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混合比

混合比

混合比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3年内共计22927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公路运输、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28971篇;相关期刊231种,包括中国纤检、中国仪器仪表、消防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火箭发动机专业委员会2014年火箭推进技术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技术专委会第六届一次学术交流会等;混合比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张伟、王伟等。

混合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8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8971 占比:99.87%

总计:229275篇

混合比—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韩红伟; 王艺杰
    • 摘要: 混合比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要性能参数。某型发动机在飞行、试车过程中出现了混合比偏低问题,根据发动机系统特点,建立了发动机系统的静态特性模型,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对发动机混合比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泵扬程偏差和泵后主系统流阻偏差是发动机混合比偏差的重要影响因素,泵效率偏差和涡轮效率偏差对发动机混合比偏差影响很小;在影响因素偏差较小的情况下,性能变化量与影响因素近似呈线性关系;造成混合比偏差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发动机推力等参数影响不同,确定混合比偏差影响因素应与推力等参数协同分析。
    • 彭红明; 袁有靖; 李铜邦; 董高峰; 刘毅; 巴瑞寿
    • 摘要: 涌排水严重影响隧道施工与运行安全,查明隧道涌排水的来源,是隧道防水止水重要科学依据。青海天峻新关角隧道南北洞口处的地下水排水量分别为10021,60877 m^(3)/d,两者存在近50000 m^(3)/d的差异,涌排水量大,且来源不明。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分别采集了新关角隧道隧址区内大气降水、不同类型地下水和隧道出口涌排水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样品。样品测试结果显示:新关角隧道北出口涌排水ρ(TDS)为0.44 g/L,^(2)H和^(18)O均值为-52.7‰,-8.3‰;南出口涌排水ρ(TDS)为0.85 g/L,^(2)H和^(18)O均值为-54.8‰,-8.5‰,隧址区基岩裂隙水ρ(TDS)为0.32~1.22 g/L,^(2)H和^(18)O均值为-55.77‰,-8.61‰;岩溶水ρ(TDS)为0.28~0.43 g/L,^(2)H和^(18)O均值为-50.92‰,-8.13‰,冻结层上水ρ(TDS)为0.26~0.48 g/L,^(2)H和^(18)O均值为-45.5‰,-7.6‰。对比分析认为:新关角隧道北出口涌排水主要来源于岩溶水,岩溶水占比为63%~80%,基岩裂隙水占20%~37%;新关角隧道南出口涌排水主要源于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占72%~88%,岩溶水占比12%~28%。涌水来源识别与水量,可为后期监测站点优化设置及隧道运行期止水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 黄俞铭; 阎妮; 郑西来; 刘贯群
    • 摘要: 在研究区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水质系统监测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水化学方法(离子比值法、吉布斯图解法和Piper图解法)和端元混合分析-混合计算耦合数学模型,识别研究区地下水的来源,定量计算不同来源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研究区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的主要过程包括海水入侵、矿物溶解-沉淀和阳离子交换;(2)在将研究区分为滨海区与农业活动区的基础上,识别出三个补给来源:截渗墙下游的地下咸水、大气降水和灌溉的地表水,三个补给源对滨海区地下水的平均混合比分别为34.03%、29.70%和36.27%,对农业活动区地下水的平均混合比分别为6.69%、49.03%和44.28%;(3)对于整个研究区,三个补给来源的平均混合比分别为10.22%、38.60%和51.17%。
    • 陈宏; 吴军; 陈晨; 涂智; 禹丽娥; 杨恩喆; 杨敏; 肖本益
    • 摘要: 化石燃料的消耗和有机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利用有机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制氢是可持续且环境友好的.为了克服单一底物厌氧发酵制氢存在的因营养元素不均衡、毒性抑制和微生物种类较少等导致氢气产率较低的局限性,不同类型的底物厌氧共发酵制氢技术得以开发,然而现阶段仍然存在过程机理不清楚和关键工艺参数不明确等问题.本文综述了有机废弃物厌氧共发酵制氢的必要性、优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了不同有机废弃物混合比、有机负荷、发酵温度、水力停留时间、初始pH以及固液比、搅拌方式和反应器类型等关键工艺参数特征及其范围,分析比较了不同有机废弃物厌氧共发酵体系的氢气浓度及产率、发酵液pH、氨氮和挥发性脂肪酸及其组成等工艺特性,总结了产氢功能菌群及其产氢特性及不稳定系统特征微生物.随后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其在底物利用范围及其预处理、过程机理、技术完善及其综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有机废弃物厌氧共发酵制氢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 邓健; 卢天健; 尹乔之
