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医学会第5届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5届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5届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3
  • 召开地:哈尔滨
  • 出版时间: 2003-07-01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年第22卷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为探索砷在小白鼠生育和生长上影响.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为期30个月的多代喂高砷饲料实验.结果:结果显示砷在小白鼠生育及其子代上有明显作用.第1代子代每对动物产仔数及每窝仔数均明显低于对照,整个实验期间结果也一样,子代鼠初生体重亦低于对照,实验组繁殖持续到第5代,对照持续到第6代.实验期间发现18例可疑肿瘤,其中摄砷子代17只,对照仅1只.结论:砷暴露可影响小白鼠生育及子代生长.
  • 摘要:目的:调查研究慢型克山病死亡病例的有关资料,为克山病防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设计慢型克山病死亡病例有关资料的统一调查表,由专业人员查阅有关病例资料填写.结果:慢型克山病的死亡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发病时的年龄多集中在5~11岁的年龄里.发病在1年内死亡的30%以上,发病在3年内死亡的50﹪以上.结论:慢型克山病短年限内死亡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心室大、劳损合并各种早搏和传导阻滞.
  • 摘要:就山东省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全面论述.山东省是全国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碘缺乏病分布在14个市、99个县(市、区);疑似高碘病区分布在7个市、40个县(市、区);地方性氟中毒分布在17个市、113个县(市、区);克山病分布在7个市、18个县(市、区);大骨节病主要流行于青州市的5个乡镇、22个病村.近20年来山东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为:2000年通过碘缺乏病防治国家级考核评估,实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全省基本完成地方性氟中毒中、重病村改水降氟任务;1993年和1995年通过克山病和大骨节病防治考核验收,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控制标准;对部分疑似高碘病区进行了高碘分布调查;完成了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尚未发现地砷病病区.山东省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主要做法为: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部门协作,机构健全,保证防治工作的开展;加强管理,依法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强化健康教育,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突出重点,狠抓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山东省地方病防治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需采取的措施为: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对基层防治队伍的建设,提高防治工作水平;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对病区人群健康教育力度;做好常规性的防治管理和监测工作;完成全省高碘地区分布调查工作;做好"南水北调"对地方病影响的评估和监测工作.
  • 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的现状.方法:按照《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现状调查方案》的要求,对山东省所有改水降氟工程和改水病村按统一表格进行调查登记.结果:山东省共建改水降氟工程5.934处,以打低氟井为主;运转基本正常的工程4 159处,占70.09%,不正常的工程26处,占0.44﹪,停用报废的工程1 749处,占29.47﹪.山东省病区已改水病村7 880个,占67.605;未改水病村3 776个,占32.40﹪.已改水病村中,有5 689个村的工程运转基本正常,占73.54﹪;有2 110个村的工程运转不正常和停用报废,占26.46﹪.在改水工程运转基本正常的病村中,有4 050个村的饮水含氟量≤1.00mg/L,占改水村的51﹪,占全部病村的35﹪.改水实际受益人口324万余人,仅占病区总人口的1/3.结论:山东省现仍有7 600多个村、655万余人遭受高氟的危害,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须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 摘要:就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科研工作的概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要点做简要概述.山东省是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省份之一,病区分布于全省17个市、113个县(市、区)、11 656个村,受危害人口979万;全省现有氟斑牙患者294万,氟骨症患者23万.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历经40余年分为初始和全面开展取得重大进展两个时期.在第二时期又经历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改水降氟试点,改水降氟工作逐步推开;总结积累经验,改水工作快速发展;改水降氟工作实现由建到管重点转移,继续向纵深发展;巩固发展改水降氟成果,探讨改水工作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四个阶段.山东省以改水降氟为主的地氟病防治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为20年来共兴建各类改水降氟工程7 028处,完成7 970个中、重病村的改水任务,改水降氟工作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科研工作始终遵循科研面向防治、科研为防治服务的方针,根据防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立项进行科学研究,进而指导和推动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改水降氟工作任务尚十分艰巨;专业防治队伍不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健康教育需进一步加强;防治经费投入不足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主要防治对策为研究制定防治规划;加强立法工作;拓宽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效益;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信息网络;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造福于地氟病区人民群众.
