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戏曲表演艺术

戏曲表演艺术

戏曲表演艺术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9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音乐、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篇、专利文献12999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黄梅戏艺术、四川戏剧、上海戏剧等; 戏曲表演艺术的相关文献由219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文相、陈幼韩、于向峰等。

戏曲表演艺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 占比:1.66%

专利文献>

论文:12999 占比:98.34%

总计:13218篇

戏曲表演艺术—发文趋势图

戏曲表演艺术

-研究学者

  • 朱文相
  • 陈幼韩
  • 于向峰
  • 吕洪年
  • 张志雄
  • 彭泽南
  • 曾小敏
  • 杨非
  • 王萍
  • 陈其兴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卢
    • 摘要: 京剧,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表演艺术之一,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美学成就,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也是国人对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京剧表演艺术,从诞生到发展成熟历经二百多年的历史,经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前辈和京剧教育家多年的不懈实践与研究,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京剧人才。从京剧老旦行当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结合中专六年教育所涉及的“准技”“竞技”“精技”三个层面入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理论总结,探索京剧人才培养模式,试图对京剧艺术人才培养在中专教育阶段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解析。
    • 陶明超
    • 摘要: 称赞一个好的书法家写字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称赞艺术家塑造人物也应该演人入骨,虚拟如真。无怪乎会对有些艺术家冠以“活曹操”、“活周瑜”等称谓,我团已故老艺术家武麟童先生也有“活包公”的美誉。是他们的塑造人物颇有建树,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我想都与他们每演一个角色,都要走入人物内心,深入骨髓的分析了解这一人物有关;都和他们煞费苦心地研究最佳表现手段有关;都和他们禅精竭虑对表现人物细节的讲究进行精雕细刻有关。他们成就了所塑造的人物,所塑造的人物也成就了艺术大家的盛誉。2008年9月,我有幸入选仪征市扬剧团学员队,由政府出资送往上海市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进行戏曲艺术学习。六年的培训,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我们对戏曲表演艺术从开始的懵懂逐步有了一些认识,特别是进入到剧团工作后,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学习表演塑造剧中人物,我不得不借鉴一些优秀的戏剧演出,比如,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的扮演者钱浩亮及鸠山的扮演者袁世海,他们演好人的都把好人演出到了让你信服,让你确认他们就是令人崇拜的英雄。
    • 吴瑜婷
    • 摘要: 实验戏剧《断章》(潘乃奇编剧、任明炀导演),是一部将西方表现戏剧手法与民族传统戏曲艺术相结合的创新作品。该剧受我国著名诗人卞之琳名作《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的启发,化用诗作内涵--"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它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孙玉石语),体现为古今两对夫妻的哲理故事,极富创造性地将川剧与话剧有机结合,打开了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新维度。
    • 崔昭东
    • 摘要: 因为写实性表演的植入以及一些非戏曲专业导演的过度介入,戏曲表演出现了"重情感、轻功法"的现象;在戏曲表演传承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戏曲表演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造成了戏曲表演方面的失衡.所以,传承的过程中,首先要保持戏曲艺术自身独特的魅力;其次,要将写实下的人物情感体验与戏曲程式融为一体;最后,要重视戏曲理论的总结研究.历史上的戏曲典籍浩如烟海,但基本上多由文人来完成,而《梨园原》是其中专门讨论表演艺术且由艺人写成的唯一作品,对今天戏曲表演的传承发展有指导意义.
    • 于向峰; 由新叶
    • 摘要: 我国的戏曲表演艺术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从古代发源一直流传至今。最初戏曲表演艺术的规模并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已经是包罗万象,逐渐发展为人类艺术史当中一个艺术奇迹。但在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戏曲表演艺术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降低,很多人更喜欢现代流行艺术,对于这种较为传统的艺术较为缺乏良好的兴趣。这种现状引起了相关人士以及国家的高度重视,戏曲表演艺术作为我国一种极为珍贵的传统文化艺术,不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落寞,需要对其进行继承和弘扬。因此,本文便针对戏曲表演艺术发展以及传承做出分析和探讨。
    • 马旭苒
    • 摘要: 作为戏曲表演艺术的集大成者,中国京剧艺术自近代以来逐渐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戏曲剧种。而在京剧艺术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中,也涌现了以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为代表的一代代表演艺术家,他们创造的众多经典剧目不仅展现了京剧鼎盛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对后世京剧的发展也产生着深远影响。他们的经典如何成为经典,这些艺术家何以养成,是我们探索中国文艺发展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的时代命题所必须直面回答的问题。
    • 王达亮
    • 摘要: 戏曲文化是我国历史传承悠久的优秀文化,但在现代化传承当中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受众面相对狭窄、社会影响力日趋低下等问题突出显著,成为发展痛点。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中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戏曲文化之乡,戏曲种类丰富、文化影响力较为广泛,近年来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开展的文化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原戏曲表演艺术的影响力,为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契机。但从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传承与发展角度来看,单靠某一档节目或某一种传媒渠道,无法建立起文化传承的长效机制。中原戏曲表演艺术应当通过数据资源库建设方式来进行资源整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完成中原地区戏曲资源整合完善,实现对于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
    • 于向峰
    • 摘要: 在传统艺术的范围内,戏曲表演艺术属于非常关键的元素组成部分.戏曲表演的基本特征就是结合舞台背景氛围,运用唱腔、人物角色扮演以及乐曲旋律来反映戏曲主旨内容,进而达到传递戏曲主题思想以及激发情感共鸣的效应.本文重点探究了戏曲表演艺术在当前时期环境中的创新思路要点,合理完善与优化戏曲表演舞台艺术的创新工作举措.
    • 颜福安
    • 摘要: 惠安南派布袋戏历史悠久,主要以说唱形式进行演出,伴随着戏曲表演艺术形式日渐丰富,逐渐形成通过操纵布袋木偶完成故事演绎的表演形式。在南派布袋戏的发展过程中,说书形式的道白是传承重点,并且经过引用泉腔调南音演唱戏文、吸收提线木偶戏和梨园戏曲牌元素。惠安南派布袋戏早期艺人,以家族式、师徒式、合约式和股份式组织班社,如以涂寨印石"焕新成"、净峰"新玉兴"和涂寨宣妙"玉春楼"为代表的家族形戏班。1951年春,惠安县文教科组织戏改.
    • 姜明
    • 摘要: 从艺三十年,戏曲这两个字已经在我的灵魂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每当锣鼓声在剧院的穹顶下激荡回旋,那一股作为戏曲演员的"心劲儿"便止不住逸出躯身之囿,跟着锣鼓经去了唐宋的画轴里、明清的山水间。三十年的磨砺与锻造,让我对戏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戏曲人物活起来,开掘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了我学习和探索戏曲表演艺术的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