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滤波器设计

滤波器设计

滤波器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1018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2997531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第四届中国信息融合大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2012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2)等;滤波器设计的相关文献由2188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微、邱扬、小柳裕喜生等。

滤波器设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97531 占比:99.99%

总计:2997870篇

滤波器设计—发文趋势图

滤波器设计

-研究学者

  • 徐微
  • 邱扬
  • 小柳裕喜生
  • 何怡刚
  • 庞慰
  • 张勃
  • 任琦
  • 李安宇
  • 刘奕琨
  • 姬军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照强; 魏巍; 王志贵; 陈燕
    • 摘要: 主要对弹道目标的跟踪滤波方法进行了综述,对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转换测量卡尔曼滤波(conversion measurement Kalman filter,CMKF)、基于弹道运动方程的扩展卡尔曼滤波(ballistic extended Kalman filter,BEKF)、基于弹道运动方程的无敏卡尔曼滤波(ballis⁃tic unscented Kalman filter,BUKF)4种滤波算法的关键点、优缺点进行了剖析。进一步利用仿真的弹道数据对4种滤波方法的效能进行了验证,对比了不同滤波器的滤波精度和再入目标的跟踪性能,分析了质阻比对滤波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选择和设计目标跟踪滤波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为雷达滤波方法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 张明海; 杨春信; 吴晓文
    • 摘要: 针对变压器噪声信号检测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的问题,在分析变压器周边虫鸣、鸟鸣、蛙鸣、车辆典型噪声时频域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波包-谱减法、短时窗法以及滤波器法3种抗干扰检测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信噪比条件下3种方法对于虫鸣、鸟鸣、蛙鸣、车辆噪声干扰的抑制效果,通过现场实测验证了算法有效性,最后对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算法选择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干扰源,小波包-谱减法与滤波器法均能取得较好的抑制效果,性能普遍优于短时窗法,但针对突发间歇性环境干扰,小波包-谱减法具有更好的普遍适用性,具体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佳的抗干扰检测方法。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复杂环境干扰条件下电力变压器噪声测量精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周凯; 何峰; 粟毅
    • 摘要: 该文研究了一种快速的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波形和滤波器联合设计方法。基于罚函数和帕累托最优化原理给出了联合设计模型的优化数学模型。推导优化波形和滤波器过程中矩阵迹的解析表达式,有效降低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平方迭代加速方法,解决了主分量最小化方法目标函数近似造成的算法收敛速度降低问题,进一步加快了算法运行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算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快的运行速度。同时,当干扰目标和真实目标在距离上不可分时,该文方法仍能够有效抑制间歇采样转发干扰。
    • 孟婕; 王厚军; 叶芃; 杨扩军; 赵禹; 郭连平; 蒋俊
    • 摘要: 零中频架构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该架构中的同相/正交(I/Q)失衡问题严重影响接收信号的质量。通过后端补偿算法消除I/Q失衡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现有文献对宽带系统I/Q失衡中时间失配(TM)误差的研究不够全面。该文建立了一种包含TM误差的宽带I/Q失衡增广误差模型,首先基于数据辅助型方法对失衡误差进行估计,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将相位失衡误差进行分解,基于分解后的失衡误差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相位的实数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的补偿结构对各项失衡误差进行补偿。根据最小二乘(LS)的思想选择最优的延时值以保证补偿滤波器的因果性,补偿滤波器的设计结合Krylov子空间迭代算法中的共轭梯度平方(CGS)算法和增大过渡带设计频点间隔的设计思想。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补偿滤波器在保证过渡带衰减特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失衡误差的补偿精度,带有I/Q失衡增广误差的系统在引入该文设计的补偿结构后获得了近77 dB相对镜像比(RIR)提升。
