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物源区

物源区

物源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37669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岩石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等;物源区的相关文献由44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招君、孙平昌、冯佳睿等。

物源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37669 占比:99.99%

总计:1037798篇

物源区—发文趋势图

物源区

-研究学者

  • 刘招君
  • 孙平昌
  • 冯佳睿
  • 刘新民
  • 刘颉
  • 周川闽
  • 李双应
  • 石雨昕
  • 程日辉
  • 胡修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严晓云; 王倩; 张蕊; 梁阳; 赵蕾
    • 摘要: 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煤中可以富集战略性金属元素并形成煤系战略性金属矿床。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煤地质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沉积源区物质的输入是影响煤中战略性金属元素富集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技术对广西百色盆地那读组下百岗段主采煤层样品进行了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并探讨了物源区供给对该煤田煤中战略性金属铯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百色盆地古近纪煤中的矿物以伊利石、高岭石和石英为主,主要来源于盆地周缘三叠系碎屑岩风化产物;盆地西部煤层与东部煤层相比,具有相对高的黏土矿物含量;仅在盆地东部的州景4号和5号煤层中检测到了碳酸盐矿物方解石。与世界低煤阶煤均值相比,百色盆地古近纪煤中富集元素铷(Rb)、锑(Sb)和铯(Cs);但盆地西部的煤层中较为富集元素Rb和Cs,盆地东部的煤层较为富集元素Sb,Cs和U,并且Cs的富集不仅存在于煤中,也存在于顶底板和夹矸中,且顶底板和夹矸中Cs的含量要远高于煤中的,通过相关性分析Cs主要与黏土矿物相关,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黏土矿物多为陆源碎屑成因,表明沉积源区输入的陆源碎屑物是Cs异常的主要因素。百色盆地东部煤层和西部煤层的矿物组成和元素组成上的差异,可能与盆地西部和盆地东部煤层物源区性质,以及沉积环境上的差异有关。
    • 沈仕豪; 刘家云; 张晋喆; 管后春; 汪雅菲
    • 摘要: 北淮阳构造带出露的石炭系为古生代唯一一套未变质或轻微变质的地层,其沉积记录可较好地反映物源区物质组成及构造环境。基于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采自北淮阳构造带北缘三仙山地区的石炭系碎屑岩进行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探讨石炭系物源区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三仙山地区的石炭系有不同的物源区,杨山组和道人冲组物源区可能主要为扬子陆块或再旋回造山带,胡油坊组物源区可能为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
    • 高志勇; 石雨昕; 冯佳睿; 周川闽; 罗忠
    • 摘要: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钻井少、地震成像复杂、勘探程度低而导致的原型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困难、沉积砂体展布范围可信度低的问题,基于源-汇思想,使用新方法开展岩相古地理恢复与砂砾岩体分布预测研究,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确定宏观物源区范围与隆升时间;依据砾石径与搬运距离定量关系、构造缩短量等地质参数,恢复物源区范围、湖岸线迁移过程;开展钻井岩心与野外露头沉积构造等分析,编制岩相古地理演化与砂砾岩体分布范围系列图件。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南缘物源区范围由南向北逐步扩大,湖盆经历扩张—萎缩—扩张、古气候经历潮湿—干旱—潮湿的演化过程。西段一直发育来自南部古天山物源的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中段与东段物源区具有由远源到近源的演化特征,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等沉积;西段与中段物源区的分界线推测为红车断裂带。恢复出的古湖岸线与现今盆地边缘线呈向西北敞开的夹角,控制了其两侧三角洲平原相带与前缘相带储集体的非均质性,湖岸线与现今地层剥蚀线、盆地边缘线限定了有利储集体的类型与范围。该认识可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下组合油气勘探提供地质参数依据。
