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专利文献12659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等;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的相关文献由365位作者贡献,包括廖少玲、王玉琼、余凤仙等。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99%

专利文献>

论文:12659 占比:99.01%

总计:12786篇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发文趋势图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研究学者

  • 廖少玲
  • 王玉琼
  • 余凤仙
  • 刘琼玲
  • 合浩
  • 周晨慧
  • 庞小艳
  • 廖拾零
  • 杨婷
  • 汪银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巨娣; 田利红; 骆婧; 胡志燕; 王沛; 冯盼; 王庆红
    • 摘要: 目的:调查2020年西安地区孕妇产后抑郁症(PPD)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2020年1-6月本地区住院分娩的孕妇680例。采用自制心理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对孕妇临床特征及PPD患病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受调查孕妇680例均接受抑郁量表评分,其中阳性组86例(12.7%),阴性组594例(87.4%)。阳性组与阴性组在与家人关系、孕期焦虑抑郁史、不良孕产史、产次、喂养方式、新生儿疾病、睡眠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P1)。结论:本次调查的680例孕妇PPD的发生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不良孕产史、产次、喂养方式、新生儿疾病是引发PPD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积极关注以上危险因素,在孕早期高危孕妇开展筛查,对风险较高的孕妇及时进行心理及行为干预,降低PPD发病率、提升产妇心理健康。
    • 胡萍; 胡玫娟; 张婷
    •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吉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5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产后抑郁组(n=41例)和非产后抑郁组(n=212例)。查阅两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收入、孕次、产次、新生儿性别、与父母关系、产后照顾人数、喂养方式、产时心理状态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53例剖宫产患者中41例确诊为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6.21%。产后抑郁组与非产后抑郁组在家庭收入、孕次、产次、新生儿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文化水平、与父母关系、产后照顾人数、喂养方式、新生儿是否健康及产时心理状态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水平、与父母关系、产后照顾人数、喂养方式、新生儿是否健康、产时心理状态均为剖宫产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可能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 张晓盼; 郭橄榄; 汪银; 郭宇雯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前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在本院进行产检及入院待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及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筛选出与EPDS评分显著关联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得出产前抑郁独立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纳入828名孕妇,通过分析发现有胎儿性别期望、孕期发生重大事件、服用复合维生素、BMI过高或过低、工作状况、个人收入水平、流产次数≥1检验的P值分别是0.05、0.001、0.006、0.01、<0.05、<0.05、<0.05,均小于显著水平,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将以上指标挑出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其中有胎儿性别期望、孕期发生重大事件、服用复合维生素、BMI过高或过低、坚持继续工作、流产次数≥1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达显著水平,且其中有胎儿性别期望、孕期发生重大事件、流产史、BMI的OR值均大于1,而服用复合维生素和工作状况的OR值小于1。结论:有胎儿性别期望、孕期发生重大事件、流产次数≥1、BMI过高或过低均为产前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服用复合维生素和坚持继续工作为保护因素。医务人员工作中应加强孕前及孕期宣教,建议产妇减少胎儿性别期望、孕期合理控制体质量、适当工作及运动,坚持服用复合维生素,同时加强产前抑郁筛查,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减少产前抑郁的发生。
    • 熊紫玉; 周乐鹏; 陈静芬; 李萌; 谢日华
    • 摘要: 目的探究产后抑郁(PPD)与初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关系。方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9月在广东省某家三级综合医院建立的母婴队列中招募产妇。产后第2天下午,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进行筛查,评分≥10分者为产后抑郁产妇(PPD暴露组),并按1∶1配比(年龄±5岁、分娩方式相同)正常产妇(PPD非暴露组)。产后第3天上午,采集初乳标本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TGF-β水平。分析比较两组产妇初乳TGF-β水平,并探究其与EP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招募90例产妇。PPD暴露组产妇初乳TGF-β1、TGF-β2及TGF-β3的水平分别为684.03(321.22,859.25)pg/mL,(5116.50±1747.04)pg/mL及(147.84±48.68)pg/mL;而PPD非暴露组产妇初乳TGF-β1、TGF-β2及TGF-β3的水平分别为745.67(596.00,964.22)pg/mL,(4912.40±1516.80)pg/mL及(168.21±48.15)pg/mL。PPD暴露组产妇初乳TGF-β1(P=0.026)和TGF-β3(P=0.049)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产妇。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初乳TGF-β1(r=-0.23,P=0.03)及TGF-β3(r=-0.25,P=0.02)水平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初乳TGF-β1和TGF-β3水平降低与PPD有关,提示我们应加强孕产期PPD的早期筛查与早期干预,降低其对母乳成分的影响,从而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
    • 陈霞; 钱芳; 罗云; 吴菲; 周跃新; 苏彦捷
    • 摘要: 目的 筛查产后6周女性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有针对性的产后抑郁干预方案。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后42天体检的313名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且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产后抑郁筛查,利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产后抑郁筛查阳性率为8.31%。单因素分析显示,经前期综合征、妊娠期间睡眠不佳、新生儿性别不符合预期、存在母乳喂养压力、月子期间情绪低落及产后母亲胜任力不佳是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是41.436、8.319、7.620、12.974、33.469、96.288,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经前期综合征和母亲胜任力不佳都是影响产后抑郁的独立高危因素,OR(95%CI)值分别是16.179(2.516~104.052)、1.421(1.013~5.141),P<0.05。结论 产后抑郁的发生与经前期综合征和母亲胜任力不佳等因素有关,应受到个体、家庭、医疗系统、社会的重视。
