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洋划界

海洋划界

海洋划界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0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外交、国际关系、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5303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中国海商法研究、太平洋学报、南风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3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第六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等;海洋划界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令华、彭认灿、闫朱伟等。

海洋划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8 占比:0.74%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5303 占比:99.22%

总计:25502篇

海洋划界—发文趋势图

海洋划界

-研究学者

  • 李令华
  • 彭认灿
  • 闫朱伟
  • 张卫彬
  • 董箭
  • 卜凌嘉
  • 孙传香
  • 张建辉
  • 张新军
  • 郑义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朱伟
    • 摘要: 从1985年利比亚/马耳他案开始,海洋划界中公平原则的发展趋势开始由灵活性向确定性转变.从两个方面分析这一转变:内容方面,最初的公平原则仅仅强调个案的特殊性而缺乏具体的内容,但是,通过对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法律制度相关性的考察,以及司法判例的反复援引和适用,公平原则已经形成了普遍适用的内容,例如不侵占原则和比例因素;功能方面,公平原则最初发挥的是法律的填补功能,但是,随着等距离方法成为海洋划界的第一步,公平原则的功能也由此变成了矫正临时等距离线可能产生的不公平.
    • 孙传香
    • 摘要: 在国际海洋划界实践中,诸如经济、安全与防卫、航行及能源安全等单一的非地理因素难以发挥影响界线位置的作用。但是,当存在多个非地理因素且累积后对某一当事方产生重大利益时,仍将其视为单一非地理因素且忽视其划界效力将影响海洋的公平划界。有必要将非地理因素纳入海洋划界的考虑范畴,“重大利益”为其创设了一个内涵更广的概念,即全面考虑沿海国因非地理因素产生的国家利益,以此发挥非地理因素累积后的矫正功能。非地理因素累积后产生的“重大利益”所能发挥的作用具有消极性与防御性,其在海洋划界中的效力也不宜无限放大。国际(准)司法机构应在基于相关国家地理地貌对海洋界线作出基本判断的同时,兼顾多个非地理因素累积后对海洋划界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海洋划界的公平解决。
    • 张华
    • 摘要: 由于历史原因和时代发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海洋事务方面的规制不足日益显现。在正式国际造法路径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国际司法机构的司法能动主义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则的发展提供了替代性的路径。在海洋划界裁判进程中,国际司法机构自创海洋划界方法论,管辖并裁决200海里外大陆架边界,强化海洋划界争端当事方的法律义务,成为司法能动主义的典型。但是,海洋划界裁判中的司法能动主义亦逐渐暴露出局限性:海洋划界方法论适用时主观性和灵活性依旧,200海里外大陆架裁判中衍生出一系列法律不确定性,对争议海域当事方活动奉行“双重标准”,甚至为强行管辖海洋划界争端而陷入政治纷争。有鉴于此,同时考虑到近期国际法院裁决海洋划界争端时接连遭遇“逆流”,国际司法机构应避免加剧司法能动主义所造成的正当性赤字,适时转向司法克制主义。
    • 王国华
    • 摘要: 在二战结束后东亚海域的渔业纠纷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当属日韩渔业纠纷。纷争发端源于美国在日本附近海域划定的“麦克阿瑟线”,直接导火索是韩国的《李承晚宣言》。美国既是纷争的始作俑者,也是解决问题的推手,是影响这一历史事件过程和结果的最主要外部因素。在美国的介入下,日韩两国成功化解了矛盾,扫清了战后两国关系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构建了日韩渔业关系的稳定框架。但是美国的干预也在东亚地区遗留下海域划界、岛屿归属争端等历史问题。海洋主权和领土纷争成为横亘在日韩两国之间的巨大障碍,而美国的霸权则是相关问题的根源所在。
    • 刘惠荣; 张志军
