知名作家玛丽埃塔·沙吉尼扬,她的评论刊登在最有影响力的共产党机关报《真理报》上;另外一位是被放逐的德国女演员卡萝拉·内尔,她的评论发表在莫斯科当地专为德语居民而设的一家小型报社的刊物《德意志中央新闻报》上.二人都只对梅兰芳表演发表过一次评论.比较两位不同政治立场的女性艺术家对同一演出的评论,无疑有其它重要意义.沙吉尼扬代表的是当时苏联的政党视角,而内尔更多的是从世界主义角度出发.本文中,我们会先看到内尔的评论,以突显沙吉尼扬的看法,探究为何内尔专业的评析被过分且可悲地忽略.为进一步对比分析二人对梅兰芳及中国戏剧的评论,本文将二人观点与更为知名的谢尔盖·特列季亚科夫及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观点进行了比较.
    • 郑世鲜
    • 摘要: 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新旧更替的时代浪潮之中,此一浪潮投射到戏剧领域,也带来了中国戏剧发展的“新”“旧”分野。然而,这种“新”与“旧”的观念分歧绝不仅仅停留于选择传统还是现代的戏曲形式的层面,“新剧”与“旧剧”的群体内部也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因此,20世纪初中国戏剧的“新”“旧”分野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大的层面上划分“新剧”与“旧剧”论争与分歧,另一个层面则是现代话剧与传统戏曲内部各自的新旧争呜。
    • 刘丽丽
    • 摘要: 美国汉学家海陶玮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古典文学,关涉中国戏剧的研究。他对中国古代戏剧史论进行了梳理,在《中国文学论题》中简要论述了中国戏剧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历程,并从世界文学的角度观照中国戏剧的海外学术影响;高度评价了中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并翻译了《西厢记》的故事起源——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与中国话剧作家老舍也有一定的交往。
    • 袁艺函
    • 摘要: 在中国戏剧历史长河中,陕西戏剧以其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戏剧史的一个缩影。对陕西戏剧史细致分析与探究,有利于了解中国戏剧整体概况。基于此,分析陕西戏剧披荆斩棘的发展历程,希望对陕西戏剧的发展壮大有所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