  • 摘要:目的:探讨改水降氟工程质量与成井工艺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山西省由南至北依次选择驼城市盐湖区、临猗县、临汾市襄汾县、晋中市平遥县、忻州市忻府区大部分改水降氟工程.收集各县(区)改水降氟工程资料,现场调查及采集末梢水样品进行测定.对水氟、井管材质、井深、封闭深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县应改水村数981个,已改水村数591处,改水率60.2%.本次共对622处打井工程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已停止使用1年以上工程149处,占25.2﹪.对473处正在启用的改水工程氟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水氟超标工程294处,超标率62.2﹪.井管材质为水泥管的工程372处,水氟平均值为(1.93±1.65)mg/L;井管材质为钢管的工程95处,水氟平均值为(1.01±0.31)mg/L(t=3.31,P<0.001),仅为水泥管工程水氟均值的一半.从超标率来分析,钢管工程的水氟超标率为33.7﹪,同样仅为水泥管工程的水氟超标率70.4﹪的一半.改水工程水氟超标率随着井深的增加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二者呈高度负相关关系(r=-0.9235,P<0.01).5个县所有改水工程浅层水封闭者(封闭深度40~270m之间)其超标率明显低于浅层水未封闭的工程(χ<'2>=11.74,P<0.005).结论:总的看来,饮水氟的总量较以前大大降低,从而使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骨X线阳性检出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井管材质、浅层水封闭、井深等是影响改水降氟工程水氟含量的主要成井工艺技术指标.
  • 摘要:目的:通过碘缺乏病(IDD)健康教育现况调查,了解忻州市5年级学生、家庭主妇对IDD防治知识的认识知晓程度及正确使用碘盐方法现状.方法:按《山西省2002年IDD监测实施方案》中统一制定的"IDD健康教育现况调查"内容现场测试.学生闭卷笔答,家庭主妇入户询问调查.结果:对IDD的危害程度、防治办法及正确使用、贮存碘盐方法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健康教育发展滞后,群众自我防病保健意识淡薄.这种情况在偏僻山区及文化、教育、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尤为突出.结论:健康教育是防治IDD的意识基础,必须不断加强IDD防治知识健康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病保健意识,建立健全可持续消除IDD的工作机制,实现可持续消除IDD的宏伟目标.
  • 摘要:目的:查清应县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流行范围、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方法:按照《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采用拉网调查方式对应县居民饮水砷含量和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定饮水中的砷含量、氟含量、临床砷中毒患者的尿样砷含量以及当地自产粮食中的砷含量.结果:经检测有197眼饮水井砷含量超标,超标率达16.49%,不同含量的水砷中水氟含量不同(F=21.83,P<0.01),水砷含量有随井深增加而呈增高的趋势(F=187.53,P<0.01),水氟含量有随井深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F=27.98,P<0.01),尿样砷含量超标率达26.37﹪,粮食的砷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卫生标准;查出临床砷中毒患者216人;确定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村18个,均为轻病区,病区人口16 482人.结论:应县高砷暴露区域广,居民饮用高砷水时间短、病情轻,低氟低砷水源多埋深于50m左右,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安全水源,以保证综合的降氟除砷改水工程防治措施的顺利实施.
  • 摘要:目的:了解商洛市缺碘地区城市和农村7~14岁儿童智力发育情况.方法:智能测定采用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方法,尿碘检测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盐碘检测采用直接滴定法,甲状腺检查采用触诊法.结果:①甲肿率城市儿童为4.51%,农村儿童为6.46﹪,差异有显著意义;②平均智商城市儿童为96.8±15.1,农村儿童为89.4±14.6,差异有显著意义;③尿碘中位数338.8μg/L,碘盐合理率86.76﹪,城乡儿童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①城乡儿童尿碘中位数均达到WHO、ICCIDD推荐标准,但农村可能有16﹪的儿童处于碘缺乏状态;②农村儿童智商低于理论值,呈偏态分布,胎儿期缺碘可能是导致儿童智力水平低下的主要因素.
  • 摘要:目的:观察蛇纹石除氟砖茶水对大鼠血、肝、肾细胞DNA损伤影响.方法:用活化蛇纹石将含氟为5.0、50mg/L砖茶水分别除氟至1.5mg/L,予以Wistar大鼠自由饮用,同时设立对照组和未除氟组,共分5组,计70只喂养3个月.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血、肝、肾细胞DNA百分含量、尾长和尾动量.结果:血、肝、肾3种细胞DNA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含氟5.0、50mg/L砖茶水组血细胞DNA损伤与对照组、除氟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含氟50mg/L砖茶水组大鼠肝细胞DNA损伤与对照组、除氟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肾细胞DNA损伤与对照组、除氟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活化蛇纹石除氟砖茶水(含氟量1.5mg/L)引起大鼠DNA损伤.
