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活动性结核病

活动性结核病

活动性结核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35362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父母必读、长寿、大家健康(中旬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1年学术会议、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2017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分会基础和临床学组第二届学术年会、全国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与临床新进展研讨会等;活动性结核病的相关文献由30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艳华、安红娟、曹志红等。

活动性结核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35362 占比:99.98%

总计:535462篇

活动性结核病—发文趋势图

活动性结核病

-研究学者

  • 刘艳华
  • 安红娟
  • 曹志红
  • 杨秉芬
  • 王若
  • 翟斐
  • 蒋静
  • 申阿东
  • 肖婧
  • 吴永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鲁进
    • 摘要: 结核潜伏感染(LTBI)是指体内(通常是肺)存在结核分枝杆菌,但仍未出现明显的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全球LTBI人群接近20亿。有研究发现:大约5%~15%的LTBI者在一生中可能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因此,开展对LTBI者的筛查工作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之一。
    • 贺晓新
    • 摘要: 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结核病报告2021》,2020年全球估算新发活动性结核病患者990万例,结核病发病率年递降率为1.9%,以目前的控制水平及疫情下降趋势,不可能实现WHO到2050年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全球战略目标。对比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功防控实践,结核病控制存在两方面差距:一是在传染源隔离管理方面,几乎没有传染性肺结核患者隔离管理的措施.
    • 顾树桦; 盛云峰; 沈伟; 王丽欢
    • 摘要: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病灶主要发生于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等部位。在我国,肺结核属于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类疾病中,肺结核发病和死亡数均排第二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显示,2017年全球的结核病潜伏感染人群约为17亿,占全世界人口的23%。结核病累及各个年龄段、遍及全国。总体而言,90%结合病新发病例是成年人。目前根据我国结核病分类标准,其分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活动性结核病和非活动性结核病。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空洞型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的一种,偶见于原发性肺结核,未经治疗的空洞型肺结核多有传染性,是活动性肺结核,为干酪滲出病变坏死、溶解后形成。需要及时规律抗结核治疗。该疾病是人型结核菌传播的主要来源。
    • 李倩钰; 徐鹏; 陈玲
    •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目前新发结核病患者人数已位居全球第三.活动性结核病(ATB)患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快速、准确地诊断ATB对于控制疾病传播和提高治疗效果尤为重要.相对于影像学和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测具有特异度更高、耗时更短等优点,而寻找可靠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对于建立有效的ATB血清学检测方法十分关键.因此,本文对抗原、抗体、微小RNA(miRNA)及细胞因子等血清学诊断标志物对ATB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 刘英
    • 摘要: 目的 探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法)检测全血γ-干扰素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12月在医院就诊的110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设为结核组,另选同期80例非结核性的肺部疾病患者设为非结核组,并选择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组,三组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全血γ-干扰素水平,比较其检测结果差异,并描绘ROC曲线评价该检测方法诊断结核病的效能.结果 结核组的γ-干扰素水平较非结核组、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以结核组为试验组,以非结核组、正常组为对照组,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的方法确定诊断临界值为218.92 pg/mL时,计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活动性结核病诊断的灵敏度95.00%,特异度82.70%.结论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全血γ-干扰素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灵敏度高,有望成为本病辅助诊断的主要指标之一.
    • 洪可; 张定宇; 阮连国
    • 摘要: 目的 探讨武汉市HIV/AIDS患者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筛查的可行性,明确预防治疗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适合该人群LTBI筛查及预防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市13所HIV/AIDS定点治疗单位随访的2048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5版LTBI管理指南筛查流程,筛查LTBI患者并进行6个月异烟肼预防治疗(isoniazid preventive therapy,IPT).结果 2048例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症状调查发现5.2%(107/2048)的患者出现结核病症状,94.8%(1941/2048)的无结核病症状患者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IGRA阳性率为21.4%(415/1941).IGRA阳性者胸片筛查发现,98.1%(407/415)的患者胸片无结核感染表现,诊断为LTBI,约占筛查总人数的19.9%(407/2048).86.2%(351/407)的LTBI患者接受IPT,其中90.0%(316/351)的患者完成了6个月IPT,随访至12个月后,发现IPT组有1.7%(6/351)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非IPT组有8.9%(5/56)进展为AT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0,P=0.004).结论 在武汉市HIV/AIDS患者中,LTBI发生率约为19.9%,IPT可以降低HIV/AIDS患者LTBI进展为ATB的风险,且不良反应少,但接受IPT比例和治疗完成率偏低,须建立督导机制,以提高IPT的接受率和完成率.
    • 陈效友
    • 摘要: 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感染和(或)胸膜对结核分枝杆菌菌体成分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而发生的炎症。部分患者表现为咳嗽、发热、胸痛甚至呼吸困难,以及少至中等量的胸腔积液;少数患者可出现大量胸腔积液2018年,我国对结核病进行了重新分类,将结核病分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者、活动性结核病和非活动性结核病等3个类型,并把结核性胸膜炎重新划归为第5型肺结核[2,3]。
    • 李玉美; 陈胤文; 余晓琳; 洪建明; 林炳耀; 曾今诚; 林东子
    • 摘要: 目的:探究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release assays,IGRAs)联合可产生γ-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的斑点形成细胞(spot-forming cells,SFC)数量、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模型识别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性结核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312例,其中活动性肺结核组154例记为活动组,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58例记为潜伏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SFC及ELISPOT联合诊断模型识别活动性及潜伏性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活动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高于潜伏组,SFC高于潜伏组,ELISPOT阳性率(78.6%)高于潜伏组(3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的临界值为2.72 IU/ml,其对应灵敏度为79.1%,特异度为52.5%,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95%CI(0.708,0.829)];SFC诊断临界值为2.78,其对应的灵敏度为75.3%,特异度为60.8%,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95%CI(0.711,0.825)];ELISPOT阳性诊断临界值为4.27 mg/L,其对应灵敏度为70.8%,特异度为51.3%,ROC曲线下面积为0.620[95%CI(0.546,0.694)].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联合诊断模型Logit(P)=1.433+2.512γ-干扰素释放试验+1.654 SFC+1.121 ELISPOT,联合检测截断值为2.47,对应灵敏度为74.7%,特异度为80.4%,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806,0.896)].联合检测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检测保持较好的灵敏度.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SFC及ELISPOT联合诊断模型可提高活动性结核的特异度,并保持较高的灵敏度,在鉴别活动性及潜伏性结核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方四廷
    • 摘要: 目的:探讨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试验)、传统检测技术对活动性结核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进行观察,分别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传统检测技术(结核菌培养)、采集外周血进行T-spot.TB试验,记录试验结果.结果:相较于细菌培养,T-spot.TB试验具备更高的阳性率、阴性预测值、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特异度(P<0.05).结论:T-spot.TB试验对结核杆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耗时短,相较传统结核菌培养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在活动性结核病的早期诊治工作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