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深低温停循环

深低温停循环

深低温停循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4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04684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心肺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天津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2011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等;深低温停循环的相关文献由1284位作者贡献,包括常谦、孙立忠、于存涛等。

深低温停循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2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4684 占比:99.86%

总计:305125篇

深低温停循环—发文趋势图

深低温停循环

-研究学者

  • 常谦
  • 孙立忠
  • 于存涛
  • 龙村
  • 吉冰洋
  • 徐志云
  • 苏肇伉
  • 孙晓刚
  • 朱德明
  • 钱向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柯; 张永
    • 摘要: 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是一项通过降低机体尤其是大脑耗氧量,延长组织缺血耐受时间的措施,是用于主动脉弓手术的辅助手段[1]。自有学者提出主动脉弓置换术以来,在此过程中,大脑保护方法主要是不同程度的低温和辅助脑灌注[2]。1975年,DHCA首次成功用于主动脉弓重建[3]。DHCA显著降低了脑氧需求,促进现代主动脉外科的发展。
    • 武刚; 王平凡; 闫小清; 张力; 高夏; 张向辉; 肖长波; 陈玉新; 崔聪; 张亚飞; 孙科雄
    • 摘要: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50例A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均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ACP)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出现PND将患者分为两组,PND组(16例)和无神经功能障碍(NND)组(134例)。对两组间的基线数据、围术期治疗、术后结果进行对比,并将显著差异指标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ND组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发生率明显高于NND组(P=0.027),PND组的术前住院日明显少于NND组(P=0.002)。两组在阻断时间和DHCA+UACP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止血关胸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PND组的悬浮红细胞输入量(P=0.021)和血浆输入量(P=0.011)明显增多,肾衰竭(P=0.019)、截瘫(P=0.009)、二次气管插管(P=0.002)、气管切开(P=0.006)发生率明显增多,呼吸机使用时间(P=0.017)和ICU停留时间(P=0.013)明显延长。多变量logistic回归显示缺血性卒中病史(OR=7.500,95%CI 1.511~37.216,P=0.014)、DHCA+UACP时间(OR=1.207,95%CI 1.013~1.438,P=0.036)、ICU停留时间(OR=1.073,95%CI 1.010~1.139,P=0.023)、止血关胸时间(OR=1.012,95%CI 1.002~1.021,P=0.017)是主动脉弓部置换术后出现P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弓部置换术后出现PND预后不良。缺血性脑卒中病史、DHCA+UACP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止血关胸时间是PND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宇倩; 胡庆华; 黄凌瑾; 陈旭良; 张成梁
    • 摘要: 目的:涉及主动脉弓的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术中脑保护措施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同期行主动脉根部和右半弓置换手术中应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逆行脑灌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主动脉根部和右半弓置换手术且在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逆行脑灌注技术的患者31例,其中主动脉瘤病变23例,主动脉夹层8例。主动脉根部置换采用Bentall手术者26例,采用David手术者5例。术中停循环及逆行脑灌注时间为(21.9±5.2)min。观察并计录住院病死率、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未出现术后死亡及持久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2例出现短暂谵妄,2例出现低氧血症,1例进行了二次开胸。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患者恢复满意。结论:在主动脉根部和右半弓置换手术中,应用深低温停循环和逆行脑灌注技术可以简化操作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徐思思; 钟芸
    • 摘要: A型主动脉夹层(TAAD)发病凶险,临床死亡率极高,外科手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模式。体外循环是TAAD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由于手术的复杂性以及病情的特殊性,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的并发症。而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在临床的发生率较高,如何在体外循环期间采取相应的脑保护措施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
    • 刘红; 郭宏伟; 张志娴; 黎星; 张海涛; 孙晓刚
    • 摘要: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行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132例深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6日连续监测的血浆PCT值,描记术后PCT的变化趋势,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PCT对院内感染的诊断意义。结果术后发生院内感染12例(9.1%)。非感染患者的PCT水平术后1日(PCT1)最高,随后逐日下降,而发生感染患者的PCT在术后2~5日再次达到峰值。PCT1、PCT最大值(PCTmax)及PCT均值(PCTmean)对术后感染的ROC曲线都有显著性意义,PCT1曲线下面积(AUC)=0.738(95%CI:0.570~0.907,P=0.013),PCTmax(AUC)=0.866(95%CI:0.740~0.992,P=0.000),PCTmean(AUC)=0.841(95%CI:0.719~0.964,P=0.000)。PCT1、PCTmax和体外循环时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和0.275,P=0.006,P=0.004)。结论PCT对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术后患者的感染有诊断价值,需要动态监测PCT的变化。
    • 曹先通; 吴玉静; 胡佳文; 周和平; 白军锋; 马鹏飞; 金振晓; 师桃
