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氟中毒

氟中毒

氟中毒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206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4篇、会议论文80篇、专利文献1717篇;相关期刊509种,包括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地方病学杂志、贵阳医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第七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等;氟中毒的相关文献由3988位作者贡献,包括官志忠、于燕妮、李广生等。

氟中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64 占比:52.22%

会议论文>

论文:80 占比:2.13%

专利文献>

论文:1717 占比:45.65%

总计:3761篇

氟中毒—发文趋势图

氟中毒

-研究学者

  • 官志忠
  • 于燕妮
  • 李广生
  • 孙殿军
  • 边建朝
  • 陈志
  • 陈培忠
  • 于光前
  • 魏生英
  • 吕顺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唐余敬; 蓝奉军; 李光第; 汪建; 刘日光
    • 摘要: 背景:钙代谢紊乱介导了慢性氟中毒的发生及发展,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也鲜有关于钙离子在慢性氟中毒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系统论述。目的:对钙离子在慢性氟中毒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慢性氟中毒分子机制的探索及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方法:以“钙离子、氟中毒、发病机制、钙超载、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线粒体损伤、凋亡”为中文检索词,以“Ca^(2+),fluorosis,pathogenesis,calcium overload,oxidative stress,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mitochondria damage,apoptosi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排除陈旧、重复以及可信度低的文献,最终纳入110篇文献。结果与结论:①钙离子在慢性氟中毒致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骨钙代谢紊乱所致的细胞外低钙及细胞内钙代谢紊乱所致的细胞内高钙的“钙矛盾”形式共同诱导了氟对骨相及非骨相组织的损害。②而细胞内钙代谢紊乱以钙超载为核心环节介导了慢性氟中毒的发生及发展,其具体作用过程为:氟通过对质膜及内质网上钙转运蛋白/酶的抑制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干扰促发胞质钙超载,从而激活下游钙信号转导通路,并与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及线粒体损伤等多机制形成统一的负性调控网络,共同诱导骨组织细胞及软组织细胞的凋亡。③相反,钙剂以及作用于细胞内钙相关靶点(LTCC Cav1.2,NMDARs及CaM-CAMKⅡ)的抑制剂通过逆转氟诱导的钙矛盾发挥治疗效用,对钙代谢紊乱的恢复是治疗慢性氟中毒的有效途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不仅为当前钙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即时的理论依据,也为今后作用于钙相关靶点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信心。
    • 梁伟叶; 段庆红
    • 摘要: 背景:氟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地方性疾病,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氟化物暴露剂量和暴露持续时间。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氟骨症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目的:探究兔股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与骨氟含量的关系,以及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与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在不同氟浓度下的变化。方法:将1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和高氟组,每组4只,分别饮用含0,100,200,400 mg/L氟化钠的自来水,饲养期间动物自由饮水、进食,实验周期6个月。观察氟斑牙发生发展情况,采用灰化蒸馏-氟试剂比色法测定兔股骨中氟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股骨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骨钙素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低氟组以轻度氟斑牙为主,表现为牙齿失去光泽,部分可见细纹;中氟组以中度氟斑牙为主,表现为牙齿表面凹凸不平、色泽不均,个别表现为重度氟斑牙,表现为牙齿缺损;高氟组以重度氟斑牙为主,表现为牙齿表面无光泽,牙齿发育畸形;②随着摄氟质量浓度的升高,兔股骨内骨氟含量增加,其中高氟组骨氟含量高于其他3组(P0.05);⑤兔股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与骨氟含量的相关性与氟暴露浓度有关,过高或过低的氟浓度均会影响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
    • 李洋杰; 祁荣; 张馨予; 程佳佶; 周柠; 崔雪; 程双; 王正东; 颜南
    • 摘要: 背景:乙酰化作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可通过调节染色质结构诱导与突触连接、记忆存储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的神经保护效应在神经系统损伤领域受到重视,但在氟神经毒性领域还未有动物实验证实,其作用靶点也尚不全面。目的:研究丁酸钠对氟中毒脑损伤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做初步探讨。方法:初断乳SD雄鼠随机分成3组,氟中毒组和丁酸钠治疗组大鼠自由饮用含氟蒸馏水10周,丁酸钠治疗组大鼠染氟10周后每日给予1000 mg/kg丁酸钠灌胃处理,持续4周,氟中毒组、对照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脑皮质病理变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各组大鼠脑皮质乙酰化修饰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氟中毒组大鼠体质量下降、全脑系数上升。与氟中毒组大鼠相比,丁酸钠治疗组大鼠体质量有所上升,大鼠全脑系数下降。(2)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氟中毒组大鼠出现神经细胞胞浆空泡化,细胞核固缩,核周间隙增宽。丁酸钠治疗组大鼠正常神经细胞数量增多,胞浆空泡化减少,细胞核固缩现象减轻。(3)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大量差异乙酰化修饰蛋白显著富集于突触囊泡循环、突触传递、神经递质运输、跨膜物质转运等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通路中。(4)将蛋白互作网路图数据导入Cytoscape软件,利用不同算法筛选排名前5的关键枢纽蛋白,分别为Hsp8、Rab7a、Nsf、Ezr、Cfl1,可能是氟神经毒性的致病因素以及丁酸钠潜在的治疗靶点。
    • 王以利; 章海平
    • 摘要: 目的掌握沭阳县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现状,评价防控工作效果。方法2020年,对沭阳县所有228个病区村的水氟含量进行检测,对病区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普查>40岁居民氟骨症患病情况。结果累计检查8~12岁学生18739人,检出氟斑牙患者2623人,患病率为14.00%;检出临床氟骨症1674人,后对该人群进行X线检查,检出氟骨症304例。结论沭阳县改水工程运转良好,水氟含量合格,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陈伟杰; 吴浪浪; 彭玖燕; 梁超男; 贺廷贵; 吴楚珍; 唐文超
