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道

气道

气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89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60940篇;相关期刊512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齐鲁护理杂志、中国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全国第十九次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会暨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学术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油品与清洁燃料分会和山西省内燃机学会联合学术年会、CTATEE’2011--2011年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等;气道的相关文献由7978位作者贡献,包括姜虹、夏明、曹爽等。

气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1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0940 占比:99.68%

总计:261790篇

气道—发文趋势图

气道

-研究学者

  • 姜虹
  • 夏明
  • 曹爽
  • 王杰
  • 周韧
  • 段云平
  • 韩新巍
  • 吴俊
  • 徐天意
  • 高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鸣
    • 摘要: 通畅的气道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前提。而当异物堵塞气道后,氧气不能吸入、二氧化碳不能排出,就会出现呼吸受阻,甚至失去知觉,危及生命。有部分幸存者也会由于脑部缺氧过久而出现失语、智力障碍、瘫痪等后遗症或者不可恢复的神经系统损害。儿童是气道异物梗阻的高发人群,特别是1~3岁婴幼儿。
    • 郭靖晗; 郭姜莉; 陈伟; 杨洁; 林惠; 原工杰
    • 摘要: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与正畸治疗对上气道狭窄伴牙颌畸形儿童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上气道狭窄伴牙颌畸形儿童,其中正畸组10例,手术组10例,分别接受上颌扩弓与双牙合垫矫治器的正畸治疗和切除肥大腺样体扁桃体的手术治疗,获取治疗前后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使用Dolphin11.8;测量患儿治疗前后上气道及颅面变化,使用SPSS 21.0进行组内相关系数计算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手术组与正畸组患儿上气道狭窄情况好转,上气道体积增加。手术组治疗后,患儿鼻咽部体积(P=0.007),上气道上间隙(P=0.009)比正畸组显著增大。正畸组治疗后,患儿上气道中间隙(P=0.044),上气道下间隙(P=0.002)比手术组显著增大。治疗后正畸组患儿ANB较手术组明显减小(P=0.000)。结论手术治疗与正畸治疗均可改善儿童上气道狭窄问题,前者主要作用于上气道中部及上部,后者则主要作用于上气道下部,在增大气道体积的同时还可帮助儿童牙颌面部正常生长发育。手术与正畸的协同治疗可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 王月昊; 寇雅楠; 兰韶颖; 宋威
    • 摘要: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加直丝弓矫治技术对错牙合畸形正畸效果及对上气道、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在平顶山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微种植体支抗加直丝弓矫治技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矫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测量指标,上气道、软硬组织变化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1,P<0.05)。观察组患者的U1-NA、L1-NB、U1-APg、U6-PtPN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12、5.030、5.114、8.244,P<0.05)。观察组患者的SNA、LIMP、UPW、LPW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7、7.099、2.382、2.568,P<0.05)。观察组患者可能出现的种植体支抗周围组织炎症、牙龈感染以及口腔不适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1、4.041、4.291,P<0.05)。结论:在对微种植体支抗+直丝弓矫治技术对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中,患者的成功率较高,虽然会对患者的气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并发症较小,临床不适较低,建议在临床推广。
    • 丁旭萍; 金伟中; 叶健
    • 摘要: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是一种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属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动静脉,是一种少见病、疑难病,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隐匿复杂,易误诊、漏诊。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7岁,因"咳嗽、发热4天"于2021年3月5日入住杭州市老年病医院肾内科。
    • 黄俊敏; 赵紫嫣(综述); 王才春(审校)
    • 摘要: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非传染性疾病,其显著特征是免疫介导的超敏反应和慢性气道炎症。当机体受到病原体刺激时,中性粒细胞可经过吞噬、脱颗粒以及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来对抗入侵的微生物。NETs是区别于坏死及凋亡的死亡途径,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由组蛋白修饰的细胞外染色质和大量颗粒蛋白构成的NETs来增强其性能,其作用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相当大比例的哮喘患者被认为是中性粒细胞表型。多项研究表明,哮喘患者的气道及血液中存在大量的NETs。虽然NETs可以吞噬并杀死宿主中的入侵病原体,然而气道中过量的NETs可能通过破坏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进而加速哮喘患者的疾病进展。现就针对NETs的结构、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对哮喘的作用来进行阐述。
