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爆炸特性

爆炸特性

爆炸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安全科学、矿业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46009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爆破、采矿技术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七届国际分子模拟与信息技术应用学术会议、2011计算机辅助工程及其理论研讨会、2011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等;爆炸特性的相关文献由555位作者贡献,包括司荣军、李润之、王志荣等。

爆炸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6009 占比:99.71%

总计:46144篇

爆炸特性—发文趋势图

爆炸特性

-研究学者

  • 司荣军
  • 李润之
  • 王志荣
  • 蒋军成
  • 喻健良
  • 姚成林
  • 张斌
  • 甘海龙
  • 肖正
  • 肖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峻峰; 郭洋洲; 刘家利; 高子军; 李炎
    • 摘要: 煤粉爆炸特性及其判别直接影响电站锅炉制粉系统运行安全,铁法煤的高灰分和高挥发分特征给判别其爆炸特性造成挑战。通过工业分析、热重分析和煤粉爆炸试验,研究了铁法煤爆炸特性。结果显示:铁法煤粉爆炸倾向属于较难爆炸级别,而白音华、神华煤粉爆炸倾向属于易爆炸级别,铁法煤爆炸风险相对较低。设计煤种为铁法煤的电站锅炉混烧其他煤种,特别是高挥发分高热值烟煤时,由于原煤种安全运行参数可能导致混烧煤种爆炸,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制粉系统防爆,降低磨出口风温,并严格执行防爆措施。
    • 李亮; 臧子璇; 漆琦; 李杜; 黄小美
    • 摘要: 采用FLACS软件对天然气掺氢在临街餐厅受限空间中的爆炸行为进行研究,模拟中改变掺氢比例(氢气-天然气混合气中氢气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0%、30%)、点火位置(靠近封闭侧点火、中部点火、靠近餐厅门点火)、餐厅门启闭状态分析掺氢对爆炸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4种掺氢比例、餐厅门关闭条件下:靠近餐厅门点火时,随着掺氢比例增加,爆炸压力峰值增大,达到爆炸压力峰值时间缩短,最高温度增加;中部点火时,掺氢对天然气爆炸起到加速作用,掺氢比例越大,爆炸强度越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越快;3种点火位置下,靠近封闭侧点火达到爆炸压力峰值时间最长。掺氢比例为20%、餐厅门开启条件下:点火位置不同,相同监测点爆炸压力差别较大。4种掺氢比例、中部点火条件下:餐厅门关闭状态餐厅门外4 m处监测点爆炸压力峰值明显高于餐厅门开启状态。
    • 黎畅; 王洪磊; 杨雅萍; 顾全超; 闫星亨; 周新贵
    • 摘要: 研究金属内衬的SiC/SiC复合材料管件的抗拉强度和爆炸特性等力学性能。采用铌或钽为内衬层,通过缠绕及不同的PIP工艺制备一系列SiC/SiC复合材料管件。在室温与1200°C下测量不同管件的抗拉强度,通过测量最大耐水压强度表征管件的爆炸特性,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显微形貌。结果发现,室温下金属内衬SiC/SiC复合材料管件的最大抗拉强度可达150.7 MPa;随着PIP周期从1增加到4,管件的爆炸性能增加,4个PIP周期的管件最大耐水压强度可达34.7 MPa。与单层结构的金属管件相比,由SiC/SiC复合材料层与金属内衬结合的管件具有更好的拉伸与耐压性能。PIP周期与热解炭涂层等不同工艺是提升金属内衬SiC/SiC复合材料管件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然而,在1200°C时管件的抗拉强度保留率仅为18.5%。
    • 张刚; 陈清; 李云秋; 李斌
    • 摘要: 为提高温压炸药配方的威力,根据铝热反应的基本原理,在温压炸药固相组分中添加纳米Fe_(2)O_(3),探究通过诱导铝热反应的方式来提高炸药威力的新途径。利用20 L柱形爆炸容器在10 kJ点火能量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比的微米或纳米铝粉与纳米Fe_(2)O_(3)组成的混合体系的爆炸特性。研究发现,随着纳米Fe_(2)O_(3)含量的增大,Al/Fe_(2)O_(3)混合体系的最大爆炸压力和升压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纳米Fe_(2)O_(3)质量分数为5.4%时,混合体系的最大爆炸压力最大。随后,在此配比下开展了混合体系粉尘浓度对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尘浓度的增加,最大爆炸压力先增加、后降低,在质量浓度为400 g/m 3时达到峰值。结合理论分析认为,纳米Fe_(2)O_(3)的加入能够改善温压炸药固相体系的反应活性,且对铝粉的爆炸剧烈程度有促进和抑制的双面作用。
    • 裴蓓; 徐梦娇; 韦双明; 郭佳琪; 李世梁; 胡紫维