    • 摘要: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对大鼠慢性氟中毒致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探讨小柴胡汤在对抗氧化应激中的保护作用,为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柴胡汤实验组和小柴胡汤阴性对照组。以NaF溶液(100 mg/L)为氟源,建立慢性氟中毒大鼠模型。小柴胡汤实验组、小柴胡汤阴性对照组大鼠给予小柴胡汤中药汤液(7.29 g/kg)灌胃,其余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持续灌胃90 d(1日1次)后,禁食12 h后将大鼠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冰浴下解剖取出肝脏组织,计算肝脏指数,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采用微板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肝脏丙二醛(MDA)水平,微板法检测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SOD、ALT、AST和MDA水平显著升高,肝脏指数均明显变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大量炎性浸润和点状坏死。与模型组相比,小柴胡汤实验组大鼠ALT、AST水平均降低(P<0.05),MDA、T-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肝脏指数均明显减小(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小柴胡汤实验组大鼠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肝脏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表明小柴胡汤能改善大鼠慢性氟中毒致肝损伤所引起的病理学变化。结论:小柴胡汤对大鼠慢性氟中毒致肝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相关。
    • 吴梦婷; 白冰心; 徐浩铨; 范宇恒; 唐努尔·布尔列斯; 张亚楼
    • 摘要: 目的探究程序性坏死与氟诱导的人成骨细胞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人成骨肉瘤细胞系(Saos-2)体外培养,并用不同浓度的氟化钠(0、5、10、20、40 mg/L)干预以建立氟致成骨细胞损伤模型;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中T-SOD、GSH、MDA的含量。结果实验组中T-SOD的活力及GSH的含量均低于相同染氟条件下的对照组(P<0.05);T-SOD的活力及GSH的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两者存在明显负相关(-1
    • 程陈凯; 杨威; 李想; 杨婕; 王俊东; 张建海
    • 摘要: 为了探讨核黄素对IL-17A^(-/-)氟中毒小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选取6周龄野生型和IL-17A^(-/-)C57BL/6J雄性小鼠各32只,分为对照组(0.9%NaCl)、氟化钠组(24 mg/kg NaF)、核黄素组(5 mg/kg核黄素磷酸钠)、氟化钠+核黄素组(24 mg/kg NaF+5 mg/kg核黄素磷酸钠),每组8只。连续灌胃90 d后,对小鼠肾脏组织形态、纤维化程度、血清生化指标肌酐(Cr)、尿酸(UA)和尿素氮(BUN)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核黄素能够减轻氟引起的小鼠肾脏组织形态学损伤和纤维化程度,不能改变氟导致的正常小鼠血清Cr、UA、BUN升高现象。这些结果表明,添加核黄素可以缓解IL-17A^(-/-)小鼠氟中毒导致的肾脏纤维化,且核黄素在IL-17A^(-/-)小鼠中的缓解效果要比正常小鼠更好。
    • 任旭荣; 陈永祥; 卢福山
    • 摘要: 采用试剂盒对氟中毒绵羊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质量浓度进行测定,以期判断氟中毒绵羊骨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严重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11.29±3.06)U/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6.56±2.98)U/L]和中度组[(4.84±4.01)U/L](P0.05)。
    • 徐婉; 张才溢; 闫微; 耿德勤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线粒体形态、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探究唑啉化合物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2-BFI)对氟化钠(NaF)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NaF(0.5、1.0、1.5、2.0、4.0 mmol/L)处理SH-SY5Y细胞24 h,用CCK-8法检测SH-SY5Y细胞增殖能力;用NaF和不同浓度的2-BFI(2.5、5.0、10.0、20.0、40.0μmol/L)处理24 h,用CCK-8法检测SH-SY5Y细胞增殖能力。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用ATP检测试剂盒、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TMRM)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功能,用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H-SY5Y细胞存活率随NaF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选定NaF后续实验浓度为2.0 mmol/L(P<0.01);2-BFI治疗24 h可以提高细胞存活率,在10 mmol/L时,细胞存活率较高,为99.169%,当浓度高于10 mmol/L时细胞存活率随之下降,选定10 mmol/L为2-BFI后续实验浓度。与对照组相比,NaF组线粒体形态改变,ATP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下降,细胞凋亡率上升,Bcl-2蛋白含量减少,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与NaF组相比,2-BFI给药组线粒体形态改善,ATP水平和Δψm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Bcl-2蛋白含量升高,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结论2-BFI可以改善SH-SY5Y细胞线粒体形态及功能、减少SH-SY5Y细胞凋亡,从而对氟中毒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王正东; 黄娜; 陈婧娴; 郑作兵; 胡鑫宇; 李梅; 苏晓; 苏学森; 颜南
    • 摘要: 背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致病因素刺激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分泌炎性因子继而导致神经元进一步损伤,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能否降低氟中毒引起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以及引起的炎性作用,值得深入研究.目的:丁酸钠对氟诱导的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常规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氟化钠、丁酸钠及二者联合使用对BV-2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倒置显微镜、RT-q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氟化钠、丁酸钠及二者联合应用后的BV-2细胞形态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CCK-8结果:质量分数25×10-6氟化钠能降低BV-2细胞活力,0.25 mmol/L丁酸钠能升高BV-2细胞活力;0.25 mmol/L丁酸钠能逆转25×10-6氟化钠对BV-2细胞活力的降低作用;②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0.25 mmol/L丁酸钠能够拮抗25×10-6氟化钠引起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过表达作用;③结果说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丁酸钠可减轻氟致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