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流态

流态

流态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2692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1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27133篇;相关期刊385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电网与清洁能源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08年度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给水分会·热水分会·青年工程师协会联合年会、2007年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水利学与水利信息学学术大会等;流态的相关文献由616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庆山、李洪钟、谢朝晖等。

流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1 占比:0.61%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7133 占比:99.38%

总计:127932篇

流态—发文趋势图

流态

-研究学者

  • 朱庆山
  • 李洪钟
  • 谢朝晖
  • 成立
  • 高峰
  • 张小松
  • 徐桂中
  • 韩跃新
  • 李艳军
  • 刘应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钱华港; 蔡林涛; 李娜; 孙承祥
    • 摘要: 泵站前池扩散角过大易产生不良流态,影响进水池内的水流流态,进而恶化水泵进水条件,降低水泵运行效率,严重时甚至危及泵站安全运行。以某55°大扩散角正向前池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在前池内设置楔形导流墩以整治流态。研究结果表明:将楔形导流墩设置在前池进口处可以更好地起到分流作用,合理设置组合式对称楔形导流墩能有效提高整个前池的流态改善效果。研究成果对类似泵站的前池整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伟; 李书芳; 王景旭
    • 摘要: 为提高大单宽流量阶梯溢洪道消能率和增加掺气,提出一种新型反弧阶梯溢洪道,即将传统直角阶梯的水平面改为反弧面。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反弧形阶梯的流态、掺气发生位置和消能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反弧阶梯流态可分为跌落流、挑射流、过渡流、滑行流4种,在单个阶梯长度和高度相同时,反弧阶梯掺气发生位置是直角阶梯的0.5~0.8倍,反弧阶梯消能率比直角阶梯最大增加约9%。
    • 王子璇; 陈敏敏; 王康伟; 连玉喜; 于道平
    • 摘要: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呈斑块状分布在长江干流,对栖息地有明确的选择性。流态是栖息地水文环境的核心内容。为研究长江江豚对不同流态的选择性,本文根据1993―2021年对长江下游15次样线考察记录到的412次,合计1 117头江豚个体的栖息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年长江江豚在分汊河段几种流态中,目击率和集群规模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枯水期洲头分流区目击率明显低于丰水期(P <0.05),枯水期河口汇流区目击率和集群规模却明显高于丰水期(P <0.05)。结果提示丰水期或枯水期部分流态中江豚栖息活动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江豚自然保护区重要栖息地管护提供指导,特别是枯水期应该加强河口汇流区保护。
    • 王伟峰; 朱义东; 谢明英; 李伟; 王坤; 陈肖
    • 摘要: 底水油藏水平井往往在生产初期即快速见水,且油井在低含水和特高含水阶段,地下油水两相渗流的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指数关系表现为明显的上翘和下翘的非线性关系。以上因素导致现有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预测的产能与油井实际产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的微观渗流机理出发,通过流体在液滴流、弹状流、环状流三种流态下的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表征关系,推导了底水油藏油水两相水平井产能公式。通过实例验证,油井产水对水平井产能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公式计算的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和水平井实际产量较为接近,平均误差仅为5.3%,公式满足水平井见水后各个含水阶段的产能预测,可为底水油藏水平井的合理配产及动态分析提供指导。
    • 张德胜; 杨雪琪; 杨港; 许彬; 赵睿杰
    • 摘要: 大型立式蜗壳离心泵是长距离输水的核心动力装备,为了研究小流量工况下泵内不稳定失速机理,基于精细化网格和SSTSAS湍流模型,数值分析了活动导叶开度在小开度、最优开度和大开度3种条件下的非定常流态及其诱导压力脉动特性,讨论了导叶开度对立式蜗壳离心泵失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导叶开度下泵内失速的特征工况点相近,流量扬程曲线均呈现典型的驼峰区,但在小导叶开度条件下流量扬程曲线对应正斜率最大,大导叶开度时最小。在3种活动导叶开度下,活动和固定导叶之间的无叶区内均出现了大尺度旋涡,且固定导叶工作面的流动分离不断扩散至相邻固定导叶背面。在深度失速工况下,不同导叶开度条件时叶轮内的流体熵产率分布规律呈现明显不同的特征。随导叶开度增大叶轮叶片靠近前盖板截面上的流动分离区域扩大,且在最优开度和大开度条件下叶轮叶片中截面上靠近叶轮流道出口位置出现了较大速度梯度,导致了局部熵产率高的特征。在导叶小开度时深度失速工况下压力脉动的主频为叶片通过频率7f_(n),而最优开度时主频为0.9f_(n),大开度时在0.7f_(n)~1.2f_(n)范围内频率对应振幅均较大,大开度下的压力脉动呈现宽频特性。通过导叶内非定常数值模拟,发现低频压力脉动的出现与导叶内存在的周期性大尺度旋涡密切相关。