    • 潘江涛; 吴亮; 余莉; 李仕忠; 胡关云
    • 摘要: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康滇裂谷盆地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单元,其充填序列和演化模式研究对华南扬子古大陆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报道了位于扬子西缘待补地区新元古代康滇裂谷盆地中“板溪-南华楔状地层”成熟期相当的澄江组顶部碎屑锆石(PM109-51)LA-ICP-MS U-Pb年龄,获得10组峰值年龄,认为最年轻的一组年龄加权平均值(723±9 Ma)代表了区域内华南长安冰期(Sturtian)的启动时间;通过与区内早寒武世沧浪铺组底部碎屑锆石(PM005-14)LA-ICP-MS U-Pb年龄值比较,发现两者在801 Ma峰值与816 Ma峰值区间的物源贡献率上存在较大的差别,结合前人资料数据的分析,认为在新元古代康滇裂谷盆地的发展期甚至物源无明显变化的震旦纪—早寒武世地层中,这些表现为裂谷盆地幼年期的物源贡献率突变现象,代表了康滇裂谷半地堑盆地系统对物源的约束控制作用:早期由裂谷肩老地层或岩浆岩提供物源,由于小型半地堑盆地群的存在,物源对远离主边界断裂的区域贡献率较低,随着小型半地堑盆地的连通性加强,后期物源辐射则更广泛。
    • 李雨柯; 张德军; 韩科胤; 曹会; 温秋园; 任传涛; 邹常伟; 王群
    • 摘要: 上二叠统哲斯组广泛出露于东北地区南部,主要由砂岩、泥岩、灰岩、页岩组成,含腕足、苔藓虫和腹足化石.对内蒙古索伦地区的哲斯组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和中细粒长石砂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数据记录了4个年龄区间:(265±2)~(348±8)Ma,峰值年龄为(272±2)Ma;(358±3)~(453±4)Ma,峰值年龄(403±3)Ma;(470±6)~(555±4)Ma,峰值年龄为(511±3)Ma;剩余的前寒武纪锆石(693±7)Ma,(834±9)Ma,(854±6)Ma,(886±5)Ma,(1175±7)Ma,(1440±8)Ma,(1748±17)Ma和(2150±13)Ma.其中峰值年龄为272 Ma的锆石年龄占绝对优势(达到51%),并与大石寨组火山岩和北侧的岛弧岩浆岩一致,403 Ma和511 Ma峰值年龄为东北地区泛非期变质杂岩的年龄范围,其余古老年龄也均为大兴安岭变质基底的年龄范围.上述年龄特征显示,哲斯组物源主要来自相邻地区分布的早古生代岛弧火山岩,少量来自东北相邻地块的变质基底.鉴于东北地区哲斯组分布范围广,岩性多为碳酸岩和碎屑岩,古生物化石保存完整,沉积环境稳定,证明哲斯组应为大陆边缘沉积.
    • 高志勇; 石雨昕; 冯佳睿; 周川闽
    • 摘要: 中国中西部盆地的盆山结合部位,勘探程度较低、钻井少、地震成像复杂,致使利用传统的地震相、测井相、岩心资料等研究原型盆地岩相古地理特征较为困难.基于露头中巨厚砾岩发育层段对应盆地内储集层平面展布范围最广这一认识,运用"将今论古"方法,建立南天山前现代冲积扇、扇三角洲平原、河流等沉积体系中砾石与搬运距离关系,以及不同沉积相类型中砾石发育产状与湖岸线远近关系,定量计算了准噶尔盆地多条重点剖面侏罗系—白垩系现今位置与沉积物源区和湖岸线演化的距离,恢复了侏罗纪—白垩纪物源区范围与湖岸线演化过程.认为侏罗纪—早白垩世砂砾岩储集体向盆地内延伸范围最大时期的湖岸线,明显与现今盆地边缘线有一向西北方向敞开的夹角,该认识对在编制岩相古地理图过程中以盆地边缘线即为湖岸线的观念提出了不同见解,为恢复准南等低勘探程度区原型盆地的岩相古地理特征、预测有利储集体的展布提供参数依据.建立的刻画物源区变化和湖岸线迁移的定量评价方法与参数,是对传统沉积学研究的有益补充.
    • 汤超; 魏佳林; 陈路路; 徐增连; 肖鹏; 刘华健
    • 摘要: 通过对松辽盆地长垣南端四方台组碎屑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四方台组碎屑岩的物质组分特征及其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四方台组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中等.碎屑颗粒相对贫石英(Q)、富岩屑(L)和长石(F),平均值分别为42.10%、37.83%和20.07%,Q/(F+L)平均值为0.80,具有钛铁矿、石榴子石、锆石、磁铁矿、绿帘石等重矿物组合,指示源岩以中酸性岩浆岩及变质岩为主.Dickinson判别图解表明物源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和岩浆弧物源区.四方台组碎屑岩具有较高的Si含量和较低的Fe、Mg含量,SiO2为60.42%~83.39%,K2O/Na2O值较低(0.91~1.52),(TFe2O3+MgO)为1.11%~9.14%;富集亲石元素Rb、Sr、Ba、Pb及高场元素U,亏损亲铁镁元素Sc、V、Cr、Co、Ni等及高场元素Th、Zr、Hf、Nb;ΣREE介于66.6×10-6~236×10-6之间,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上地壳相似,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中等Eu负异常.碎屑岩化学蚀变指数CIA为46.72~64.49,平均56.54,成分变异指数ICV为0.99~1.39,平均1.12,表明物源区经历了较弱的风化作用,物源主要为构造带首次沉积,不具备沉积再循环特征.碎屑岩主量、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特征比值分析表明,四方台组沉积时源区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源岩属性判别图解表明,源岩主要为长英质火山岩,并混有中酸性或基性火山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长垣南端四方台组物源主要来自张广才岭和吉黑东部构造混杂岩带发育的显生宙中酸性花岗岩、火山岩和变质岩.