    • 蔡鲁敏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面罩通气分级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博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麻醉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喉镜,并使用口咽通气道进行通气,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不同面罩通气分级下血红蛋白(HB)、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的差异。结果:不同面罩通气分级,Ⅲ级患者HB、AHI指数高于Ⅰ级患者,Ⅲ级患者LSaO_(2)低于Ⅰ级患者。结论: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气道麻醉,伴随着患者AHI的升高,其最低血氧饱和度以及面罩通气分级等随之增加,临床治疗可参考使用。
    • 靖秋生; 李彩萍
    • 摘要: 经支气管镜介入激光治疗气道内病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快速而有效的疗效得到了众多呼吸科医生的认可和患者的肯定。但是,激光治疗气道内病变仍存在一定的意外和并发症风险,如气道内失火导致气道狭窄[1]或患者死亡[2-4]、管壁急性或迟发性穿孔[5-6]引起大出血或支气管瘘[7]、迟发性低氧血症或烟雾过敏致支气管哮喘[8]等仍时有发生。
    • 邬勋平; 陶禹至; 刘琳; 韩婧(指导); 刘维佳
    • 摘要: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LPS诱导的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AG1478组;气道内滴注LPS建立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AB-PAS染色观察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情况;ELISA检测肺组织中MUC5AC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MUC5AC、EGFR、PKC、NF-κB表达;RT-qPCR检测肺组织MUC5AC及EGFR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EGFR、EGFR、p-PI3K、PI3K、p-PKC、PKC、p-AKT、AKT、NF-κB表达。结果:与LPS组相比,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病理变化逐渐减轻,肺组织炎症积分和AB-PAS阳性着色面积逐渐降低(P<0.05);槲皮素能减少肺组织MUC5AC、EGFR、PKC、NF-κB表达,降低MUC5AC含量,并下调MUC5AC及EGFR的mRNA水平(P<0.05);槲皮素能减少p-EGFR/EGFR、p-PI3K/PI3K、p-PKC/PKC、p-AKT/AKT、NF-κB蛋白表达(P<0.05)。结论:气管内滴注LPS能成功诱导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槲皮素对LPS诱导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具有拮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GFR信号通路,调控p-EGFR/EGFR、p-PI3K/PI3K、p-PKC/PKC、p-AKT/AKT、NF-κB表达,下调MUC5AC表达有关。
    • 张泽宇; 陈再鸿; 杨剑伟
    • 摘要: 目的探究上颌快速扩弓治疗是否会对患者单元音和鼻韵母的发音及上气道结构产生影响,为临床医生正畸方案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宽度发育不足患者2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在上颌快速扩弓治疗前后进行语音资料、影像学资料的收集,通过语音分析软件Praat和图像处理软件Dolphin进行数据测量。比较治疗前后的测量数据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发音时单元音/a/F2(-46.1±93.8)Hz和/u/F1(-51.8±65.3)Hz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元音和鼻韵母共振峰变化率的平均值均低于10%;比较上颌快速扩弓治疗前后患者上气道腭咽段矢状径长度(0.88±0.7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快速扩弓治疗可改变患者的上气道结构,影响部分单元音发音;上颌快速扩弓治疗前后患者单元音和鼻韵母的发音具有相对稳定性。
    • 李林; 李娴
    • 摘要: 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树不同位置发生的肺类癌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肺类癌病例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边缘、密度、病灶强化程度、病灶内部有无坏死区及钙化灶、淋巴结转移等。结果按照病灶在气管支气管树的位置,将其分为中央型、肺门型和周围型肺类癌。30例病例包括中央型肺类癌7例,肺门型肺类癌9例,周围型肺类癌14例。7例中央型肺类癌,病灶位于气管或主支气管管腔内,包括4例结节和3例肿块(均伴有管腔外生长)。9例肺门型肺类癌,病灶位于叶或段支气管,包括8例结节和1例肿块,其中2例合并1个肺叶的肺不张,1例合并远端支气管粘液栓形成,6例合并阻塞性炎症。14例周围型肺类癌,病灶位于更细小的支气管分支(即段支气管分支以下的小支气管,但不包括段支气管),包括12例结节和2例肿块,共有11例病灶边缘有分叶征。增强扫描动脉期90%的肺类癌病灶实性部分中度或重度强化,静脉期所有病灶的实性部分中度或重度强化。30例肺类癌病灶中,有18例病灶内部显示斑片样稍低密度区,另外12例病灶内部无低密度区。只有6例病例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转移。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或活检,30例病例包括17例典型类癌和13例不典型类癌。结论气管支气管树不同位置发生的肺类癌具有不同的典型影像表现,且肺类癌的密度和强化方式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