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渔业生物学

渔业生物学

渔业生物学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58673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等;渔业生物学的相关文献由18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新军、董崇智、方舟等。

渔业生物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8673 占比:99.95%

总计:358836篇

渔业生物学—发文趋势图

渔业生物学

-研究学者

  • 陈新军
  • 董崇智
  • 方舟
  • 赵春刚
  • 林龙山
  • 陈作志
  • 高天翔
  • 司凤云
  • 邱永松
  • 陈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鑫; 王蕾; 邱盛尧; 刘淑德; 董秀强
    • 摘要: 2018年3月-2019年9月,每月对山东海阳近岸流刺网渔船的主要渔获物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进行跟踪采样,测定样品的体长和体质量,鉴定摄食强度和雌性的卵巢发育程度,计算渔获物中雌、雄的比例,对口虾蛄的渔业生物学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流刺网全年口虾蛄渔获物中,雌、雄比例为1∶1.03,4月和12月的雌、雄样品平均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月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性口虾蛄全年优势体长为100~140mm,优势体质量为10~40 g;雄性口虾蛄优势体长为110~150mm,优势体质量为20~50 g;除12月外,其余月份雌、雄样品体长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性口虾蛄全年样品性腺成熟度在Ⅰ~Ⅳ期,Ⅲ期和Ⅳ期个体主要出现在4-5月及10月-次年1月;雌性有2个性成熟高峰期,分别为5月和1月.10月雌、雄口虾蛄空胃率全年最低,体长相对增长速率最高.雌性口虾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5.39×10-5 L2.7098(R2=0.8254,P<0.05),雄性口虾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2.62× 105L2.8744 (R2=0.7986,P<0.05).流刺网渔获物中雌、雄口虾蛄群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
    • 王开立; 陈作志; 许友伟; 孙铭帅; 王欢欢; 蔡研聪; 张魁; 徐姗楠
    • 摘要: 为加深对南海北部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种群的结构特征认识,根据2014—2017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中蓝圆鲹的生物学数据,对该区域内蓝圆鲹群体的体长与体质量、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征的组成与季节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南海北部蓝圆鲹体长范围78~248 mm,平均体长146 mm,优势体长121~150 mm;体质量范围7.9~290.0 g,平均体质量52.0 g,优势体质量21.0~60.0 g;雌雄个体体长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为W=8×10-6L3.1312,生长参数b=3.1312,接近等速生长.雌雄性比1.5:1.性腺成熟度以Ⅱ期为主,各月份均有性成熟的个体,冬、春季节性成熟个体都超过50%,为主要繁殖季节.雌性初次性成熟体长为170.9 mm.摄食等级以2级为主,随着体长的增加,摄食水平有升高的趋势.跟历史资料比较发现,南海北部蓝圆鲹性早熟、种群结构小型化的特征没有改变.
    • 瞿俊跃; 杨光明媚; 方舟; 陈新军
    • 摘要: cqvip: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俗称鲅鱼、马鲛等,属鲈形目、鲭科、马鲛属,系暖温性中上层洄游性经济鱼类[1-2],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的日本海、日本太平洋沿岸、朝鲜半岛沿岸及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海域[3-6]。蓝点马鲛是我国高产的重要经济鱼种之一[7],也是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捕捞对象[8],中国沿海的作业方式以拖网和刺网为主,其中流刺网作业时间集中在春汛[9-10]。据日本西海区水产研究所提供的蓝点马鲛资源评估报告[11](图1),20世纪80年代以来,蓝点马鲛资源获得大规模开发利用,1993年中国、日本、韩国的蓝点马鲛总产量为1.63×10^(5)t,随后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1999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5.89×105 t,之后虽有回落,但年产量仍保持在4.0×10^(5)~5.4×10^(5)t,2018年总产量为4.0×10^(5)t。在当今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情况下[12-14],蓝点马鲛是目前我国少数维持高产的渔获种类之一[15],因此研究蓝点马鲛渔业生物学和渔业海洋学,对合理开发和利用该鱼种资源状况及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6]。为此,笔者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蓝点马鲛的群体划分[3,17-19]、洄游习性[20-21]、年龄与生长[22-25]、摄食生态[26-30]、繁殖习性[31-33]、渔场分布[9,34-36]、资源评估管理[37-40]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了归纳总结,并分析讨论蓝点马鲛渔业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今后应该努力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
    • 刘赫威; 余为; 陈新军
    • 摘要: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短生命周期的大洋性浅海种,是西南大西洋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其年间产量差异明显,波动较大.西南大西洋马尔维纳斯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区复杂多变的海洋结构是引起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海洋环境因素对阿根廷滑柔鱼早期生活史、种群结构、繁殖、年龄与生长、营养级等生物学习性产生重要影响.此外,阿根廷滑柔鱼的资源丰度与空间位置对中尺度的海洋环境与大尺度气候变化极为敏感,会因其变动迅速做出响应.经归纳与分析,本文认为,探究环境因素对阿根廷滑柔鱼的影响时,除各尺度的非生物因素外,还应考虑生物因素的影响和种群内部动力过程,并建立基于个体的海洋动力学模型,探究阿根廷滑柔鱼完整生活史以及评估环境对其资源变动的影响,为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
