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2年内共计2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984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理论观察、世纪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等;东北抗联精神的相关文献由24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君、贺彦凤、何伟志等。

东北抗联精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 占比:3.3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984 占比:96.61%

总计:6194篇

东北抗联精神—发文趋势图

东北抗联精神

-研究学者

  • 陈君
  • 贺彦凤
  • 何伟志
  • 刘强
  • 刘逢坤
  • 吕增艳
  • 唐梅
  • 唐羽
  • 张云霞
  • 张林影

东北抗联精神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颜竹; 贺彦凤
    • 摘要: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抗击日本侵略战争中形成的气质风貌和品格的集中体现,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战斗精神、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涵具有宝贵价值,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对东北抗联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主要有规划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实践教学,创设教学基地;融入校园文化,开展系列活动;借助网络平台,拓宽育人渠道.
    • 曲晓溪
    • 摘要: 伟大建党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同质性,建党百年孕育了内涵丰富的建党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与建党精神同根同源,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为人民谋幸福为理想目标。伟大建党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在相互交织和影响过程中,体现出二者独特的精神内涵,呈现出整体性与局部性的差异化特征,但都具有传承性。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为民族复兴凝聚力量。
    • 张博兴; 张劲松
    • 摘要: 加强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有益途径。二者的融合是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对东北抗联精神的继承与研究,为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造了契机。推进抗联精神的网络教育,不仅能够适应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改革的需要,还有利于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实效。加强融合路径的研究,就要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几个方面着手,探索出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融入路径。
    • 董颖; 李林林; 陈君
    • 摘要: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东北抗联红色文化,东北抗联精神课程也应与时俱进,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其中。这既符合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适应21世纪的人才培养机制。文章分析虚拟仿真技术融入东北抗联精神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并从教学内容、场景设计、课堂互动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二者融合的路径,以更有针对性地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其中,充分发挥二者相结合的价值优势,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 曲向东; 于学蕙
    • 摘要: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吉林省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是东北抗联红色基因的重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足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着眼于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节点上,传承东北抗联红色基因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有利于有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视野来研究和把握东北抗联红色基因的当代价值意蕴,可以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不断激发党员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的勇气和魄力,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克服和解决全面振兴发展中的各种阻力。为此,文章提出了加强红色引领的顶层设计,深挖红色教育资源、活化红色基因,加强红色教育,汲取红色营养等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红色基因的具体路径。
    • 程越; 杨威
    • 摘要: 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基因。正因为如此,高校要准确把握东北抗联精神的教育价值,在明确“学习筑梦”选修课开展东北抗联精神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索开展东北抗联精神教育的对策,使之成为激励新时代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精神力量。
    • 彭宝乐; 李中华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切实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广阔平台,并运用新媒体手段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从而彰显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优势。VR虚拟技术的出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翻转式构想,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虚拟仿真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红色革命历程放到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当中,用时空维度还原历史,厘清历史脉络,挖掘理论深度,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 李馨
    • 摘要: 随着利用红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逐渐升温,近年来,本溪市依托本地区的地域优势,打造“重走抗联路”红色旅游项目,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管理、追求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等诸多因素制约,目前处于一种游客既不能随心所欲地欣赏景区内的景色,也无法留下深刻的红色记忆,更难以在思想上得到教育洗礼的困境。如果想将“重走抗联路”打造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红色旅游项目,必须进行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在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精神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利用红色旅游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作用,使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洗礼,真正做到传承红色血脉,赓续奋进力量。
    • 孙强; 张林影; 陈君
    • 摘要: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对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根据“东北抗联精神”高校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展了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对平台建设的价值、内容、目标、思路、方法和特色与创新进行了介绍。该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突破了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在时间、空间及经费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颠覆了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了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杜仕途
    • 摘要: 红色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东北抗联精神作为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素材、提高东北抗联精神的影响力。高校应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践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