    • 摘要: 随着北冰洋冰融的加快,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逐渐成熟。作为北极资源聚宝盆的北极外大陆架成为当前北极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角斗场。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国际法层面为规制海床及其底土资源的开发活动而专门创设了外大陆架划界制度,环北冰洋各国据此围绕外大陆架划界申请案展开激烈的科学与法律交锋。北极外大陆架争端的核心矛盾在于北冰洋中央海域外大陆架及其资源的归属问题。当前环北冰洋国家纷纷提交划界申请案,主张范围动辄超过百万平方公里,各国主张重叠的面积之巨在全球海洋划界实践中前所未有。从各国申请案入手考察当前北冰洋中央海域外大陆架划界的特征趋势和最新动向,对于预判北极外大陆架划界未来走向,甚至对于把握全球外大陆架划界整体形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最终能为我国明确参与北极事务的战略定位和处理同邻国的外大陆架划界争端提供借鉴。
    • 闫朱伟
    • 摘要: 比例是公平原则的一项核心要求,它要求避免当事国所得的海城面积之间的比例与当事国海岸长度之间的比例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衡。司法判例中通常根据比例来判断赋予岛屿全效力或部分效力是否公平:在海岸长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划界结果出现严重的不成比例,法院或法庭会据此对临时等距离线进行修正:另外,比例的作用还体现为将不成比例检验作为确定结果公平的最后阶段。虽然比例因素在修正等距离线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比例是司法判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可以与等距离方法相抗衡的因素。
    • 卜凌嘉
    • 摘要: 岛屿是影响国家间海洋划界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司法判决和仲裁裁决经常因为岛屿对海洋划界有不成比例的效果而对临时划界线作出重大调整。对相关判决和裁决的研究表明,岛屿对海洋划界是否会产生不成比例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岛屿的位置、待划界海域的性质、岛屿与整体海岸地理的关系以及当事国之间的海岸关系。同时,相关实践仍存在程序不一致和论证不足的问题。国际司法机构和仲裁庭有必要进一步澄清海洋划界中有关岛屿效力的规则,降低岛屿对海洋划界的不确定性。在我国大陆附近成群分布的系列岛屿构成大陆海岸的前沿地形,可作为构建海洋分界线的依据,发挥其扩大我国海域的潜力。
    • 马天; 能开放
    • 摘要: 中国与韩国关于黄海划界的争端由来已久,主要集中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两国重叠部分的主权归属及渔业资源的捕捞权问题。长期以来,韩国国内法都主张依据“等距”原则处理同邻国间的海上划界问题,并实际运用于同我国开展的基于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边界划定的双边谈判中。尽管中韩两国均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署国,但韩国方面的原则主张及主权声索不仅未遵循相关国际公约规定,也有损于我国在黄海海域的合法利益,且韩国海警长期针对我国渔民滥用执法权限。因此,我国应在积极寻求同韩国方面订立内容更为广泛的双边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国内立法,特别是强化海上执法力量及其法制建设来实现黄海划界法理斗争的胜利,进而全面有效地维护我国在黄海海域的主权安全与资源利益。
    • 李雨璇
    • 摘要: 由于世界海洋地理的复杂性,各国在海洋划界国际实践中发现,仅靠单一具体的划界规则来处理两国之间的划界争议不可行,公平原则作为处理海洋划界问题中的一项法律原则得以产生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公平原则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体现以及公平原则在海洋划界争端中的国际司法实践,说明国际司法界在实践中肯定公平原则的指导地位,使公平原则向确定性的方向发展,确立了公平原则/有关情况规则。
    • 李创
    • 摘要: 目前的国际裁判中还没有一套针对证据相关问题的具体规则,法庭在该问题上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历史地图作为证据,在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争端中具有不容忽视的证明作用。在国际司法和仲裁实践中,历史地图证据的证明价值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历史性、精确性、中立性、与边界协定的关系、能否清晰地表达国家意志以及是否构成承认或默认行为证据等。一般而言,法庭对地图证据的证明价值持审慎态度,认为其主要发挥着补强、辅助证明的作用,且证明力可能因案而异,需要结合待证事实、其他证据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