    • 李楠; 方舟; 陈新军
    • 摘要: 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为暖温性的近海头足类,主要由春生、夏生和秋生群体组成。该物种主要分布在东海及日本海西南部海域,其中,东海南部及外海海域为主要产卵场,为了全面认识剑尖枪乌贼资源,本文从其渔业、基础生物学、渔场与海洋环境及资源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剑尖枪乌贼的捕捞海域主要集中在中国东海,但其年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繁殖群体间的洄游路线存在差异,并且受到海洋洋流的影响明显;针对东海海域剑尖枪乌贼的繁殖、生长、摄食等生物特性仍需进行长期有效的调查与研究;海洋环境对剑尖枪乌贼资源丰度的影响较大,通过资源评估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与管理该资源。本研究可为尖枪乌贼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彭苗苗; 陈峰; 方舟
    • 摘要: 鮸(Miichthys miiuy)是近海温水性底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日本、韩国及中国沿岸海域,而我国浙江、江苏近岸海域为该物种的主要产卵区。调查表明:2003年以来,中国浙江、江苏近岸海域鮸资源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其人工繁殖与养殖产业在我国南方沿海正蓬勃发展,鮸有望成为深水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为了后续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该物种,通过整理前人对鮸多方面的研究,从渔业产量、渔业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1)目前鮸的主要捕获海域仍然集中在浙江、江苏近岸海域,产量在采取伏季休渔养护等措施后显著上升,近5年保持在5.8×10^4~7.0×10^4 t。(2)鮸的生长发育受水温、盐度影响。目前对浙江及江苏沿岸鮸的生长、摄食、繁殖等方面有着较为全面的研究,但对其年龄生长、洄游路线、种群结构及资源状况的评估与管理工作亟待开展研究,而对该资源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建议立即在东黄海海域开展每年定期的渔业调查、采集足够的生物学样本,对其年龄生长、摄食、繁殖特性进行长期监控,以便更好为渔业生产、渔业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国今后在近岸海域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相关依据。
    • 彭苗苗; 陈峰; 方舟
    • 摘要: 鮸(Miichthys miiuy)是近海温水性底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日本、韩国及中国沿岸海域,而我国浙江、江苏近岸海域为该物种的主要产卵区.调查表明:2003年以来,中国浙江、江苏近岸海域鮸资源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其人工繁殖与养殖产业在我国南方沿海正蓬勃发展,鮸有望成为深水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为了后续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该物种,通过整理前人对鮸多方面的研究,从渔业产量、渔业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1)目前鮸的主要捕获海域仍然集中在浙江、江苏近岸海域,产量在采取伏季休渔养护等措施后显著上升,近5年保持在5.8×104-7.0×104t.(2)鮸的生长发育受水温、盐度影响.目前对浙江及江苏沿岸鮸的生长、摄食、繁殖等方面有着较为全面的研究,但对其年龄生长、洄游路线、种群结构及资源状况的评估与管理工作亟待开展研究,而对该资源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建议立即在东黄海海域开展每年定期的渔业调查、采集足够的生物学样本,对其年龄生长、摄食、繁殖特性进行长期监控,以便更好为渔业生产、渔业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国今后在近岸海域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相关依据.
    • 朱凯; 王雪辉; 杜飞雁; 张鹏; 邱永松
    • 摘要: 为了深入认识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各形态指标与胴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使用254尾微型群个体和3 183尾中型群个体的胴长(ML)、右第一腕长(AL1)、右第二腕长(AL2)、右第三腕长(AL3)、右第四腕长(AL4)、右触腕长(TL)、鳍长(FL)和鳍宽(FW)等形态指标,通过线性、幂和指数等函数模型拟合筛选获得能够反映不同种群雌性和雄性个体各形态指标与胴长关系的最佳模型.建立了以胴长为自变量、各形态指标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通过赤池信息量准则对模型拟合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个种群雌、雄个体各形态指标和胴长的最优拟合模型都以幂函数曲线模型为主.采用幂函数模型对2个种群各形态性状和胴长关系进行比较发现,中型群雌性与微型群雌性AL1、AL2、AL3、TL、FL与ML的关系式中幂指数差异显著(P<0.05),中型群雌性与微型群雌性AL1、AL2、AL3、AL4、TL、FL、FW与ML的关系式中常数项差异显著(P<0.05);中型群雄性与微型群雄性AL1、AL2、AL3、AL4、TL、FL、FW与ML的关系式中常数项差异显著(P<0.05).各性状指标随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明显,且雌性增加值大于雄性,中型群增加值大于微型群.鳍长与鳍宽的分析结果表明,2个种群鳍长鳍宽比随鳍长的变化具有差异,且在雄性个体中差异更加明显.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南海鸢乌贼个体的形态指标在种群间和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各性状指标随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产生的变化在种群间和性别间也存在差异,对于鸢乌贼的种群鉴别和生物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