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沙眼衣原体感染

沙眼衣原体感染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319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外科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0178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婚育与健康、祝您健康、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江西省第十四次妇产科学学术会议、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论坛等;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文献由61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仕孝、周再高、孙乐栋等。

沙眼衣原体感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3 占比:1.4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0178 占比:98.50%

总计:20486篇

沙眼衣原体感染—发文趋势图

沙眼衣原体感染

-研究学者

  • 吴仕孝
  • 周再高
  • 孙乐栋
  • 应长青
  • 曾抗
  • 李艳
  • 杨帆
  • 王滨有
  • 糜祖煌
  • 董兆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佳燕; 彭文湃; 林叙君
    • 摘要: 目的:对高龄备孕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1627名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孕前保健门诊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接受自费或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高龄备孕妇女为调查对象,取其宫颈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有2.15%的高龄备孕妇女受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其感染率与非高龄备孕妇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1.43%的感染者无自觉不适症状;妊娠次数大于3次、丈夫包皮过长以及伴随生殖道其他感染与高龄备孕妇女感染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几率显著相关.结论:应关注备孕妇女特别是高龄备孕妇女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 彭桂英; 李月凤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对新生儿肺炎发病率的影响,及患儿睡眠质量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孕妇7000例、新生儿及儿科采集标本3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分析孕妇是否沙眼衣原体感染,新生儿是否因母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生肺炎,以及发生肺炎的新生儿睡眠质量状况.结果:孕妇衣原体感染例数为75例,新生儿肺炎例数为16例,其中因母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导致新生儿肺炎例数为3例.结论:妊娠期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会导致新生儿发生肺炎,并降低患儿的睡眠质量.
    • 轩翠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状况及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15日至2018年12月15日于开封市妇产医院检测的500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女性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培养法或乳胶法、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检测UU、CT、BV感染状况,分析感染分布情况以及检测方法的检测效能。结果:500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女性经临床综合检查后,确诊感染的有100例,15例(15.00%)因CT所致,31例(31.00%)为BV,54例(54.00%)因UU所致,UU+BV感染率最高,其次为UU+CT、CT+BV、UU+CT+BV。SAT检测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灵敏度为98.00%,特异度为99.50%,漏诊率为2.00%,误诊率为0.50%。结论:UU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其次为CT,BV为另一重要感染因素,SAT检测对感染的检测效能较高。
    • 王晓燕
    • 摘要: 目的分析评价生殖道感染与反复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该次将该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反复性自然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观察组),另取同期行人工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100例作为对照对象(对照组),两组均采取生殖道感染检测,进一步比较两组检测结果,重点分析研究生殖道感染与反复性自然流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率、沙眼衣原体感染率、"解脲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联合感染率分别为45.00%、36.00%、19.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0%、11.00%、3.00%,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8、10.267、12.539,P<0.05)。②≥3次自然流产患者的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率、沙眼衣原体感染率、"解脲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联合感染率分别为53.57%、32.14%、14.29%,与2次自然流产患者的41.67%、37.50%、20.83%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5.238、6.257,P<0.05)。结论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反复性自然流产密切相关,为主要危险因素;并且,流产次数越多,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率越高,相关医护研究工作者需对此充分重视,为进一步制定客观、科学的诊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 罗翔宇
    • 摘要: 目的探讨内源性抗菌肽LL-37与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禹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生殖道感染检测的87例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感染沙眼衣原体作为分组标准,分为感染组(42例)和未感染组(45例),对比两组受检者的检测情况,分析内源性抗菌肽LL-37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的内源性抗菌肽LL-37的表达量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感染组的白带常规检测显示乳酸杆菌阳性率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内源性抗菌肽LL-37与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呈负相关(r=-0.782,P<0.05)。结论内源性抗菌肽LL-37的表达量下调,可能引起对沙眼衣原体感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大感染的风险。
    • 王晓燕
    •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生殖道感染与反复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该次将该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反复性自然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观察组),另取同期行人工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100例作为对照对象(对照组),两组均采取生殖道感染检测,进一步比较两组检测结果,重点分析研究生殖道感染与反复性自然流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观察组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率、沙眼衣原体感染率、“解脲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联合感染率分别为45.00%、36.00%、19.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0%、11.00%、3.00%,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48、10.267、12.539,P<0.05).②≥3次自然流产患者的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率、沙眼衣原体感染率、“解脲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联合感染率分别为53.57%、32.14%、14.29%,与2次自然流产患者的41.67%、37.50%、20.83%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86、5.238、6.257,P<0.05).结论 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反复性自然流产密切相关,为主要危险因素;并且,流产次数越多,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率越高,相关医护研究工作者需对此充分重视,为进一步制定客观、科学的诊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 罗翔宇
    • 摘要: 目的?探讨内源性抗菌肽LL-37与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禹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生殖道感染检测的87例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感染沙眼衣原体作为分组标准,分为感染组(42例)和未感染组(45例),对比两组受检者的检测情况,分析内源性抗菌肽LL-37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的内源性抗菌肽LL-37的表达量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感染组的白带常规检测显示乳酸杆菌阳性率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内源性抗菌肽LL-37与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呈负相关(r=-0.782,P<0.05).结论?内源性抗菌肽LL-37的表达量下调,可能引起对沙眼衣原体感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大感染的风险.
    • 雷春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4例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研究组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病原体转阴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研究组复发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19.23%(P<0.05).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治疗中联用莫西沙星与多西环素可提升病原体转阴率,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