    • 许经宇; 韩冬梅
    • 摘要: 文中以吉林省老白沙滩泵站改造工程为例,针对侧向进水泵站前池结构形式进行方案对比研究。基于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方程、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采用CFX软件,对不同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矩形前池与收缩前池的水力性能差异极小,分配流量性能矩形前池略优。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张校文; 刘超; 荣迎春; 冯旭松; 傅题善; 孙玉民
    • 摘要: 针对多机组正向进水泵站前池内存在不良流态的问题,采用CFD与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开机工况下的泵站前池流场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利用阵列式隔板整流的措施,并评判了阵列式隔板整流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开机工况下,前池内均存在大范围的回流与旋涡区,前池出口断面流速均匀度为38.42%~57.39%,水泵进水条件较差.为改善正向进水泵站前池的不良流态,提出一种利用阵列式隔板整流的措施.采用阵列式隔板整流后,前池内回流与旋涡区得到减小、转移,回流与旋涡区对主流的挤压明显减弱,前池出口断面流速均匀度提高到47.23%~63.17%,水泵进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试验测量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数值模拟得到了试验的验证.研究成果可为多机组正向进水泵站的建设运行提供参考.
    • 龙艳梅; 宋章; 王玉峰; 程谦恭; 李坤; 吴越
    • 摘要: 流态化运动是高速远程滑坡的主要运动形式,是揭示高速远程滑坡运动机理的重要基础。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分析方法,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粒径组成条件下的颗粒流内部的速度分布、剪切变形及流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高速远程滑坡流态化运动特征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碎屑流流态化运动特征与颗粒粒径呈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粒径的减小或细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流底部相对于边界的滑动速度以及整体的运动速度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颗粒流内部剪切变形程度增加,颗粒的运动形式由“滑动”向“流动”转变;当颗粒粒径较小或细颗粒含量较高时,颗粒流内部剪切速率增大的趋势在颗粒流底部更加显著,反映了粒径减小有助于促进颗粒流内部剪切向底部的集中;在同一颗粒流的不同运动阶段及不同纵向深度,其流态特征具有显著差别,颗粒流前缘及尾部主要呈惯性态,颗粒间以碰撞作用为主,而主体部分则主要呈密集态,颗粒间以摩擦接触作用为主;在颗粒流表面及底部,颗粒间相互作用方式主要是碰撞作用,中间部分则以摩擦作用为主;对于不同粒径的颗粒流,随着粒径的增大或粗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流内部颗粒的碰撞作用加强,颗粒流整体趋于向惯性态转变。
    • 李明泉; 蔡德所; 吴攀高; 李烈
    • 摘要: 水流流态和紊动能是鱼道两个重要的水力特性,这两个因素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鱼道设计以及过鱼效果的好坏。以老口航运枢纽鱼道工程为原型,以1∶1的比例建立数值模型,采用Flow-3D软件,对竖缝式鱼道90°转弯段的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竖缝式鱼道90°转弯段流态和紊动能分布、主流区沿程及垂向的流速和紊动能变化情况,得出了竖缝式鱼道90°转弯段水流在通过竖缝时流速降低,通过竖缝后流速增加等结论。模拟结果表明,老口竖缝式鱼道90°转弯段有着良好的水力特性(流态和紊动能)。
    • 郭根苗; 白天阳; 邵壮; 李琛; 何志霞
    • 摘要: 为弄清喷孔锥度和燃油温度对柴油喷嘴内空化流动特性的影响,阐明喷嘴内气液两相空化流动初生机制,采用背景光高速显微成像技术获得不同锥度系数及燃油温度下简化竖直单孔柴油喷嘴内空化流动及近场喷雾光学图像。结果表明:随着喷射压力增大(0.2~1.0 MPa),柴油喷嘴内燃油逐步从单相流动发展为片空化、线空化、空气倒吸和超空化等多种气液两相空化流态;云空化、线空化和空气倒吸现象的初生强烈依赖于燃油喷射压力,且具有显著的瞬态不稳定性。与圆柱形喷孔相比,渐缩锥度喷孔对各类空化流态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锥度系数越大,抑制作用越显著。同时,提高燃油温度(288 K、303 K和323 K)有利于各类空化流态的初生及发展。此外,喷孔内部空化两相流动加剧了燃油射流的不稳定性,促进了射流破碎雾化,有利于增大喷雾锥角。研究为揭示各空化流态特性及其对喷雾特性的影响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