    • 蔡慧筠; 陈凤; 刘晓红; 王欣佳
    • 摘要: 目的 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分析影响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为缓解产妇抑郁症状及心理压力,促进产妇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2—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分娩的产妇615例.分别于产后3d内、6~8周时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对其进行抑郁症状分析,并探讨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产后3d内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8.29%,产后4~6周时为25.53%,有持续抑郁状态者占45.87%,有59例(54.13%)新出现抑郁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周小、未上过孕妇课堂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孕周小、未上过孕妇课堂是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产后抑郁的早期筛查,并为其提供有效的干预,以减少产后抑郁的不良影响.
    • 付英杰; 王贺; 高晓岩; 渠晶; 刘丹丹
    • 摘要: 目的 研究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筛查和实施综合干预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哈尔滨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规律产检的496例孕妇,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评估筛查,将筛查出的122例患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干预,研究组采用综合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单、双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和干预效果指标.结果 抑郁筛查结果:496例孕产妇中轻、中度抑郁113例、重度抑郁9例;年龄、婚姻次数、文化程度、夫妻关系、是否计划怀孕、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是否发生孕期负性事件以及性别符合期盼程度等因素均为围产期抑郁患者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计划怀孕、性别期盼不符合、孕期发生负性事件、夫妻关系一般、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较差为围产期抑郁患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孕产妇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围产期妇女进行抑郁筛查非常必要,对抑郁症妇女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王招玲; 王黎玲
    • 摘要: 目的 观察社区综合性居家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照将60例符合产后抑郁诊断标准的产妇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产后照护,观察组在家庭常规产后照护基础上进行社区综合性居家干预.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比干预后2、4、8周产妇SSRS、EPDS的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2、4、8周后观察组SSRS得分(32.83±7.35分,40.63±3.38分,46.87±5.62分)高于对照组(26.06±7.50分,31.93±5.42分,35.03±6.18分),观察组EPDS评分(9.83±0.35分,7.03±0.38分,5.27±0.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1.26±0.55分,10.23±0.42分,9.23±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综合性居家干预对提高产妇社会支持水平,改善产后抑郁症状效果显著,且全面、便捷、产妇和家属依从性高,群众乐于接受.
    • 曾婉婷; 徐萌艳; 段陈迟; 张芝银; 周敏聪
    • 摘要: 目的 探讨孕妇围生期抑郁的发生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至10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建卡并计划分娩的孕妇5214例.收集受试对象人口学特征、个人史、婚育史、配偶个人史、家庭支持、睡眠质量、围生期并发症及分娩经历等资料,分别在孕晚期(≥28周)及产后6周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筛查,以EPDS评分≥10分为抑郁筛查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孕妇孕期及产后抑郁发生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孕期抑郁筛查孕妇5214例,其中1400例随访至产后6周并完成产后抑郁筛查.孕期抑郁筛查阳性率为28.10%,产后抑郁筛查阳性率为31.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离婚,非计划内怀孕,本人孕期偶尔饮酒史,孕早期有轻微、严重或极其严重孕吐史,孕期睡眠质量欠佳、一般或很差,既往抑郁症史,既往焦虑症史均是孕期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年龄≥35岁、全职或自由职业、孕期无羊水量异常史、孕期有家庭支持均是孕期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产后睡眠质量欠佳、一般或很差及孕期抑郁风险筛查阳性均是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本次分娩体验感觉值得、符合预期或满意均是产后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围生期抑郁的发病风险与孕产妇职业、年龄、婚育情况、家庭支持、睡眠质量、产科并发症以及分娩体验等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当注重孕期抑郁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防治,加强孕妇优质护理服务及人文关怀工作.
    • 左斌; 杨香琴; 刘历; 朱灵梅
    • 摘要: 目的 研究产后抑郁症(PPD)病人大脑半球间静息态镜像体素等位功能连接(VMHC)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35例PPD病人[(28.64±4.35)岁]和4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产妇[(28.15±4.2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在产后4周内纳入,并完成静息态功能MRI扫描.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PPD组病人症状严重程度.计算VMH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全脑逐体素的VMHC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进一步分析差异脑区的VMHC值与年龄、病程、EP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PD组双侧背内侧前额叶皮质、背侧前扣带回皮质和眶额叶皮质的VMHC值均显著降低(P<0.05).PPD组背内侧前额叶皮质的VMHC值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r=-0.403,P=0.016).结论 PPD病人的多个脑区的VMHC异常,背内侧前额叶VMHC值与EPD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双侧背内侧前额叶间功能连接异常可能与PPD潜在神经病理机制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