  • 摘要:目的:观察染砷对小鼠的肝、肾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采用喂饲法进行急性毒性实验,6周后检测肝、肾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随染毒剂量增加,中、高剂量组肝脏和高剂量组肾脏中SOD活性降低(P<0.01);而肝脏和肾脏中MDA含量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肝组织细胞病变和肾组织病变均有加重.结论:提示随砷摄入量增加,小鼠肝、肾脏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增高,发生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 摘要:目的:探讨砷接触人群氧化损伤的基准剂量和敏感生物指标.方法:以贵州省地方病办公室确诊并经临床复查的167例砷中毒患者为调查对象,无砷污染区居民53例作为对照.以尿总砷(UTot-As)、尿无机砷(UIn-As)和发砷为接触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巯基(-SH)和丙二醛(MDA)为效应指标.分别计算UTot-As、UIn-As和发砷的基准剂量(BMD)及其下限值(BMDL).结果:砷接触组的接触指标和效应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接触指标与效应指标间均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UTot-As的BMD和BMDL值分别为40.19~70.51μg/gCr和33.14~55.30μg/gCr,氧化损伤指标的敏感顺序为GSH-px>-SH>SOD>MDA;UIn-As的BMD和BMDL值分别为8.67~14.11μg/gCr和7.14~11.35μg/gCr,氧化损伤指标的敏感顺序为-SH>GSH-px>SOD>MDA;发砷的BMD和BMDL值分别为2.86~5.35μg/kg和2.33~4.19μg/kg,氧化损伤指标的敏感顺序为-SH>GSH-px>MDA>SOD.结论:本研究第1次运用BMD方法计算砷接触人群在氧化损伤情况下UTot-As、UIn-As和发砷的BMD和BMDL值;UTot-As、UIn-As和发砷的BMDL值分别为33.14,7.14,2.33μg/kg;-SH可作为评价机体氧化损伤改变的早期敏感生物指标.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淋巴细胞活力的影响及亚硒酸钠的拮抗作用.方法: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后,施加处理因素,在37℃条件下恒温培养,用AlamarBlue<'TM>摄入法定量检测淋巴细胞活力.结果:亚砷酸钠浓度大于5μmol时,AlamarBlue的还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呈剂量反应关系;用5μmol的亚硒酸钠预处理24h后,亚砷酸钠为10μmol时AlamarBlue的还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亚砷酸钠可抑制淋巴细胞活力,亚硒酸钠可拮抗3价砷的细胞毒性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全民食盐加碘对不同碘环境地区人群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评价现行碘盐浓度条件下,不同地区人群碘营养水平,为调整碘盐供应策略和盐碘浓度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从外环境缺碘、不缺碘和高碘地区各选2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再从每个调查点中随机抽取100名8~12岁在校学生.检测指标包括居民饮水碘含量、碘盐合格率、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及甲状腺功能检测(包括FT<,3>、FT<,4>、TSH、TGA、TMA).结果:2次检测显示缺碘地区和不缺碘地区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均在5%以下,高碘地区学龄儿童甲肿率均在10﹪以上.缺碘地区儿童甲状腺容积中位数最小,不缺碘地区居中,高碘地区最大.说明北京地区存在高碘性甲状腺肿.缺碘地区儿童尿碘中位数达到国际组织推荐的理想适宜水平,不缺碘地区儿童尿碘中位数也在基本适宜范围内.不缺碘地区不存在明显碘过量问题,高碘地区则表现为碘过量.3类地区人群尿碘中位数随饮水碘含量的增高而增高.结论:在食用同一标准加碘食盐的条件下,人群碘营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环境饮水碘含量.现行碘盐浓度完全可以满足缺碘地区人群的碘营养需求.不缺碘地区和高碘地区居民食用碘盐后,表现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增多倾向.缺碘地区居民食用碘盐后可出现一过性碘甲亢.不缺碘地区应适当下调盐碘浓度,高碘地区不应再供应加碘食盐.