    • 摘要: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他钠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RI)及全身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90例,术后出现ARI的共86例,纳入排除标准以后共62例,其中16例为实验组,4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了西维来司他钠按照0.2 mg/(kg·h)剂量24 h匀速泵入,维持7 d。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T1)、第3天(T2)、第5天(T3)、第7天(T4)氧合指数之差(△PaO_(2)/FiO_(2))、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术后呼吸机带机时间、二次插管例数、ICU停留时间、西药费及总费用。结果在T1~T4时间点,实验组的△PaO_(2)/FiO_(2)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WBC在第T2、T3、T4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实验组NEU在T2、T3、T4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实验组CRP、PCT、IL-6均仅在T4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西维来司他钠可能通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氧合,使患者获益。
    • 李思; 刁洁萍
    • 摘要: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由于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反复栓塞和血栓形成而导致血流受阻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造成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PTE)是治疗CTEPH的首选方法,该类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并发症重。
    • 戴路; 邱家伟; 马明星; 丘俊涛; 吴进林; 于存涛
    • 摘要: 目的 初步探索一体化免缝合带支架人工血管系统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9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采用一体化免缝合带支架人工血管系统完成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治疗.记录手术相关数据、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1,男,42岁,行主动脉窦成型+升主动脉替换+全主动脉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置入术,体外循环时间81 min,停循环时间9.5 min,最低鼻咽温27.3°C.术后10个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复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提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未见吻合口瘘、支架内漏,降主动脉支架段真腔完全充盈,假腔消失,远端假腔部分血栓化,未见管腔扩张.患者2,男,61岁,行升主动脉替换+全主动脉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置入+升主动脉-右股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时间77 min,停循环时间7 min,最低鼻咽温27.3°C.术后10个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复查主动脉CTA提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未见吻合口瘘、支架内漏,降主动脉真腔及腹主动脉分支充盈较术前明显改善,降主动脉假腔完全血栓化,全胸腹段主动脉较术前无扩张.结论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一体化免缝合带支架人工血管系统可缩短手术停循环时间,避免深低温,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探索.
    • 刘畅; 薛云星; 陈杨; 王东进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术前合并脑缺血的临床特征、脑缺血分型和手术干预的效果和预后及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中心急性A型夹层手术患者1040名,其中105(10.09%)名合并术前脑缺血患者.根据术前脑缺血类型分为一过性脑损伤(TND)组89名(84.8%)和永久性脑损伤(PND)组16名(15.2%).收集全部105名AAAD术前合并脑缺血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脑卒中病史、肢体肠道心肌缺血病史、发病到手术时间、术中手术方式、动脉插管部位、脑保护方法、手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时间、院内死亡例数、肾功能不全血液过滤治疗例数、再次开胸止血例数、长期机械通气例数以及ICU时间、术后麻醉清醒时间、脑部并发症以及近期(30 d内)、远期(1~60个月)的生存率统计.结果 105名术前合并脑缺血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部接受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手术治疗,PND组术前资料除术前脑卒中病史及肢体缺血病史外与TND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资料、脑保护方式、停循环时间均没有显著差异.术后住院时间TND组较PND组住院时间长(P=0.003);30 d死亡率TND组较PND组死亡率较低(P=0.010).绘制近远期生存曲线,近期生存率TND组较PND组高(P=0.0016).结论 尽管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合并脑缺血患者的手术风险大、死亡率较高,但是仍有大部分患者得以术后存活,所以积极手术治疗是有意义的,术中有效的脑保护措施和体外循环管理是AAAD手术成功的保障.
    • 冯蓓娟; 黄万珍; 李云
    • 摘要: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病人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医院接受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的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术后25例病人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人在高血压病史、术前神经系统症状、术前血肌酐水平、术前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峰值血糖、术中峰值血乳酸、术中输血量、术后24 h血钠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史、术前血肌酐值高、术前白细胞值高、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长、术中高血糖是影响病人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深低温停循环全弓置换术病人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受多种因素影响,围术期应加强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管理并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合理控制术前血肌酐、白细胞、血压及术中血糖水平,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以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