    • 刘春来; 熊国庆; 董国明; 崔伟
    • 摘要: 近年来,扬子地块北缘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沉积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渝东北城口厚坪五峰组—龙马溪组砂、泥岩进行系统采样和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从地球化学特征角度,来探讨该时期砂、泥岩物源源区及其构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五峰组—龙马溪组砂、泥岩主量元素SiO2含量为39.57%~87.16%,多数高于北美页岩,Al2O3含量为3.41%~14.98%,均低于北美页岩,MgO、CaO、MnO2和P2O5含量明显低于北美页岩,相比于四川盆地川南长宁—双河五峰组—龙马溪组泥岩,渝东北城口具有高SiO2和低MgO、CaO的特点,表明城口五峰组—龙马溪组泥岩碎屑组分主要以粉砂质和硅质等陆缘碎屑为主;微量元素Sc、Sr、Co、Zr、Hf较北美页岩相对亏损,V、U、Sb、Ba相对富集,Cr、Ni、Nb、Ta含量相近.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均表现为略微向右倾斜的配分模式,多数具有δCe负异常,观音桥段和龙马溪组δEu正异常指示了该时期存在海底热液活动.砂、泥岩主、微量元素的物源和构造背景图解表明沉积物源区源岩具有多样的物质组分,以长英质岩为主,同时混入了花岗质和安山质岩石组分;源岩形成时的构造背景主要为被动陆缘环境,少数为活动陆缘和大陆岛弧环境,这一结果与扬子地块北缘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区域地质背景一致.
    • 刘祥; 詹琼窑; 朱弟成; 王青; 谢锦程; 张亮亮
    • 摘要: 碎屑锆石年代学不但能够限定地层沉积开始的最大时限,还能为示踪沉积物源区提供关键信息.中国西南部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广泛出露一套巨厚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其物源区和可能存在的同期抬升与剥蚀历史并未得到很好约束.本文获得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南部雅江地区上三叠统四套地层(由老至新分别为侏倭组、新都桥组、两河口组和雅江组)5件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表明,最年轻锆石年龄指示侏倭组从~229Ma后开始沉积,新都桥组则从~ 223 Ma后开始沉积.碎屑锆石年龄频谱图显示四套地层都具有中奥陶世-早泥盆世(465~ 398Ma)和中二叠世-晚三叠世(271~ 225Ma)的年龄峰.除两河口组外的其他三套地层还具有较强的古元古代(1.90~1.86Ga)和新元古代(872~712Ma)的年龄峰.锆石Hf同位素显示松潘-甘孜褶皱带南部上三叠统小于300Ma的锆石颗粒主要来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和义敦岩浆孤.本文物源区示踪结果表明,华南板块和义敦地体可能为松潘-甘孜褶皱带南部地层的主要物源区.晚三叠世由于周缘地体的强烈汇聚,松潘-甘孜褶皱带在小于~18Myr的时间内经历了快速的隆升和剥蚀作用,剥蚀产生的碎屑物质被搬运至四川盆地的西缘再沉积.
    • 张林; 曹煜昊; 阮昕; 徐耸; 卢崇海
    • 摘要: 辽北地区卢崇海等重新划分的新元古代南华系冰期地层缺少系统的的地球化学研究,本次对该研究区域新划的南华系岩石地层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样品的成分变异指数(ICV)值均略大于1.0,代表活动大陆边缘首次沉积的产物,其碎屑岩的成熟度较低。化学蚀变指数(CIA)值及Sr/Cu值表明,殷屯组处于寒冷、干燥的环境。陈千户组、汎河组地层处于干燥-寒冷与温暖-湿润之间变换的环境。南华系殷屯组、陈千户组和汎河组地层中Al_(2)O_(3)/TiO_(2)、TFe_(2)O_(3)+MgO、Ti/Zr、La/Co值及南华系物源判别图显示,辽北地区殷屯组、陈千户组和汎河组沉积物源的原始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壳的长英质物源,混入少量长英质、基性岩混合物源。通过与不同构造环境下砂岩地球化学参数对比及碎屑岩构造判别图分析表明,辽北铁岭地区南华系殷屯组、陈千户组和汎河组沉积岩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