    • 摘要: 借助20 L球形爆炸系统研究了甲烷/石墨粉和甲烷/煤粉复合体系爆炸特性异同,结果表明:甲烷浓度对甲烷/石墨粉和甲烷/煤粉两相体系的爆炸特性有重要影响,当甲烷的浓度为6%(体积)时,随着石墨粉粒径的增加,甲烷/石墨粉体系的压力曲线由单峰转为双峰,三种粒径的石墨粉(D50:7、18、75μm)浓度分别在60、200、30 g/m^(3)达到爆炸压力最大值0.691、0.657、0.611 MPa;甲烷/煤粉体系则在400 g/m^(3)达到最大值0.724 MPa,高于甲烷/石墨粉体系。当甲烷浓度接近当量比时,三种粒径石墨粉的爆炸压力峰值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石墨粉的粒径越小,甲烷/石墨粉两相体系的爆炸压力峰值越小,甲烷/石墨粉体系在质量浓度为10 g/m^(3)时达到最大值;甲烷/煤粉体系的爆炸压力则在60 g/m^(3)时达到最大值0.776 MPa。甲烷浓度由6%增加至9%时,甲烷/石墨粉和甲烷/煤粉的爆炸火焰由不规则形状转为近似球形发展,火焰表面褶皱消失,同时两相体系的爆燃指数显著增高,当粉尘质量浓度大于30 g/m^(3)时,甲烷/煤粉的爆燃指数大于甲烷/石墨粉体系,这是由于煤粉挥发分含量高,燃烧更为充分,且焦炭参与了爆炸过程;石墨粉本身的挥发分含量低,含碳量远超过煤粉,爆炸中仅有少部分石墨粉参与了爆炸。研究结果将对气粉两相混合物爆炸防治提供指导。
    • 杜双利; 张玉; 张欢; 秦宇辉; 陶文飞
    • 摘要: 矿井煤尘爆炸事故往往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防止煤尘爆炸发生,研发高效绿色的抑爆材料,整理了国内外关于煤尘爆炸的研究情况,包括煤尘爆炸机理、爆炸特性、爆炸传播规律以及煤尘的抑爆技术,并针对煤尘爆炸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需对多因素及特殊环境下的煤尘爆炸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煤尘爆炸过程全景式分子作用机制的爆炸机理,并结合实际矿井环境对煤尘爆炸传播规律进行研究,结合爆炸机理研发新型抑爆材料,从本质上中断爆炸反应过程。
    • 周星; 郝永梅; 杨健; 邢志祥; 吴凡; 蒋军成
    • 摘要: 埋地天然气管网是城市能源输送的重要基础设施,天然气管廊系统运行安全直接影响城市的公共安全,有效预防天然气管廊火灾爆炸是城市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在天然气爆炸防治领域开展了较广泛的研究。从爆炸特性、泄爆效果、泄爆口设计及泄爆设备4个方面,对城市天然气管廊爆炸特性及泄爆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讨论。天然气管廊爆炸特性主要总结了初始压力、初始温度、点火情况以及当量比一般规律;泄爆效果研究主要概括了泄爆口面积、泄爆口强度及其布置情况;最后总结了泄爆口设计和泄爆导管研究成果,为地下天然气管廊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 郭露; 汪圣华; 刘嘉伟; 秦文静; 牟杰
    • 摘要: 以某木材加工厂除尘器内的木纤维粉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爆炸特性参数测试和爆炸危险性分级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测得的爆炸特性参数,根据美国爆炸指数E综合分级法,危险等级为强;根据德国危险性分级方法,木纤维粉尘的爆炸等级属于St1,其爆炸特性较弱;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分级方法,木纤维粉尘属于不需要特别注意类粉尘;结合E综合分级法,我国将木粉划分为危险性级别高的可燃性粉尘,此分级较为合理.但对于防爆措施的实施,需要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爆炸参数进行设计改造.
    • 凤文桢; 熊新宇; 高凯; 李斌; 解立峰
    • 摘要: 利用20 L柱形爆炸容器,开展不同点火延迟时间及镁粉质量浓度条件下的镁粉尘云爆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镁粉尘云质量浓度低于200 g/m3,随着点火延迟时间增加,pmax及(dp/dt)max逐渐减小;质量浓度大于200 g/m3,pmax和(dp/dt)max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镁粉尘浓度较高时,点火延迟时间对于pmax的影响远小于质量浓度较低时.镁粉质量浓度较低时,最佳点火延迟时间随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镁粉质量浓度大于450 g/m3时,最佳点火延迟时间均为60 ms.相同镁粉质量浓度条件下,随着点火延迟时间增大,爆炸冲量曲线呈锯齿状趋势;相同点火延迟时间条件下,镁粉质量浓度越高,爆炸冲量越大.
    • 贺亚宁; 胡立双; 胡双启; 朱文博
    • 摘要: 为了研究惰性气体对奥克托今(octogen,HMX)粉尘云爆炸特性的影响,采用改进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分别对浓度为300 g/m3 HMX粉尘云在空气中以及N2、CO2氛围中的最大爆炸压力及最大压力上升速率进行测定.通过定量分析惰性气体N2、CO2对HMX粉尘云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探讨其抑爆机理.结果表明:HMX粉尘云在N2和CO2氛围中的最大爆炸压力较空气中分别下降了42.74%、59.86%,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分别下降了48.06%、59.99%.说明N2和CO2对HMX粉尘云爆炸特性参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CO2的抑爆效果优于N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