    • 摘要: 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及双线性黏聚区本构关系,建立了含一般分层裂纹层合板的理论模型,对I-II混合型弯曲(MMB)断裂试件进行了裂纹扩展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I-II混合型断裂叠加模型,引入I型裂纹分量的刚体转动位移,同时考虑了裂纹长度超过试件半长后中部载荷分量对裂纹扩展的闭合效应,并根据黏聚区力学响应,分段获得了位移函数通解.结合叠加模型的边界条件与连续性条件,分析了MMB试件的裂纹扩展过程,求解获得了载荷-位移曲线.通过与梁模型预测以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对I-II混合型裂纹扩展预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讨论了初始断裂模式混合比及闭合效应对裂纹扩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II型裂纹比重较大时,中部载荷的闭合效应更为明显,可能出现I型裂纹完全闭合的情况;裂纹扩展过程中,当裂纹长度小于试件半长时,断裂混合比基本保持常数;当裂纹扩展超过试件半长后,闭合效应明显,混合裂纹形式逐渐向单一型断裂模式退化.
    • 段学良; 马凤山; 郭捷; 惠鑫; 顾鸿宇; 王善飞
    • 摘要: 滨海采矿引起的突涌水灾害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构成了极大威胁,计算巷道涌水的混合比,进一步分析其演化规律对于突涌水事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将幂律规则应用于三山岛金矿巷道涌水混合比数据的统计分析中,根据2个已有的混合比研究结果,采用概率密度函数p(S)对相邻2个监测周期的海水比例波动事件进行了拟合,拟合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2和0.93,说明海水比例波动值区间间隔的均值与概率密度的分布符合幂律分布.因此,采用幂律规则对研究区的涌水混合比进行统计分析是可信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得出的混合比,在幂律规则下反映出的规律是相同的;海水比例波动值大于48%的概率小于5%,因此将48%视为预警区间的临界值;F3断层附近的涌水点相对其他监测点海水比值波动较大,这是由于F3为导水断层且连通了海水,受采动的影响,F3断层周围的导水通道错综复杂且不稳定.
    • 谢思瑜; 李铁; 黄帅; 马鹏飞; 依平
    • 摘要: 通过构建基于CMOS高速成像的二维激光诱导磷光测温系统,进行了测温标定试验,研究了激光能量、磷光剂混合比、磷光剂涂层厚度对Mg3F2GeO4:Mn(MFG)磷光衰减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超过磷光淬灭温度后,随着涂层厚度增加,MFG磷光衰减时间增加,衰减时间的差异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激发光能量在0.3 mJ~11.0 mJ范围内均能激发出MFG磷光,能量大小对磷光衰减时间影响较小;MFG磷光剂混合比对衰减时间影响较小.适当稀释的磷光剂在低温下对激光的响应快,高温下存在时间长,适合燃烧室复杂环境中的温度测量.
    • 陈现涛; 张旭; 贾井运; 孟亚伟; 王耀帅
    • 摘要: 采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混合比对水成膜泡沫在燃油液面的覆盖开展了封闭性验证实验,通过测定可燃蒸气的浓度及检测时间分析了水成膜泡沫的封闭性随环境温度、混合比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水成膜泡沫的封闭性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变差,对于3%的水成膜泡沫,环境温度为40°C时的初次检测可燃蒸气的时间比80°C时的检测时间延长149 s;水成膜泡沫的封闭性随混合比的增大而更好;环境温度为40°C时,6%的水成膜泡沫比3%的水成膜泡沫在液面覆盖时检测到可燃蒸气的时间要长433 s.
    • 周树光; 翟玉玲; 轩梓灏; 李志祥
    • 摘要: 采用两步法制备体积分数为1%的Al2O3-TiO2-Cu/水三元混合纳米流体,粒子混合体积比Φ(Al2O3)∶Φ(TiO2)∶Φ(Cu)分别为40∶40∶20、30∶30∶40、25∶25∶50,研究粒子混合比对纳米流体的稳定性、传热能力与经济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12O3-TiO2-Cu/水三元混合纳米流体为非牛顿流体,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导热系数随温度和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对比经济性参数可知,当粒子比为40:40:20时,该纳米流体适合应用于层流和紊流中,且经济性最优.
    • 唐盛世; 周晴; 王晖; 喻棕; 唐煌
    • 摘要: 基于发动机结构系统及工作原理入手,对某航空活塞发动机为星型、单排九缸、风冷发动机,在地面试车暖机时出现第4号气缸头温度(CHT)异常的故障进行分析,采用排除法找出引起该故障的原因:发动机进气管放油开关关闭不严,进入燃烧室的油气混合比偏低,引起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甚至着火困难,是导致该故障的根本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