  • 摘要:目的:为武汉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武汉市碘缺乏病防治历史与对策.结果:武汉市已初步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有效工作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距实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还有一定差距.结论:坚持和完善良性运行机制,加大私盐打击力度,增加重点和薄弱地区防治经费投入,稳定专业队伍,最终在武汉市实现碘缺乏病的可持续消除.
  • 摘要:目的:探索硒对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群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方法:比较低硒地区与非低硒地区人群的心电图异常率和异常心电图描记结果.结果:低硒地区与非低硒地区受检人群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32.94%和26.67﹪,差异无显著意义;饮用水砷浓度在0.30mg/L以上人群中,低硒地区与非低硒地区人群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33.78﹪和30.06﹪,饮用水砷浓度在0.30mg/L以下人群中异常率分别为27.27﹪和15.79﹪.结果表明,仅非低硒条件下饮用不同砷浓度的饮用水的人群间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在心电图异常表现上,低硒地区与非低硒地区人群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异常无显著性差异,而传导阻滞则低硒地区明显高于非低硒地区,非低硒地区则以电轴偏移为主要表现.结论:体内适量的硒,有降低砷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器质性伤害的可能,硒能对地方性砷中毒造成的心血客损害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应用适量硒对地方性砷中毒人群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摘要:本文对厦门杏林区贞岱村地方性氟中毒改水后的效果进行了调查,通过氟斑牙患病率、水氟含量及尿氟水平三方面的调查显示,该地区改水后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131>I分次疗法治疗Graves'病的疗效.方法:<'131>I剂量降至常规计算用量的1/2~2/3,1次顿服,3个月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复查,如此重复直至Graves'病治愈.结果:治疗后随访5年,327例患者中,痊愈309例,治愈率94.5%,未愈14例,占4.3﹪,4例出现早发甲低,经治疗或观察半年后恢复.治愈总疗程1~3个,时间3~9个月.痊愈病例中,服药1个疗程治愈98人(31.7﹪),2个疗程治愈182人(58.9﹪),3个疗程治愈29人(9.4﹪),观察期间无1例出现甲亢复发或晚发甲低.结论:小剂量<'131>I是治疗Graves'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分析2002年山西省忻州市碘缺乏病防治现状,为当地政府制定可持续性消除碘缺乏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190个乡(镇、办事处)中,按原碘缺乏病病区分布和人口比例采用概率抽样方法(PPS法)进行抽样,对当地居民用户盐碘含量,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儿童尿碘水平,居民饮水含碘水平,5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防治碘缺乏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现状调查.结果:1200份居民户盐碘盐合格率为90.25%,含碘量均值为30.6mg/kg,中位数为31.3mg/kg;5602名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7.33﹪;375名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92.28μg/L,均值为288.28μg/L;64户居民饮用水碘含量范围值为1.90~77.61μg/L;5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防治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7.75﹪、86.8﹪.结论:2002年度监测结果表明忻州市儿童尿碘水平、居民食用盐的含碘合格率达到国家消除标准,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未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对此应予以重视,并进一步探讨其原因.
  • 摘要:系统地介绍了新疆碘缺乏病的流行与防治概况,尤其对40年来推广碘化食盐、碘化油肌肉注射与口服、土盐水加碘器技术、灌溉水加碘等防治方法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回顾,同时,对当前新疆面临的碘盐防治工作中诸如宣传、管理、监督等难点问题,提出了"巩固成果、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继续深入地推广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策略.这将对新疆今后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南部地区碘缺乏病(IDD)流行概况和落实以碘盐为主的综合补碘措施,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制定防治对策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南疆地区9个县的碘缺乏病流行概况和影响因素.结果:南疆地区9县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为21.9%,其中和田地区为19.3﹪,喀什地区为15.0﹪,阿克苏地区为22.2﹪;入户调查了南疆5个县23个乡农村居民,食用碘盐补碘充分的有35.2﹪,即吃土盐也吃碘盐补碘量不足的为18.1﹪,吃土盐未补碘的高达46.7﹪;在6个县的乡镇,抽查食品店,有碘盐销售的食品点店不到60﹪;检测儿童尿样122份,儿童尿碘中位数<50μg/L 25份,占20.5﹪,<100μg/L 39份,占31.97﹪,>100μg/L 58份,占47.5﹪;1996年开始实施土盐水加碘项目,应用6年使儿童甲肿率从1995年51.32﹪下降到2002年的19.7﹪.结论:南疆碘缺乏病流行区主要是贫困地区,贫困使IDD病情严重流行.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要与南疆脱贫致富紧密结合,采取轻重缓急重点突出的防治对策.积极推广普及合格碘盐为主的综合补碘措施.在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土盐、滩盐和岩盐资源丰富的农村推广应用土盐水加碘技术,以减轻病区群众经济负担和政府的财政压力,建立行之有效的贫困地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 摘要:目的:通过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提高群众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食用碘盐的自主防病意识,以促进碘缺乏病病区的消除工作.方法:在福建省华安县全县范围内开展以学生鉴别自家盐样、碘缺乏病知识作文比赛、碘缺乏病宣传知识家长反馈单等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比较2次干预前后的学生及家庭妇女碘缺乏病知识及行为正确率的监测结果.结果:在半年时间内经过2次干预后,碘缺乏病知识及行为总正确率小学生从干预前的72.1%提高到97.9﹪,家庭妇女从干预前的56.2﹪提高到90.4﹪;全县用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从77.7﹪提高到95.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显著促进学生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及防病行为正确率,并通过老师—学生—家长—社会的教育链作用,可以显著促进家庭妇女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及食用碘盐的自主防病意识及行为,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合格碘盐食用率,以促进碘缺乏病病区的消除工作.