    • 孙学辉; 赵冰; 骆震; 孙培健; 彭斌; 聂聪; 邵学广
    • 摘要: 近红外光谱(NIRS)在定量和判别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化学计量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要建立基于新原理的方法,简化数据处理和建模过程,使近红外光谱分析更加方便、更加快速。多元光学计算(MOC)技术通过设计合适的光学滤波器可以在光谱测量的同时,根据光谱的整体形状得到定性定量结果。作为一种新的测量和计算方式,近年来在光谱分析领域逐渐得到应用。基于多元光学计算的原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Fisher判别准则设计了近红外光谱的判别滤波器,将近红外光谱投影到二维空间,并在二维空间中计算每一类样品的置信椭圆作为模型进行判别分析。预测样本在二维空间的投影与模型的距离可以作为判别参数,判别值小于等于1时预测样品与模型样品判别为同一类别,否则判别为不同类别,且距离越大,差异性越大。采用460个不同部位的烟叶样品和73个不同生产厂家的药品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测试,表明了方法的准确性。对于三类不同部位烟叶样品和四类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预测结果的真阳性率可以达到90%以上(除上部烟叶样品外),药品的真阳性率高达95%以上。但烟叶样品的假阳性率仍有些偏高,对于光谱极为相似的实际生产样品结果仍属可接受范围。所建立的方法可推广到其他应用领域,广泛用于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质量控制、产品检测、生产一致性监控等。
    • 王佳军; 孟令军; 薛志凌; 李晓宇
    • 摘要: 针对社区和家庭医疗场景下采集心电信号不便以及心电信号质量不高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ESP32的家用心电信号采集系统,系统前端采用ADS1292R采集心电信号并进行模数转换,通过SPI协议传输至主控芯片,针对采集过程中混入的自身内部噪声和外部干扰,设计滤波算法进行降噪处理,然后通过蓝牙传输至手机端显示。系统测试与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稳定采集心电信号,获取到高质量的心电信号,实现了家用心电设备对心电信号的快速采集与降噪。
    • 宋肖楠; 王华忠; 杨锴
    • 摘要: 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地震数据可以抽象地看成是由时距关系确定的地震同相轴与某种统计规律确定的随机噪声构成。以加权叠加为基础的经典统计滤波会影响地震数据中的同相轴信息,滤波效果不理想,所以需要依据地震数据的特征改进统计滤波器。统计滤波需跟踪地震同相轴,自适应地设计与区域地质特征相匹配的扁平窗函数。为此,提出一种沿同相轴方向的各向异性滤波器,在不同区域自适应地沿同相轴方向滤波,从而设计出适应地震数据变化规律的滤波器。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信噪比,并保持地震数据中同相轴的有效信息。根据信噪比、残差、误差曲线的定性和定量结果分析说明了统计滤波器应用的局限性。
    • 段潮舒; 蔡文生; 邵学广
    • 摘要: 多元光学计算(Multivariate optical computing,MOC)是一种在光学测量过程中利用光学滤波器实现光学计算的方法,基于MOC的分析仪器通过单点检测器即可获得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计和繁琐的数据处理过程.MOC的关键是滤波器,需根据分析目标设计合适的滤波器,检测信号可直接反映分析结果.近年来,科研人员不断对滤波器的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光学运算性能不断提高.基于MOC的光谱仪是化学计量学和仪器设计的完美结合,被称为"下一代光谱仪".本文阐述了MOC方法的发展历史、MOC光谱仪的原理和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总结了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滤波器的光学器件和MOC光谱仪的应用,探讨了基于MOC的光谱仪在滤波器的设计及光学实现、系统集成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 赖春露; 姚统; 王路
    • 摘要: 为满足实际应用对窄带信号高精度微分及微分系统低常延迟的需求,本文提出平坦低延迟有限冲激响应数字微分器的优化设计算法,在平坦性和相位误差约束下对最大幅值逼近误差进行最小化.利用线性方程通解表达式来消除平坦约束,确保了微分器的平坦度要求.利用群延迟误差对相位误差重加权,降低了微分器的通带群延迟误差.设计例子及与文献方法的比较,展现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 张书玉; 王婷
    • 摘要: 对有限冲激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数字滤波器的智能优化算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优化算法设计将数字滤波器设计问题转化为误差函数最小化问题,相比传统的设计方法,智能优化算法更易确定通带和阻带的边界频率,降低计算复杂度并且减小幅频响应在通带和阻带上的误差.从收敛速度、通带波纹、阻带衰减等角度分析和比较了遗传算法、进化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在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上的特点,着重讨论了粒子群算法中惯性权重等参数的改进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