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牛结核病

牛结核病

牛结核病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9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1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67246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兽医导刊、动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研讨会等;牛结核病的相关文献由1040位作者贡献,包括贾红、郭晓宇、鑫婷等。

牛结核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1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67246 占比:99.33%

总计:67698篇

牛结核病—发文趋势图

牛结核病

-研究学者

  • 贾红
  • 郭晓宇
  • 鑫婷
  • 朱鸿飞
  • 侯绍华
  • 郭爱珍
  • 袁维峰
  • 刘思国
  • 焦新安
  • 张喜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郑汝芸; 罗鹏飞; 王金泉; 舒展; 李爱巧; 赵玉康; 王海燕; 张芳
    • 摘要: 牛结核病在新疆的发病率一直都比较高,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多种不同诊断方法对牛结核病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对2020年度阿勒泰地区的8580头牛进行普检,对初筛检测出的4份阳性样品和2份可疑样品,与随机抽取的100份阴性牛样品共106份,采用体外检测γ-干扰素法、PCR方法分别与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陷。结果显示,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检测牛结核阳性检出率为5.66%(6/106);体外检测γ-干扰素法与PCR方法检测阳性检出率均为4.72%(5/106),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是我国动物结核病检疫的行业标准,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被广泛应用于基层一线,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要不断优化,体外检测γ-干扰素法和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都可以作为牛结核病的辅助确诊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非特异性反应带来的假阳性问题。
    • 董军
    • 摘要: 牛结核病是一种主要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病,普遍存在于非洲和亚洲国家,近年来该病发生率呈现增加趋势,无疑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挑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危害人畜健康。本文详细分析了牛结核病的发病原因,阐述其临床病状,并介绍几种诊断方法,提出预防、病前和病后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促进养殖业的稳态发展。
    • 周忠坤
    • 摘要: 牛结核病属于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一旦感染上该病,牛会迅速消瘦,且多个器官出现结核结节,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呈现出流行的趋势,可对养殖业造成较大的损失,不仅危害牛群的健康,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基于此,加强对该病的深入了解,在了解临床症状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诊断方式,一旦发病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严格按照无害化的处理措施执行,以免疾病大面积传播。为了降低牛结核病的发生概率,应该在日常养殖中加强防治的措施,为牛群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 刘腾声; 闭璟珊; 陆芳莲; 林云; 郑卓; 何奇松; 熊毅; 马琳
    • 摘要: 牛结核病是一种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2020年,桂平市某奶牛场发生疑似牛结核病,经皮内变态反应检测出阳性样品16份。采集这16份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的抗凝血样采用ELISA方法进行牛结核病γ-干扰素检测,结果诊断出8头牛结核病阳性奶牛。感染奶牛由桂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扑杀处理。据此建议,养殖场应该做好检疫和生物安全措施,防止该病的发生,在监测环节中可先用皮内变态反应检疫牛群,对于阳性牛再结合γ-干扰素ELISA方法进行综合判断,将更有利于牛结核病的检测和净化。
    • 房立春; 高新桃; 林伟东; 贾红; 郭晓宇; 侯邵华; 姜一曈; 朱鸿飞; 鑫婷
    • 摘要: 为了探明不同感染状态结核病牛血清蛋白质水平的差异,揭示结核病牛在不同感染状态下的生理状态。本研究通过皮内变态反应、IFN-γ释放试验从临床筛选结核病阳性牛(TB)和阴性牛(NC),根据牛鼻拭子巢式PCR检测结果将临床阳性牛(TB)分为PCR阳性结核病牛(TBP)和PCR阴性结核病牛(TBN),每组20头,采集血清。应用同位素标记绝对定量(iTRAQ)/质谱(MS)联用技术,筛选不同感染状态结核病牛血清中的差异蛋白,结合平行反应监测技术(PRM)对6个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TB/NC组共筛选到223个差异蛋白(差异倍数≥1.5或者≤0.67倍,P≤0.05),其中上调蛋白112个,下调蛋白111个;TBP/TBN组共筛选到74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46个,下调蛋白28个;PRM成功鉴定到了6个差异蛋白且变化趋势与iTRAQ结果一致;同时,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牛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发生了显著改变。本研究证实了不同感染状态结核病牛在血清蛋白质组成上的差异巨大,表明了牛结核病不同感染状态下不同的生理状态,为牛结核病的不同感染状态的区分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为牛结核病的防控奠定了一定基础。
    • 王举红
    • 摘要: 牛结核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就会导致该病大面积传播,危害到整个牛群的健康。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就需要掌握好该病临床诊断的方法,与此同时,需要科学养殖,将潜存的病菌消灭掉,为牛群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本文首先分析了牛结核病的特点和临床症状,进而明确了相关的诊断方法,最后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与借鉴。
    • 彭素晓
    • 摘要: 牛结核病具有感染基数大、宿主广、病程缓慢、发病数量相对少等特征。目前主要诊断方法包括皮内变态反应、ELISA、IFN-γ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不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优缺点。基于此,在净化根除过程中主要采取联合方式,如系列试验和平行试验,由此净化牛结核病,实现畜牧业的良好发展,保障公共安全。
    • 杨晓霞; 孙桂珍; 王兆丽
    • 摘要: 牛结核病的病原细菌为牛分枝杆菌,该病原菌可感染人和其他多种动物,对我国养殖业及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但目前尚未有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通过总结牛结核病流行的现状,从流行病学及病原诊断检测技术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对牛结核病的防疫提供技术支撑。
    • 陈颖钰; 李翔; 郭爱珍
    • 摘要: 牛结核病和布鲁菌病在民间俗称“两病”,不仅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疫病,还给公共卫生也带来巨大威胁。随着“两病”控制及净化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两病的安全高效检测及监测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奶样检测具有无应激、适合监测、降低成本等天然的优势;基于大缸奶样的检测方法作为群体监测的重要方法在国外很早就有应用,不仅用作常规的监测,还能够作为预警,对新发传染病的传入做出快速反应。我国基于大缸奶样的牛病检测刚刚起步,很多养殖企业或相关单位对该方法还不甚了解。本文从大缸奶样检测的优势、可行性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基于大缸奶样检测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 曹凯捷; 许晶
    • 摘要: 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因此,做好牛结核病的诊断与防制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在综述了牛结核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期望为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养牛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