  •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性别组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和尿氟含量分布情况有无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调查点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和尿氟含量测定.结果:不同性别组氟斑牙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高年龄组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于低年龄组;不同性别、年龄组尿氟含量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性别不同对氟斑牙患病率和尿氟含量无明显影响;在高氟地区的生活时间长短与氟斑牙的患病率成正比,对尿氟含量分布无明显影响.
  • 摘要:目的:了解沿海碘盐普及情况不同的地区,人群尤其是孕妇、哺乳妇女等重点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方法:选取地处沿海的辽宁省大洼县、福建省福清县及福建省内陆的平和县,调查学生和孕妇、哺乳妇女的碘营养状况.结果:共测定2400名学生和1185名孕妇家中的盐碘、尿碘及学生甲肿率.盐碘覆盖率大洼县达到99.4%,福清县与平和县均<90﹪,分别为63.6﹪和83.9﹪.3县学生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3县孕妇、哺乳妇女的尿碘水平显著低于学生,福清与平和县孕妇、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150μg/L.结论:3县学生人群的碘营养状况良好;孕妇、哺乳妇女的尿碘水平显著低于学生,仍有相当部分的孕妇和哺乳妇女尿碘低于适宜水平,需加以关注,建议今后加强对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碘营养监测.
  • 摘要:本文收集多方面经验对饮水氟化的利与弊从四方面进行了探讨:1.饮水氟化防龋齿;2.饮水氟化引起氟斑牙;3.饮水氟化与癌症;4.饮水氟化与骨折.
  • 摘要:1991年以来,在云南省的7个地、州19个县30个乡(镇)35个行政村连续发生了55起不明原因的猝死病情,累计猝死199例.据调查该病在发病上具有:①病情集中地发生在7~8月;②突然发病,突然死亡,临床症状不典型;③多发生于青壮年,且女性多于男性;④病区多分布在卫生条件差的山区和半山区;⑤有明显家庭聚集现象.经心肌形态学及病原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这种发生在云南的不明原因猝死病情,是由肠道病毒(Coxsackie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点状爆发流行.研究结果还表明,该病大多数病区与克山病病区相重叠,病区处于低硒的生态环境.
  • 摘要:目的:评价永春县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随机抽取8~10岁儿童,检查甲状腺肿、尿碘,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检测其家庭碘盐含量.结果: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为10.70%,尿碘中位数为234.21μg/L,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3.9﹪,家庭碘盐合格率为99.53﹪.结论:通过落实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效果是显著的,但当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降至较低水平时,再下降的速度较为缓慢.
  • 摘要:没有增加受累细胞的数量,增加了已受损细胞DNA的损伤程度;NaF染毒只是增加了受累细胞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受累细胞DNA的损伤程度;②氟砷联合染毒组拖尾率、尾DNA百分含量、尾长和尾动量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但氟与砷引起的DNA损伤作用之间没有观察到交互作用.结论:NaAsO<,2>与NaF均可引起DNA损伤,但它们的损伤机制可能是不同的;氟与砷联合染毒仅表现为简单相加作用.">目的:观察砷、氟及砷氟联合染毒对SGC-7901细胞基因组DNA的损伤作用及特点.方法:染毒剂量分别为10、5和1μmol/L,染毒后4h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结合"彗星图像分析系统"检测DNA损伤.结果:①剂量为10μmol/L和5μmol/L时NaAsO<,2>没有增加受累细胞的数量,增加了已受损细胞DNA的损伤程度;NaF染毒只是增加了受累细胞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受累细胞DNA的损伤程度;②氟砷联合染毒组拖尾率、尾DNA百分含量、尾长和尾动量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但氟与砷引起的DNA损伤作用之间没有观察到交互作用.结论:NaAsO<,2>与NaF均可引起DNA损伤,但它们的损伤机制可能是不同的;氟与砷联合染毒仅表现为简单相加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碘缺乏敏感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方法:对20个乡镇的孕妇及其婴儿进行孕期尿碘、新生儿TSH及婴儿智力的跟踪观察.结果:早、中、晚孕期的尿碘中位数在268.03~239.15μg/L之间,<100μg/L的比率均<20%;新生儿足跟血TSH中位数为1.58mU/L,≤5mU/L的百分率为94.37﹪;婴儿Fagan法智力测试结果总平均认知发育指数为59.1±4.9.结论:孕妇碘营养适中,婴儿智力总体发育良好,二者结果相吻合;新生儿足血TSH≤5mU/L的百分率未达到97﹪,可能与部分样品采血时间不足婴儿出生后72h有关.
  • 摘要:目的:了解漳平市1995、1997、1999、2001年8~10岁儿童的碘营养水平及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PPS)抽样法,用触诊法检查甲状腺肿大率;采用砷铈酸消化法检验尿碘含碘量;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碘含碘量.结果:各年度8~10岁儿童肿大率分别为21.00%,8.50﹪,3.50﹪,4.25﹪,碘盐合格率分别为70.95﹪,76.19﹪,94.76﹪,97.15,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54.17,285.40,342.02,346.6μg/L.结论:监测结果表明,甲状腺肿大率、尿碘水平、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等消除碘缺乏病的重要指标,1999年已达到卫生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性目标的标准,说明漳平市多年坚持落实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非常显著.
  • 摘要:目的:了解芗城区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为建立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01年9~10月根据《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用人口容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对芗城区97所小学随机抽查27所小学的1200名8~10岁学生,用触检法检查学生甲状腺,并从1200名学生中抽查210名学生的尿碘及家中盐样,分别用酸消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碘.结果:检出甲状腺弥漫型Ⅰ度肿大89人,甲状腺肿率7.42%.碘盐合格率95﹪(200/210),碘含量检测值的中位数为33.9mg/L.儿童尿碘检测值的中位数为181.97μg/L.结论:芗城区碘缺乏病监测3项指标都符合消除碘缺乏病的考核标准.
  • 摘要:目的:调查海岛渔区人群从膳食中摄入的碘营养.方法:随机抽样调查海岛渔区人群在海产品供应丰、淡2季摄入食物的结构,家庭各成员连续3d进食的全部食物的品种和数量.以《食物成分表》及以往报道的有关食物中的含碘量,计算全部摄入食物中均每天碘营养,结果与国际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推荐的人群每天碘营养比较,并以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海岛渔区人群碘盐食用率为0,扣除少数人从海带中摄入的含碘量,每天人均碘营养,丰季为每人82.95μg/d、淡季为每人100.21μg/d,低于WHO ICCIDD推荐的11岁~成人120~150μg碘的每日应摄入量标准,并且有明显的人群差异和季节差异.结论:海岛渔区人群仅从常规食品中摄入的碘营养不足,也需从碘盐中补充.
  •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摸清浙江省地方性砷中毒分布状况,以便科学的制定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全省水质资料及线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对1994年桐乡市水砷含量在0.05~0.07mg/L的洲泉(原青石)等8个乡镇的人群病情调查,发现轻度患者1例,可疑患者2例,水砷含量<0.01mg/L的石门乡人群调查尚未发现可疑患者,1998—2002年全省检测饮用水样200份,水砷含量均在<0.05mg/L.结论:调查表明浙江省居民饮用水源均未发现水砷含量>0.05mg/L的区域.历史高砷水源的青石乡发现个别散在性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存在,需要作进一步远期效应的追踪观察.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